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李世民站起来,走到旁边铺在地上的地图前:兵部有长乐王的消息吗?
  杜如晦:兵部没有,户部的消息还是凉州的走私情况。
  李世民:长乐王如果只是走私,以后处理再说。现在的问题是,长平王武德四年死在突厥箭下,长乐王去年抗击突厥也有功劳,他会和突厥合谋吗?论起来,长乐王算是本家爷爷。
  杜如晦:长乐王脾气暴躁,凉州又是阻挡突厥的第一线,他们有权宜之权,不太把兵部放在眼里,这也是兵部难办的地方。
  李世民:我让御史监这条线立刻查一查长乐王,削减封王之后,情况会不太一样。
  长乐郡王李幼良领着长孙安业在马厩里走。
  李幼良:我们李家得了这个天下,有个屁用!封的这个王,越来越小,还封它干什么?
  长孙安业:大小还是王嘛。
  李幼良伸出小拇指,掐着最后一个关节:小成这个样子,你把它剁了,顶多是疼一下。
  长孙安业:你想让它大成什么样?
  李幼良:如果这么小了,我就不如自己(把手攥起来)做个拳头。
  长孙安业:郡王,你这话我没听见。
  李幼良大笑:长孙大人是想引诱我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好到陛下面前禀报吗?
  长孙安业:我怎么能做这样对不起郡王的事?不过,类似的话,我在别人那里也听过。
  李幼良:谁?
  长孙安业:义安王。
  第二十二章
  两仪殿内,李世民放下手里的奏章:怎么长乐王也卷进来了?
  房玄龄:自始至终,长乐王都在其中啊。要不是长乐王,那香料怎么能从胡人手里转到张婕妤那里。
  长孙无忌:我看走私恐怕只是个开头。这些人心里真的在想什么,谁都说不好啊。
  房玄龄:此事一定要追查到底。
  长孙无忌:查是一定要查。只是怕打草惊蛇,引来更大的麻烦。
  房玄龄:这我看倒不必顾虑。长乐王现在羽翼尚未丰满,实力也远远不足以和朝廷抗衡,他做不出什么大的举动来。
  长孙无忌:我看不如这样,索性我们先唬一唬他,说有人告他谋反。我们派人去,一面做出个调查的样子来,一面安抚。他若是无心谋反,自然感恩戴德。我们也可以顺便查查他走私的底细。他若是真的有谋反之心,自然要有动作。那时我们先发制人,就不会有大的麻烦。
  李世民略一思索:好,你们开始着手做这件事。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四月十二日,李世民赐李渊从父弟长乐王、凉州都督李幼良自尽。
  太极殿内,萧瑀与封德彝在等待李世民。
  封德彝:我听说长乐王死前闻了一种草,我又听说闻了这种草以后,人会很快乐,死也就不痛苦了。
  萧瑀:右仆射怎么想到死了?
  封德彝:我听说佛家讲积善业,之后,就可以脱离苦海。
  萧瑀:不是这么说的。人生而为人,就是痛苦;积德,就是为了不再落入人世,也就是脱离了人总要生来死去的轮回;脱离了轮回,也就是成佛了。
  封德彝:哦,这样。那为君王尽忠,是不是积德呢?
  萧瑀:那要看是什么君王,或者君王要做什么。
  封德彝:那这岂不是有点难吗?我怎么知道君王要做什么?
  萧瑀:右仆射平常为人圆熟,照我看来,免不了常常是谄媚,讨好不是积德。封德彝:可是,为人谋,总要知道他的意思,才好为他谋划。
  萧瑀:当初太上皇为太子纷争很是苦恼,你劝太上皇杀掉秦王。如今,秦王为陛下,不要说积德,每次见到陛下,你如何面对呢?
  李世民走到御坐席边,一边坐下,一边问:你们在说什么?我听见好像在议论我。
  萧瑀:我们在讲……
  封德彝朝萧瑀摆手。
  萧瑀:佛家积德的事。
  封德彝脸色痛苦,嘴张合着。
  李世民看着封德彝: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封德彝点头,摇头,摇头,点头,随后向后仰倒。
  李世民:召御医到太极殿!
  封德彝双目圆睁。
  李世民:右仆射平时有心疾?
  萧瑀摇摇头:不知道。
  御医进来为封德彝把脉,然后摇头:脉息全无。他掏出一个小铜镜,试封德彝鼻息,观察铜镜:陛下,右仆射亡故。
  李世民:左仆射,你们刚才在议论什么?
  萧瑀:我们刚才在讲佛家积德的事。
  李世民:我知道你信佛,可是右仆射怎么会死在议论佛家积德的事?
  萧瑀:陛下进来的时候,我在说当初太上皇为太子纷争很是苦恼,他劝太上皇杀掉陛下。
  李世民惊异:哦,是这样?议论要杀我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只要有利贞观新朝,我既往不咎,魏征、薛万彻、李思行,不是这样吗?我还喝过李思行专门为我配的毒酒。
  宣旨官宣旨:圣旨,大唐皇帝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右仆射。
  百官一片哗然。
  长孙无忌站起,回身,扫看群臣的神色。长孙无忌坐到裴寂旁边的新席上,看看裴寂。裴寂不看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看向李世民。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微微点头。
  贞观元年九月初二,李世民罢免宇文士及。
  李孝常府内,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和统军元弘善,围坐饮酒。
  刘德裕:封德彝死了,宇文士及被罢免,朝廷中我们损失了两位老臣。现在长孙无忌做了右仆射,事情可能有点难办。
  元弘善:右仆射只有朝廷上的权力,太极宫的事他就管不到了。
  刘德裕: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出入太极宫如履平地,不是管不到,而是他想管,不必他亲自管。所以我说,事情有点难办。
  李孝常:燕郡王和长乐王,都是在外面起事,威胁不到长安。要成事,还是在京师。陛下去年玄武门政变,只有八百人和一个常何,就到了今天的地步,我现在有你们两个将军,可以做出点大事。
  李孝常:谋反是杀头之罪,与其等人来杀,束手待毙,其实等死不如闯祸,都是一死。现在封王不像封王,走狗不像走狗,跟死也差不多。监门将军怎么还不来?
  元弘善:有监门将军,事情就更好办,不过我不知道舅舅难道不知道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吗?
  李孝常:这个哥哥有点不一样,一是他与长孙皇后不是一母所生,二是他与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就是当朝的右仆射,关系不但不亲,还有仇。
  刘德裕:有仇?
  李孝常:听说当年长孙兄妹死了父亲,异母兄弟的长孙安业不收留兄妹两个,兄妹两个只好投靠高士廉,也就是当朝的侍中。李世民当朝,兄妹发达,给他们这个异母兄弟长孙安业一个将军,算是可以了。
  刘德裕:那他为什么要跟着咱们呢?
  李孝常:他跟太上皇的关系不一般。
  长孙安业入,醉醺醺的:这两天有大事,我弟弟当了右仆射。京师不少人找我喝酒,我就喝酒,喝得快活,快活……
  刘德裕:看来我们是看错人了。
  李孝常:每人再重复一次自己的任务。
  刘德裕:我控制玄武门。
  元弘善:我控制百官和长安城各大门。
  李孝常:我统帅率州兵马进入长安,并护送太上皇归位。还有什么没有想到的没有?
  长孙安业:太上皇毕竟是当今皇上的父亲,他能否听从我们的安排,还是不太清楚。
  李孝常:李世民得到的这个皇位,也不是皇帝给的,是他自己夺的。我们的天命既然已经显现,我们同样可以得到这个地位。但是,事情刚刚开始,我们还需要计谋。至于李渊,他能听从李世民的安排,就能听从我们的安排。他是我们手中的一颗棋子,不是什么皇帝。
  刘德裕:那魏征杀不杀也不急在一时了。
  李孝常:魏征一死,封王们一定大快人心,而且可以转移朝廷的注意力。万一行动不力,我们就只好公开,以利州兵马对抗长安,加上你们控制的卫士,公开提出杀魏征清君侧,也会获得支持。
  魏征骑马回家,有两个卫士护送。突然出现蒙面大盗。
  卫士:退下!闪开!朝廷大臣在此!不得无礼!
  侯君集领着一队骑兵在巡街及时赶到,沿着卫士指的方向追去。军士抓到一名刺客。
  侯君集向值班的李靖汇报案情:刺杀魏征的刺客,都是义安王王府的卫士。他们只说是想抢财物,与王府没有关系。审问几天,才招出了实情。他们确实是受到义安王指使。
  李靖:情况紧急,你快和我一起进宫禀告陛下。
  李世民:这是冲着朕的削减封王来的。立刻通知五品以上在京官员,所有封王,天明之前太极殿朝见。
  侯君集满头大汗,跑步进来,手里拿着几张纸,也不行礼,直接递给李世民。
  侯君集:长安街头发现的传帖(传单),李孝常要杀魏征清君侧。
  李世民:动手了,好啊。侯君集,即刻率领卫士百人,火速到魏征家中,把所有老少都带到宫中。尉迟敬德,你率领所部,立刻出城,在城东布阵待命。无忌、如晦!你们立刻着手,改变近半月的长安和北门卫士值班顺序,所有军队调动,十人以上,必须上奏。另外,不要惊动百姓,长安实施戒严。
  第二十三章
  清晨的阳光斜照,大殿之上,封王们互相点头致意。
  李世民:诸位想必还未早餐。李世民示意内侍们上早点。大部分人不知所以然。
  李世民:封王的规格,早餐例有音乐,我这里免了,因为气氛不合。
  大家面面相觑。
  李世民用手示意了一下,自己吃起来。
  尉迟敬德的军队在城东刚刚布置好,李孝常统率的军队就出现了。
  随从:右武卫将军和统军已被朝廷扣押。
  李孝常:监门将军呢?
  随从:监门将军已被朝廷扣押。
  李孝常看着尉迟敬德的军队,策马向前走去。
  尉迟敬德全副武装,骑马来到两军阵前。
  李孝常:吴国公,义安王拜见。
  尉迟敬德:义安王,打猎不在利州,怎么打到京师来了?
  李孝常苦笑:我听说,削减封王是特进魏征谋划的,之前逼反了燕郡王,之后逼反了长乐王,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天,我义安王要清君侧,不是谋逆,请吴国公转告陛下,杀了魏征,孝常立刻解散军队,亲自到陛下面前负荆请罪。如果陛下不忍,义安王只好亲自清君侧。
  尉迟敬德:我看不必转告了,我与你在这里较量一下,比来回传话要快多了。
  李孝常:还是请吴国公转告陛下。
  尉迟敬德:转告陛下,我的条件是,利州兵马后退十里。
  李孝常回身举手示意后退,利州兵马军阵后退。
  太极殿中,封王们还在不知所以地吃早餐。
  内侍:义安王陈兵城门外,请陛下清君侧,斩特进。
  封王们看向李世民,有的惊慌,有的微微笑。
  李世民:清君侧?义安王是忠义之士啊。李世民看了一眼封王们,封王们纷纷点头。
  李世民:削减封王是朝廷议决,已经宣布。忠义之士,可以议论,可以上奏章,可以再议。可是义安王散传帖,耸动舆论,又陈兵京师。
  李世民:中书令,这里的意思是……
  房玄龄:谋反。
  裴寂:谋……当然是谋反。
  长孙无忌:封王谋反。
  李世民点头:封王本来是要封王站在朝廷这一边,谋反,任你是何等封王,都是谋反。
  李世民:令吴国公执义安王太极殿议论。
  两军对垒。宣旨官骑马到尉迟敬德边。
  尉迟敬德:义安王,陛下手敕,吴国公,就是我了,执义安王,就是你了,太极殿议论。义安王,吴国公不客气了。
  李孝常沉默,垂下头,下马,走向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示意随从,随从牵马过来。李孝常上马。
  太极殿里,一片寂静。
  尉迟敬德右手执刀,左手执矛,跟在李孝常身后,入殿。
  李孝常一一与诸王注目。
  诸王有的点头,有的没有表情,有的垂头。
  李孝常到李世民前,伏拜:皇帝陛下,义安王奉敕太极殿议论。
  李世民:令右仆射主持议论。
  长孙无忌:利州都督议论。
  李孝常:义安王建议斩魏征……
  长孙无忌:殿中有附议者否?
  殿中寂静无声。
  长孙无忌扫视诸王:利州都督详陈理由。
  李孝常嗫嚅,含混地发出了一些声音。
  长孙无忌:朝廷建议削减封王,陛下曾有圣旨,右仆射臣无忌再陈述如下,一、确有战功的宗室,如江夏郡王等,保留郡王封号。二、功不高之太上皇系郡王,减一等。三、除此之外,一律减等。四、减等者,官职的待遇依旧。利州都督,前三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