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狼烟





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步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2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23支、重机枪2挺。 

  骑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4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19支、轻机枪2挺,1个重机枪中队,下属2个小队,有重机枪4挺。 另附1945年日军骑兵第4旅团编制:旅团部,本部15人、卫兵中队80人、通讯班30人、机要人员20人,共计145人。 

  参考资料:历史军事•抗日二人行

《林朵朵职场奋斗记》即将上市,推荐
小说链接: vip。book。sina/book/index_80129。html 

  推荐理由:身在职场,不可不读的一本小说。

  
  小说简介:

  深圳

  一个以光速向前发展的城市。 

  一个匕首般锋利闪着寒光的冷漠时代。 

  旋转的物欲和蓬勃的生机,吸引着无数都市小白领,前赴后继的在一幢幢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里挥洒着他们的青春、汗水与欢笑。

  林朵朵,一个平凡而又执着的女子,她没有国色天香的容貌,也没有冰雪聪明的头脑,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销售。没有业绩带来的压力每天追着她的裙子跑,金融危机引发的裁员风暴更是使她陷入了恐慌与自危中。

  然而,勤奋、不放弃、不服输,最终让屡败屡战的林朵朵一路披荆斩棘破茧而出!

中国对日本的正式宣战时间
因有读者提出质疑,所以我找来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抗战期间,中国对日本的正式宣战日期是1941年12月9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日(当地时间为12月7日),日本向美国、英国宣战,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哥斯达黎加等20多个国家相继对日本宣战。9日,中国对日本宣战,同时也向德、意两国宣战。12月11日,德、意向美国宣战,美国、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等国也向德、意宣战。同日,日、德、意三国在柏林签订了《日、德、意联合作战协定》,规定三国“以一切可以采取的有力手段,将与美、英的战争坚持进行到胜利为止”;三国间“如果没有相互完全谅解,不对美国及英国的任何一方休战或媾和”。

  说到这个宣战,有一个很令人尴尬的事情。当时中国并不是只有一个政府,而是有四个政府(名义上三个):重庆的国民政府,延安的边区政府,南京的汪精卫政府,满洲国的溥仪政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半中国人(重庆、延安)加入同盟国阵营反对德意日,另一半中国人(南京、满洲)加入协约国阵营反对英美苏。两个敌对阵营的英美和德意,都收到了自称是“中国政府”发来的宣战书,可谓奇事一件。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和英国宣战(在偷袭珍珠港之后),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当天美国也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但在二次大战中,却没有一个国家向中国宣过战,这倒不是西方国家看不起中国,不屑与中国宣战,而是无法向中国宣战,英美不承认汪精卫政府,怎么向汪精卫政府宣战?德意日不承认国民政府,怎么向国民政府宣战?所以中国没有收到一张他国的宣战书。再仔细一看重庆国民政府的“宣战布告”,又感到有些不对劲。国民政府有两个“宣战布告”,一个是对德意的宣战布告,这是一个标准的宣战书,明确说明宣战书开始生效的日期:“兹正式宣布,自*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午夜十二时起,中国对德意志、意大利两国立于战争地位,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德或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可是对日本的“宣战布告”,就让人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宣战布告”没有提到宣战书开始生效的日期,只是含糊地说:“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如果当时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外国人问:“中国从哪天开始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中国和日本的条约、协定、合同从哪天开始作废?”中国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勉强按文书的日期来解释:“1941年12月9日开始,中国和日本处于交战状态,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切条约、协定、合同从今天开始作废。”难道1937年7月7日到1941年12月9日,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是非正式战争?在1941年12月9日之前,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切条约、协定、合同仍然有效?只要仔细看一下对日本的“宣战布告”和对德意的“宣战布告”,就会知道对日本的“宣战布告”缺少最关键的生效日期。当今国际间的一切条约、协议、最后通谍、宣战书,最不能缺少的一个要素就是文件的生效日期,如果一个文件没有明确的生效日期,那么就没有任何法律效应。宣战书要符合国际法的规定,没有表明生效日期的宣战书自然无效。所以只要对照一下国际法的基本常识,就可以明白那份对德意的宣战书有效,而那份对日本的宣战书无效。这份“宣战布告”只能内销,不能出口。外国人看了这样莫名其妙的“宣战布告”,是佩服中国人呢?还是笑话中国人呢?

  原先,一直有人很纳闷,中国的教科书为什么对“对日宣战”这么遮遮掩掩,看到这个宣战书的原本,大概就会明白这份宣战书拿出来实在太不成样子。想来中国当时的专家也不至于不明白没有确切生效日期的宣战书无效这个国际法常识,恐怕当时国民政府这个“宣战布告”,只是为了鼓舞中国人的士气,正如《李宗仁*》所述。这个“宣战布告”只是意在“内销”,当时国民政府也没有准备日后拿这个宣战书在国际上进行交涉。中国这份宣战书不但没有被国际上承认,其实连中国人自己在事实上也没有承认,因为一旦承认,中国在很多事情上就要陷于非常不利的地步。比如战犯的审判,国际法庭上只对战争期间的战争犯罪进行审判,因为中日战争是1937年7月7日开始的,所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的屠杀事件就不予起诉。

  如果中国的宣战书有效的话,中国对日本的正式宣战日期是1941年12月9日,那么按照国际法,1941年12月9日前的屠杀事件就不予起诉。这样一来,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的凶犯岂不是无法追究了?日本人倒是希望中国这个宣战书有效,这样一来8年侵略战争就变为4年,要赔偿的话,赔偿费也得减少一半。如果中国人在教科书中加上对日宣战一条,把抗日战争解释为:“抗日战争于1937年7月7日爆发,国民政府1941年1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学生们肯定要不解地问:“为什么中国要等到1941年12月9日才对日宣战?正式宣战以前的战争是非正式的吗?”这样的教科书,不但不能激发思源中文学生的爱国热情,反而会使学生对中国的历史产生疑问,所以教科书干脆不提。由于宣战不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物,宣战书是否有效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中国的这份对日宣战书,当事人日本没有承认,远东国际法庭上没有承认,就连中国人自己在事实上也没有承认。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读者参考,请大家不要讨论与政治有关的话题!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本书精彩书评《狙击手的前世今生》
感谢潜军事朋友专门为小李的《遍地狼烟》写的这篇书评,文中褒奖有过,实在是受之有愧,但我理解是:有人喜欢小李的书才给出这么高的评论,惶恐不安但心存感激,再次感谢!

  狙击手的前世今生

  ——评《遍地狼烟》

  作者/潜军事 

  一部好的影视剧往往汇集了众多好的影视剧的优点,就像《卧虎藏龙》,你会发现很多地方似曾相识,深幽大院,涛涛竹林,男儿心似海,江湖一剑远,那些纷纷世上潮,都是过往影视剧里重复了无数次的桥段。或许对于国人来说太沉闷了,但就是这样,还是俘获了亿万国人乃至国外人的心。一本好书也是如此,可能作者并不是有意为之,却无形中获取了某种力量,将手中的书稿打造成了一本惊世之作。书中的情节和人物你或许会说在哪见过,或者正是你试图想象过却未曾下笔的。《遍地狼烟》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它的出现无疑是一阵惊雷,对渐趋浮躁的军事文学的一个警醒。

  所以说,每到一个阶段就会出现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是文学界一桩幸运的盛事。刘猛是,都梁是,兰晓龙是,现在轮到了李晓敏,他的笔触直抵前者未曾触及过的高度,开始将小人物融入到大命运中去,让一个出身猎户的孩子开始有了某种张力,这种张力支撑着他,大义凛然,拔刀相助,骨子里生出了英雄气概,口气变得大敢却不狂妄。一段段的因缘巧合,让他不但得到了异于常人的磨练,更让他由一个山野小子变身为国军首领。如果说没有那架从天而降的飞机,那么他不会得到当时国人难以获得的军事知识;没有误伤国军轻薄女子的连长,他不会获取国军师长的信任从而参军;如果没有上峰的除奸任务,他不会那么快成为一流的狙击手。

  归根结底,他成为了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狙击手,他的一生注定与枪为伍,他的名字叫牧良逢。“牧”,这个中国百家姓上不曾查到的姓氏,其实早在上古黄帝梦选的时候就有了。而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会联想到“牧人”,还有“猎枪”。对,我们的主人公牧良逢就是一位牧人,他的手中只有一杆填满铁砂或者火药的火铳,父母跟着八路打鬼子去了,年少的他跟着爷爷以打猎为生。但战争爆发了,他不得不换掉手中的火铳,拿起了真枪。“良人易相逢”,多么巧妙的名字,作者无意中为我们缔造了一个英雄的响亮称号,并辅以接踵而来的各色人等,故事便宽荧幕般地展开了,种种的际遇和化险为夷,为他在一次次淬火似的任务中埋下伏笔,最后得到人性的升华。曼妙的文笔中,我们可以读到那个时代赋予人的忠肝铁胆,为了民族大义不顾一切的英雄气概。

  书中巧妙地加入了三位个性独立的女性,她们为我们的“英雄狙击手”牧良逢无怨付出,在家国和情爱中矛盾挣扎,有的舍身取义,有的另觅他人,但最终我想会是个美满的结局。看上去落了俗套的情节,在炮火烽烟中变得铮铮巾帼,荡气回肠,也为本书在血性的暴戾中添加了些许柔情的东西,这多少能填补和缓冲一下进展神速的故事情节,让整本书读来有张有驰,扼腕之余顿生铁血柔情。

  “狙击手”题材的小说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但一直未有特别出色的作品面世,大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挑剔的读者眼中烟消云散。就连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狙击手》也未出现大热之虞,实为憾事。欣闻《遍地狼烟》以高价成功转让影视版权,就快获取拍摄资格,不禁大声赞好。在不久的将来,便有一部大热之作风靡荧屏,占据男女老幼的黄金档,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推荐监狱作家六年打造的《混混》
强推一本新书《混混》,这哥们因为重罪被判十年,之间减刑两次实坐六年!据说他在里面对监狱事业也没多做贡献,今年三八妇女节出狱时就带出这么本小说,并且该小说已经完成,每天会稳定更新,请大家有时间去看看。

  监狱作家,费时六年打造的黑道传奇!作者亲历,绝对精彩。

  行文幽默诙谐却不失铿锵有力!

  《混混》新浪独家首发,vip。book。sina/book/index_108246。html

读者必看:就VIP上架的一点解释说明
小说也写了几个月了,如果是应出版社的要求停更,那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我不愿意让兄弟们久等,VIP是个折中的办法。

  理解的不要骂VIP,其实三、三分钱一千字,算算比半棵白菜还要便宜,你就少抽两根,权当那两根烟是送给兄弟半夜写作提神的一点慰问品。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小李我去帮兄弟家干活,就算不要工钱,但至少得给我瓶水喝,给我一支烟抽。所以,没必要为一瓶水和一根香烟生气——如果你真的喜欢《遍地狼烟》,真拿小李当兄弟的话。

  不说废话,今天开始,不是牲特殊情况,每日最少更新五千字以上,直至完本。

  如果《遍地狼烟》拍成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