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Х值搅饲嗪#馕荒戏郊耐履抢锏钠蚶洌约菏视Σ涣耍虼瞬辉敢馊ァV烨迨钡弥庖幌⒑螅⒓粗鞫业健肮ば印保硎驹敢夥牌约涸吹姆峙淙ハ蛴胝馕煌Ы换灰幌隆>驼庋龉龅睦烦德纸烨迨贝搅耸澜缥菁埂嗪N髂纳酱ɑ仓斐АT谡饫铮桓鲋泄拼笱П弦档难既粗坏绷艘幻胱约核ёㄒ迪嗳ド踉兜穆肮ぁ! ?br /> 受到过“文化大革命”烈焰煎熬的朱清时,怀着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在这里努力改造自己。朱清时每天都要爬进刚炼完钢的炉膛里,冒着七八十度的高温,去修理被损坏的炉膛。就这样每天一声不响无怨无悔。
半年过去了,山川机床厂销售科需要一位会计算、数学好的销售员。厂长在选择人选时,得知炉前工朱清时在学校里数学成绩好,中学时代还获得过数学竞赛奖,而且来厂后表现很突出,于是把朱清时调到了销售科,让他既管厂里所用的原材料及零配件,同时兼作采购员。
1974年,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接受了上级分配给他们的用激光分离同位素的重大研究项目,这一项目当时在国际上都是具有前沿性的,是领先世界科技的项目。盐湖所急需要从事物理研究的人才,朱清时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找到了盐湖所的领导,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这位领导听了朱清时的自我介绍,二话没说,拿出了一篇很长的英文学术论文《化学中的激光》,让他翻译。几天以后,当朱清时将长长的翻译文章交给这位领导后,这位领导当即拍板:像这样的人才,我们要。
然而朱清时所在的厂不愿放人。又经过几番周折,朱清时才调到盐湖所。在这里,朱清时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成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不久,出色地完成了科研任务。其科研成果荣获1982年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
四
1978年的一天,朱清时正在实验室里紧张工作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中科院打来的电话,通知他已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出国进修人员。这对朱清时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喜讯。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21世孙朱清时:从炉前工到著名化学家(2)
1979年8月,朱清时带着祖国和人民交给他的神圣科学使命,来到了美国华盛顿的圣巴巴拉大学,从事激光光谱研究。在这里进修一年后,朱清时又转到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半导体激光光谱红外线多光子离解等的研究。为了中国的科学事业,远在异国他乡的朱清时放弃了一切娱乐和休息时间,集中精力投入到实验中去。为了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和查阅资料,朱清时总是将饭带到实验室或图书馆吃。在这里,他似乎每顿饭都没有时间对那些菜肴去仔细咀嚼,也没有时间去反复品尝。因为时间对于他来说实在太宝贵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对朱清时来说,时间永远胜过生命。
在美国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朱清时科研成果丰富,他与人合作研究的用激光作出的氢氧化钙自由基的高分辨光谱被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科学家用作确定星际空间中存在氢氧化钙自由基的依据。在此期间,朱清时还发表了有关半导体激光光谱等前沿方面的科研论文7篇。
朱清时在美国的两年进修期满之后,麻省理工学院居然要聘请他这个既没有硕士,也没有博士学位的人做“博士后”研究员,要他继续留下来工作,他想了很多:在这里从事研究,各方面条件优越,但是只能在别人指定的框框内工作;回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独创性,从而更好地体现出一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人生价值。想来想去,朱清时还是选择了告别好心挽留他的导师,毅然回到了青海湖之滨的盐湖研究所。
20世纪70年代,化学家曾经产生了一种极其美好的想法,就是利用人类已发现的激光有选择地将分子的某些键打断或激活后,使其按照人的愿望把它加工成新的分子。这项研究其意义之重大,科学家们称之为一场“革命”。这就是化学界说的“选键化学”。
对这一课题,世界上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均以失败告终。1988年6月,正在英国剑桥大学做客座教授的朱清时,用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加上他那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一系列的艰苦实验后,证实了硅烷的一系列振动态,并且发现这是一种长寿命的局域模振动态。
朱清时的这一发现为“选键化学”展示了美好的前途,也立即引起了国际化学界的关注。他在这一方面的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被国际上的同行们公认为选键化学领域的权威。
朱清时教授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夫人谭廉志也是“老三届”出身的,196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为了丈夫,谭廉志女士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对孩子的教育。将门出虎子,他们的儿子在事业上也大有成就。
而今的朱清时院士既担任了繁重的科研工作,同时也担任着中国科技大学掌门人的要职。
而今的中国科技大学,在他的带领下正昂首阔步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大清才子纪晓岚
纪晓岚(1724—1805),名昀,号石云,直隶(今河北)献县人。清代乾嘉时期朝廷重臣,著名学者、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宰相助理)、《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纪晓岚为人宽厚,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深得乾隆皇帝的恩宠。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是这样评价纪晓岚的:“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我们目前从电影电视银屏上所见到的纪晓岚则是诙谐风趣的人物。这种性格,正是他奉行为人宽厚的原则所致。因此,纪晓岚上受恩宠,下受同僚们喜欢。
纪晓岚除了善于为人之外,为文也遵循了他做人的原则,温柔敦厚。评价别人的文章时坚持“务取持平”,力求客观公正,尽量克服门户之见。因此,他能比较公正地评价同时代和历史上的各种文学名家及文学流派。
纪晓岚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收录历代书籍3503种,计79337卷,这一巨制的编撰对保存和整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积10年之心血写成的文学巨篇,是继《聊斋志异》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部有着重要影响的小说集。
纪晓岚的父亲是清朝的一名官吏,纪晓岚从小跟父亲从河北献县进京。据《纪氏家谱》载,纪晓岚有四个儿子,名叫汝倩、汝传、汝似和汝仁,四个儿子都没有大的作为。在他的孙子辈中出过一位才子,叫纪树馨,纪晓岚去世后,是纪树馨把祖父的文章和笔记整理成书的。纪晓岚后人传至现代已是6代,倒是纪晓岚的第6代后辈裔孙中,出了几个名人,那就是中国的第一位女律师、著名法学家纪清漪,著名作家柳溪(原名纪清)和著名画家纪清佑。不过,纪晓岚的后人传至今天,当官的不多,做大官的更是寥若晨星。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6世孙女纪清漪:中国第一位女律师
著名法学家纪清漪是举世闻名的《四库全书》的总编、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的6世直系孙。她出生在老家河北献县,却在东北长大。她从小目睹日、俄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犯下的种种罪行,使她幼小的心灵里激起了强烈的爱国激情。
1925年,她考入北京大学政法系。1931年,即在北大毕业的第二年,她便领取了律师证书,在当时的北平、天津两地从事律师业务。
1929年,南京政府的要员吴铁城视察东北,其后他大言不惭地说:“真是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富,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危。”纪清漪听了吴铁城的谈话非常气愤。恰好北京大学在学生中举行演讲比赛,纪清漪就以此为题,写成讲稿,参加了学校演讲比赛。纪清漪痛斥吴铁城:“身为国家股肱之臣,竟不知中国有多大、多富、多危吗?”她的演讲当时得到听众狂热的鼓掌声,评判教授给了她最高评分,她获得这次演讲比赛的冠军,讲稿登在北平《晨报》上。后来,她又在北平五所大学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亚军。
1929年,纪清漪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政策纲领,即“田中奏章”公诸于世,唤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田中奏章”是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送给日本天皇的一份机密文件,是日本首相提出对华二十一条的继续。这一计划的第一步是在中国东北建立“满洲国”;第二步是勾结中国腐败的政客官僚,成立各种形式的自治政府;第三步是逐步向中国内地推进,占领全中国。
那时,纪清漪在北大主编《新东北》半月刊,又是《华北日报》副刊的编辑成员。一天傍晚,她到《华北日报》送稿子,看见总编安怀音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个文件,精神很激动,脸色绯红。安怀音看到纪清漪来了,就指着文件说:“多么令人气愤,这是日本要征服中国的计划。你是研究东北问题的,应该看看。”当纪清漪接过文件时,安怀音又补充说:“这是内部密件,你只能在这儿翻一翻。”纪清漪知道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后想认真仔细地看看,于是再三向安怀音提出要求,一定要拿回学校细致研读。安怀音终于同意了她的要求,并再三叮嘱她说:“这是密件,不能给第三个人看,明天7点前准时送回。”纪清漪满口答应了下来。
纪清漪带着这个秘密文件赶回学校,找到几位同学用纸连夜抄写下来,直到天明才把原件送回去。随后就把抄件送到和平门里新华印刷厂印了5000份,寄给全国各机关、团体、图书馆、学校和一些大商店,并在抄件的扉页上写了这样几句话:“首先我要向借给我‘田中奏章’的人表示歉意,我违背了诺言,但这关系到中国存亡的大事,我只能失信于朋友,不能对不起国家。读者啊,如果你的心还在跳,血还在流,就应该把这个小册子一句句读完。你就应该想一想,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责任?你应该做些什么事情!”
九一八事变之后,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这时国民党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1936年11月,上海救国会的爱国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七人;被国民党反动派非法逮捕入狱。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纪清漪也参加到营救“七君子”的工作中。她受杨秀峰同志的指示,亲自起草了营救“七君子”的通电稿。随后,纪清漪又发动“新东北促进会”等组织向蒋介石发出了要求释放“七君子”的通电。
由于纪清漪同国民党唱对台戏,国民党将她列入逮捕的黑名单之中。可她作为一个女性,一点也不害怕。一次,她在中国大学校园的操场上讲演,发动群众,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立即释放七君子”。这时国民党的特务已经盯住了她,可她仍然在那里情绪昂扬地讲话,当她快讲完时,警察已经开始抓人,几个不认识的进步学生将她拖拉上一辆人力车,匆匆离开了会场。
1946年,纪清漪当选为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解放后,一直在政法部门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参与了《法学词典》编委会的工作。中国法学会成立后,纪清漪当选为第一届理事,并担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6世孙女柳溪:当代著名作家(1)
柳溪原名纪清,其先祖就是清代大名鼎鼎的《四库全书》的总编纪晓岚。解放前,她当过演员、中学教师、编辑。1949年10月任河北省文联编辑部编辑、副部长等职。1952年任文化部电影局剧本创作所编剧,1957年任天津作协党组负责人、作协副主席、《天津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中华文学基金会委员等。
苦难的童年
1924年5月25日,柳溪出生在河北献县一个书香门第。她是一个极其不幸的孩子,当她来到人世时,她那结婚只有一年多的母亲就因胎衣不下而撒手人寰。襁褓中的小柳溪不但没有享受到生活在慈母怀中的幸福,反而被视作灾星,侮辱、虐待、饥饿和寒冷成了幼年柳溪的家常便饭。
三岁时,柳溪有了一个“漂亮的后母”,不久有了妹妹。从此,小柳溪则成了家中的小佣人。当父亲和妈妈在饭桌上亲昵地逗着小妹妹,为小妹妹喂饭、或者教她咿咿呀呀学说话时,柳溪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