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二十八总督





远远窖芯垦驶蛟抖挛窠逃姆⒄垢械叫巳ぁ?br />   当记者问到:展望未来20年,你最忧虑香港哪一方面的问题时,他回答:“我对香港没有任何重大忧虑。我对香港具有信心,因为它具有应付任何艰难时刻的能力,亦可以在困难过后逐步恢复活力。香港人干劲十足和精明勤奋,即使是遭逢千辛万苦的局面,亦有决心排除万难。
  “香港经常是一个容易受到外在世界干扰的地方,事实上,假如世界经济表现出色,香港亦必然获得理想的经济发展。否则,香港便面对艰巨的局面。香港最易受到外来因素影响是其面对的一个大难题。
  “香港完全没有天然资源,唯一拥有的是一个深水港口和很多非常吃苦耐劳的市民。
  “我希望目睹中英联合声明能够成功地执行。当然,我亦希望见到香港经济像现时那样成功。我希望香港的第三间大学能够顺利成立,还有广大市民的福利较我去港履新时有所改善。我相信这一定会出现。”
  他正沉浸在联合声明的乐观之中,从英伦返港,即来京访问,为促进中英双边贸易而努力。
  谁能料到,1986年12月4日,便溘然而逝。
  此时,他的夫人正在古城西安旅游。接到通知,立即返京。
  新华社12月5日发表了如下的消息:香港总督尤德昨天夜里睡眠中在英国驻华大使馆邸逝世。外交部发言人今天上午发表谈话表示哀悼。发言人说,今天上午8时20分英国驻华大使馆向外交部通报,香港总督尤德爵士于昨夜因病去世。
  尤德爵士是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邀请,作为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香港产品展览会展览团的特邀嘉宾前来北京的。发言人说,噩耗传来,我们对之感到震惊和惋惜,并向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和尤德夫人及亲属表示深切的哀悼和诚挚的慰问。
  消息传出,在京的有关人士都觉得突然,因为前一天晚上,他参加姬鹏飞在钓鱼台举行的宴会时,身体、情绪都很好,还饮了几杯茅台酒。
  消息传到香港,各界甚感哀悼。香港《华侨晚报》11月5日作了如下的报道:“尤德爵士自82年5月20日上任本港总督以来,仆仆风尘,曾经56次出外,分别为21次去伦敦,28次去北京,其中22次为参加中英香港前途谈判。此外,他亦去过美国、日本、澳门。
  与历任港督比,尤德在任期内去北京的次数最多,并且出席及亲眼目击了中英联合声明之草签及正式签署的仪式。
  《华侨晚报》同日发表社论说:“尤德爵士是死于任内的第一位港督,亦可说是为香港鞠躬尽瘁的第一位港督。在1982年莅任以来,无论对外与对内应负的任务,都比任何一位港督沉重与复杂,这位酷爱中国的英国外交家,都能以祥和与审慎的态度,挥洒自如的应付过去,单就这点已值得我们长为追忆。
  “尤德爵士不幸客死北京,很可能是心脏病复发,以最近的行动推测,亦很可能积劳所致。他刚由英国述职回来,即以嘉宾身份随香港经贸高层代表团北上,为促进中港双边贸易,合资经营及加强中国内地与香港联系而努力,同时与中国高层交换对香港问题的意见,显出其不辞辛劳。尤德爵士之死,无疑在许多方面是巨大损失。在今后中英与中港的各种联系中,少了这位‘中国老手’穿针引线,自不免有时要多费些功夫。”
  12月9日上午,尤德爵士的丧礼在香港的圣约翰大教堂举行。
  作为英国女王代表的署理总督钟逸杰以及行政局首席议员钟士元先后在丧礼仪式上致挽词,介绍尤德的一生,赞颂他在就任港督期间,为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和执行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丧礼结束后,尤德爵士的遗体由香港政府官员以及他的夫人和女儿送到火葬场火化。
  英国外交部次官李连登、常任次官韦沛达、助理次官魏德巍和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等分别从伦敦和北京到港参加尤德的丧礼。
  中国人民的哀悼
  尤德总督的遗体12月6日下午由专机从北京送往香港。
  中国贸促会会长贾石,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秘书长鲁平和外交部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柯在铄到机场向尤德的遗体告别。他们向护送遗体的尤德夫人和两个女儿表示了深切的慰问。
  尤德夫人感谢贸促会和有关方面为她丈夫的善后所作的一切。夫人说:“我的丈夫和我曾在中国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刻,他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感情。”
  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和夫人也到机场向尤德总督的遗体告别。
  机场上举行了简短的向遗体告别仪式。贾石、鲁平、柯在铄、尤德夫人和女儿、伊文思大使和夫人、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邓莲如女士等在寒风中肃立默哀。棺木旁放着贾石送来的花圈,缎带上写道:“香港总督尤德永垂千古”。
  4时15分,英国皇家空军的专机载着尤德的遗体离开首都机场。
  柯在铄从机场出来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尤德先生曾长期在中国工作,是中国人民很熟悉的老朋友。他为促进中英友好关系的发展,对香港问题的解决,都作出了贡献。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朋友感到惋惜。
  在香港,到机场迎接尤德遗体的有署理总督钟逸杰以及其他港府官员和行政、立法两局议员共60人。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李储文也到机场迎接。
  12月6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打电报给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电文说:“惊悉尤德爵士离京返港前夕不幸遽然病逝,不胜哀悼。
  “尤德爵士曾在中国工作多年,他对促进和推动中英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他的不幸病逝,我们深感惋惜并深为悼念。请代向尤德爵士的夫人及其亲属以及向英国政府转达中国政府的诚挚慰问。”
  12月6日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姬鹏飞打电报给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电文说:“尤德爵士遽然于北京病逝,噩耗传来,不胜震惊。尤德爵士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我们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公私情谊,他多年来促进中英两国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对他的不幸逝世,深感惋惜,请代向他的夫人和家属表示深切的悼念和慰问。”
  尤德观鸟园
  按照香港的习惯,为了纪念尤德,港府行政局和马会协手兴建了香港公园尤德观鸟园。1992年11月,他去世6年之后,他的夫人来香港主持公园揭幕典礼。对此事,《大公报》作了这样的报道:尤德夫人昨日(11月4日)为香港公园尤德观鸟园主持开幕礼。观鸟园以已故港督尤德命名,尤德生前亦为一位热爱观鸟者。
  尤德夫人说,市政局与马会携手建造香港公园,为本港市民提供了一个消闲的好去处。观鸟园饲养了450多只原产于马来西亚群岛热带雨林的雀鸟,许多属罕有品种,有些更是濒临绝种的雀鸟。不过,现在它们都全部安然栖息在观鸟园内,得到专业人员的悉心照料。
  尤德夫人说,很多在建造观鸟园前已有的成龄树,现已变为新造雨林的一部分。新栽种的树木、一条天然溪涧,以及那些长有大块板状根、造型异常逼真的巨型人造树,为雀鸟营造了合适的栖息环境,也令游人得以乐在其中。观鸟园内其中一项特别设施是一条200米长、高度几达树顶的高架行人天桥。游人可漫步桥上,观赏树木、灌丛及翱翔的雀鸟。
  有关部门安排尤德夫人放生五双华丽吸蜜鹦鹉,随后尤德夫人便游览观鸟园,当她行至一半左右,突然听到一只雀鸟吱吱唱歌,有关人员表示,这正是刚才尤德夫人放生的吸蜜鹦鹉当中的一只。这只鹦鹉似乎是为感谢尤德夫人放生,故特意高歌一曲,聊表谢意。尤德夫人亦应众人要求,走到鹦鹉旁边,高高兴兴的与它合照。
  一别经年,尤德夫人看来别来无恙,精神也很好,她表示其夫十分喜欢观鸟,这观鸟园以他的名字命名再理想不过,她认为尤德爵士必会十分喜欢。
  第二十七任 卫奕信DaVid Wilson
  1987年4月9日卫奕信就任第二十七任香港总督,至1992年7月3日为止,任期5年2个月。
  卫奕信(1935~),苏格兰人。原来译名魏德巍,有人说这个名字的读音不吉利,遂改名为卫奕信。他的夫人中文名字颜丽珊,后改为黎丹霞。
  1986年12月4日尤德病逝后,次年1月16日,英国政府同时在伦敦和香港宣布,英女王已批准任命卫奕信为香港总督及驻港三军司令,以继任突然病故总督尤德遗缺。
  卫奕信到任前曾先后在英国驻华代办处任职,从三秘逐次升为一秘。1965年调回英国外交部,任职远东司。1968年辞职,改作教学及编辑。1974年再回外交界。1977年出任香港总督政治顾问。1981年调回外交部任南欧司长,后升助理次官,主管亚太地区事务,并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英方首席代表,参与完成《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直到被任命为香港总督为止。
  卫奕信上任时,因为英女皇给他的委任状并没有说明委任年期,当时有消息指出,他的任期会直至1997年,但也有人猜测他的任期不会超过5年。
  由于卫奕信是在已故港督尤德在北京逝世后上任的,所以他在宣誓就任的典礼上致辞时,首先强调将承接尤德的责任。因此,卫奕信也像尤德一样,经常在中、英、港三边走。有人说,他任职几年,头上的白发增添了不少。
  承接尤德的责任,与中方周旋的卫奕信,任务异常艰巨,不少中英双方争论极大的香港事务,都是由他去打头阵处理。最令他感头痛的,恐怕是与中方几经波折而会谈未果,最后要通过外交途径才可拍板的香港新机场问题。曾有报纸报道指出,卫奕信在这次事件中的处理手法,令英国政府不满。
  第二十七任卫奕信英国政府为卫奕信的上台做了充分的准备,卫奕信所处的时期是英国在港统治的关键时期,所以伦敦和港府在班子问题上颇下了一番功夫。卫奕信到任前,英国政府和港英当局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调动。替卫的到任做人事准备。
  1月13日,港英政府宣布一些高层官员的调动:(一)运输司高礼和任铨叙司,遗缺由教育署署长梁文建接任;原教育署副署长李挺升任署长。(二)社会福利署署长陈方安生接任经济司;副文康市政司黄钱其濂则接任社会福利署署长。(三)工商司何鸿銮出任公务员叙用委员会主席,遗缺由贸易署署长麦高乐接任;(四)署理行政司苏耀祖出任运输署署长。(五)港府驻布鲁塞尔主管香港及欧洲共同体、贸易关系专员曹广荣回港任行政司,等等。
  2月1日,署理港督钟逸杰赴伦敦。4日返港。在英期间会晤了候任港督卫奕信和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大臣杰弗里·豪。
  2月10日,港英政府宣布,署理港督钟逸杰将在新港督卫奕信上任后,担任港督特别顾问6个月,到9月为止。同日,还宣布署理布政司霍德于2月12日正式为布政司。
  2月10日,英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宣布,英驻菲律宾大使麦若彬代替卫奕信出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英方首席代表。冠立夫、廖本怀分别代替布义德、何鸿銮出任小组英方成员。
  1987年4月9日,卫奕信在就职典礼中简短致辞。他说中英联合声明必获稳步实施,将竭尽所能,确保香港繁荣。他强调,政制改革宜审慎从事。“珍惜安定,循序渐进,维持独特制度,有利吸收投资。”
  生日正是情人节
  卫奕信的出生日期,很充满罗曼蒂克,他正好出生在1935年的情人节那一天。
  1935年2月14日于苏格兰亚尔罗亚出生的卫奕信,父亲和祖父都是牧师,同在苏格兰爱丁堡教堂任职。卫奕信7岁丧父,年少时期在祖父创办的寄宿学校攻读。
  1953年,卫奕信中学毕业后,曾在陆军服役两年,并被委任为皇家高地兵团军官。1955年入伦敦牛津大学吉卜尔学院读书,主修近现代史。1958年毕业后到英国外交部东南亚司工作,常因工作关系被派往外地,与家人聚少离多。1960年到香港大学专门修读中文两年,能说流畅的普通话,能通读中文书籍。1963年转往英国驻北京代办处,先后出任三等及二等秘书,后升为一等秘书,1965年重返英国外交部远东司,主理东南亚事务。
  1967年,卫奕信与比他小8岁的颜丽珊女士结婚。婚后二年,连得两子——彼得和安德鲁。卫奕信夫人1943年出生于牛津,来港前,在伦敦开办了幼儿园,有自己的事业。
  卫奕信在从事三年外交工作以后,1968年辞职,入伦敦大学。曾任《中国季刊》执行编辑一职,其间对中国事务及中国对外关系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