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64-一粒珍珠的故事: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的故事
我们的毕业照常进行:学生办了一桌酒席,请敬爱的老师吃饭,表示感谢。我很荣幸地同她们的班主任、教数学的王老师也被邀请。当地的居民正在向内地疏散。在筵席上,泪与酒一同向肚子里吞。日本飞机在天上盘旋。酒席在终了以前,已经有好几个女生被父母叫走,向四川逃难。再见的声音,热烈的拥抱,别离的眼泪,已使我们完全没有了胃口。
政府的口号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武昌基督教女青年会总干事王应安是我的朋友,也是我在圣希理达女校的同班同学。她带头号召武汉的青年们,负起战时市民的责任,来救济孤儿,组织难民收容所,帮助伤兵。她提倡富人出钱,年轻人出力,来做这些服务工作。市民们都很热情地响应她的号召,很相信她的领导,富人们也都相信交给她的钱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她在武昌鲶鱼套火车站设立了一个重伤员休息站,又把我们圣希理达女子中学的校舍,改作武汉第一难民收容所。她总是做了一个工作以后,就找一个人来接替她,以便自己去做第二个工作。我听从她的安排,上午在难民收容所工作,下午去重伤员休息站工作。她也组织了一些医生和护士自愿来帮助伤兵,因为他们的医院已经西迁,但他们不愿意随医院走。王应安还号召家庭妇女们,一个人担负一个伤兵一天的伙食。我也找了一些女学生,来为伤兵写家书,为伤兵开晚会。难民们都是从长江下游逃来的,包括各种各类不同职业的人,我把他们组织成不同的小组,或为难民煮饭,或为难民分配捐来的衣物,或为难民打扫卫生。难民中有两位护士,我就请她们管理药品,组成一个诊所。还组织一个小组挖防空壕,一个小组维护防空时的秩序,文化人就教识字班,给儿童上课。另有几个人组成娱乐小组,每天晚上演节目,他们中还有滑稽演员,他们的表演很受欢迎。
难民收容所的经理和会计,是从难民中选出来的。会计很能理财,很会使用捐款,他和经理把所有小组长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委员会。难民工作在这个委员会的领导下,搞得非常有效。
1937年冬天,抗日战争已进行了半年,我遇到了大学同窗好友区储。她去延安路过汉口,来找我,告诉我燕京同学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延安。他们工资收入虽然少得可怜,但在共产党领导下工作,精神都很愉快。我当时已经读了很多八路军帮助农民的故事,他们除了帮助农民种地以外,自己还开垦土地,生产了很多粮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他们官兵之间是平等的,有如兄弟之间的感情。虽然延安的生活贫困艰苦,但他们是平等、自由而快乐的,他们很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我听了区储的话以后,很受感动,非常急迫地想到那里去。区储写了一封信给一位燕京的同学,他是延安共产党驻汉口的秘密代表。我现在已经记不起他的姓名了,只记得他高高大大,穿一件中式长袍,住在一条很普通的里弄中。他非常重视区储的这封信,马上就写了一封介绍信给陈铭枢,并且握着我的手说:“这件事要非常秘密,你要特别小心。”我按信封上的地址,马上去见陈铭枢。我早就知道陈铭枢曾经做过福建省主席,并且在那里组成了一个人民政府与蒋介石对抗,后来蒋介石安抚了他。想不到现在他正在秘密地安排大批青年人去延安。我很快地走进陈铭枢的办公室,将介绍信递给了他。他读了介绍信后,没有问任何问题就对我说:“国民党有一个部队的长官秘密地允许我用他的军车送青年人去延安,这是最后的一次了。只允许你带一件行李,明早6点到这里来上车。这是最后的惟一的一次机会。”我立刻回到武昌老家去整理我的行装。这个古老的大宅当时已经空了,我们全家已经撤退去了四川,只留一名老厨工在那里守屋。我正要上床睡觉时,大哥走了进来。他是当时国民党第十军的军医,随部队上前线路过武昌,顺便回来看一看童年时代的老宅。我告诉他明天就要去延安了,他很高兴,觉得我有了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他去买了酒与熟食、卤菜来为我饯行。我们两个人大吃大喝了一顿,庆祝兄妹重聚和我的即将离去。虽然时间很短暂,但在战争时期,这种兄妹相见,还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吃喝完了,睡了一大觉。黎明前,我醒来了,发现我全身奇痒,起了风疹,脸肿得连我都不认识自己了。大哥诊断我是因饮酒而引起的过敏。就这样,我永远失去了去延安的机会。
《一粒珍珠的故事》第三部分赴美参加世界青年大会(一)
1938年夏天,我被选为中国全国基督徒联合会的代表,出席在美国纽约州波基斯镇召开的世界第二届青年代表大会。当时我并不想接受这个工作,因为我已还清了欠圣公会的四年助学贷款,现在可以去干我最想干的工作,到河北省定县参加晏阳初的农村社会工作,开始我终生的事业——收集改编农村歌谣,以改变农民的落后思想。我告诉基督徒联合会,王应安才是最合适的代表,她是充满了创造力和爱国热情的,我所做的救亡工作都是由她领导的。联合会主席告诉我说,他们曾经考虑过她,也很欣赏她的才干,只是这次选的代表还同时要有用英语进行宣传的能力,因此才选择了你。我的教父弗瑞德·布朗知道了此事,对我说:“现在是战争年代,一切都要服从抗日。政府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现在是基督徒联合会的会员,圣公会已经同意支付你去美国来回的路费,以及在美期间三个月的生活费。你在美国旅行宣传的一切费用自然由邀请你的团体支付。现在你的责任就是要尽快地收集宣传资料。有个人名叫乔治陈,他是陈友仁(孙中山时代第一任外交部部长)的儿子,很有学问。乔治陈的皮肤是黑色的,因为他的母亲是美籍非洲人。明天下午,你们这些代表将要开会,你会认识他,他会把你所需的宣传资料交给你。你出国的一切手续,我会帮助你完成。”我说:“我没有承担这个使命的能力,因为我从来没有用英文演讲的经验。”他反问我:“在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士兵,是否都有过作战的经验?”我说:“没有。”他又说:“现在国难当头,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所能报效国家。你读了十年英语,应该有自信心去担负这个工作,成功地干出成绩来。”我心里从来就恨这些外国传教士,恨这些跟着洋枪洋炮来的帝国主义分子,但听了他的这些话,几乎忘记了他是一个英国人。我甚至觉得,他完全是一个中国人,当然更是一个基督徒和世界公民。
布朗先生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平时经常做鬼脸和一些淘气的动作来逗人。有一次在宴会桌上拿起一把调羹作镜子,用叉子梳头发,假装成一个姑娘,忸怩作态来取悦所有的人,滑稽极了,把我们的肚子都笑疼了。但这一次谈话他是十分严肃而真挚的。他握住我的手说:“在大会上假如没有宣传的机会,你也必须创造一个机会。全世界所有为和平和民主而战斗的著名人士,都将出席这个大会。这是你宣传的极好机会。公理已经在听众的心里,你只要号召禁运军火给日本,抵制日货,就可以赢得他们的支持。”
我们派出国的代表一共十六个人,其中只有两个女性,杨惠敏和我。杨惠敏代表中国男女童子军。她是一个著名的女英雄,在淞沪抗战中曾经到过日军前方阵地,将一面国旗送给被包围在四大银行仓库中的八百壮士。八百壮士为保卫国家的仓库不撤退,不投降。这面国旗第二天一早就飘扬在上海的天空,向上海市民宣告,虽然上海大部分的土地已经沦陷,但是还有我们英勇的战士在保卫着上海北部的四大银行的仓库。所有在上海的人看到这面国旗从四大银行仓库上升起时,都拍手欢呼起来。
所有的代表都是人民团体选出的,因为世界青年代表大会的章程规定:不要政府的代表。彭乐善代表中国基督徒男女青年会;黄保罗代表中国新闻记者联合会,尹保宇博士代表反法西斯同盟。还有一个人,代表一个有名的杂志,我忘了他的名字。我们第一次聚会,就顺利选举产生了代表团的主席。
会议结束后,有一位美籍非洲人向我走来,他就是陈乔治。他的皮肤虽然黑,但是五官清秀,很英俊,像一个中国人。他就从皮夹子中取出一包资料,说:“刘小姐,你一定知道它们是什么?它们多半是一些短小、有趣、能启发人的爱国故事,能够说明我们的抗战目的、战术、战略,人民的困苦和战斗,可以丰富你的演讲内容。只要我们精神坚忍,最后的胜利必然是我们的。”
第二天下午,他又给我带来更多的资料。他说:“我们用持久战来对付日本的速决战,我们用游击战来消灭日本的阵地战,我们用大块的土地来包围日本的占领区,我们用农村包围沿着交通线日本所占领的城市。他们军队很强大,我们的人民更强大。我们全民皆兵,我们全兵皆农。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们一定能生存下去,打败日本军队。”
我去医生那里检查身体,准备出国。我的教父担心我是否有沙眼,所以检查完以后,我就问医生,是否有沙眼?他笑眯眯地说:“你完全可以赴美国开会。”我要把这个消息尽快地告诉我的教父,走进圣保罗教堂的时候,我看见他跪在那里为我祈祷。我走到他的身边,他抬起头来,盯着我,似乎要在我的脸上找到一个他急需的东西。我笑了,他也笑了。他心中的那块石头落了地。我们一同到他家里,他欢欢喜喜地拿出一叠他写给我的信,说:“这是准备给你在意大利‘康狄孚尔狄’号海船上读的信,一共二十一封,每天只能读一封。你的航程是三个礼拜,之后就可以到达威尼斯。”这些信都是富有宗教启发性,同时又很有趣味的。
我离开武昌准备出国前,收到父亲从前线的来信。他在信中说:“我没有一般人说的那样的家产,我只有五个活宝,那就是你们五个孩子。大儿子刘德健在前方做军医,二儿子刘德诚在云南为美国志愿空军修筑邬家坝飞机场,大女儿刘德伟即将去美国做抗日宣传,小女儿刘德傅正跟随湘雅医学院徒步西迁贵阳,小儿子刘笃随南开大学迁往云南昆明。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心爱的古董古画,现存在武昌老宅的楼上。望你设法为我将它们转移保存。”我临动身前,去求助于一位英国公司的经理,他是我们家的世交。他应许将这些古玩古画保存在他们公司的仓库里。我想当时英国与日本的关系还是友好的,即使日本占领武汉,也会对英商的财产“客气”一点。我就与家里的佣人将这些古玩古画包装好了后,送往英商的仓库。当时哪里会想到,三年以后日本占领香港,英日的关系就完了,我们家那些东西也完了。
《一粒珍珠的故事》第三部分赴美参加世界青年大会(二)
赴美之前,我们代表团前往拜谒了立法院院长陈立夫。他对我们说,他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读书的时候,还在一个国家公园喂养过猛兽。他的同事是一个美国人,又高又大,但是他却又矮又小,那个美国佬经常欺侮他。有一次他终于忍无可忍,和那个同事打了起来。围观的人都同情陈立夫,为他鼓掌,并对那个美国佬大喊:“你是以强欺弱,不感到羞耻吗?你要喜欢打架,就应该去找一个与你身材一样高大的。你即使赢了,也不过是一个胆小鬼。”他讲这个故事,意在说明中国的抗战必胜。
我们还拜谒了蒋介石。他穿一件白色夏布长衫,青布鞋,温文尔雅,看来十分慈祥,很有礼貌地与我们每一个人握手。我们都坐下之后,他坐在我的身边,问我一个问题,我一点也听不懂他的奉化话。他重复了三次,我还是不懂。两个人都十分尴尬。这时电话铃响了,他的听差报告他有电话。谢天谢地,我总算解放了。
第三位我们拜谒的是宋美龄。她的客厅非常朴素,饭厅就在客厅的一头,因为客厅里已经有客人,我们十六个人就围着餐桌坐了下来。她高挑儿的身材显得十分端庄,相貌慈和而聪慧,非常精明能干。她穿一件灰白色的旗袍,没有戴任何首饰。她似乎是从百忙中抽空来会见我们的,说话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你们在外国的土地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代表中国的。你们必须当心,最要紧的是不能吹牛,老老实实,实事实说。假若你有一次被人抓住是在说谎,你就永远完了。”这时,她用了一个美而有力的手势,来加重她的语气。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