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李靖:你率两百人,加速前进,发现突厥营地,鸣镝,只管冲进去。
  苏定方:是。
  苏定方隐入雾中,李靖率军继续前进。
  往铁山营地路上,李靖率军前进。雾有些散开,阳光投射下来。李靖仰头看了一下,把牙咬紧。雾中传来鸣镝声。李靖兴奋,打马,驰入雾中。唐军跟进。
  颉利大帐,听见鸣镝声。颉利和赵德言站起。
  颉利:你们不讲信用!
  唐俭:是你的人内讧吧。
  颉利走到帐边,扯下帐篷。雾涌入,外面一片喊杀声。唐俭一惊,站起。颉利和赵德言奔出。
  唐俭恼怒而无奈:轻举妄动!
  随从:我们有朝廷符节,赶快拿到帐外,免得误会。
  唐俭:算了吧,雾里砍杀,谁还分得清谁是谁!我们只能逃了。
  唐俭紧握节,随从簇拥着奔出。
  远处,颉利与残余奔驰过来。
  李勣勒马站在高处:他们果然来了。
  李勣示意弓箭手,弓箭手将鸣镝搭上弓。颉利与残余进入山口。李勣挥手,弓箭手射出鸣镝。唐军弓弩齐发,唐军冲下,夺取突厥狼头大旗。
  李勣领近卫军逼近颉利,颉利被自己的卫士簇拥。近卫军开始散开,包围颉利。颉利下马向李勣走去,颉利解下腰刀,跪下,将刀举起。
  李世民在骊山宫内,展开书卷,看了看,卷起,丢在一旁,凝视着外面。内侍从远处奔过来,李世民看着他,开始理髭,内侍到李世民前跪倒,奉上封好的长木盒。李世民接过来,用匕首启封,拿出纸片,看毕大笑。
  李勣带领军士押着颉利到李靖前。李靖拔刀出来,颉利大惊。
  李靖指着颉利:交出你的可汗金印!
  颉利:我们的狼头旗,你已经得到了,金印,我没来得及带走。
  李靖凝视着颉利:全军搜索铁山营地,找不到金印,就砍下他的头!
  颉利:你砍下我的头,我就无法替你证明金印丢了。
  李靖狂吼:住嘴!
  李靖彻底击溃了突厥的军事力量,大获全胜。只是,没有找到可汗金印,一千多年来,它仍然留在广阔的草原上。
  两仪殿,李世民的案几上堆放了很多手卷,房玄龄的席前也堆放了很多手卷。
  内侍进来:定襄道行军总管军情驰报。
  李世民接过来,惊异:军情驰报为什么没有封口?
  内侍:传到太极宫时,就没有封口。小臣特别问了兵部来人,他们接到时就是没有封口的。
  李世民想了一下,对房玄龄:左仆射,我现在和你打一个赌。军情驰报没有封口,看来是情况紧急,没有来得及封口。我赌大获全胜。你赌什么?
  房玄龄:我也赌这个。
  李世民:这怎么叫赌,你再赌别的。
  房玄龄:我赌……
  内侍入:右仆射已经辞世了。
  李世民和房玄龄同时“啊”了一声,长久地沉默。
  房玄龄:陛下,我还是赌大获全胜。
  李世民抽出情报,展开,看了一下,又放回木盒,小心地把木盒放在案几上,把案几上其他的手卷等等放到席上,案几上只有那个木盒。
  李世民长久地凝视着木盒:我们都赢了。右仆射也赢了,他如果在的话,也会赌大获全胜。从今起,大臣要有假期,每月休息五天。
  房玄龄:是。
  李世民转过身去,热泪涌出。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三月十九日,杜如晦去世,年四十六岁。同年唐朝彻底解决北部边患。贞观四年四月初三,在长安举行盛大献俘仪式。
  献俘仪式在顺天门举行。颉利跪在囚车中,被推到李世民前面。
  李世民:我们又见面了。上一次,武德九年,你亲自到渭河边,这一次,你亲自到长安城。
  颉利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李世民:你倚仗你父启民可汗、你哥哥处罗可汗留给你的突厥部落,四处侵扰。你的父亲,你的哥哥,都是伟大的可汗,突厥部落,也是强大的民族,却在你手中灭亡。
  颉利开始哭泣。
  李世民:你自认为强大,不断征战,突厥人的枯骨遍野,不能安葬,你难道看不见吗?你蹂躏摧残我们的庄稼,掠夺我们的人口,不断撕毁我们之间的盟约。然而,念及我们在渭河便桥结盟以后,你没有大的侵扰,我赦免你的死罪。
  李世民示意,军士上前,打开囚车,搀扶颉利到李世民前跪下。
  李世民凝视着颉利,示意内侍。内侍在颉利身边放好坐席。颉利没有坐,伏倒痛哭。
  李世民:大可汗要有大可汗的样子。来人,引他去太仆馆,不要怠慢他的饮食。
  第三十章
  宫廷宴会,李世民、房玄龄、李靖、李勣、魏征、戴胄、萧瑀、岑文本等在座,互饮。乐队演奏着乐曲。
  内侍报道:太上皇到。
  乐曲改变,李世民等起立。李渊须发皆白,盛装的张婕妤扶持着他走进来,李渊微笑着频频点头。李世民出座,出来迎接,李世民与张婕妤对视,张婕妤终于垂下眼睛,让出李渊的胳膊。李世民搀住李渊的胳膊,引他入座。
  高昌王?文泰觐见:大唐一统四海,天下响动,震烁古今。我们高昌、于阗、疏勒、波斯、康国等二十九国商定,愿为大唐皇帝上尊号,名曰天可汗。希望天地四方,皆受天可汗庇护。
  李世民站起身来,向前走了两步:我管理的是大唐,你们还要我管理你们的国家吗?我看不必了,大家都各自管理好自己。高昌王、西北诸国国王和各国使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庆祝四海太平,你们要给我一个称号,天可汗,这是从未有过的。中原古语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就是民啊。我为天可汗,就是要与诸国共保四海太平,万民安康。
  乐曲开始,节奏鲜明。颉利要求跳舞,李世民允许。冯盎也出来跳舞。
  李渊:我从来没有见过北胡南越的人,在一起跳舞,今天真是开眼界,真是天下一家啊。
  戴胄陪同日本使节行走在长安城内的大街上。日本使节一边四处观望,一边啧啧称赞,不小心脚下一绊,手中拿着的夹子落在地上。夹子中的纸散落一地,可以看到,纸上画着各种唐朝的建筑、服饰等等。
  戴胄帮日本使节捡起纸张,放回夹子中:这些是什么?
  日本使节:这是我近日来在大唐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回去进献给天皇陛下。
  戴胄:哦,原来是这样。
  日本使节:我还有一个愿望,不知能否实现。
  戴胄:什么愿望,也许我能帮得上忙。
  日本使节:大唐的建筑瑰丽雄伟,是我们国家的建筑所不能比的。不知能否向你们索要一些建筑的图纸,我们回国之后也好模仿。
  戴胄:这个应该不难。我会派人安排。
  两仪殿,李世民与房玄龄、戴胄、萧瑀、魏征议事。
  房玄龄:去年,户部奏称,塞外回归的人,向唐朝投降的人,相加共有一百二十余万人。我们现在差不多有三百万人口。土地虽然多,好地人口稠密,生地人烟稀少,去年回来的一百二十余万人,只能安排到生地去。春天种谷,现在眼看就要收了,生地,也就是返乡的百姓,每户免除税收两年,每户口粮十石。
  李世民:是啊,向朝廷贷的种子,今年要还,也是一笔负担,应该免除税收两年。
  戴胄:恐怕不行。
  李世民:应该免除税收三年?
  戴胄:我不是说两年还是三年,而是按户收税,看起来公平合理,但户有大小,小户负担重于大户,其实不公平,不合理。按户收税,不如按人头合理。
  李世民想了一下:不愧是户部尚书啊。按人头收税,不要两年还是三年,而是永远如此。
  房玄龄:一百二十万人中,有十万人是突厥人,是拆散他们的部落,分散人口到各州县,还是把他们安置在哪里?
  魏征:突厥人的心我们摸不透。现在如果把他们安置到中原州县,他们有十万人,数年之后,人口繁衍,就是心腹大患了。晋朝初年,郭钦、江统劝晋武帝把胡人逐出塞外,晋武帝不接受,让他们在中原。二十年后,洛阳一带,成为胡人的巢穴,不可以不警惕啊。
  戴胄:现在有这个机会分散他们,让他们不能再聚合作乱,机不可失啊。
  房玄龄:右丞,你不是说人都是可以教化的吗?我看还是应该把他们安排到河套,既是他们熟悉的地方,又是农耕的地方,教给他们农耕和礼义,将他们教化为大唐的百姓,不是很好吗?
  李世民:这样好。这样吧,东起幽州(北京),西到灵州(宁夏灵武),在原来突利可汗的地方,设顺州(辽宁朝阳)、佑州、化州(陕西榆林)、长州(陕西靖边)四个都督府,再在原来颉利可汗的地方,设六个州,东方设定襄都督府,西方设云中都督府,又可防备,又让他们在原来的地方。
  房玄龄等点头,记录。萧瑀有些不耐烦。从袖中取出奏章,递给李世民。李世民展开,阅看。
  抑制住不悦:突厥终于平定,天下太平,朝廷大赦天下,百姓正欢欣鼓舞,民气旺盛,你……
  萧瑀:我身为御史大夫,职责所在,不能不奏。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在碛口集结各路大军,没有陛下手敕,擅自启动兵马,按律视同谋反;定襄道行军总管触犯军律军法,臣请将李靖交付军法审判、弹劾,并不为过。
  李世民、房玄龄、戴胄都瞪着萧瑀,说不出话来。
  太极殿,李世民对坐在他斜对面的突利:阿史那什钵苾,我让你回到你的草原。但你不再是突利可汗,你是唐朝的顺州都督,你要遵守的是大唐法令,不可以乱来。
  突利惊讶,手挥舞了一下,拜:谢皇帝陛下。
  李世民:我还要封阿史那思摩为怀化郡王,他在颉利最困难的时候,仍然跟随他,我喜欢他的忠心,我要让他统领颉利的族人。
  突利望着李世民,感动地点点头。
  李靖到李世民前,跪拜。李世民望着屏风,李靖也望向屏风,见军情驰报在屏风的显要位置上贴着。
  李世民转过头:军情驰报一路上没有封口,该当何罪!
  李靖:天寒地冻,粘不上。
  李世民从漆盒中取出封套,观察:真是这样?你给自己惹麻烦了。
  李靖微笑:御史那些家伙,随他们去吧。
  李世民:不可侮辱朝廷御史。不要不在意,朝廷中最严格的就是御史,我都不好对付,你就更要小心了,否则,你灭了突厥,御史灭了你。
  李靖不服气地叹了一口气:说我在碛口擅自启动兵马,陛下应该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吧,碛口到长安,千里之遥,若等待陛下手敕,早就贻误军机,让颉利跑掉了。
  李世民:是啊,颉利跑掉,再集结力量,就不是今天的局面了。你当机立断,正合我意。不过军法到底是军法,你怎么对付?
  李靖:我只管打仗,打仗以外的事,是死是活,我都不管。说到军法,只是对百姓而言,而不是针对军队。御史的弹劾,其实没有道理。
  李世民:隋朝史万岁击破达头可汗阿史那玷厥建立大功,隋文帝不但没有赏赐反而将他斩首。我跟杨坚不一样,只记你的功,你为大唐立了大功。
  李靖:如果御史按军法弹劾我,治我的罪,好吧,我就将功折罪,算是白打了。
  李世民笑了:没有白打,不会白打。听说你有防冻伤的药,所以你这次能率兵长途奔袭,军士没有握不住刀枪的事。
  李靖笑了:我以前带荆蜀的兵多,这次打突厥,带的是关陇的兵,他们自己就有药,我的药还是他们给的。不过我还是冻伤了,所以坐在陛下这里,脚痒得不行。
  李世民哈哈大笑。
  两仪殿,李世民:李靖弹劾的事,诸位有什么看法吗?
  魏征:陛下怎么看呢?
  李世民:如果处理李靖将军,倒是可以给天下一个震慑。但是刚刚胜利,举行过如此大的庆祝活动,这里就要法办统帅,很不好看。如果放任不管,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李将军我倒是不担心,只是怕纵容了其他人啊。
  魏征:臣以为,这不是李靖将军个人的问题。此事发生在李将军身上,可反映的却是军队的问题。即便不是李将军,换了别人也是一样。
  房玄龄:军队的问题是老问题,贞观以来虽然统一了军权,但是领兵制度并没有多少改变。从军纪入手,解决军队问题,也未尝不可。加上新近胜利和机构调整的成功,有利于军队问题的解决。
  魏征:臣考虑这个问题,主要是政治影响方面的。如果审理李靖,总是所得不如所失。军纪问题虽然不是小问题,但是对于这次战争而言,大胜利的结局是最重要的,相对而言军纪是小问题。就这次战役而言,没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