放开朕的奸臣 作者:阿樵(起点vip青云榜2014-06-02完结)
这时,武太妃冲着她笑道:"姐姐,我这个孩子不懂事,竟敢质疑太后,冒犯了妳了。"
魏王却神色肃然的开口道:"事关皇统,不可不慎哪,本王心里正疑惑得紧,太后来得正好,妳可识得这个女人吗?"
太后半玻ё叛郏邢傅亩⒆沤鹗习脞谩A季茫獠呕夯嚎诘溃海Ъ宜坪踉龏叄浚?br />
金氏点点头,对着太后语焉不详的张了张口,伊伊鸣鸣忙着说了好些话,却无人能听懂半句。
董卿上前道:"启禀太后,听说此妇家住在泰山山脚下,夫家是个农户。"
太后闻言,这才晃然大悟道:"喔,经妳这一提,哀家倒是想起来了。十九年前,哀家曾经接受过此妇的招待,在她家的农舍内产下皇儿。当时我因为没有奶水。还让皇儿吸了她好几天的奶呢,我还记得她的小儿子只大了我皇儿二个多月……,当时,我意外早产,没能带上奶妈同行。幸亏是她替我照顾好皇儿。"
魏王朝着太后作揖道:"太后,此妇背后有一道胎记,据说跟皇帝身上那一道半圆的红色胎记一模一样。妳可知道为何会如此吗?"
魏王正说着,武太妃自然也没闲着,她立刻将金氏给拉了过去,转过她的身子。然后强拉下她的衣襟,睨了一眼,紧接着惊呼一声道:"哎哟。果真有一道半圆形的红色胎记啊,皇上还小时,本宫曾见过他的龙体,与此妇身上的胎记,果真是一模一样啊!"
武太妃此举。分明是在怀疑太后。
在场的众位诸王,表情不是纳闷。便是疑惑……看起来是有点儿怀疑,又有点儿相信,犹如身处在十里迷雾当中。
产婆所述十分的真实,皇上是卫太后所亲生,可那金氏又是怎么一回事?她身上的胎记跟皇帝分明是亲母子的凭证啊。
究竟。。。。。。。。那一个为真?
太后一对杏眸缓缓的掠过在场的诸位王候,一脸的哀痛道:"哀家明白了,诸位叔伯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不就是在怀疑哀家跟皇帝吗?你们心里若感到疑惑,何不去凿开先帝的陵寝,拖出他的棺木,取出骸骨,来个滴血认亲呢?皇帝是他的亲生血脉,拿针刺破皇帝的手,将一滴鲜血滴在先帝的骸骨上,仔细看看会不会被他的骸骨给吸收进去吧?!诸位还待着做什么?咱们还是快到皇陵去滴血认亲吧!"
"姐姐,妳别激动啊,帝王之家,千秋万代,首要是父传子,然后才是兄弟相传,然后才是叔侄……"武太妃皮笑肉不笑道:"皇上这一血脉所继承的可是刘氏皇朝的万里江山啊,将来他的子嗣也同样会继他而传承皇位,今天妳不给诸位王候一个安心,各位叔伯们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回到封地去,可是会天天梦见开创我朝之太祖爷爷,日日不得安心,夜夜睡不着觉啊!"
"好好好!哀家明白了……。。"太后悲恨不已的咬牙切齿道:"我怀胎数月,咬着牙,忍着痛,流着血所生的亲生儿子,这才吸了几天别人的奶,怎就变成别人家的儿子了?世上怎会有这种没天理的事情啊?"
"奇耻大辱啊,我卫姬这一生何尝这般的受辱了,皇太叔,各位叔伯们你们都来瞧一瞧,可得瞧仔细了……"
话犹未落,便转身背对着众人,蓦地在众目睽睽之下竟扯下了衣裳,当众露出了雪白的臂膀。
在场的所有人见状,立刻吓得窸窸窣窣跪了一地,低头不敢直视。
"母后!"
太后竟然当众半露鳯体,刘陵惊呼一声,立刻奔过去,迅速的解下自己身上所披的披风,急急忙忙地往太后的身上包覆了上去。
"别遮上!"太后断然的扯下皇帝覆在自己身上的披风,落泪道:"诸位叔伯不是想看胎记吗?那就睁大眼,仔细的瞧个清楚,不过就是一个胎记吗?她有,哀家也有!"
一朝之太后竟当众半露鳯体,皇族颜面尽失,魏王低着头,垂着脸,一脸的愧色道:"太后切勿动怒,其实稍早二位产婆已经说明太后当年是如何的产下皇帝的,本王只是感到疑惑,为何那位金氏妇人身上会有着跟皇帝一样的胎记?本王仅是疑惑,并不是怀疑太后及皇帝啊。"
太后冷冷说道:"哀家是什么样的人?跟先帝是何等的恩爱,难道你们还会不知晓吗?我怎么会背着先帝做下紊乱皇族血脉,让先帝教养别人的孩子,还视如己出之事呢?在你们的眼里,我卫姬居然会如此这般无耻的羞辱自己的丈夫的吗?"
"太后切莫伤心。臣想,这是一桩精心策划多年,意图陷害皇上的诡计啊!"董卿顺势道:"这世上之奇门异术何其的多,其间的奥秘,博大精深,皇上是为太后所亲生,那金氏身上却有着跟皇帝相似的胎记?显然,她身上的胎记是以十分精妙的方式弄上去的,此事让下官不得不怀疑,这是一桩谋划已久的阴谋啊!"
刘歆闻言,转头恶狠狠地瞪着董卿。
董卿此话分明是指向他了,利用金氏来癈皇帝之事,是由他所发起,他罪责难逃。
刘歆怒道:"董卿,妳胡说!金氏身后的胎记绝非人为所弄上去的,此事本就令人费解,就算本王受到了暪骗也在情理之中,我刘歆是为了维护皇族之正统,绝无谋逆之心啊。"
语罢,他膝行至皇太叔身旁,抬眸看着他道:"皇太叔,请为歆儿作主啊!"
皇太叔这等高龄的老人,最看重的无非是子孙和乐,后代绵延。
他绝对不忍心坐视,看着他年纪轻轻便命丧黄泉。
但见皇太叔一脸的懊闷,捋着须,不发一语。
刘歆哀求道:"皇太叔,您发句话吧,歆儿的命就在一线之悬了啊!"
不料,皇太叔却是狠狠地踢了他一脚,大声怒骂道:"你兴兵作乱,罪无可赦,你让我该说些什么呢?"
刘歆闻言,脸色"刷地"一声白了,吱吱唔唔道:"皇太叔,难道您忍心看着歆儿死去吗?歆儿还未达弱冠之年啊!就算我父皇在世,他也绝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我,悲凄凄的迈向黄泉啊!"
皇太叔眉头紧蹙,脸上的皱纹因为神情的丧气而更显得老迈,良久,他终于长长的叹了口气道:"罢了!罢了!你是气死老夫了!"
语罢,抬头看着刘陵道:"皇帝,你打算怎么处置刘歆这个混账小子?"说到这里,却是略显艰难的开口道:"无论如何……他都是你的亲手足啊!"
皇太叔终究还是替他求情了。
凭他的辈份,皇上是不能不卖给他面子的。
"谢谢皇太叔!"刘歆急忙朝着他磕头。
刘陵心里早已有定见,他徐徐开口道:"刘歆举兵造反,罪无可赦,不过,朕念在他是先帝之子,朕唯一之兄弟,留他一条性命。英王刘歆裭夺王爵,癈除封号,降为庶民,没收所有封地及家产,发放回户藉地,圈禁终身。"
闻言,刘歆双腿一软,顿时跌坐在地上,双眸失神,低声喃喃道:"癈封号,降为庶民,没了,我什么都没了……"
皇太叔睨着他,冷声道:"至少,你这条小命还是保住了,皇帝仁厚,你还不快谢恩?"
不!他还有一个贵为太妃的母亲,还有赵王的兵马。
这次的兵变,刘陵的心里跟赵王已经有了嫌隙,赵王何尝不明白?此后他定夜夜不能安寐……,他迟早还会再反。
赵王的兵马,很快就会为他所用。
刘歆迅速的回过神来,朝着刘陵,低低的磕个响头,闷声道:"刘歆谢皇上不杀之恩。"
这时,却见武太妃突然上前,冷不防的"噗通"一声,竟跪在皇上及诸王跟前。
182 一分不少
这时,却见武太妃突然上前,冷不防的"噗通"一声,竟跪在皇上及诸王跟前。
刘陵见了,脸色微变,立刻起身,欲将她扶起,沉声道:"太妃,妳这是在做什么?妳可是我父皇的嫔妃啊,况且妳还贵为太妃。"
武太妃落泪道:"我这一生,就这么一双儿女,他们可都是先帝的子女啊!长安即将远嫁,而我这个没出息的儿子罪有应得,被癈去了封号,朝廷收其封地与所有产业,本无可异议,可发放回户藉地,圏禁终身,这不是断了我们母子之情,终身不得相见了吗?求皇帝念在先帝的份上,让刘歆留在皇城里吧。"
武太妃以哀兵姿态,当众跪地求情,她频频拭泪,满脸的悲伤,诸王见了于心不忍,纷纷替她求情。
董卿担心英王留在帝都内,将来跟武太妃里应外合,于是忙不迭上前奏道:"禀皇上,臣有一议,不如每年太妃的生日,责命英王得已入皇城几日,与武太妃共享母子天伦。"
武太妃潸然落泪道:"歆儿虽然不成才,可他还是先帝之子啊。他已经失势,没了王爵及任何的财产,远在他方,他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那些负责囚禁他的人可会给他好脸色吗?天冷了会替他备衣,病了会替他延医吗?只有在天子的脚下,他才能真正获得照料啊!"
一个母亲悲伤的眼泪,着实令人动容,更何况刘歆还是刘氏皇族,这一落难,可也不能让人给欺负去了。皇太叔心想太妃之言有理,便转头对着刘陵请求道:"皇帝啊,你就看在先帝的面子上。善待自己的亲弟弟吧,让他圈禁在帝都内,好让太妃随时能照顾啊!"
"是啊!是啊!"诸王也忙着替他求情。
刘陵迫于亲族的压力,只好抬抬手道:"朕明白了。"
让刘歆留在帝都内,若他心里不甘心,还怀着野心,是很可能会跟武太妃暗通款曲,关于这一点倒是得严防不可。
正沉吟中,这时,但见董卿向前朝着他作揖道:"皇上。此次的战乱,英王并非是单独兴兵,赵王也曾与他合谋。如今既然已经决定削去了英王的封爵,那么赵王是否也该一并处置了?"
连手兴兵的三位王候,英王只保住了一条性命,他所有王爵的身份尊荣以及财产,全数被褫夺。
宁王在最紧要的时刻撤军。并以金氏为交换条件,因此虽然被削爵为民,却仍保留其私人产业。
宁王跟英王失去了王候的封爵,得在期限内返还朝廷所分封之封地,也不能蓄兵,定得交出手中全数的兵马。
现在。就剩下赵王了。赵王在宁王撤军之后,他立马转而奔向皇上的阵营,美其名为将功赎罪。实则暗藏祸心。
听见董司马居然向皇帝建言处置他,赵王忙不迭道:"皇上明鉴,小王是遭受到了英王的蒙骗,因此才会跟着他一同举兵,可小王终究没有一错再错。反而悬崖勒马,投效皇上。在讨伐英王之事上戴罪立功,难道本王不该功过相抵吗?"
董卿瞥了他一眼,不疾不徐道:"若是赵王能早些投效皇上,那才真是戴罪立功了,可你却是在宁王撤军之后,预料到皇上已经掌握了绝对的胜算,你这才见风转舵,反过来急急忙忙的投效于皇上。见风转舵,这算什么功过相抵?"
赵王红着脸,恼羞成怒的拍桌怒骂道:"董司马,我皇族之事,何时轮得到妳这个下官来插嘴了?妳好放肆啊!居然敢对本王这么说话?"
未及董卿开口,皇太叔却是开口说道:"姓刘的全数留下来,其余人等都先退下吧!"
"遵命。"董卿只得作揖道。毕竟她并非皇族,而皇族每到这个时候,便会关起门来,自行解决纷争,此举,无非是为了维持皇族尊贵的颜面。
片刻,一干人等,连同皇太后及太妃皆退了下去。
大厅内只留下众位刘姓王候,面色沉重的对视着。
皇太叔悲痛的摇摇头,叹了口气道:"怎么,就没几天平静的日子过了?动乱层出不穷,老头子何止痛心疾首啊!这阵子风波不断,是该严正的整顿肃清了。"
刘歆垂着头,低声道:"太叔公,歆儿再也不敢了!"
皇太叔怒骂道:"你这个畜牲,就不能让老头子安生几日吗?"
刘陵俊美的脸庞着实黯沉,他的剑眉紧蹙,心下暗忖着,这些日子以来的纷争,让他的心里有所深刻的顿悟,国土那么容易起动乱,动辄战乱,起因皆是诸王的权力着实太过了。
所以,他的父皇多年来才会苦心经营,最后终于留给了他浩浩荡荡的六十万大军。
刘姓一家,原本该是众王所拱立的皇帝,现实上,中央反而处处受制于地方,政令不能通达,诸王各自壮大……。他的父皇深为此而苦,因此便开始筹措粮饷,招兵买马,一个皇帝拥有那么多的兵马,是为了压制诸王。
可,这仅能治标,不能治本。
太祖建立朝廷之初,为了彻底消灭前朝势力,巩固权势,于是大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