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惊动中南海





我所反映的问题,确属真实,为什么指鹿为马?
  刘建军还把1990年7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有关反腐败、制止打击报复的文章复印加在他的申诉中让领导参考。
  刘建军接着写道:
  而自今年五月反映XX地委书记是假床政典型后,我被强行戴上了分裂省委和诬告的帽子,开除了党籍,撤销了职务。目前,我只能再继续伸冤,直到问题的解决?br />   〖钦咴诓煞弥写右淮笾较涞牡赘逯姓页隼醇傅牛?0多公斤重,肯定超过100万字了。这是刘建军给省委、省政府、省纪委、地委、行署、地纪委、新闻单位、全国和省市人大、政协、各级顾委委员常委、法律部门、亲属朋友、同事老乡写的信,让他们转的材料。
  记者看到这些信,不由心中一阵阵难过。——难怪这位硬汉子的肝脏出现肿块,真是难为了这位党员、这位干部!
  我们曾经在采访时向刘建军同志提问,你发这么多信,每封都没有结果,如果在你有生之年,永远没有结果,你是不是会永远这样写下去呢?
  刘建军沉思了一阵说:“谈起这个事情,我是感到最伤心的。我往北京发了大约200多封信,连每次的复印件,有上千封吧!”直接写给中央领导人的信也有50多封了。“
  刘建军喃喃地说:“本来这个状我也不准备告了,因为我已经精疲力竭了,可是当我准备出家当和尚时,有一个和尚又返回红尘的故事,使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一个小和尚入了佛门而总书记竟能亲自呼唤他返回现实社会,寻求人间的幸福。真的,说实在的,那时间在我头上,我就感到东方升起了一个圆圆的太阳,那太阳又红又亮。这天我在房间里用被子蒙住头,大哭了一场……”
  之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人既然要活着,就要挣扎,在火里烤,在冰里冻,跟人间的小鬼们斗,同人间的阎王们缠。
  他每天都打电话,向那位中央机关工作的朋友了解,看什么时间能被叫去,向中央的同志诉诉冤。
  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果然来了。朋友在电话中高兴地对他说:“我把你的情况和中央有关同志说了,他们很重视你的问题,并答应召见你,你马上来吧,我在北京等着。”
  刘建军第六次登上北上的火车。
  这一次他很顺利地被召进中南海。
  一位同志没有作自我介绍,坐下来就让刘建军说,他一边听,一边记,非常地认真。讲到半截,那位同志出去一下,又领一位年龄大的同志进来,坐在接待室继续听。
  上百万字的申诉书,2500公里的上访路,如今有人仔细、负责地听他讲,他是多么激动啊,他一边说一边哭,声泪俱下,一口气说了15分钟。
  正说着呢,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就走了进来。刘建军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并不是领导人的办公室,可是按照刘建军的说法,他可是吉星高照啊。
  江总书记偶然走进这个办公室就碰见了刘建军,他问刘建军:“你是谁?”
  刘建军一时答不上来,大约过了好几秒钟,刘建军觉得实在是机不可失,哽咽地说:“我叫刘建军,现任保定地区轻纺局局长,原来的县委副书记。”
  总书记还没问他什么事,他就哭了起来。
  江总书记和气地听完了刘建军的诉说,并且还问他:“上午还有事吗?你给秘书说一说好吗?你不要太激动了。”
  后来,刘建军又哭了起来。江总书记说:“你不要太伤心了,不要着急,给我写个材料,你不要难过,这事找谁谁也得管。”
  江总书记走了以后,刘建军想,这场官司已经告到最高领导人了,他觉得他的事情会解决的。
  江总书记的音容笑貌使他一生也忘不了,他觉得他一生为党和人民作出的努力包括他吃官司的艰辛和委屈,都能够在这样的笑里面弥补了,他活得值得。
  七
  四尺白绫写血书
  刘建军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保定。
  第二天一早就上商场买回了四尺白绫,因为字大行稀,得多少页才能写完他的冤屈?br />   ∷急负昧撕毂屎秃诒剩缓笥盟淳涣耸郑儆锰晷氲栋驯氏骱谩KЯ艘а溃米笫帜米诺镀谟沂质持傅牡谝唤谏侠讼氯ァO屎斓难蔚梧亓鞒隼础R桓鲋倚墓⒐⒌墓膊吃保盟宕康难靡恢谎福诎撞忌贤沸聪铝肆叫写笞郑?br />   心向贤明的总书记。
  心向伟大的共产党!
  ——右手食指血写
  然后他才拿起笔来接着往下写正文,他手指上的血,顺着笔杆往下流。他眼里的泪顺着下巴往下流。
  苦煞邮电局
  第二天上午十点半,刘建军走进了邮局,去给江总书记寄申诉信。
  他把邮包递了过去。过秤交钱时,人家一看这名字,先是吃惊,后是怀疑,就开始找麻烦了,邮局的女值班人员问:“你这里装的是什么呀,我们一定要拆开看看。”
  刘建军死死地抱着邮件说:“这不能拆,过秤交钱吧。”刘建军知道在他的身后有朋友也有敌人,他不能让对立面们知道他最后的希望。
  值班员说:“不行,这是邮电部的规定,凡是邮包都要检查,看里边有没有危险品。”“我这么个小包,能装什么危险品?”“这个硬的东西是什么?”值班员用手摸着那张照片。“是张照片。”刘建军赶紧地陪上笑脸,用央求的眼光看着值班员。“那更得拆开啦!”“不能拆!这里边只是一块布,一张照片!”刘建军央告着。“一张照片还用这么多布包着,真奇怪,非拆开看看不可,没有鬼为什么怕拆!”
  说着,那位女值班员唰地撕开了小包,一件血书散开在邮局值班员面前?br />   ∷蟪砸痪敖凶潘担骸安恍校〔恍校〔荒苡剩∫桓銎胀ɡ习傩眨苁榧切葱牛拐饷丛啵圆恍校 ?br />   刘建军着急了,胸膛里像是一座火山就要喷发!他据理相争,他好话相求。
  然而邮局值班员还是不同意,她再三“提醒”刘建军,找当地法院、纪检多方便,干嘛打扰人家总书记!刘建军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他只是一会叫大姐,一会儿叫小姐,央告她给邮出去,多出多少钱也行。
  刘建军大声地喊了起来,那声音像受伤的野兽:“老百姓有告状的权利。这是惟一的权利了,总书记那儿我就不能告吗?”
  就这么吵了一个多小时,从里面走出一个50多岁的女同志。她已观察良久,此时此刻面容亲切地问:“什么事,你们喊什么?”
  刘建军说:“我寄的就是一封告状信,你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她问:“这个地址号码,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信的内容我可以看吗?”
  “完全可以!”
  她打开了白绫,眉头紧紧地拧在一起,她那么认真地读着,一种同情心和爱怜之情溢于脸上。等看完之后,她抬起头问:“你就是刘建军吗?”
  “是,我就是。”刘建军这时心情平静了。
  “你的事儿,我早就听说了。”
  “谢谢您,大姐!”
  女同志回身去到后门面对院子喊一声:“小赵,小赵,摩托修好没有?”
  远远地传来一个男同志的声音:“修好了!”“去,送一封快递件,赶上哪趟火车,送哪趟!”
  说着,她把布叠好,装上,又从桌子上拿起常备的针线,仔细地缝好,放在天平上,对女值班员说:“给他发,按特快专递!”
  刘建军说了一声谢谢,她没有任何反应。女值班员过完秤,只收了六元五角钱。
  包青天出京
  12月下旬,刘建军打了个电话,托那位在京工作的朋友问问,他的邮包是否寄到收信人手里。对方答复说:“不用问,肯定会收到,你就等着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朋友告诉他:“有关领导已把你的申诉件批转给中纪委了,并且要结果!”
  临春节前半月,地区的纪检委通知刘建军说:“建军,不要出门。”刘建军问通知的人:“不出门是为什么?”
  那人说:“北京来人了,为你的申诉来复查,说是要找你谈谈!”
  到了第三天,有人又通知他说,让他到区招待所后楼208房间。
  刘建军接到通知后,穿上最干净的衣服,按照约定的时间走进了指定的那间房子。
  进去一看,地区纪委的人、省纪检委的人都已到齐了。全是他认识的人,这些人已多次打过交道了,其中只有两个陌生人。
  刘建军走上前去和他们握手,他们一个姓刘,一个姓范。他想,中纪委的两位领导,是他最亲近的人了,是他寻找的青天大老爷!
  中纪委的人坐了下来,刘建军细细地打量其中的一位老人。这位老人个高清瘦,一头白发,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看起来似乎能够看透人的心肺,但表面显得非常冷。
  正式谈话开始了。
  中纪委的老刘同志对刘建军严肃地提了两点:
  一、一定要实事求是,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都要实话实说。二、不要跑东跑西乱和涉及的人会面,电话也不能打。
  刘建军认真地听,默默地记。他虽然对这位冷面老人一点也不了解,但是他深信就凭这位老人的一身正气,他的官司赢定了。
  下面让我们原文抄写刘建军同志冤案的一些调查情况和纠正错误的过程,我们共同看一看这官场里面反腐败的艰辛和复杂情况。
  微妙的巧合
  这是刘建军同志当时的日记:
  向总书记申诉以后,中纪委于12月末就派XX、XX两同志来到保定地区,他们先找我谈话说:“您给总书记的信,总书记于12月6日批示。12月7日,总书记办公室打电话告诉纪委。12月7日下午,常务副书记XXX同志批示:此案由我负责,三室的领导也做了批示,最后落实了人和调查的方案。他们告诉我说,我们先找你谈一谈,希望你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反映。”
  两位同志来保定前后,先后找省委、省纪委、地委、地纪委领导和有关人员谈话,征求意见,还让地纪委的同志到中纪委送卷、汇报过。
  在北京刘同志就问过地纪委的同志,你们给刘建军立案了没有?立案根据是什么?可是他们答不上来。
  地纪委书记XXX说,这案子地纪委一开始就不同意,省委要弄,我们有XX省委领导谈话的纪要,接着他们把纪要拿了出来,递给了中纪委工作组。
  刘建军在第二篇日记中写道:
  中纪委的同志工作可真够细致的,他们天天找人谈话,有社会上的,有机关的,有领导层也有普通百姓。每次找我都是谈得很细,听得很认真,不但记录,还录音。他们看了我几年来的日记。
  昨天,省里在保定开了个廉政会,请我反映的那位地委书记来作报告,把他安排在和中纪委的同志住对面屋。
  人们议论,这真是太巧了!这个屋复查刘建军,了解与廉政典型有关的案子,而那个屋住看省里安排作康政报告的领导干部。
  省里的做法可能是无意安排,是一种巧合。
  但老百姓可不这么看,因为广大干部都知道中纪委来人干什么,为什么单单把报告会安排在保定开。
  昨天上午,在复查组的住地开了轰轰烈烈的廉政大会,由李XX作报告。好像中纪委的同志对这种安排也不太赞成。
  然而,大大破例,这样高层次的廉政会,保定的所有新闻单位都没有给报道。
  刘建军的第三篇日记写道:
  一个领导干部办错了事,承认了有什么不可以,何苦用那么大的心思,用第二个错误去掩盖第一个错误!
  昨天,中纪委同志回去汇报了。
  社会上竟有人制造谣言,说中纪委那个姓刘的,是刘建军的堂兄弟,那个姓范的是刘建军的表兄弟,是刘建军自己请他们来的,简直是胡说八道!
  老刘是天津口音,我是衡水人,再说,我老娘家姓范,可中纪委姓范的这位,我根本就不认识,人家是北京人。
  奇怪,我的档案在组织部,我老娘家姓范,社会上怎么知道的!
  八
  过去你找我们,今天我们来找你
  中纪委的工作组回京汇报后,于春节后的初十第二次来到保定。他们第一个就又把刘建军找去,对刘建军说,过去你找中央、找纪委,不好找,找到人家也听不那么仔细,这回我们找上门来,让你说个够。明人不做暗事,我们对你讲的话要录音,你最好有个提纲,不要漫无边际,那样浪费时间。
  刘建军:“那干脆,我搞个材料吧!”
  刘建军又是两天的伏案疾书,写了下面这个材料:
  中纪委调查组:
  为了搞清问题,中纪委的同志夜以继日地工作,从数万字的资料中分析研究问题,深入细致、尽心尽意、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