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朕的奸臣 作者:阿樵(起点vip青云榜2014-06-02完结)
?br />
刘陵沉着脸,抬抬手道:"你退下吧。我想静一静,有些事情我还没想清楚。"
"可。。。。。。。。。"小安子抬头看着他,略显迟疑。
皇上的面容平和,眼神却仍带着万分的失意与伤心。
"皇上,还是让奴才留下来陪伴着您吧?"小安子十分的不放心。
他刚刚还打算举剑自刎呢。
若不是他动作快,拚死拦了。只怕现在已。。。。。。。
"我饿了,你去弄点吃的过来吧。"刘陵接着吩咐道。
小安子却闻风不动,态度踌躇。
刘陵瞥了他一眼。再度吩咐道:"去弄点包子过来吧,我饿得紧。"
回想起来,今日皇上尚未进食,可不能让他给饿坏了,小安子这才说道:"那么,请皇上一定要等小安子回来啊!"
他着实不放心。
刘陵抬抬手,道:"去吧,去吧。"
"可是,奴才不放心皇上啊。"
"放心吧,我已经没事了。"刘陵保证道。
小安子这才挪步,转过身子,快步的往前走,打算速去速回。
才刚离开了林子,却又突然想到,这天色都快暗了,他这一来一回,着实得费上不少时间,待入夜后,林子里土狼出没,岂不危险?
不如,干脆把皇上给带走,找个干净温暖的地方住上一夜吧。
思及此,他便调头急急忙忙的往回走。
林子里仍然是一片的冷寂,湖水清寒,放眼望去,却见到皇上狐独的伫立在湖边,正朝着湖面弯下腰来。
莫非是想投湖了?
小安子见状,心急如焚,急急忙忙高声喊道:"皇上,您千万别想不开啊!"
他又急又慌,拔起腿便往湖边狂奔,打算抱住皇上,阻止他寻短。
刘陵转头见到他突然回来了,正朝着他的方向狂奔,他的脸色骤变,忙不迭扬声道:"你别过来!"
小安子担心皇上投湖,脚步一刻也不曾迟疑,他急急地奔了过去,忽地,脚底踩到了湖边结霜的白雪,身子往前打滑,转瞬间竟把刘陵给撞入了冰冷的湖水之中。。。。。。。。
小安子稳一稳身子,迅速地回过神来,却见到皇上已经在湖里……
皇上见他突然回来,果真忙不迭的投湖了!
他立刻跳下湖水,抱住了在湖中载浮载沉的主子,噙着泪道:"皇上,你别想不开啊,小安子来救你了!"
刘陵被他气得青筋突出,怒骂道:"混账!我在湖边,以湖水为镜,正在整理头发上的血渍,你突然冲过来干什么?湖边湿滑,我不是叫你别过来了吗?"
语罢,冰冷的湖水,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
董卿从床上爬起来,忍着身体上的疼痛,随意的将一头青丝挽起,披上了风衣,便急急忙忙的踏出房门。却见到沈慕秋正坐在她的房门外,正好整以暇的擦拭着手中的长剑。
"这里是那里?宁王呢?"董卿低头看着沈慕秋道。
犹记得,宁王来找她了,然后她支撑不住,晕了过去,一觉醒来,却在这个陌生的地方?
沈慕秋瞥了她一眼,仍然继续擦拭着手中的长剑,云淡风轻道:"妳醒来得可真快啊!"
见沈慕秋不理会她,她转身挪步,正打算往外走。
现在皇上的状况不知道如何了?她得尽快的找到他啊。
这时,后方却传来沈慕秋的声音。
"这几间屋舍,是跟附近的一户农家借来的,是为了让皇族们落脚时,住得舒服一点。朝廷又出大事了,长风跟着几位皇族们正在另一间屋子里商议要事呢,魏王可能无法如期登基了?"
"魏王?"闻言,她怔了一怔。
魏王登基?
"意想不到吧?妳不肯回眸一顾的那个男人。他并不是个汲汲营营于皇位之人。"沈慕秋换了一块布来擦拭他的长剑,接着继续说道:"那日在太伯庙内,长风坚持把皇位让给了魏王,说什么诸王们,人心思变,这个时候只有魏王最合适登上皇位。"
魏王。是高祖的庶长子,也是惠帝跟先帝的异母兄长。
当高祖还是太子时,便生下了魏王,当时,他的嫡妻,也就是太子妃。迟迟无法生育,因此高祖膝下只有这一名庶子。对他极为疼爱。
十年后,太子妃病逝,高祖另娶,新任太子妃很快的便陆续的为高祖产下了惠帝跟先帝二个儿子。在先帝出生的那一年,高祖登基为皇帝,心里却一心一意的想册立年已十二的魏王为太子。却因为他是庶子的缘故,遭受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于是高祖便要求皇后将魏王过继于其名下,好让他成为名正言顺的嫡长子。皇后已经生有二名嫡出的亲生儿子。自然是不肯,高祖一直不死心,直到替魏王娶妻纳妾之后,他却一直无法生育,眼见魏王无子嗣,高祖这才册立了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惠帝为太子。
魏王为人敦厚贤良、恭谨谦和,在皇族之中,声誉极高,他还是二任皇帝的兄长,因此他在诸王之间,一直盛名在外,颇有影响力。
历经了二次的动乱,现在诸王们的心思已经被挑起了,此刻由魏王登基再恰当不过了。
魏王并无子嗣,定会册立开国太祖的重承长皇孙宁王为太子。
宁王让出皇位,此举,是为了顾全大局。只要他不急着争夺皇位,对他自己着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沈慕秋盯着自己手中被擦得闪闪发亮的长剑,闷声道:"将皇位让出,变量太大,谁晓得将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咧?如果我是长风,才不干这种事,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了?"她低头看着他,问道。
沈慕秋将长剑缓缓的收入了剑鞘之内,接着又拿起了搁置在脚旁的另一把剑,徐徐的开口道:"英王刘歆手中握有兵符及刘歆所亲写的退位血诏,是禅位于英王的诏书,所以,他打算继兄之位为帝了。"
"退位血诏?!"
闻言,董卿的脸色徒变,她来不及惊讶,便急急问道:"那么皇上呢?皇上为何会写下血诏?"
就算是英王所逼迫,皇上断然也不会写下退位血诏,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了?
皇上,如今他可安好吗?
董卿的心里又急又慌。
沈慕秋瞥了她一眼道:"刘陵已经不是皇帝了,刘歆在稍早当众公布了诏书,刘陵退位已成定局,诏书言明,『逊位离宫』,显然的,刘陵他不会再回到皇城里了,刘歆拿着逊帝禅位于他的诏书,已经匆匆忙忙的赶回皇城,去争夺他的皇位了。"
局势居然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董卿沉声问道:"那么,诸王现在的意思呢?"
沈慕秋耸一耸肩道:"谁晓得那些皇族们究竟在想些什么?一堆人关在屋子里,议论了半天,也不见出来!"
现在,她只担心皇上。
他为何会突然决定禅位于刘歆?
既然刘歆拿到了诏书,他是不是已经惨遭不测了?
愈想愈是心慌,她不再同沈慕秋言语,转过身子,便急急往外走。
才刚出了小院子,便听闻屋舍后面不时的传来争执的声音,蓦地,她停下脚步,转而往那吵杂的方向走过去,绕过了房子,却惊见离后门二丈处竟堆了一堆柴火,金氏的尸首赫然放在木柴上头,几名侍卫围在那里,正准备点火,弭总管则忙着阻止。
显然那几名侍卫并不打算听从弭总管的话。
她见状,立刻奔了过去。
她拿出大司马的威仪,大声斥道:"这是在做什么?"
正准备点火的侍卫瞧见她来了,立刻将火把给举正,恭敬道:"禀大司马,卑职奉武太妃之命,正打算将这妇人的尸首焚化。"
"将金氏的尸首焚化?"董卿听了,连忙动手抢走侍卫手中的火把,将它给触地弄息,阻止道:"此妇之死,尚有疑点,本官正打算亲自厘清事情的真相,这尸身不能火化,你们退下吧。"
闻言,侍卫们对视了几眼,面有难色道:"可,武太妃吩咐。。。。。。。"
201 干架急需高手相助
武太妃分明是想消毁证据。
她若不是心虚,急着想毁去证据,这素来谨慎之人怎会如此的不惜引人疑窦?可见这金氏身上果真大有文章。
董卿正色道:"人死后,从来都是入土为安。犯了大罪者,曝尸于荒野;患了传染病者,才将其火化。金氏并未经过我朝审判犯有大罪,也未曾患病,为何要将其挫骨扬灰,不让她入土为安呢?此事,可符合我朝之律法吗?"
弭总管忙不迭的附和道:"正是,董大人说的有理啊!"
遭逢巨变,皇上出走,太后便一病不起,在听闻退位血诏之事后,病势竟愈发的严重了,如今,竟是什么事也管不了了,听说英王刘歆得到了皇上的禅位诏书,正赶回皇城去争夺皇位了,在此状况之下,武太妃更加的不可一世了。
英王若成功夺得皇位,武太妃便会成为一朝之帝母。
皇权即将倾向武太妃,这些侍卫们几乎是无人敢忤逆她的意思。
皇上为太后所亲生,当时他在场,此事千真万确,可惜一名后宫内侍的话,诸王们不肯置信。
金氏与皇上分明无任何的血缘关系,她的背后却长着一道跟皇上一模一样的胎记,此事太过诡异,加上滴血认亲一事,何止古怪,简值是离奇。。。。。。。。。
这金氏身上必定是大有问题。
前几天,太后还不许任何人动了那金氏的尸身半分,昨天却突然病势加剧,乃至于不能起,武太妃便趁机命人立刻焚了金氏。
侍卫皱着眉头道:"董大人。卑职只管奉行上头的命令,至于律法之事,不在我们的奉行范围之内啊!"
"放肆!"董卿怒斥道:"领国家俸禄之员,不分大小,如果人人都像你们这样,毫无法纪的观念。这天下岂不大乱了?"
侍卫见她大怒,连忙告罪道:"董大人,我们只是奉命行事啊,而且不敢不奉行,请妳别再为难卑职了。"
董卿尚未开口,后方便传来一声清冷的女声。
"啧啧啧!这么大声嚷嚷。本宫还以为是谁呢?原来竟是大司马大人哪,妳好大的官威啊?!"
抬头望去。但见武太妃正徐徐的从屋舍那方挪步出来。
董卿立刻依礼上前作揖,道:"下官,参见太妃娘娘!"
武太妃冷睨了她一眼,语气带着责难道:"董大人,妳好大的官威啊?连本宫的命令都敢置之不理了?"
面对她严厉的斥责,董卿屏气凝神道:"国有国法。家有家法,下官只是依律行事,若是因此而触犯了太妃娘娘。还请见谅!"
武太妃拢一拢袖,仰起下巴,一对利眸冷冷的睨着她,道:"既然明白会触犯本宫,正所谓识实务者为俊杰,董大人为官多年,想必深知此等道理,妳若真是个聪明人,就应该知道什么事该做,而什么事不该做!"
董卿道:"正不巧,下官愚笨得很,实在是弄不清什么是利益得失,只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金氏妇人无罪无病,本不该焚化,下官请太妃娘娘还是把此妇交给董卿来处理吧。"
"哼!敬酒不吃吃罚酒!"武太妃重重地"哼"了一声,拂袖怒道:"金氏无罪?在太伯庙内,她可是拿着破碗片想行刺本宫呢?董大人可是瞎了眼,没瞧见吗?行刺太妃是何等的大罪?本宫将她挫骨扬灰,还不足以泄恨呢!"
董卿顺势道:"既然太妃认为金氏有罪,那么便更不能焚化了。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此事必需交由三司来处理,恰巧下官官拜大司马,身兼大司空之职,根据我朝之律法,此妇必需交由下官来处理才是啊。"
"放肆!"一个不小心,自己居然理亏了,武太妃涨红着脸,怒斥道:"妳以为妳这个大司马还能干多久?"
语罢,武太妃迅速的扳起脸来,朝着侍卫们严令道:"本宫有令,立刻将此妇之尸身焚化,谁敢忤逆?"
她不再同董卿辩论,打算强势而为。
侍卫们不敢违令,立刻抱拳道:"遵命!"
见状,弭总管的脸色骤变,迅速的挨近董卿身边,在她耳旁低声道:"这可不好了啊,这不死无对证了吗?不!死人也会说话,会留下证据,一旦金氏的尸身被焚毁,一切就完了啊!"
董卿沉着脸道:"你没瞧见我正在想办法了吗?"
弭总管咬一咬牙道:"看来,只能硬拚了,用抢的!"
"抢?"董卿瞥了他一眼,闷声道:"如何抢?我手上可无一兵一卒啊?更何况得罪了武太妃,你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