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管理就这么简单
◆简单就是力量
财富创造者改变游戏规则。
——加里·哈默尔(战略专家)
生活已经够麻烦了,但还是有许多人不怕麻烦,给自己设置各种各样的“圈套”。他们和这些复杂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斗争,并且依据一些最新的管理理论、用一些含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1994年2月,美国国家银行发展部的主管吉姆·沙利和约翰·哈里斯召集下属开会,会议的议题是改善领导层、员工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美国国家银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
为期两天的会议结束之际,墙上挂满草案图解和灵机一动的新主意。总结的时刻到了,约翰拿着记录本站了起来——请大家充分想像这幅图景:约翰与20世纪70年代一部电视剧中的人物麦克劳德——一位从新墨西哥移民的美国陆军上将——相似,约翰探索问题的清晰风格暗示了他有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些,”约翰举着记录本说,“简单就是力量。”他写下这几个红色大字结束了自己的总结。
当读到这段文字时,约翰写下的这六个字使我振奋;更重要的是,它迫使我思考当时普遍流行的智慧对今天还有多大的影响力。培根爵士曾经写下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本身就很有力量,400年来,为人们普遍信奉。遗憾的是,这句话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我们的时代与培根爵士所处的时代以及后来的几百年都已经大不一样了。这是个不断创新、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当你知道如何运用
掌握的“知识”,从容应对纷繁、复杂的事物时,“知识”才能成为“力量”。这种力量的基础在于你区分“紧急事务”和“重要事务”的能力,在于你和你的团队从周围多得令人窒息的现时信息中找到关键信息并快速理解的能力。
在你做任何事情之前,请树立这样一个信念:简单就是力量拥有这种力量并非易事,我们需要改变一些习惯。从人们的需要开始。如果你是一位管,你就得知道,如果公司提供的工具、过程和信息是基于员工的需要,员工相信公司的基础
设施会帮助自己更顺利地工作。明智的公司决策者会把员工和顾客希望解决的问题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解决其他问题。简单,与其他理念一样,都是推动事业成功的力量;不同之处在于,如果想创造简单的工作方式,就不能围着鸡毛蒜皮的琐事大跳踢踏舞。
第一部分第3节 简单的工作原理
◆ 什么是简单?
许多人认为,变复杂为简单仅仅意味着把信息扔给别人,但这样做往往使问题复杂化。
——尼格尔·霍姆斯
我发现,使每件事情井井有条真是太难了,难得超乎想像。如果你正在阅读本书,你就能体会到这一点:简单可能是你从不希望碰到却又必须接受的挑战。
1994年,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洞悉大众的集体思考与决定后,决定迎接这一挑战。他说:“脑力劳动的生产率尽管很低,但会对知识社会的经济构成挑战。”正如他常做的那样,德鲁克随后作了进一步阐述。1998年,他宣称“下一场信息革命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目的是什么?有了信息的帮助,重新界定任务的速度更快了,企业改革的步伐更快了。”简单是一场信息革命,其任务是使复杂的事情简单明了,创造适当的指令。这种指令鼓励改革、试验、思想产生、革新和学习。这种指令来源于创造条理化的训练。简单绝不意味着单纯。人们经常把简单和单纯混为一谈。殊不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简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
使事情简单化并不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而是要求采取不同的途径工作。你的部下正寻求激发想像力的想法和工具,在秩序和变化之间掌握平衡。这不正是你孜孜以求的吗?
在开始考虑简单之前,你的工作已经复杂了。领导艺术大师沃伦·班尼斯说过,领导的任务是激发团队的创造性行为。简单仅仅是工作中自我维持的反馈。简单化使责任、信任、自由、管理与控制都一目了然;使每个人更多地自主决策——即使世界仍创造着无尽的选择。
不要过于天真,简单是一项法则。本书要求你、我和我们为之效力的公司走出决策的幼稚阶段。如果我们能够完成这场转变,每个人都能够聪明地进行管理工作。因为,脑力劳动是从我们组织、了解和理解一切要求注意的东西开始的。
简单要求我们改变游戏规则,走出管理的那一套逻辑,因为它让我们走进万劫不复的绝境。你需要做的是从人性出发。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人性的威力无穷:人性总是控制一切。这一点,你无法抗拒。
◆ 基于人性,而非公司逻辑
凡真实、单纯、诚挚的事物,都最符合人类的天性。
——西塞罗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虽不一定是真实的,却非常有意义。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家有名的公司新盖了一栋高耸入云的公司总部大楼。公司各部门全部迁入的几个星期以后,员工们便开始抱怨起来,因为电梯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这些抱怨很快便在公司中传开了,因此公司马上向咨询公司求助。它先后找了三家咨询公司。
第一家咨询公司来到大楼后,首先找来了大楼的设计师,询问电梯的速度为什么如此慢,可不可以再提高一些,或者可不可以增加电梯的容积。答案是肯定的。于是,他们建议把电梯换掉,但是这至少得花30万美圆,而且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这样会导致大量员工的工作陷入混乱,公司当然不同意。
第二家咨询公司在第一家咨询公司的基础上对电梯的程序进行了检查,发现尽管电梯运行速度有点慢,但设计使用的方法很先进,于是不认为应该对电梯作任何的改进。
第三家咨询公司作了一番仔细的研究和调查,向公司提出了一个方案:在电梯的每一层都安装上一面镜子。
故事的结局是公司最终采纳了第三家公司的建议,而且非常奏效,再也听不到员工的抱怨了。
事实上,电梯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乘电梯的人的感觉而已。等待总是一件难熬的事情,但如果他们按了电梯的按钮,看见镜中的自己,对自己欣赏一番,时间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任何问题如果按照人性的角度去做的话,往往会有更简单的办法,而我们所相信的那套逻辑却总是使我们陷入复杂之中,结果带来资源的浪费。这正如有些人所认识的那样:性将控制一切,因为人的情感和感觉是不可抵抗的。风趣而富有洞察力的管理者卡文·科尔就这一问题提供了线索。他曾经在学校工作过几年,后来又从事过销售、社会保障以及人力资源等工作。他曾是一家规模很大的饮料公司的一员大将,但后来他意识到繁忙的工作剥夺了许多享受家庭温馨和结交朋友的时间,于是跳槽到了一所大学卫生系统担任要职。
在钱皮和哈默掀起企业再造浪潮时期,科尔领导完成一个项目。公司致力于通过总分为10的标准,改进4个主要流程。他花了很大力气来研究策略、系统、技术、预算等各种因素,结果却发现事情变得越发复杂,越发没有头绪。一天,他和朋友一起缓缓地走在康涅狄格郊区回家的路上。他们就科尔正在进行的项目的执行情况中的麻烦以及他们工作中共同的得失成败聊了一个钟头。在谈到某一点时,他阐明了一个发人深省且富于启迪的看法:“人们忍受管理的逻辑,但他们仍自行其是。科尔的这句话让我震惊。因为它直指要害:人性控制一切。只要公司向前发展,公司的逻辑自然就会产生。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的公司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3~50人之间)后,工作方式发生了奇妙的转变,我们开始相信公司的逻辑——计划、进程已经实际控制了我们的一切决策。我们甚至把管理定义为如何决策。
后来,我们在此逻辑上花了数不清的时间和金钱,我们试图使做具体工作的人依照这个逻辑行事。我们往往在计划上投入太多,而在真正决策上投入太少。人性总以其相同的方式起作用;我们容忍周围事物的逻辑,最后我们自行其是。逻辑的一个作用就是:把自己的蠢事合理化。但是,已有科学家作过研究,证明人类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要等你某动作做完后才会开始运作。通过以下的催眠可以证明这个论点:指令一个人在催眠结束后做一个非理性的动作,事后问他为什么做这种事,他会坚持自己在行为的当时觉得这么做很合理,编出来的借口比帕瓦罗蒂听泰尼·提姆的演唱会这件事还牵强。
而逻辑行得通的一个前提却是:人是理性的动物。然而,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人是理性的,最多也只是有限理性。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要相信我们的管理逻辑。管理逻辑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简单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它基于人性和常识,而非公司逻辑。第一,大多数人想做正确的事,想与众不同,这是前提。第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无限选择的世界里,多数人竭力想弄清楚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记住:即使你创造出了共享理念,人们在作决策时,还是自行其是)。我的结论:简单创造规则。在人们真正如何决策上投资。
“当我最终作决策时,并不优先考虑人性,但我们试图做的许多事情真的要归结为常识。”3M公司的IT教育和业绩系统的负责人迈克尔·阿耶斯这样跟我说。
“人性是关键,不过也有不成文的规矩。当你投入一定的时间做事时,简单就变得很有分量。这就是实施得力和散乱拖拉之间的差别。”菲恩特·玛瑞银行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翰·科克伦也这样对我说。
当然,在我的工作中,能听到有人这样说,虽然并不是很多。在本书的后面13章中,你将会发现,我一直秉承“人性将控制一切”的思想,而不是依据我们所熟悉的公司逻辑。过分的理性分析在我的书中见不到踪影。
第一部分第4节 形成自然顺序
自然界有着神奇的力量,这让我们感觉到害怕,因为我们无法掌控自然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逐渐知道了自然界的秘密,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自然界最奇妙之处在于它仅仅遵循最简单的基本原理运行,一直未变。但是,人类最愚蠢之处却在于试图违背自然界的规律。当人类试图插手自然的运行时,却给自己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灾害性改变。惟有尊重规律才能生存。简单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形成自然顺序。什么是自然顺序?作为管理者的你,要先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在过度管理?你是不是无法面对现实?如果你回答是的话,说明你正在与自然顺序背道而驰。
◆少就是好
管得少就是管得好。——杰克·韦尔奇
昔日的美国企业运营类似军队的发号施令,原因很简单,因为许多企业领导人本身就来自于军方。因此,他们在仿效军事管理模式上得心应手。“司令官”下令,“士官”和“士兵”执行,指令源自上层,下级只是听从命令,然后遵照执行,没有任何反馈的余地。管理得越少,公司越好,因为企业是相当简单的。现在的大多数管理者都是在过度管理,这样的后果是导致官僚主义的懒惰和散漫。
我们的管理者经常陷入这样的通病之中:习惯于相信自己,不信任其他人,经常粗鲁地干预下属的工作过程。问题是,这个病会形成一个怪圈:上司喜欢从头管到脚,越管越变得事必躬亲,独断专行,疑神疑鬼;同时,部下变得过于谨慎,养成依赖、从众和封闭的习惯,把主动性和创造性丢得一干二净。企业中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此了。时间长了,企业就变成老年痴呆症患者。那些不信任员工的老板,无论公司事务大小总爱事必躬亲,结果往往会严重挫伤员工的自尊心和归属感,从而会使公司像着魔一样,持续产生越来越大的离心力,甚至最终导致公司的分崩离析。
我曾看过一篇关于美国最受崇拜的CEO的文章,其中提到了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