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朕的奸臣 作者:阿樵(起点vip青云榜2014-06-02完结)
"忠不忠,妳心里有数!"
"宁王,你太过份了!"宁王这般态度,连皇帝也恼了,刘陵瞪着他,冷声警告道:"就算太后行事不够谨慎,导致姑苏城蒙受灾难,朕也绝不能容你这般的污辱太后!"
"别以皇权来压制本王!是不是污辱,太后她自己心知肚明。"刘骥丝毫不退让。
宁王胆大包天,居然敢对着皇帝怒目相向。
"够了!争吵只是徒然伤感情,于事无补。就算皇族们关起门来,私下解决纷争,也不得逾越了礼数。"皇太叔以族中长辈的身份,主持公道:"太后带着大批的兵马至宁王的封地,行径确实挑衅,理当追究,宁王以下犯上,随便污蔑太后也不对……。,诸位宗亲,你们是怎么看的?"
赵王徐徐开口道:"既然关起门来了,在殿内都是我刘氏之宗亲,本王有话便直说了,宁王污蔑太后是不对,此事再议。皇太后确实犯了大错,率大军前去封地,此举侵门踏户,有那一位王候能够忍受得了这种事,而不会备感威胁?我与诸王会师,实是为了替宁王出一口气啊!"
"朕明白了。"刘陵抬抬手,肃然道:"关于姑苏城之损失,朕会负责赔偿,自然,银两不会由国库编列预算支出,而是由朕每年所有开支的八成及太后开支的一半来补偿,挪用三年的银两,也够还宁王一座美轮美焕的王府了,不仅如此。朕再另行寿措银两,赔他一座规模不小的行宫,朕自会负责建造完成。"
刘骥听了,颇不满意,他冷冷说道:"意思是,皇上从此几年之内省吃俭用,然后本王所受到的屈辱及我母亲所挨的刀子,便一笔勾销了?"
"刘骥,朕对你已一再的让步,你还想怎样?"刘陵着实火大。
刘骥正色道:"孤不需要行宫。刘骥只想让天下的人都知道,不是我联合诸王起兵作乱,而是遭受太后所逼迫。太后得下诏罪己,向天下人坦承错误,还孤与诸位王候之清白。"
太可恶了!
凭借着众位叔伯的支持,宁王居然如此放肆。
该死的宁王,居然要求他的母后下诏罪己。刘陵忍隐着满腹的怒气,握住龙椅的指节,紧得泛白……。。
刘陵阴沉着脸,紧咬着牙,正想厉声拒绝宁王,身侧却传来太后的声音。
"哀家即刻下诏罪己便是。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母后。"刘陵眼神微动,低唤一声。
他怎能让母亲受此屈辱。太后却给他一个放寛心的眼神,她转头对着众位王候。徐徐开口道:"擅自率军前去王候的封地,确实是哀家思虑不周,举止失当,引起这么大的事件,全是哀家的错。哀家下诏向天下人认错便是,宁王府的所有损失。皇帝及哀家仍然会负责赔偿到底,关于这件事,诸位王候们也该止息了,放心的回到封地去吧。"
如今,只要能息事宁人,下诏认错又如何,她这个皇太后退让一大步,失了颜面,却顾全了大局。
太后下诏罪己,是何其大的屈辱啊,刘陵心里万分的不快,沉着脸道:"太后已经同意下诏罪己,宁王府的损失朕也会如数赔偿,那么,宁王你可满意了?"
刘骥作揖道:"皇太后是事后弥补过错,刘骥无所谓满不满意。"
刘陵冷冷说道:"那么,现在换朕来算账了,你刚刚口不择言,污蔑了朕及太后,你,宁王刘骥可知错?"
刘骥抬眸迎视着端座在上位龙椅上的皇帝刘陵。
心想,他怎能安然地高坐在那个位置上?
如果,他能找到刘陵的生母金氏,如果,他手上拥有刘陵非皇族的证据的话……。。他必会为父皇报仇,夺回原本就该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时,伟王开口了,他低声道:"骥儿,一事归一事,你刚刚确实是过份了些,就算心里再火大,也断不得随意的污辱太后啊,尤其是血统之事,你这不是在污蔑皇上非我皇族吗?这种话,是不可以随便信口开河的啊。"
英王刘歆终于搁下茶盏了,他款款开口道:"叔父,我想宁王堂兄只是出于一时之气愤,心里没能忍住,才踰了距,说了不该说的话,他不是有意的。"
刘陵冷声道:"意思是,宁王没能夺得皇位,于是便可以随意的撒气,污蔑朕及太后了?"
刘歆忙不迭作揖道:"皇兄明白,臣弟并不是那个意思啊。"
刘骥仍直视着龙椅上的皇帝,一脸的阴沉,冷冷的开口道:"如果,我能找到证据呢?"
"喔?"刘陵迎着他桀骜的黑眸,挑战的挑一挑眉,冷笑道:"那么朕来助你一臂之力如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倾天下之力,用尽皇权的力量,来替你找出朕非皇族的证据,如何?"
宁王费尽心思,无非是想把他从皇位上赶下来,好让自己取而代之。
他反其道而行,全力配合,看他还能耍什么花招,难不成,他还能造假他的出身吗?
他的父皇与母后是何等的恩爱,他自小便看在眼里,母后更是个谨遵妇德的女人,从不私底下召见外臣,无愧于母仪天下的皇后身份。
他居然敢污辱如此恪遵礼仪的母后。
刘骥低声道:"既然皇上开了金口,那么刘骥有一请,希望皇上能动员全国之力,替刘骥找寻一个女人………"
皇上若下了皇命给全国各郡县,动员地方官员,那么找到金氏之事,便指日可待了。
刘陵冷冷睨着对他母后不敬的宁王,沉声道:"你得先道歉!"
语罢,却见宁王果真上前一步,撩起衣袂,往青砖地上一跪,低低的嗑了一个响头道:"刘骥有罪,不该污蔑太后。"
居然如爽快,宁王不是能屈能伸,便是他所想找的女人十分的重要。
好不容易才压制了宁王,他可不能出尔反尔,刘陵抬抬手道:"说吧,你想找什么女人?朕下皇令便是。"
话还没说完,却听见董司马在门外惊呼:"皇上,不好了,黄河之水溃堤了!"
闻言,刘陵眉头一皱。
惊扰皇族宗亲议会,就算是位列三公,不管理由为何,也是免不了一顿责打。
董卿不可能会如此的莾撞。
果然,赵王横眉怒目,怒道:"黄河之水溃堤是大事,却是常态,百年来也溃堤几次了,有需要这么紧张吗?这董司马未免太没规矩了,怎可如此莾撞?她不晓得吾等王候正在殿内议事吗?圣上若容许朝中大臣这般冲犯,我皇族还有尊严吗?"
楚王道:"董司马冲撞王候,是该挨杖的吧?"
另一位王候附和道:"是啊,是啊,按规矩该先杖打一顿再说。"
"说不定这次的灾情比较紧急,以致让董司马顾不得礼制了,孤认为,百姓之事,得凌驾于礼制。"宁王居然开口替她说话。
楚王颇不以为然道:"无论如何,冲犯王候,得仗打一顿,这规矩不能坏。"
刘陵轻咳了几声,开口道:"朕对于朝廷廷杖大臣之事,早已有心想废止,董司马大概是心急百姓受难,以致失了态,还是让她入殿,先听听她想说什么吧?"
语罢,抬抬手。
弭总管立刻朝外扬声道:"宣,董司马。"
片刻,大殿的门缓缓的打开来,董卿徐徐入殿,依礼跪拜之后,便缓缓开口道:"启禀皇上,黄河再度泛滥,水患成灾,百姓蒙难,生灵涂炭……。。这一次的灾情更甚以往,臣甚感担忧,哀怜我之百姓黎民,臣有一议,望皇上动员全国之力,广招民工,疏通水道,重新筑堤,以为百年之大计啊。"
刘陵道:"爱卿,朕明白妳怜恤百姓之心情,妳可知,广招民工筑堤,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吗?"
他回宫后,便听见黄河决堤之事,此事地方官员自会先行救灾,关于朝廷之支持,完全可以明日上朝再议,董卿却不惜冒犯诸王,以此为借口入太和殿,心里定是有另一番盘算……。
他继续说道:"太后才下诏罪己,便广招民工,使得数以万计的家庭分离,此举必然会引起民怨,百姓们不会想到将来河堤筑好之后的安然日子,只会怨恨朝廷政策造成男人们离家,骨肉分散,适逢太后罪己之事,百姓们必会认为黄河决堤乃朝廷及朕之不德所致,才会导致人祸接连着天灾不断,此刻不是广招民工重新筑堤之际,朕认为还是派遣官兵前去修筑河堤较为适当。"
太后下诏罪己……,皇上终于提到重点了。
董卿顺势道:"臣,思虑不周,此刻确实不宜广招民工,还是皇上圣明啊,不过嘛……。微臣突然想起一事,既然姑苏城动乱之事,太后下诏罪己,向天下人承认过错,一切的一切都是太后的失误,那么,当时太后所立之太子,是否符合我朝之律法?"
。
121 朕要董婉
在一旁的刘歆闻言,立刻起身向前,朝着皇上恭敬的作揖道:"皇上,臣弟正想提出此事呢。"
"喔?"刘陵冷声道:"你说说看。"
刘歆道:"太后当时口头立刘歆为太子,乃事出紧急,实则是无奈之举,皆因皇上生死未明的缘故。万幸,上苍眷顾,皇上安然归来,想当初刘歆并未获得正式之册封,没有立册及绶印,那里真是个名正言顺的太子呢?"
皇上跟董司马一搭一唱,无非是想利用太后罪己之事,顺势废了他这个太子之位,说不定还打定主意,想把他远远的赶离呢。
他没有宁王那般的出身,身为惠帝的遗腹子,拥有诸王的同情与支持,他刘歆不过是先帝的次子,再加上如今皇上已经对他有了嫌隙了,对他已经不同以往般亲厚……
他的羽翼未丰,皇兄又忌着他,此刻不宜保有太子之位。不如顺势让出去,把剑锋扔给宁王。
"皇兄,不如臣弟把太子之位让给宁王如何?"
"放肆!"
话才刚落,太后已然沉不住气了,她恼道:"太子之位岂有转让的道理,更何况哀家己经认错,即刻下诏罪己,一切都是哀家的失误,所谓的太子,无册无印,根本不合我朝之律法,既无合法的太子,又那里来的转让之理?再说宁王非皇上的直属血亲,岂有让他继位的道理。哀家宁死也不会同意如此不合理之事!"
见太后沉不住气,董卿的脸色早已迅速的黯沉了下来,太后如此轻躁,又中了刘歆的诡计了,诸王虽不明言,但他们的心里都是想让宁王当上太子的,刘歆故意把话挑开来讲。却被太后严正拒绝,还一脸的仇恶。
原本她打算利用此次机会,力劝皇上将英王外放,责令他去疏通河道,修筑河堤,黄河之工程浩大,此去经年,也够他耗的了,从此英王不得在帝都暗中作浪……。,这下子。都让太后给坏了计划了。
刘歆故意顺了诸王的意,明着挑开来,举荐宁王为太子。此刻,皇上若将英王给外放,诸王的心里会怎么想?因为英王想让宁王当上太子,所以皇上便将自己唯一的亲弟弟给赶得远远的,皇上如此的冷漠无情。诸王们看在眼里,表面上虽不说什么,心下却是对皇上的无情不满的,因而更加的团结,此刻将英王外派反而对皇上更加的不利。
见太后如此激动,刘骥冷笑道:"看来。太后果真讨厌本王,忌着本王哪!"
"没那回事,哀家只是觉得此事不合常理。皇位之承继,那里有传给从兄弟,不传给子嗣的?"说到这里,她突然顿了一顿,便不再言语了。
先帝继惠帝之皇位。不就是传弟,没能传子了?
这时。却见皇太叔缓缓开口道:"让宁王当太子,其实。……老头子本也有如此打算的。"
太后闻言,脸色骤变,低呼一声,"皇太叔,你!?"
皇太叔瞥了她一眼,继续说道:"关于皇位之事,事关重大,今皇帝尚年轻,且未大婚,老头子认为不必急于立储,储君之事暂且搁下吧,既然皇帝的婚事已决,这宫里也该准备大婚的事谊了,皇帝也该成亲了。"
皇太叔说到这里,刘陵突然猛咳了几声,然后掩起长袖,一付很痛苦的模样,弭总管立刻上前侍候,低声问道:"皇上,您这是怎么了?怎会突然咳得这般厉害?要宣太医吗?"
见皇帝似乎又犯病了,太后很是担忧,忙不迭起身,挨了过去,"皇儿,你是怎么了?身子那里不舒服?"
刘陵一付痛苦的模样,低声道:"朕难受得紧,快!回寝殿。"
***
未央宫内,金色的帘帐重重地垂了下来,阻绝了外界的纷挠,仆从在殿外安静的候命,皇帝若大的寝殿内,气氛沉闷,寂静无声,无人敢发出任何一声声响。
王太医将指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