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朕的奸臣 作者:阿樵(起点vip青云榜2014-06-02完结)
氢枘妗b枘嬷锛蟆?峙略谥钔醺埃⒖袒岜恢鸪隽跏匣首澹幼迤咨铣嗣濉?br />
刘骥则至始至终闷不吭声,任由太叔公责打。
眼见拍打的声音愈见奇怪,应是沁出血来了。仔细一看,刘骥与刘歆身边的青石砖地竟已血迹斑斑……。。诸王们沉着脸,彼此交换着眼神,在太叔公近乎失心疯的震怒之下,宁王及英王可能会伤得极重。
再这样打下去可不行啊!
跪在最后方的董卿见状,径自起身上前,挨近太叔公身边劝道:"大司空您老还是歇会儿吧,手不酸吗?让我这样使棍,早就全身骨头都拆了,更何况是您呢?年纪都一大把了,还不服老吗?"
她挨在太叔公身边说话。
虽然她非皇族,也没资格,还着跟着进宗祠了,皇太叔这老头子着实太不让人放心了。
皇太叔瞥了她一眼,果然放下了家法,吁吁的喘了一口气,道:"妳不说,我倒是没注意到呢,我这老头子老了,早经不起折腾了,那里能这样子使力啊……。。"
又是哀兵政策。
都打出血来了,这手劲得多大啊,可见这老家伙还是挺老当益壮的。
果然,皇太叔伸手敲一敲脖子,很是搏取同情的对她说道:"哎哟,我这老头快不行了,快挂了,妳替我揉一揉肩骨,敲一敲背吧,董丫头……。"
董丫头?
每当太叔公以长辈的身份使唤她做苦力时,便会唤她为董丫头;每当以同僚的身份尊她一声董大人时,便是把自己身上的责任,净往她身上推的时候。
董卿嘴角抽了一抽,仍然顺从的扶着太叔公在一旁的椅子上落座,然后真的服侍起他的筋骨来了……。。
"哎哟,我老了,老了。。。。。。快不行了,这边重一点儿……。对,就是那里……。,背得敲大力一点,才会舒服哪……。。"皇太叔挨在大椅上,很是享受朝廷正一品大员董司马的服侍。
锋回路转,情势急转得太快,起伏太大,诸王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莫不愣怔怔的抬头看着皇太叔。
那方,皇太叔在享受大司马的服侍,却暗忖着,这场大戏,连祖宗的棺木都大不敬的抬出去了,可不能雷声大,雨点小的草草了事,他得重重的下手,逼真的演出,才能真的达到威慑那群后辈的目的。
刘骥跟刘歆这两只小兔崽子,敢兴兵作乱,是得该好好的教训了……。,可毕竟是自家子孙小辈,他总不能真的打死了,这做戏得有人配合,才能演得下去。他打着打着,居然见了血,他心里一惊,心想一开始势头那么的强,若自己停手,以后还能立威吗?眼见无人劝阻,他额上都开始冒冷汗了,深怕真把侄孙给打成重伤了,结果宗祠里一堆姓刘的家伙,居然没一个人跳出来,也不假装拉他一下,给他一个台阶下……是想看着他无法收场吗?还好,董丫头眼色极好,跳出来了,这下子也该顺势退场,回去补个眠了。
眼见皇太叔被服侍的一付很享受的样子,根本就忘了自己正在干什么了吗?
刘骥抬头,冷声道:"太叔公既然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是否该还给刘骥一个公道了?"
"刘骥?"皇太叔慵懒的半抬眸,瞥了他一眼,徐徐说道:"真不可爱啊,对着自己的太叔公讲话,自称居然还连名带姓的!还好你没自称『孤』或『本王』啊。"
闻言,刘歆忍着背上的痛楚,膝行过去,陪笑道:"太叔公打累了,惹得太叔公生气,是侄孙歆儿的错,让歆儿替您搥一搥脚吧!"
说着,刘歆果真很认真的替他搥起脚来了。
皇太叔瞅着刘骥笑道:"看到了没?这就是当后辈的人,可不可爱的差别啊!"
"可不可爱很重要吗?"见他胡涂,不知是否故意,刘骥索性恼起来了,怒道:"你这个糟老头,少装疯卖傻了!"
"刘骥!"话犹未说完,便被赵王给打断了,他斥责道:"不许对太叔无礼,在祠堂里,别忘记自己的辈份,你只是孙字辈,没你说话的余地,太叔自然会有决断。"
皇太叔抬抬手道:"公道自然是要给的,我这个老头子老归老,还不算太胡涂,太后早就在路上了,过两日便能抵达帝都,届时我定会让她给你个交代。"
语罢,他转头对着董卿道:"董大人!"
董大人!
这句尊称让董卿的心里一阵猛抽蓄,她干笑几声道:"司空大人请吩咐。"
"董大人陪着皇帝出巡的这些日子,老头子家里案上的公文已经满到没地方塞了……,妳也该处理了。"皇太叔理所当然的很是明示道。
无耻啊!
这个该死的糟老头。董卿的心里忍不住暗骂一声。
扛从她任官以来,大司空见她聪慧能干,便陆陆续续的把自己的公事推给她,二年多下来,大司空的公文几乎都是她在处理的,久了便成了习惯,搞到后来,连皇上也认为大司空的事也是她该干的。老头子只顾着睡觉兼玩乐,大小事一律推给她,好不容易,她跟随着皇上微服出巡,这下子可好了,老家伙居然摆烂不管了,堆积如山的公文,就等着她回来处理。
皇太叔继续说道:"那些公文,妳领着宁王,让他跟着一起处理吧。"
闻言,刘歆脸色变了一变,却仍不动声色的继续搥着太叔公的脚,继续陪笑道:"叔公,您忘了?宁王可是外任的王候啊,怎会由他来处理国家大事呢?"
皇太叔转头对着刘骥吩咐道:"公文堆满案牍,董司马肯定一时之间忙不过来,你既然来了帝都,就先入住司空府,帮她处理一些吧。"
居然让他帮忙处理大司空的公文?
刘骥暗忖着,这老家伙不知在打什么馊主意,只能静观其变了,他定了定神,作揖道:"是。"
皇太叔朝着众皇族道:"三日后,尔等到老头子的府上来一趟吧。"
"是。"众人应道。
"散了吧!"皇太叔摆摆手,抬眸对着众人道。
*
诸王在宗祠内,祭拜了先祖之后,便散了。董卿跟着皇太叔同座一辆车,返回皇城。
她撩开帘子,凝神看着外头的景色,但见江山依旧,景色未变,与她离开时无异,只是花儿开得比当时更加的茂盛了。
118 劲敌
回想起当初连袂出游时的情景,春风无限,春情绵绵,柳絮漫天纷飞,江山如画,美人如玉……。,如此的良辰美景,最适合声色犬马,淫诗作乐,淫靡情色……。。当时,她还想方设法,使尽下流手段,打算恂恂善诱,使皇上成为一位英明神武的旷世淫君……
在春风徐拂的江南,却发生了太多意想不到的事。如今,她的壮志未酬便算了,可江山都快易主了,皇帝都快换人当了。皇上,究竟人在何方啊?
"大司空府内公文堆积如山,董大人得挑灯夜战了,不过,老头子总算很有良心的帮妳找个好帮手了,有宁王这小子帮着,应该很快便能处理完毕了。"
"帮我?"董卿嘴角抽了又抽。应该是帮他自己吧?糟老头总是很理所当然的认为,大司空的公事,便是她大司马的公事;至于大司马的公事,当然还是属于大司马的事,与大司空无关。
"太叔公让宁王协助处理大司空的事务,意欲为何?"董卿问道。
太叔公瞥了她一眼,拢一拢长袖,微微笑道:"那是老头子心慈,心地良善,体恤妳,担心董大人累坏了啊。"
"刘歆是皇储,却不让他来协助处理政务,反而让封地的王候来干……。"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低声道:"太叔公是有意易储的吧?你不满太后,不顾众王的意愿,擅自册立了英王,所以打算利用诸王的力量,易储让宁王当上太子?所以便以协理公事为由,让他入住府里,一来观察他的人品,二来暸解他处理政务的能力。"
"还有一点。当众提出来,我老头子是故意,无非是想看一看诸王们的反应。关于让宁王处理国事之事,除了刘歆那小子?诸王有任何一个人跳出来说话吗?"
太叔公这一试,便明白诸王的决心了。
"太叔公是想让宁王当上皇储,好平息诸王心里多年的疙瘩,一次解决纷争?"
太叔公捋着花白的胡子笑道:"臭丫头,老头子几乎什么事都暪不过妳哪,妳没事生得这么聪明做什么?真不可爱哩!"
董卿正色道:"皇上尚年轻,将来一定会有子嗣的。储君之位,立兄弟,不立子嗣。将来一定会引起纷争的啊!"
"诸王拥立惠帝之子刘骥,立他为储君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啊。刘骥大了刘陵三岁,以年岁上来论,有很大的机率,刘骥会先刘陵而逝。就算刘骥没有先刘陵而逝,刘陵将皇位传给堂兄刘骥也没什么不好啊。无论是谁都好,都是咱刘家的子嗣,刘骥跟刘陵都是我刘氏皇族的血脉啊。"
"命数之事,那里能一定?自古以来,帝王册立自己的子嗣为皇储。自是有因,不立子,立兄弟。双方的子嗣,一定会紧盯着皇位的。太叔公您仔细想一想,刘陵是皇帝,刘骥是太子,太子刘骥的子嗣一定会巴望着刘陵快点驾崩。好让自己的父王快点继位,然后顺理成章。自己当上太子,继而登基;而皇帝刘陵的子嗣,同样也一定会巴望着刘骥在登基之前快点崩逝,好让父皇能顺利册立自己为太子,继父皇之位而登基……。这中间的过程,会产生多少残酷的内斗啊?"
皇位之争,自古以来,凭白牺牲多少条人命了。
连亲兄弟为了皇权,都可以瞬间翻脸无情,更遑论从兄弟了。
皇太叔皱眉道:"当初诸王联合上表,要求先帝册立刘骥为太子,刘康却一意孤行,册立自己的儿子,不肯听我的,我倒很明白他在想些什么,跟妳所想的一样,皇帝的儿子们怎会眼睁睁的见到属于自己的皇位被从兄弟给夺走了,一定会联合起来内斗,到时候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内乱与纷争。"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诸王支持宁王,无非是公道心在作崇,认为惠帝是遭到先帝所害,原本该属于惠帝之子的皇位因此被夺。若能证明,先帝并未谋害过自己的亲兄长,一切都是天命之所定,这事便解决了。"
董卿低头沉吟,刘骥对于皇位誓在必得,最主要的因素是刘陵并非先帝所亲生,宁王身为开国太祖皇的重承皇孙,无法坐视江山落入非刘氏皇族的手里。他手上若有证据的话,稍早在宗祠里便会揭穿刘陵的身世,好顺顺利利的废掉他的皇帝之位了。
可她却有不同的想法,皇帝姓什么不重要,谁亲生的,她压根不关心,最重要的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一个必需是个好皇帝,厉精图治,爱民如子,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辅佐了他两年多了,刘陵确实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董卿眉头深锁,想着想着,眼眶竟含泪了,她低喃道:"罢了,罢了,皇上还生死未明呢,想这么多做什么?说不定,他已经……。。"
"皇帝生死未明?"皇太叔道:"怎么,我忘了告诉所有人了吗?皇帝在骊山的行宫里啊。"
闻言,董卿讶然的抬眸看着皇太叔,猛然失声道:"皇上在骊山?皇上怎会在骊山咧?"
"是一个女人背着他来行宫找我的,当时皇帝染了疫病,加上舟劳顿,病得很重,几乎奄奄一息了,这个把月待在骊山的行宫里,用最好的医药调养生息,好不容易总算活过来了。妳不是跟着他一起南下的吗?皇帝在江南究竟是发生什么事了,怎会搞得一身狼狈啊?处境落魄不说,还染上疫疾,差一点儿没命了?"
董卿忙不迭问道:"一个女人带着皇上去行宫找你?是什么样的女人啊?"
皇太叔道:"姓林,叫阳儿来着。"
竟然是林阳儿!
宁王府在发生动乱,大火之前,林阳儿已经奉皇命,离开姑苏城了。在火烧王府之后,她入城面见宁王,得以留在城内,便到处寻找皇上,其间设想了很多的可能性,曾经去符老板的府上拜访,符老板却回说林阳儿奉命出了城,一直没有回来,她不放心,还是让小安子悄悄地跟踪了符老板几天,却察无异样,万没料到,皇上竟是林阳儿给带走的。
林阳儿不可能会知道皇太叔每年在这个时候都会去骊山休养,一定是皇上告诉她的。
当时,皇上一定病得很重,不然,他完全可以自己出现在诸王面前,证明自己尚未崩逝,以自己的安然来阻止战争,而没有必要去骊山找皇太叔了。
"那个林阳儿的聪明才智完全不输给妳呢。"
皇太叔捋着灰白的胡?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