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今年,他到惠州龙门县养猪,没想到今年惠州惠阳区开始强铲猪场,听传闻龙门也有可能出台相关政策,让他们一群养猪户整天心惊胆战。丘百旋说,养猪大户是很难受的一个群体,资金投入相对较大,一旦受到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冲击,损失难以弥补。比如他经营的顺兴猪场,就由两个股东共同投入了500万资金。
  〃以前大部分时间猪农处于微利甚至亏本状态,现在稍微涨价,政府部门就来调控。猪价掉时为什么不补贴?那时候他们干什么去啦?〃
  对龙头企业,丘百旋认为,这些龙头企业的优势在于获得政府扶持,而像自己一样的养猪户只能靠实力一点一点干出来。〃政府鼓励养猪,为什么不扶持小的企业呢?温氏还不是由当年的7户8股逐渐发展出来的嘛?〃〃我认为扶持大企业其实有点歧视我们养猪户,富人拿钱,穷人瞎忙。〃
  〃至少,政府应该在环保方面给我们一点扶持吧。〃丘百旋说。
  散户:我心里很慌
  相对于龙头企业以及养猪大户,散户遭受市场及病害打击更为严重。而猪价暴涨的行情,似乎也没有给他们带来足够信心。茂名市茂南区的陈生(应当事人要求化名)从事生猪养殖多年,最多的时候曾有90来头猪,经过一场疫病的洗劫,现在只剩20来头猪。他告诉记者,现在,在他们村和附近的许多地方都有猪病出现,农民损失惨重。
  今年6月份,国家推出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陈生本来是很高兴的,这下自己的猪总算有救了,结果疫苗买回来以后,情况更糟糕。〃打一头死一头,几乎是针针要命!〃说到这里,他显得很气愤:〃疫苗也防不了病,畜牧局的人来了以后,取了一些样本,告诉我们是应激致死后,就没有下文了,现在我们这里人心惶惶。〃
  他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不仅是普通农民,就是一些上规模的猪场也有发生,结果弄得谁也不敢打疫苗,也没有别的治疗方法,猪要是没发高热病就好,如果发了只能等死。〃我们这里的农民已经没人敢买猪苗了,栏里的猪如果侥幸不死,卖完了就算数,来年再找点别的事情干,反正是不会去养猪了。〃陈生有些茫然地说。
  对散户形势的描述,养猪大户丘百旋和陈生不谋而合。他表示,散户资金薄弱,往往一下子就垮掉了,〃目前,养一头母猪的成本,包括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要1。4万…1。5万,而2000年只要1万。〃这样,散户在没有信心的情况下,肯定不会继续投资。
  〃这次病害的打击实在太厉害了,有相当多的散户已经断了补栏的念头。〃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珍芳说:〃基本上所有的散户,绝大多数小规模的专业户都不敢买母猪回来繁殖,仅仅是买猪苗回来,养上三四个月后出售,这样不断地简单重复。但这样对生猪养殖业整体的恢复和发展作用不大。没办法,风险太高,大家都害怕了。〃
  (记者:彭进 孙岁寒 赵威 胡亚柱《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9日)
  头痛医头解决不了问题
  养猪产业宏观调控反思
  前几天,老刘在广州市东兴南路的某拉肠店吃皮蛋瘦肉粥时与店老板吵了一架,因为粥里只见皮蛋,不见肉。他摔掉了那碗皮蛋粥。店老板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二天,皮蛋瘦肉粥的价格由1元涨为1。5元。同时涨价的还有小笼包、饺子等等。过去,1元能买的肉食,现在普遍涨了0。5元。老百姓感叹: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一头猪引发的宏观调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4%,肉禽制品上涨20。7%,鸡蛋上涨27。9%。物价上涨举国关注,而生活必需品,如猪肉的价格上涨则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活。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猪市低迷,疫病弥漫,没有引起国家的重视;今年,城里人吃肉贵了,则开启了这一轮以民生为主题的猪市宏观调控。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多年不见的〃菜篮子〃负责制成为文件的重要内容,文件还特别强调适当提高低保标准,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从下游调控到产业链调控
  猪肉涨价犹如洪水来临,如果仅从下游筑堤坝,只能被动等待和接受洪水的冲击。广州低保户董义霞就处在生猪产业链条的最末端。政府给她发〃猪肉补贴〃,希望从最末端的消费者开始,增强他们对市场涨价的抵御力。
  然而,去年普遍减少存栏和疫病的双重夹击,令这次猪价反弹特别猛烈。广州嘉禾生猪批发市场总经理黎桂柄说:〃涨得最快的时候,短短10天就涨了1。2元,一天涨0。1元。〃那几天,他们去收购生猪,〃几乎是一天一个价〃。
  下游堵不住,必须从源头开始,从产业链着眼。宏观调控政策突然间从各部门、产业链条的各个方位开始,仅从源头养猪户开始的就有三项措施:国家财政拿出3亿资金,为发生疫情的养猪散户提供免费疫苗;国家保监会透露,国家已投入10亿开始开展母猪保险事业;建立母猪饲养补贴制度,每头母猪补贴50元。
  对于这些响当当的数字,养猪户似乎并不〃领情〃。增城的郭姓养猪户对这些没有见着的〃免费午餐〃表示不屑:〃几十块补贴有什么用?还不够交税!〃而五华的养猪户说,这是政府〃锦上添花〃,去年猪价下跌时〃政府怎么不来雪中送炭〃?
  在养猪交流会上,还有许多养猪户提到:〃这些政策怎么都是中央政府的?地方政府到哪里去了?〃来自惠阳的养猪户在会上哭诉,他们那里1000多户大规模养猪场一个月内被强拆,政府不给一分钱补偿。养猪户对以环保的名义赶走养猪户的举措不满:〃许多化工企业比我们(养猪)污染要重几倍、几百倍,为什么政府却喜欢?〃有专家分析说,养猪行业不能给地方政府带来高GDP,被扼杀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机制缺失养户迷茫
  猪价还会在高位上运行一段时间,或许还会陆续有宏观调控政策出台。被动、应急的宏观调控政策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猪少了,就发母猪补贴,鼓励养母猪,到明年母猪多了怎么办呢?〃更多的问题在讨论中被提出来。
  海南罗牛山种猪育种公司副总经理问:〃疫病来了谁愿意宰自己的猪?要建立疫病捕杀的补偿机制,否则疫病会四处传播。〃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补充说:〃香港发生了禽流感,马上要杀鸡,政府马上会给相应的补偿。〃
  省政协委员赵树培说,大多数散户养猪像赌博一样,价格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落,没有人知道。现在国家的统计数字也多是基层虚造的。〃全国到底存栏多少猪?有谁知道?我们要建立全国性的有效的信息供应网络,要有效、公开、准确,要根据母猪、肉猪、饲料、兽药等指标进行科学的市场数据分析。〃他认为,只有建立这个数据体系并及时发布,才能让猪市保持长久的稳定。四会市养猪协会会长说:〃疫苗按程序要三年才出来,现在急急地制造出来,也不严谨。〃广东信桥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梁皓仪回应说:〃不能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让这些疫苗危害整个行业。〃
  养猪散户缺乏专业知识,买药买饲料跟专家走。一心赚钱、坑蒙拐骗的专家也在会上遭到严厉的批判。〃20多年来,全中国的玉米没有人把质量关,发霉的、水分高的玉米变成饲料,没人管。专家只管自己多拿课题经费。〃梁皓仪说。江西高安市养猪行业协会会长熊凌在发言前先念了一条短信:〃你要是在会上乱说,我打断你的腿。〃短信来自一家德国疫苗公司。
  在江西,养猪户用了他的疫苗,〃打得多,死得多;打得快,死得快〃。他希望成立一个养猪行业的打假基金,专门打公益官司。基层兽医体系几近崩溃,罗定市泗轮镇兽医站站长反映当地兽医站人员少、待遇低、工作量大、责任重。
  肇庆一个技工学校,在梁皓仪的建议下办了一个养猪专业。梁经常在各地考察和演讲,他在许多地方见到许多大规模养猪场连建猪舍最基本的知识都不懂。梁在会上问:政府有没有责任培训养猪户?
  许多养猪户担心,明年猪价将会降低。下一个调控政策在哪里?养猪户很迷茫。
  (记者:谭翊飞 徐靖 林礼广 实习生:王玫 柴韵《南方农村报》 2007年8月9日)
  山脚建猪场正要大干之时却遭遇强迫搬迁,博罗养户梁汉帮
  政府要真心为养户着想
  梁汉帮这个2005年才进入养猪行业的〃初哥〃,带着他的一封〃求救信〃来到了研讨会现场。
  他所在的猪场位于博罗县罗浮山山脚的长宁镇,前年他以高利息贷款50万元入股,猪场总投资500多万元,存栏量600多头,猪场至今还没收回投资。好不容易碰上今年养猪业的大好行情,正想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时候,从5月份开始,博罗县政府多个部门几十人多次到猪场检查,以污染环境、违章建筑、非法占用国家林地等各种理由开出处罚通知书。6月底,县环保局以猪场配套的环保设施未建或未经验收为由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要求停止使用猪场。接着,政府又下令一个月内搬迁。长宁镇和他一样遭此厄运的共有8家猪场,规模都较大,他的猪场属于中等规模。
  〃我们刚要满怀信心地去发展养猪业,政府突然说政策变了,猪场必须迁走。〃研讨会上梁汉帮代表养猪户发言时,显得有点激动,他不明白当初投资时当地政府〃敲锣打鼓地请我们去养猪,现在怎么说变就变呢?〃梁汉帮的猪场依法办了手续,也签了合同,况且他们几家猪场一签就是十几年到三十多年的长期合同。
  更让他感到气愤的是〃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内,要我们马上搬迁〃。
  〃政府的管理能不能人性化一点呢?〃梁汉帮哽咽着说。猪场不同于工厂,可随时搬迁。母猪在怀孕,生仔、哺乳过程中是不能搬迁的,母猪从怀孕…生仔…哺乳…仔猪独立进食到出栏至少要一年的时间,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养猪户即使有责任配合,但政府可不可以先下来了解情况再定呢?
  梁汉帮说,当地政府拆迁工作效率极高。6月17日发的通知,6月27号拆除,到了7月17日不拆除就关闭,18日政府就强行拆除和关闭。他表示,猪场现在机器不敢开工,母猪不敢配种,生产停了下来。他担心的是,猪场要搬向何处,同行们当初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该怎么还。
  〃政府能不能像关心工业一样关心养猪业?〃梁汉帮十分茫然,搬到哪里去呢?政府是否该指引一下,像规划工业园一样划出养猪范围?能否给出养猪业的环保标准?能否多考虑如何减轻养猪户的负担,尽量降低养猪户的损失?他认为,所有人都有义务配合政府做好保护环境的工作,如果猪场的搬迁能解决当地水源问题,当然义不容辞。但养猪就一定是污染产业,养猪户就没有环保意识吗?他希望坐在办公室的官员们,去看看他们投资几十万建的沉淀池、沼气池等环保设备,这些设备建成后,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来验收过。〃几百头猪的养猪场都不如一个化工厂的排污量,为什么国家只重视发展工业,不能照顾好养猪业呢?〃
  在本报的相关报道见报后,强行搬迁的行动似乎有所减缓,7月30日罗浮山管委会召集他们开了听证会,会后要求暂等通知,并未明确表态要搬还是不搬。梁汉帮终日惶恐不安,要做好搬与不搬的两手准备。从收到政府的搬迁通知到现在,猪场停止了配种繁殖、基建等工作,在这么高的猪价下,亏损了40多万元。他们几个猪场请了律师,决心跟政府打这场官司。
  听证会后有60天的复议期,梁汉帮请本报8月31日后继续关注他们的最新进展。
  (记者:徐靖 谭翊飞 林礼广 实习生:王玫 柴韵《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9日)
  丘初集:养猪业的三大困惑
  猪病频发,猪价高企,这是我国当前养猪业的现状。广三保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丘初集认为,有三大原因导致养猪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是悬而未决的困惑。
  猪病越来越复杂
  丘初集称,近些年,我国消费市场在发生变化。他说,过去中国人对吃肉没有太多的要求,有的吃就可以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肉质需求有所改变,不喜欢肥肉好瘦肉,但我国地方品种瘦肉率不高,肥肉太多,渐渐失去了它的市场价值。
  我国养猪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过去十几年,从不同渠道进行种猪选育,从育种比较好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丹麦、瑞典,引进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