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日记
牡乜蘖恕?br /> 2月20日 真想睡一觉呀!
今天又转来了一批倒下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工作更忙了,每天拖班的时间就更长了。多种输液药物的配制、静脉推注、吸痰、床上擦浴、病情观察记录、床边护理等等使护士姑娘们手脚不停,每个姑娘下班后双腿双脚都肿了。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很好,给我们准备的一日三餐十分丰盛。下班后虽然肚子很饿,但我们谁也吃不完一份饭,包括那些平时食欲很好的大个子医生。下班后,惟一希望的就是睡觉,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或10分钟,哪怕就在办公室。吃晚饭的时候,李护士长对我说,护士小康的小孩病了几天了,小康没有说,也没回家去看,刚刚小康在偷偷掉眼泪时她才知道,小康的丈夫要替她到院长那里请假,小康说服了丈夫,坚持上班。
李护士长还告诉我,下午接听的几十个电话中,其中一个让她印象特别深,胡广平的妈妈打电话来说:“我女儿几天没回家了,打她手机又关机,我查了很久才知道她在这里,我只想问你一句,她好吗?”
刚刚20岁的护士黄琳和谢美娟,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将近一年半未回过湖南老家探望父母,原想过完年后向我要假回去的,当家里知道她们来到这个病区后,每天没少打长途电话来问候女儿。吃饭时,我问她们,护理部成立了护理人员的第二、第三梯队,如果要替换你们,你们下不下去?想都没想,她们立即回答说:“不下,既然来了,就干下去,除非倒下。”这就是年轻而娇气的护士们的豪言壮语,我没有夸大和添加她们所说的每一个字。现在社会上是谈非典色变,而我们的医务人员们却冒着生命危险迎难而上,置一切于脑后,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我们医院的精神是“仁心仁术,方便为怀”。以往,我怎么也理解不透,这些天来,我们并肩战斗的同事们,用他们那高尚的情操,精湛的医术,朴实无华的言行,给我诠释了这八个字的深刻含义: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一代传一代,直到永远。
2月21日 今天有两个病人出院
我院到市第八人民医院支援的护士梁健不慎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被送回临时病区,同事去探望她的时候,她总是一个劲地感谢组织的关心、感谢同事的关心,惟独没有谈她自己。其实,当初接受任务时,她是有理由让领导派别人去的,她身体瘦弱,患甲亢病才刚刚治愈,她的亲朋好友都担心她的身体是否能吃得消。但是,小梁没有忘记自己在入党申请书上的誓言,她更懂得,共产党员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这次任务是对她最好的考验。她说服了亲朋好友,走入了市第八人民医院非典型肺炎病区。此次感染前,她已经感到身体不适,但她还是坚持护理完一名重症病人后才走下工作岗位,就这样,她不幸被传染上了。一个有着医学知识的护士,面对着工作职责与个人安危的选择,她义无反顾地履行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天职,把自己的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真正体现出“于危难处见精神”。
临时病区的所有医务人员没时间顾及自身安危和家人的埋怨,以病房为家,不分上班下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有些同志甚至24小时连轴转。赵子文主任、黄侃主治医师从2月9日开始支援市第八人民医院一直工作到现在,黄侃医师是主动请缨的;钟维农主治医师和两位护士长已连续一周没回过家;林材元主任和曾军主任是广州市非典型肺炎防治专家小组的成员,这些天一直在支持着我们,需要会诊时他们随叫随到,他们还给病人进行非典型肺炎的健康教育宣传;院内综合科的张溪林主任在得知病区人力不够时主动到医务部说:“别忘了我是呼吸专科的医生,我随时准备接受任务。”张主任后来被安排值呼吸内科的二线班。许多医务人员都主动要求调到临时病区工作。
这两天,全院各部门、科室自发地来到我们临时病区慰问,鲜花、慰问信和慰问品摆满了我们的办公室,市卫生局领导也前来慰问我们,看望了每一位医务人员和病人,向我们表示最真诚的问候,使我们感到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我们的身后有全院职工和广州市卫生局乃至全市人民做我们的强大后盾。我们虽身在隔离病区,但心却始终和全院的兄弟姐妹紧紧相连。这场战斗,我想不用多久就会结束,饱受病痛的患者会重新站起来回到亲人的身旁。目前大部分的病人的病情巳好转,今天有两个病人出院,这证明了我们与非典型肺炎的战斗已取得初步的胜利。
2月22日 带病上班
从筹建临时病区的那天开始,医务部王建琴主任、齐晓红科长,护理部冯主任、郭主任每天早、晚必来病区巡视,了解患者病情、床位使用情况,掌握疫情动态,嘱咐工作人员注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调动人力,协助、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对因参加抢救患者而被感染的医务人员,更是关怀备至。每次走进病房,都转达各级领导对他们的关心和问候,给他们以鼓励和支持。王建琴主任甚至风趣地跟他们交谈,说:“这是换位思考的好时机,好好体验一下做病人的心情与感受,等你们康复后,工作时就能特别理解病人、体谅病人了。”
自从临时病区组建以来,完善消毒隔离措施,保护病区的所有医务人员不被传染上疾病是冯主任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和目标,她不断地提醒大家,检查督促大家。她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重症病区,与护士姑娘们谈心,舒缓她们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今天冯主任又穿着工作服来了,病区李护士长以为冯主任又来了解情况,马上说:“冯主任,今天是星期六,暂时没什么需要解决的,你回去休息吧。”冯主任说:“今天我是来上班的,这些天姑娘们太辛苦了,你让瘦小的那个回去吧,我来顶一顶。”听到冯主任的这席话后,姑娘们都感动了,这就是三年内接受过两次大手术的护理部主任,我们的老大姐、我们的带头人啊!
自从组建临时病区的这些天来,病区的医护人员无论在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大大地透支。我在病区接受病人的第三天因劳累导致感冒发烧、全身无力,但那正是最繁忙的时候,重病人员的增多,治疗量的加大,姑娘们的思想情绪也有些波动,我不敢也不能去休息,咬牙坚持着。我想只要我在这,可以做做姑娘们的工作,安抚她们的情绪,尽量协调医护的工作。今天才知道,小冯前两天拉肚子,看到大家都很忙,调不出人手顶班,她也没吱声,自己吃了药坚持上完夜班。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得再细些,不能再让姑娘们带病上班,要牢记院领导的指示:不倒下一个医务人员。
与病魔鏖战
2月23日 一位漂亮的护士得了精神分裂症
今天,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蔡东士同志一行十多人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来到我们当中看望一线的医务人员,转告了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的亲切问候和嘱咐:“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努力地救治全体病倒的医务人员。”听到上级领导亲切关怀的话语,在场的医务人员无不感到万分的激动和温暖,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会后,我们把上级领导的关怀转达给住院的每位医务人员,他们无不感到安慰和感动。4床患者说:“自我得病以来,家里人不敢来看我,男朋友和我分手了,真的感到很孤独、很沮丧,好像被社会抛弃了,今天听到上级领导对我们这么关心,心里感到很温暖。”11床患者也说:“原先我还担心这、担心那,现在不怕了,我有信心把病治好。”
在这里住院的三十多名医务人员,半个月前还曾经战斗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那时他们是那么的奋不顾身,一位医生说:“抢救病人的时候谁还想得到他是‘毒王’啊,救人命要紧。”就这样,一些勇士在战斗中倒下了,他们是那么的不甘心,其中有一位染病的医生在梦中还说道:“激素……加量。”
目前,在这里住院的医护人员,心理受到的打击和创伤远远大于其肉体上的折磨,远离亲人和朋友,有的甚至得不到家人和社会的理解和关心,情感的休克使他们感到焦虑和恐惧。一位28岁年轻漂亮的护士患者,在经受疾病折磨十多天后,心里一直绷紧的那条弦终于无法舒缓了,在前天晚上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状,一会哭、一会笑,语无伦次,经诊断为创伤后精神分裂症。在场的人心都碎了,她还那么年轻,还有许多美好年华,可现在……
2月25日 终于找到了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
今天又有10名病人出院了,这对我们、对病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我们这个临时病区的医生是医务部从各相关科室调遣,以呼吸内科为主的各科高年资医生组成的特别治疗组。由赵子文、钟维农负责病房,曾军、林材元负责门诊。一开始,他们用几种方案对病人进行对照治疗。在那难熬的等待奇迹出现的日子里,他们不分昼夜地对病人的临床数据、指征、疗效进行连续的监测、观察、跟踪和记录。为了尽快地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他们都长住在医院里。每小时都有医生巡视病情,每天都坚持三级医生查房制,他们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验证,经过多次的讨论后终于找到了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些从外院转来的顽固性高热、症状持续无改善的患者经过我们的治疗后,第二天体温就下降至正常,症状得到改善。然而他们不满足于对患者出现的临床指征进行治疗,不满足于已取得的疗效,他们还考虑到病人尚未出现的并发症,是否会复发等。用赵主任的话来说:“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2月26日 一病人逃跑
上午11点多钟,一名昨天出院的病人拿着收费明细单,不顾可能再次受到感染的危险,来到病房对护士说:“我到医保局查过了,发现医生用了医保不能报销的白蛋白。”天啊,我的心顿时凉到了极点,我不知道是生命重要还是金钱重要。当时该患者是高烧后几天才到我院住院的,两肺大面积渗出,胸片呈大片状阴影,血浆蛋白只有2。5克,医生为了尽快控制病情,抢救生命,减少并发症,迅速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方案,终于使他转危为安。在救治病人的节骨眼上,医生们已没有时间去比较药物的价格,没有时间考虑哪些药是公费、哪些药是自费,而只考虑药物的疗效和生命的可贵。
下午一上班,值班护士又告诉我:“26床的病人未办出院手续就逃走了,欠下2600元。”如果说上午的病人是无理取闹的话,那么下午这位治愈逃跑的病人就是不应该了。这些现象虽是少数,但却令人很痛心。在这场与病魔的斗争中,那些勇敢的医务人员不怕可能被感染倒下的危险,前仆后继,英勇地、无私地战斗在最危险的第一线,为的是什么呀?难道仅仅是为了工作那么简单吗?不,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人类最美的诗篇,为患者谋幸福,为医学科学献身。
我真心希望患者们多给医务人员一些理解,少些责怪,这样才能减少误会,才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
2月27日 像个战士一样
近两天天气闷热,我们戴着的24层纱口罩使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大量的工作常使大家汗流浃背,湿透两层工作服。今天上午,两位可爱的护士终于因体力不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她们像受伤的战士一样被大个子医生背到了休息室,回过神后的宋玉萍第一句话就是:“我没事了,让我上去加药吧。”
胡广平护士从筹备临时病区到现在一直在ICU从事重病病人护理工作,对超负荷的工作她没有一句怨言,经常拖班加点,让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尽量好些,用她的话说:“我好希望他们醒来呀,他们的孩子在等他们回去的啊!”然而当有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时,她也陷入感伤之中,今晨她终于支撑不住昏倒了。护理部考虑到广平身心已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就将其调到二线。她临走时跟护士长说:“我不想走,行不行啊,我很快就会没事的了,你求一求冯主任不要调我走好不好?”被拒绝后,她含着眼泪,依依不舍地对好友说:“小春,我要走了,你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千万别倒下。”写到这里,我的眼泪已经模糊了视线。广平是我们这个集体中最普通的一员,我每天都会听到、看到类似的事情。这些朴实的言行体现了我们这个战斗集体的凝聚力,来到这个队伍的人都不想走,调走的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