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韵事
“只要你跳得过去,你不跑,我也会放你走。”
赵守信心里明白,他的性命,要看他的本领。本领高强,性命可保,否则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
于是,他看了一下说:“由外面往里跳容易,由里往外跳,只怕势头不顺。等我试试看吧!”
说完,赵守信退了几步,双脚不断起落,身子一蹦一蹦地是在蓄势;然后见他拔步飞奔,蓦地往上一长身,蜷曲双腿,横滚着过了栅栏。接着他从已开的栅门中走了回来。
“你等着!”延信平静地说。
赵守信依言静静地等候,等延信喂完了马,招招手将他带回座帐。
“拿酒来!”延信关照马弁。
拿了酒来不是自己喝,是给赵守信。然而始终没有别的话,直到赵守信喝完酒请示行止时,他方开口。
“你在哪个台吉部下。”
“莫苏札台吉。”
“好!你回去吧!”延信叮嘱,“今天的事,不必跟任何人说起。”
到得第二天上午,延信派中军到莫苏札那里传令,调赵守信到帐下,也升了他的官,这明明是有用他之处,但连赵守信自己都不明白,会有什么任务落到他头上。
要派给赵守信的任务,只有延信自己跟椎椎知道。而迟迟没有交派,只因商量未定之故。原来延信是因为赵守信有那跃高的特长,触机想起,可代椎椎二次探敌的任务。
既是探敌,实是招降,初步要跟策妄的老母见面,延信从椎椎口中获悉,她深居简出,惟有入夜潜入她的营帐,才能一晤。而敌阵中,凡是紧要人物的营帐,外面都围一道网子,名为“网城”,网眼上系着铃铛。若有人接近,一碰网城,铃响示警,守卫众集,必难幸免。这个防刺客的设备,流行多年效用极佳,几乎是万无一失的。
因此,要越过网城,惟一的办法,便是不碰网城;赵守信恰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在延信的心目中,是惟一的人选。
不过,椎椎却并不完全同意。“将军,”他说,“除此以外,还有好些难处,倘或克服不了,不等他看到网城,先已失手了。”
“我知道,第一、路途要熟;第二、要机警,能够躲开敌人的警卫;第三、要有智力,至少对付两三个人,不致落下风,这些……”
“还有第四,”椎椎抢着说道,“要能言善道,把那位老太太说服。这都不是容易办得到的事。”
“我想不妨找他来问问,也许他都办得到呢!”
“这当然可以。不过,将军,这一谈,机密可能会泄漏出去。”
“不要紧,”延信答说,“我会格外叮嘱。他不会不知军法森严。”
于是,一天深夜,延信将赵守信唤进帐来,在座的只有一个椎椎。由他作了任务说明。延信问道:“你自觉如何?这是绝不可勉强的事,你有一分把握,说一分话,倘或不愿,我决不怪你。”
“将军,这样说,”赵守信笑道,“我不愿也愿意了。”
“你是有把握?”
“还很难说。”赵守信想了一下问说,“我先要请将军示下,如果此去不成功,会有什么坏处?”
这会有什么坏处?谁都想不出。“只有一样坏处。”延信答说,“你的一条命会不保。”
“那,将军就不必问我有几分把握了!最坏也不过送一条命而已。”
延信与椎椎都不由得肃然起敬。赵守信不但为国勇于捐躯,忠勇可佩。最难得的是他那种平静无事的态度,真个勘透生死关头,有着从容就战的至高修养。
“他这话说得再透彻没有了。”延信向椎椎说,“就这么办吧!”
“是!”
“你听见了?”延信抚着赵守信的背说,“我现在相信你有八成会成功。”
“将军,成功,是不是有赏?”
“那何消说得?”
“赏什么呢,将军?”赵守信微笑着说,“最好先告诉我。”
延信从他那略带诡秘的笑容中,恍然有悟,拍拍他的背说:“你是看上了我那匹桃花浪。只要你成功,我一定赏你,不过要等班师以后。”
“当然!当然!”赵守信跪侧拜谢,“将军厚赐,我一定能够领受。”
于是赵守信由椎椎带了去,将此行的道路险易、敌方布置,以及如何趋避等等必须了解的情况,悉心教导。同时延信备了招降的书信,与一袋价值不赀的五色宝石,郑重交付赵守信,再三叮嘱一路小心,并亲自送至二十里外,方始作别。
到得第五天,赵守信回来了。延信摒绝从人,只召椎椎在一起,听取赵守信此去的经过。
“我是大前天白天见到策妄的老娘的。不过,我不曾跳进去,因为网城太高——”
“那么,你是怎么进去的呢?”延信问说。
“我用了一计,我说我是蒙古召吉部下的逃兵,但求收安,愿意献出宝石作为酬谢。就有人去报告策妄的老娘——”
“慢慢!”延信又打断了他的话,“你怎么知道此人不是去报告策妄而是去告诉他的母亲?”
“那人是个番妇,她的主人是谁,当然可想而知。”
“喔,你又怎么能跟那番妇打上交道?”
“说来很巧!”赵守信笑道,“有个番妇出来汲水,失足滑倒在河里,我拉了她一把,就这么便结识了。”
“喔,以后呢?”
“以后她就关照我在外面等候愿意为我去通报。我告诉她说:如果她愿意帮我的忙,只悄悄告诉她的主人,不能跟别的人说。如果她不愿意这么做,不妨很坦白地告诉我。那番妇很守信义,答应我一定只告诉大阿娘——她们这么叫策妄的母亲。大概有一顿饭的工夫,那番妇带来两个同伴告诉我说,大阿娘愿意接见我,不过先要搜一搜身。我就让她们浑身搜过。这一点我早就想到了的,一把短刀,已经丢掉了,所以搜查的结果,让她们很满意。”
第二章十三忠臣一孝子(3)
当然,延信的书信,是再也无法隐藏了。因为已到了可以说明真相的时候——既有五色宝石之献,又无乘隙行刺之虞,加以他言词谦抑,深得番妇的好感,所以顺顺利利地就见到了大阿娘。
“你说你是蛮子?”
满洲、蒙古等地,常称汉人为蛮子。赵守信早就自承不讳,而大阿娘却奇怪,这样的大事,何以独独派个汉人来办,所以首先要澄清这个疑问。
“是的。”赵守信答说,“不过我在塞外已有十来年了。”
“延将军相信你,比对他自己人还要相信?”
听这一问,赵守信恍然大悟,从容答说:“不是格外相信我,是因为我有一样本事,跳得高,能够跳过网城,这样便可不致于惊动大家。”
“那么你是跳网城进来的吗?”
“不是!”
“为什么?”
“我想,我是来献珍宝的,又不是来行刺,何必那样偷偷摸摸地进来?”
大阿娘微笑说道:“你的口才很好!”
“大阿娘以为我撒谎?”
“不是说你撒谎,我不知道怎么才能相信你?”
“那容易,我拿证据给大阿娘看。”他望一望撑住牛皮的横梁,随随便便一长身,手就攀住了横梁,但稍一停止,随即飘然而下,怕横梁不结实,系得太久,吃不住分量会断。
“我相信你了!不过,”大阿娘沉吟了一会儿说,“我儿子不会投降的,我想法子劝他回去。你请延将军过几天再走,我们会让路。”
这好像是一个可以令人满意的答复,但何以不肯投降,却肯让路?似乎情理不通,也就无法信任她的话了。
赵守信深知率直相问,会引起怎样的反应?所以陪笑说道,“大阿娘,就让我这样去回复延将军?”
“对啊!就这样说。”
“我不敢,我怕延将军骂我撒谎。”
大阿娘勃然大怒,似乎满头纷披的白鬓都竖了起来,本来是一张肉红脸,此时更如旗人崇信的“关老爷”的塑像。赵守信知道失言了,但相当沉着,且看她如何发脾气再说。
“你这个狗蛮子,你是骂我撒谎?来,替我把他轰出去!”
骂,甚至于打都不要紧,这一逐出帐外,便成决裂,不但大阿娘再不会实践诺言,而且自己的性命都会不保,所以赵守信这一急,非同小可。
谁知真的逼急了,自会逼出意想不到的妙着——他突然伏身一窜,钻到一名番妇的脚下,“汪汪汪”地一面学狗叫,一面双手乱抓她的裤脚,就像恶犬咬人似的。
大阿娘吓一跳,那番妇则莫名其妙,只是往后闪避。而赵守信缠着不放,便听大阿娘喝道:“你这是干什么?”
赵守信回身说道:“大阿娘不说我是狗吗?”说完,向旁边另一名番妇又是“汪”地一声,龇牙咧嘴地作势欲扑。
这一下把大阿娘逗得又好气,又好笑,盛怒尽解,笑着骂道:“你们南蛮子,真是奸诈不要脸!”
“大阿娘,”赵守信此时已相信她的话不是瞎说,但必须得一信物,才能向延信复命,所以又陪笑请求,“你老人家看我路远迢迢,到这儿来扮狗叫,光凭这一点,也得赏我一点儿什么,让我好回去跟同伴夸耀夸耀啊!”
大阿娘沉思了一会儿接纳了他的请求:“好吧,我把这支镯子给你。”
她从左腕上脱下一支镯子,是用深山中百年老藤所制,其色如栗,名为“风藤”,据说能平肝顺气,老年人戴了,能免风眩之症。通常,风藤镯接头之处,多以银镶绾合,而大阿娘的这一支,独用金镶,格外名贵。赵守信非常满意。
不独赵守信,延信亦很满意。认为大阿娘的这只风藤镯,确是信物。不过疑团仍在,何以不肯投降,却愿让路?
“只有一个可能,”毕竟还是熟谙六韬三略的延信能作解释,“策妄的后路有变,不能不回师去救根本之地。”
“是的,”椎椎的心思也很机敏,立刻联想到了,“也许兵败回准噶尔的策零敦多布,背叛策妄,想取而代之。”
“果然如此,可真是一报还一报。”延信神色肃穆地说,“这件事我得好好想一想。”
“不妨先派人去打听,或者,”椎椎自告奋勇,“我去一趟。”
“不,不,”延信赶紧拦阻,“何须你出马,我另外派人去打探。”
言出即行,立刻下令多派哨探分两路侦察,一路查明策妄的动向;一路往西深入,打听准噶尔方面,可有什么叛乱的消息。
第二章十三忠臣一孝子(4)
非常意外地,罗卜藏居然亦会知道,策妄有撤退的意向。延信认为他的消息来源,应该问个清楚。
“你是从哪里来的谍报?”
“将军不必追问这一点。”罗卜藏说,“只请将军告诉我,有这回事没有?”
“我何能不追问?易地而处,你倒想想看,这样重大的情况,我何能不彻底查明。”延信提出交换条件,“你老实回答了我的话,我也老实告诉你想知道的事。”
罗卜藏想了一下答说:“将军一定要我说,我自然不敢违令。不过我请将军允许,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
“你这一说,我知道了,是什么人告诉你的,责任我可以不追究。不过,你得告诉我,赵守信跟你是何关系?”
“将军真是明察秋毫!”罗卜藏笑道,“赵守信是早就认识的,他善相马,我常请教他。前两天我要找他,说他奉命差遣,不知到哪里公干去了,今天看见他忍不住查问,他被我逼得没有办法才说了实话,我想,这虽是机密军情,但像我这样的地位,似乎也能参预。”
“不错,到时机成熟,自然非向各位公开不可。”
“将军所说的‘时机成熟’,不知是不是指等这个消息得到证实而言。”
“是的。”
“那可晚了!消息证实,策妄已经远走高飞了,”罗卜藏很认真地说,“将军,你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怎么?”延信想了想,懂了他的意思,很沉着地问,“请你告诉我,机会是什么?”
“是歼敌!”罗卜藏很起劲地说,“如今有两策,一策是设伏狙击策妄;一策是助策妄击平策零敦多布,藉以收服策妄。”
“你这两策都不错,无奈,扦格难行。先说第一策,我们奉到的旨意是‘安藏’,最主要的任务是将新达赖送到拉萨去坐床,策妄果然肯让路,我们不应节外生枝,自己多事,反生阻力。”
“那么第二策呢?”
“第二策更不可行,孤军深入,兵家所忌,而况粮食不足,不说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