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咖啡店之歌
素园在冥想中飞升到高空,穿过一层层云雾,于是她俯瞰到一片红棕色没有尽头的大地。在那里,有阳光的、辽阔的、如风一般的自由。她看到大地里宛约有一个人影,慢慢地行走,那人影仿佛像是马蒂。冥想中的素园让自己高飞到人影的上方,她的心里充满了向往。
多么奢侈,能够徜徉在这一整片辽阔的阳光大地里!
第五章黎明远在另一方(1)
除了红棕色的辽阔干原,马蒂在这西萨平原里最熟悉的景象,就是耶稣的背影了。耶稣走在她的面前二十公尺处,马蒂追随着他的足迹,马蒂的背后,是一条棕色的狗。
已经不知道走了多远多久。
那一次耶稣独自离开了山洞,三天之后才回来,若无其事。夜里马蒂又和他一起在平台上看月光,星垂平野,而十万只鹬鸟在洞里静静安眠。
第二天一早起床,耶稣如常坐在平台上等待她。马蒂穿戴完毕,背起她外出用的轻便背袋,却不见耶稣动身下山,他就这么静静坐着。马蒂领悟到他们要远行了,所以她整理家当,重新背起她那巨大的行军背包,耶稣站起来,他们就下了山。
马蒂一边走,一边回望山崖,她觉得永远不会回到这个地方了。
先是往东走,渐渐深入西萨平原最蛮荒的心脏,又折往北行。在往北的第一天,他们在荒草漠上遇见了这一只狗。
花纹非常特殊的狗,全身是灰黑色和深棕色交错的条纹,连嘴脸上也布满了相同的花样。第一眼见到它时,马蒂以为遇上了土狼,所以紧张了,但是她很快就确定这是一只狗。
可怜的狗,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失去了它的主人,独自一只在连人都嫌荒凉的地方流浪,他是这么的瘦,所以马蒂掏出她袋中所有的粮食——一些果干和炒米,撒给这只狗。狗驯良地上前嗅嗅,感激地摇着尾巴,但是它拒绝了这样的食物。
马蒂没办法给狗粮食,事实上狗也无所谓。平原里不乏鼠蜥之类的小动物可以果腹,狗之所以紧紧跟随着惟恐和他们失散,为的是终于有人类可以追随和依偎。
被人类驯养了无数世代的狗,变得跟人一样需要友谊,一样懂得害怕与寂寞。
狗跟着他们步上了旅程。白天里,当耶稣和马蒂休息静坐时,狗就悄悄离开,进行它的狩猎。回来的时候,嘴角带着血。
晚上,耶稣和马蒂的静坐时间里,狗蜷成了一个甜甜圈形状睡觉,把它的嘴鼻掩护在腿下,再覆以蓬松的尾巴。有时又仿佛受惊。倏然抬起头,迎着风耸动鼻尖,左右闻嗅。它看一眼火堆旁静坐中的耶稣和马蒂,安心了,就又进入梦乡。
半夜里,马蒂从梦中醒来,发现狗紧挨着她的腿安睡,她坐起身来,摸摸狗的头颈,狗虽然没有抬起头,但它摇动尾巴敲击了几下沙地。
“狗,为什么跟着我?你自己一只不够自由吗?”马蒂问它,狗又拍动了尾巴。
马蒂想到这是她一个多月以来第一次开口说话。
他们来到了沙漠的边缘。眼前是无尽的黄沙滚滚,背后是红棕色的短草原。很显然耶稣还要往前走。不可知的茫茫前途,没有生机的沙漠,但是马蒂并不惧怕,她相信耶稣,已经把自己的方向交给了他。
马蒂和耶稣花了一整天摘取野浆果和树籽,又将水壶装满。
第二天天亮,踏上旅途之前,马蒂蹲下来搂住了狗,说:“不要再跟了,狗。再往前走就是沙漠,你回去吧。”
狗不能明白,狗也无处可以回去,因为除了耶稣和马蒂,在这旷野中它不属于任何人。当马蒂挥手赶它时狗呜咽了。
马蒂紧咬着嘴唇,捡起石子丢向狗。狗吃惊了,它的尾巴卷向肚皮,远远地跑开,一边跑,一边还转头心碎地回望。
这一幕耶稣似乎没有看见,他正对着朝阳临风而立。
不止是对于狗,结伴而行了两个多月,耶稣到现在还没有和马蒂对望过一眼,一眼也没有。
他们进入了沙漠。在马达加斯加的隆冬里,耶稣和马蒂穿越无尽黄沙。除了处处起伏的黄色沙丘,和寂寥的蓝色长空,天地之间什么也不剩了。这是真正死寂的绝境。
马蒂的日记里写着:八月十一日,不停地向前行,好冷的风,好烫的沙。
在沙漠里的第二天中午,当耶稣和马蒂并坐在沙丘的向阴面休息时,那只狗从沙丘背后绕了出来,远远低呜着,满脸卑微的、知错的表情。它为着追随主人,走进了这片黄沙。
“来就来吧。”马蒂招它过来,叹口气轻抚它的头,自言自语,“但是你吃什么呢?”
沙漠里的第三天,饿得四腿颤抖的狗终于接受了炒米的晚餐。它津津有味地囫囵吞咽,发觉滋味并没有想象中糟糕。可是这发现为时已晚,因为它刚吃了马蒂仅剩的炒米,采摘来的浆果也所剩无几,最严重的是在狗的分享之下,马蒂的存水已经快喝光了。
马蒂在手电筒的光圈前摊开马达加斯加的图,很不明白地图上看起来这么小的沙漠区,不应该在走了三天之后,还是看不到边际。
第四天的下午,马蒂追到了耶稣跟前,第一次开口对耶稣说话。她说:“你的水,分给我一半好吗?”
不管耶稣的反应,马蒂就自动取过他腰际的皮水壶,倒出一半在自己的碗中。她知道耶稣不会开口,而她也太渴了,等不及耶稣的回答。马蒂把碗中的水分一半给了狗。
第五天,连耶稣的水壶也干了。马蒂和狗又将耶稣的存粮分食一空。
颓坐在黄沙丘前,这已是进入沙漠第七天。半因脱水半因日晒,马蒂接近昏迷,她才在昨天抛弃了巨大的行军背包。所有从城市里带来的物品都遗留在黄沙里,包括有几件换洗衣裤,那只坏了的手表,半罐咖啡粉,一罐拌炒米的沙茶酱,几本她所喜欢的诗集,购物杀价用的计算机,一架随身镭射唱机和十几片CD,干电池,一大堆卷起备用的塑料袋,一叠保丽龙免洗碗和免洗竹筷,手电筒,大号的干电池,简单的化妆品,护手膏,香烟,镜子,回到城里穿的凉鞋,照相机和底片,打发时间的掌上游乐器,沿途买来的民艺品。当要丢弃有蝶翼的生理护垫时她犹豫了,但是小背包实在容纳不下,而她如果再背着原有的重担,很可能活不过明天,所以一咬牙全数抛弃。她现在只剩下一个随身小背包,里面是一张毛毯,一只钢杯,一把瑞士刀,一本日记,一个钱包与证件夹,打火机,一个空的水壶。
黄昏时分,沙漠开始刮起冰冷的风了,原本中热衰竭的马蒂现在又觉得冷,她眯眼看见南十字星渐渐浮现于天际,大风呼号,马蒂的手足渐渐失去了知觉。她在和狗一起昏过去以前,仿佛见到耶稣却在风里站起来了,敞开他的领口,双手大张浴在寒风中。
很熟悉的景象。
耶稣背起马蒂,狗也勉强站起跟上,他们绕过黄沙丘。就在马蒂昏迷就死的黄沙丘背面,一弯月牙泉清澈如镜,两棵巨大的猴面包树从水湄拔地而起,洒落了鲜红色的面包果到泉水中央。
马蒂和狗伏地痛饮泉水,从水面上她看见猴面包树的倒影,还看到肥大的鱼优游嬉戏。马蒂一伸手,就捞起了一只。在灿烂的星空下,马蒂烤熟了鱼,和狗都饱餐一顿。
第五章黎明远在另一方(2)
吃饱以后,马蒂捡拾熟透的猴面包果装进背包,她又准备抓鱼,串起背在背后晒干了以备食用,耶稣却伸手阻止她了。顺着耶稣的手势,马蒂向远方碕望,才看到地平线上有灯火点点,那是大海上的渔火。沙漠已到了尽头,他们又回到西萨平原向西的海滨。
当他们来到这小渔港时,早晨市集中的人群都聚过来,很稀奇地围观着他们。马蒂不禁用手指梳理一下头发。以城市里的标准看来,她实在又脏又落魄,但身处在沙漠边缘的小渔港中,这种模样还不算令人侧目,人们围观的原因,是耶稣,他们认得他。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耶稣的到访,他们都开心了,嬉笑着,用奇怪的法文叫他耶稣,有几个孩子甚至伸手抓抓他的长发,尖声笑闹。他们都喜欢他。
在一个棕榈树叶搭盖成的凉亭里,村民聚拢在耶稣身旁,争着要摸摸耶稣的衣摆。不知道从何得来的概念,他们相信触摸耶稣可以得到健康。静静坐在扰攘的村民中,耶稣很安详,村民的推挤于他是一阵风。
马蒂坐在礁石堆砌成的港堤上,狗静卧在她的脚边。海风很猛烈,她从轻行囊中取出毛毯裹住全身,一边却伸出脚趾轻轻点沾海水。很悠闲,没有什么比得上生死交关之后的悠闲来得悠闲。
通常来到一个新的村落时,马蒂总要先到街市上逛逛,买些有纪念价值的特色商品,顺便补充水粮。现在她宁愿坐在海边,在晨曦中看着人群拥聚在耶稣身旁。她的背包太小了,什么也装不下,而抛弃所有家当的心更宽敞了。有什么袋子,可以装得下这沙漠边缘灿烂的晨光?
离开台北的时候,没有料想到旅程会变得这样。坐在大海和沙漠之际,世界的边缘上,满身风尘,又一无所有,像个乞丐。用手指梳梳头发,啃一颗捡来的猴面包果当做早餐。吃饱了,用布袍抹抹嘴,马蒂再度拢紧被阳光晒得暖洋洋的布袍。生活,原来可以这么厌足而同时这么简单。
中午时分人群渐渐散了,一些渔船回到港口,而一些渔船正要出航。耶稣也踏上港堤,马蒂背起背包跟随上去。在港堤的尽头有一艘平凡的渔船,大约有十五公尺长,马达动力,有两个衣衫褴?的水手正忙着收缆绳。戴着帽子的船长两臂大展,朗声笑着欢迎耶稣上船。对于马蒂,他也表示欢迎,但是那只狗就被阻挡在船舷外了。
彷徨的狗,在岸上来来回回再三地打转,考虑着要泅水上船,但是又不敢。马蒂哭了,她觉得自己是个狠心的抛弃者,对着岸上的狗喊道:“去吧,狗,去找你的新主人。”顿了一会儿,她又说:“有主人才有自由的狗……”
狗最后在港堤上趴下来,鼻尖对着远去的船,它呜咽的哭声随风传到马蒂身边。
你会找到新主人的。狗,其实你并不用依赖人。马蒂看着狗消失在港口的人影中,她知道狗会存活下去,可是这并不能宽慰马蒂的心疼。船离海岸很远了,她还凭靠在船舷上皱紧着眉头。
四肢健壮,可以自己狩猎为生的狗,被自己的生存经验蒙蔽了,以为没有了主人就失去全世界。风里面仿佛又传来狗的哭声。背负了家犬的习性的狗,没办法想象它独立生存的本能。它因为得到了自由而哀嗥。
海风将马蒂吹得一阵猛颤。她想到,人不就像海岸边的这只狗?用生命紧紧抓住自己的桎梏,不是不自由,是不敢也不能想自由,像冰一样冷的领悟。马蒂回想起自己的生活。被生存过程中的锁链拴住了,驯服了,投降了,已经没有勇气也没有想像力去咬断锁链,是她自己在抗拒自由。
海风停歇了,原来是耶稣来到她的身旁。在明亮的阳光中,耶稣注视马蒂的脸。
第一次,马蒂看进去了耶稣的眼睛。
船一直往西而行,第一夜过去以后他们已经在茫茫的大海中央。马蒂发现船长原来能说几句英语。
在简单而断续的对话中,马蒂才知道船正往非洲莫桑比克的海岸航行。这船长是黑肤的梅里耶人,因为常走私——他说是贸易——马达加斯加的珍禽异兽到南非去贩卖,因而学会了一口奇腔怪调的英语。他的英文只有单字组合而毫无文法概念,但是在沟通上已绰绰有余。
“中午,风,快的,很快,东方,晚上,地。”他比手画脚地对马蒂说,意思是,中午会开始起东风,那时候船就会快速前行,到了晚上就会看到陆地。
对于耶稣,这船长异常尊敬,他咧嘴笑着告诉马蒂,耶稣已经是第二次坐他的船了,而耶稣可以让他的船平安,耶稣也让海港的人平安,大家都喜欢耶稣。
“朋友,耶稣,神奇。”他说。
果然,在夜幕降临之前,他们就看到了非洲大陆。马蒂跟着水手爬到船舱顶上,眺望着远方横亘绵延的大地,在落日余晖中像一波黑色的海啸。
在非洲大陆的外海,他们却停船了。马蒂原来以为这趟行程要上岸交易,到夜里她才知道,原来交易就在海上。暗夜里,熄了灯火的来船悄悄靠近,与他们并列后两船都关了引擎,双方交换了包扎成箱的走私货品。他们一点也不避讳马蒂,所以她好奇地翻看这些箱篓,发现不过都是些双方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