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边





缓笠频接冶摺!闭馐且恢趾苡幸馑嫉乃捣āU獗砻餍矶嗝拦恕⒆右埠茫笕艘埠茫⒉恢酪桓鐾饨还俚降自谧鍪裁础J导噬希饨还俚墓ぷ魇呛苁导实模热纾拦构堇镆幌钊粘5墓ぷ骶褪堑币桓雒拦裼龅嚼眩热缡セふ帐保匦挛⒎呕ふ铡H绻忻拦怂劳隽耍构菀不岚镏缢那兹恕⒘蛋镏沟鹊取0傩斩贾勒庑┦虑椋蓟队皇敲挥幸馐兜健T谒钦嬲篮螅腔崴担骸芭叮茨忝窃谧稣庑┦掳。 薄   ?br />     一般人认为官员离自己的生活很远,特别是总统和州长都是离自己很远的。但是,市长,你可能在吃饭时遇到他。上一次,我回老家奥斯汀与父亲一起吃饭,在旁边一桌吃饭的就是市长。我们见面就开始聊天。官职越低的人离你的日常生活就越近。你可以向他提出一些意见,你的意见会得到重视。美国百姓一方面把政府看得与自己有距离,另一方面也认为可以积极自由地参与政府活动。如果你不喜欢政府官员,可以自己参加竞选,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的政府象征着权力核心。在某种程度上,政府代表权威。中国有一句古话:学而优则仕。当官成为了许多人的理想,也是许多家庭鼓励孩子将来要做的事情。根据我们做过的几个民意测验,老百姓对中央政府的总体表现认同度很高,约为80%,对省政府的认同度约为60%~70%,对县市政府的认同度在50%左右,而对县区街道办事处的认同度则不到50%。总的说来,也就是百姓对离自己远的政府感觉还行,离自己近的感觉不好,好像与美国的现象正好相反。因为普通百姓看中央的政策都是保护弱势群体、减轻农民负担等,对自己是有利的,但地方政府一直在收各种各样的费用,在办事风格上存在着问题,与百姓亲和的力度也不够。    
    普通老百姓对政府所做的事情在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比如,觉得经济发展方面做得好,社会事务,比如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和社会保障方面做得不太好。普通老百姓希望政府做好的事情如下: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教育条件。这几项都是民生问题,政府想搞好的重大工程与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还有很大差距。    
    我以前是政府官员。刚进入司法部时,我父母很高兴地说:“培养你这么多年,终于去政府了。”后来,我辞职了,他们很失望地说:“有官不当,非要当个体户。”普通人认为:第一,当官的多少还是有本事的,从能力和知识上看,老百姓都还是比较认可官员的。第二,当官的缺乏服务意识,态度都很差。第三,当官的到底在做什么,我们不知道。透明度低产生了神秘感。当官的做得好,人们就会敬仰他,做得不好,人们对他搞腐败的猜测就很多。在涉及利益时,由于不透明,政府信用受损。最近,我们做了关于市长的调查,许多人都不知道本市市长是谁,而对市长最大的怀疑是为政不清廉。    
    现在,中国任命的官员太多,因为政府管的事情面很广,虽然有缩小的趋向,但是也要有一个过程,官员太多,薪水又较低。未来,政府部门的数量会有所裁减,官员总量会减少,政府支出应该加以控制。在经济发展中,如果政府的功能定位不合适,调整不够及时,则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传统上,美国人不信任政府。这里指的是不信任“政府”这个概念本身。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有能力、有机会,他一定会腐败的,因此必须制约他。政府是不好的,所以越小越好。这是美国人对政府的根本认识。美国的宪法是用来制约政府的,制约政府滥用权力。最后,还要提一下为纳税人服务的概念。作为一个政府官员,我所拿的工资是纳税人给的,所以我必须为美国人民服务。有时,有美国人在大使馆看到我,对我说:“你的工资是我付的,你要好好为美国服务。”我很欣赏他这句话。任何纳税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我的老板。事实不是他有什么事情来大使馆求我做,而是我必须求他,为他做事,因为他是我的老板。    
    


第八篇 政治法制:民意的力量话题72:在奥斯汀,有问题可以打电话给市长

    话题72    
         
    在奥斯汀,只要你有问题,就可以打电话给市长问一问    
    袁岳(Victor Yuan):    
    我在北京,算是北京市民。在美国,你搬到另一个城市居住,就可以在那个城市投票。在中国,规定户口在哪里,才能在哪里投票。王岐山先生是北京市的现任市长。我认为他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原因被公众了解和认识的,比如,在北京流行SARS期间他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电视,我知道王岐山的口音是什么地方的。对于其他市长,我只听过新闻中的旁白,而且许多时候不是市长本人讲话,是播音员在讲。市民对市长个人的信息了解很少,流言居多,如果城市治理有方,则有他的功劳,如果混乱,也是他的问题。现在,北京的堵车现象非常严重,按照普通人的认识,就把这个责任记在王市长头上。但是北京的交通一向拥堵严重,拿我住的小区来说,早晨8点以后就很难出行。在王市长亲自过问之后,状况稍有缓解,我觉得这也是他亲民勤政之处。再比如,养宠物狗以前每年要收取5 000元管理费,这合不合理呢?让大家参与讨论的结果是采取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管理费大大降低了。以前,北京只有100 000万只狗有合法身份,有300 000万只宠物狗存在但不合法。以至于还有人以此导演出了一出悲剧性的电影《卡拉是条狗》,描写一个非法养狗户的辛酸经历。2003年底,北京市政府更是以网络的形式鼓励公众评价各政府部门的工作表现。从这些处理事情的角度,我觉得,在了解民意和鼓励公众参与管理方面,王市长的做法是有很大进步的,与我了解的许多市长相比,他是比较开明的。如果现在让我投票,我有70%的可能性会把票投给他。为什么保留30%呢?因为还有一些方面是更重要的。比如,北京有那么多房地产项目,在百姓的拆迁和补偿等重大问题上,透明度还要加强,有些事情的解决方式也许很好,但是作为居民,我并不知道,只有胡乱猜测。作为一个市长,如果能够更透明地解决重大问题,我会百分百地支持他。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作为外交官,我经常在国外,呆在自己国家的时间反而较少。我在得州奥斯汀住了20年,在首都华盛顿住了6年。奥斯汀是我的老家,可我对老家市长的工作不是特别熟悉。但是上一次,我在奥斯汀见到他两次。    
    美国有各种各样的城市,从大都市到几百人、几十人的小镇,以中等城市居多。奥斯汀共有七十几万人。最近几年,人口增长到了100万。在奥斯汀,只要你有问题,就可以打电话给市长问一问。但是如果你住在纽约,那么你与市长不太可能有个人关系,除非以前就关系很好。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打电话给他询问问题,但是我就给奥斯汀市市长打过电话。Will Wynn为现任的奥斯汀市长。我参加了国务院的一个计划,在向老家的同乡介绍国务院的工作,介绍美国的外交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他。他是2003年3月通过竞选获胜而担任市长的。在我见他时,他刚刚担任市长一百多天。他以前是房地产商人。他决定参加竞选,首先,他要进入市委员会,然后才可能成为市长。我是怎样了解市长的消息呢?第一,在报纸上有一个与市政府有关的报告,经常会报导市委员会(city council)和市长的工作。第二,通过市政府网站。他的简历、工作以及其他所有资料都在网站上。在奥斯汀市委员会召开会议时,市民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全部过程。七八个市委员会成员都可以看到。CSpan是一家报道美国议会辩论情况的电视台,但在我们市也有一个类似的地方频道。如果你每天晚上在家没太多事情做,则可以看看这个台。我对政治很有兴趣,我喜欢看他们讨论城市交通问题、开听证会等等。市委员会经常举行听证会。比如,计划建一座新楼,需要讨论在哪个地方建,会不会影响当地人的生意等等。他们会请当地人来参加听证会,谈看法,然后在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做决定。所有这些工作都能在电视上看见。依我个人对Will Wynn的看法,通过看他主持这些会,我觉得他特别随和,没有架子,无论大家是不是同意他的观点,都可以与他沟通。他的风格让人欣赏,他有一种很实际的色彩。在他主持会议的时候,有时会有市民不同意他的观点,他会带有感情色彩地说“我认为这确实很不好,因为这样会妨害孩子上学的环境”等诸如此类的话。市长会尊重这些人,会很有效地重视这种感情,缓解紧张气氛。我没有投过他的票,因为我当时不在国内。我对他的许多具体做法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做事的风格和管理冲突的风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我可能会支持他。有一次,我在家乡的饭馆吃饭时,看到他和两个女儿也在一起吃饭。我问他:“你的妻子呢?”他说:“我妻子忙,所以让我带两个女儿出来吃饭。”这些都体现了他随和的风格。    
    袁岳(Victor Yuan):    
    这是中国的市长或官员需要学习的。在中国,如果你成为了市长省长,甚至成为了县长区长,那么你就会成为隐形人。人们只能在报纸上看你的照片或者在电视上看你的形象了。在后来看到你的时候,你可能已经从那个位置上下来了。成为市长之后确实会很忙碌,但市长是公共服务人士,不像商业人士。对于这种公共职位,树立与民众亲近的形象是很重要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美国,如果孩子成为官员或公务员,那么许多父母都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在孩子出生时,父母会希望他(她)成为医生、律师、总统或明星等等。如果能像迈克·戴尔或比尔·盖茨那样创业成功,则是很好的选择。父母不会说希望孩子成为公务员。在美国人眼里,政府是不好的,不是很好地反映你才华的地方。父母希望孩子去竞选,成为总统,但不是希望他成为处长或者局长等等。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外交官在公务员中是很受尊敬的。    
    


第八篇 政治法制:民意的力量话题74:政府下属的国有企业开会

    话题74    
         
    政府下属的国有企业开会,把忙得抽不开身的人请来才算开好了    
    袁岳(Victor Yuan):    
    我们今天的开会地点是北京的九华山庄,这里的生意非常好。以前我在部机关工作,经常开会。现在我也参加一些国家机关的会议,会议是中国人的重要工作形式。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开会呢?回答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开会(笑)。    
    关于会议,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没必要的会太多。有些会看上去有必要,实际上没必要。比如,一个部委每年有若干个综合的会议,还要去地方开多个落实相关政策的会。开会时,许多人是没必要参加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安排那么多人参加会议呢?第二,我们议事的时间太多了,执行决议的时间太少了。开会就表示你的工作完成了。会议过多是行政低效的重要表现。会议还需要印刷大量文件,会海和文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会议的预算和时间占用了机关工作量的很大比例。第三,开会让人养成了一些不好的风气。比如,有人爱坐主席台,但有许多人在台上睡觉。政府下属的国有企业开会,把忙得抽不开身的人请来才算开好了。领导来了,陪吃饭的人占了好几桌。这些风气都是非常不好的。    
    我认为,应该只开有限次数的会,议题应该更精练,用于执行决议的时间应该更多,用于评估结果的时间应该增加。应该减小会议规模,明确会议议程和会议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把会议的预算转移为执行的预算和评估考核的预算。要改变会风,一是不设主席台,二是发言的人应该站立,应该脱稿。印发讲稿就可以达到会议预期目的的,应该尽量印发讲稿,避免开会,或者只开小会。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笑)美国的开会文化与中国的截然不同。这里,我想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参加总统先遣队的工作,美国总统要访问一个国家,我参加筹备工作。我们有200人,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