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长孙无忌:上次高甑生诬告李靖,等同谋反。这一次是确实的谋反。
  房玄龄点头:他自己都承认了,陛下又何必呢?
  褚遂良:只有诛杀,才可以彰显律法。
  李世民:侯君集,你都听到了,我只能和你就此永别!以后,只能在凌烟阁看看你了。李世民流泪,挥手示意。内侍引侯君集、贺兰楚石出。
  李世民:还有一个人,我想免他一死。就是汉王李元昌。
  房玄龄:太子谋反,同谋者有生有死,天下一定会议论。议论,就对陛下不利。陛下要侯君集生,又要李元昌生,岂不是忽视谋反之罪吗?现在有功之臣侯君集死,皇族李元昌死,不正可以告诉天下,谋反,杀无赦。
  长孙无忌:李元昌证据确凿,杀之有理有据,不过可以体面地死,不必斩于街市。我建议赐他自杀。
  李世民:可是,可不可以赦免他的母亲、妻子、儿女?
  长孙无忌、房玄龄:我不反对。
  李世民:那斩首李安俨、赵节、杜荷,你们肯定同意了?
  房玄龄:没有什么好说的。
  李世民:唉,玄武门的时候,李安俨为隐太子尽忠,我是很佩服的。杜荷是杜如晦的儿子,赵节是我姐姐长平公主的儿子,哪一个说起来都触到我的痛处。
  房玄龄:我从来没有看到陛下如此犹豫啊。
  李世民又流下眼泪:我老了?总是想起过去的事情,感伤于眼前的事情。我知道你们在等一个人,我也在等。我问你们,怎么处置太子?
  房玄龄:陛下,证据确凿,谋反是斩首。
  长久的沉默,李世民似乎刚听明白,喃喃:斩首?
  房玄龄:斩首。
  李世民:斩首……
  房玄龄:太子到底是陛下的骨肉。我以为,陛下如果能仍是慈父,太子可以终其天年,当属最好的结局。
  李世民:可以吗?
  房玄龄:陛下可以手敕,我们照办。
  李世民注视着李承乾:我要说什么,你都知道。可是我还是要听你说,你到底为什么?你不是太子吗?
  李承乾:我为太子,已经十八年了。在太子位上,我做错过什么吗?我在太子位上,贪图过什么吗?
  李世民一愣:应该没有。
  李承乾:我对得起太子之位。陛下万岁之后,我会是昏君吗?
  李世民:我担心的正是这个。
  李承乾:你是因为我处理政务而担心吗?
  李世民:你处理政务尚好。
  李承乾:所以你是在政务之外,担心我的品德。
  李世民:是。
  李承乾:你担心错了,十八年来,我性格未改,十八年来,你认为我政务尚好,十八年,还不能证明吗?还不能证明我的品德不影响我处理政务。我知道,我不是太子了。父亲,你到底为什么偏袒魏王?
  李世民一愣,接着沉默。
  李承乾:你偏袒魏王,朝野议论,你是知道的。你许可魏王入住武德殿,武德殿是什么地方,你是知道的。你其实什么都知道。所以你命魏征为少师,以为可以平息议论。平息了吗?起码魏王不在乎,魏王咄咄逼人,这是你希望看到的,还是你真的不知道?
  李世民:我在问你为什么谋反?
  李承乾:我就是在说我为什么谋反。谋反,是为了自救,自救,必然冒犯根源。我知道我不是太子了,明天我就会身首异处,我都知道。父亲,我离开你之前,只有一句话,如果陛下封魏王为太子,朝野沸腾,究竟是陛下造成的,还是魏王造成的,还是我造成的?
  李世民痛苦地沉默。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初六,李世民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作平民,囚禁右领军府。
  马场内,李治与武才人骑马并行。
  李治:昨天我到舅舅那去了。
  武才人:是他叫你去,还是你自己去的?
  李治:他叫我去。
  武才人:嗯,开始了。你的大哥被废,魏王就有了希望,你舅舅一定是觉得你也开始有希望了。
  李治:是啊,他说他要在陛下面前举我为太子。
  武才人兴奋,转而不满:我们在这里这么久了,你才告诉我这个消息。你心里还有我这个姐姐吗?
  李治:我有点害怕。
  武才人:是因为你哥哥被废害怕吗?
  李治点点头:我不能想像他们会为太子动干戈。
  武才人:我要是男子,就不会说这种话。
  李治:太子我也想,舅舅跟我说了以后,我一直在想,能不动干戈就成为太子,不是更好吗?
  武才人:可以不动干戈,由你舅舅去操办一切,你坐享其成。机会来的时候,如果你没抓住,姐姐就太失望了。
  李治:怎么会,我那么笨吗?
  武才人:谁知道呢?谁知道机会突然来临,你认不认为它是机会呢?
  两仪殿内,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对坐。
  李世民:虽说废了承乾,可毕竟一件事情有了了结。
  长孙无忌:你是说太子之争结束了?
  李世民:我的儿子里面谁又强过青鸟呢?
  长孙无忌:青鸟……青鸟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
  长孙无忌站起来,走到屏风前,寻找了一下,摘下一份奏章,走回来坐下,将奏章递放到李世民面前的案几上:这是魏征没有写完的奏章,上次你叫我们都抄下来。我一向对魏征无所谓,我觉得他是一种人,但不是我这种人。他的话不无道理,但道理太大了,大到没有错误,可照他的道理去做,很多事情就不好做。
  李世民看奏章:你不在君王之位,不能体会他的道理。
  长孙无忌:所以他的道理,只对君王有用,可天下人难道都是君王吗?不是。不是的话,天下人照什么道理去做呢?
  李世民思索了一下:嗯,这倒没有想到。孝,天下人都有父母,孝,总是他们都可以遵守的道理吧。
  长孙无忌:青鸟孝吗?
  李世民:孝,不是他的长处,读书,是他的长处。
  长孙无忌:你不要忘了,大唐是以孝立国的。如果青鸟的长处不在孝,选他为太子,会不会影响大唐的命运呢?
  李世民:你常常有些道理是很具体的道理,所以我常常会喜欢听你说话。那么依你看,孝是谁的长处呢?
  长孙无忌:晋王李治。
  李世民思索,点头:你说得……对。
  长孙无忌:当年你让我主持修撰《贞观律》,贞观十一年,《贞观律》修成。治理天下有了律法的依据。这些年,边患全部克服,天下丰收,大唐的国力有了底子。大唐开始以文治国,孝与不孝,就重于其他的长处。
  李世民点头:这倒是。
  李泰入甘露殿。李世民卧在席上,武才人在一旁持药服侍。
  李泰:父亲风疾又犯了吗?
  李世民点点头,痛苦状。
  李泰对武才人:我来服侍。
  武才人:不用劳动魏王。
  李泰狠狠盯视武才人,武才人直视李泰,李泰目光游移,语气缓和下来:我来服侍父亲吧。
  武才人将药递给李泰,李泰用羹匙舀药送到李世民嘴边,闭目的李世民一惊,睁开眼。
  武才人:你服侍过陛下吗?
  李泰不知所措。李世民主动张开嘴,李泰赶忙喂药,李世民呛住,咳嗽。武才人上前捶背。李泰放下药,抢着捶背,挤开武才人:我来,我来!你去拿水来。
  武才人:那不是水嘛!
  李世民皱眉,挥挥手,武才人慢慢退下。走到屏风后面,悄悄跪近。
  屏风另一边,李泰:父亲觉得好一点吗?我应该学些医术,好服侍父亲。
  李世民:那倒不必,我知道你的……
  李泰:父亲当然知道我的孝心。承乾就是没有孝心。
  李世民:承乾也有他的长处。
  李泰:父亲已经处置承乾,就不要再提他了。
  李世民:他到底做了十八年的太子啊。
  李泰:我也可以做啊。我会做一个好太子,有孝心的太子。
  李世民:青鸟啊,承乾就不会这么说。你这么说,我啊……
  李泰:父亲知道我的孝心,我才真正是你的儿子,好像再生。
  李世民:你会怎么待你的弟弟们呢?比如稚奴。稚奴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
  李泰:很好办啊,我去世的那一天,把我的儿子杀掉,传位给稚奴。父亲要再喝点水吗?
  李世民:也好,不不,我不喝水,我是说你做太子也好。
  李世民喘息。武才人站起,走近李世民和魏王:陛下好些了吗?魏王,陛下需要的是歇息。我在这里随时可以服侍。
  李泰满足的表情:父亲,我先回去了。
  李世民闭目点头,李泰出。武才人跪近李世民,轻捶。李世民舒缓下来,要说什么,武才人将手放在李世民嘴上:陛下不要多说话,好好休息。第四十六章
  马场内,武才人骑马缓行,张望。
  李治驰马来到:姐姐叫我,我来晚了。
  武才人:你再晚,就什么都晚了。陛下已经立魏王为太子。
  李治惶恐:啊!我怎么还没有听到朝报?
  武才人:还只是嘴上答应,来得及的话,为时未晚。
  李治:完了,完了,晚了。
  武才人:镇静!你既然认输,我也不管了。
  李治:姐姐,如果不晚,怎么办?
  武才人:镇静,谨慎,第三是什么?
  李治思索,武才人叹了一口气:舅舅啊!
  李治也叹了一口气:一急就忘了。
  武才人扬鞭抽李治坐骑,大吼:还不快去!
  长孙无忌与李治对坐。
  长孙无忌:为什么武才人会告诉你?
  李治:因为她听到啊。
  长孙无忌:她怎么不告诉我?
  李治:她叫我赶快告诉舅舅。
  长孙无忌:嗯,不管它!从现在起,你不要回晋王府,随时在我身边。你在这里等我,我马上入宫。
  李世民侧卧在席上,肩腹覆薄毯,长孙无忌、褚遂良、岑文本、刘洎对坐。
  李世民终于睁开眼睛:我这个风疾真是麻烦。无忌,你也随我征战过,你没有犯风疾吗?
  长孙无忌:你是拼命啊。
  李世民点点头:现在想起来,真是拼命啊。
  长孙无忌:风,是忌讳的,年轻时不觉得,年老就要还债。屏风屏风,挡的就是风。在室内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风餐露宿了。
  李世民:你好像也懂点医啊。
  长孙无忌:学书不成学剑,学儒不成学医。其实不必学医,谁不知道一点常备之术呢?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昨天,青鸟偎在我怀里,说,他只有一个儿子,他去世的话,一定把儿子杀掉,传位给稚奴,天下谁不爱自己的儿子,我听了,心里怜惜啊。
  众人面面相觑,长孙无忌:这是什么话!他是太子吗?你答应他做太子吗?
  李世民沉默,之后点点头,
  褚遂良:陛下说错了,陛下要三思,要误事啊!可能吗?魏王做太子,再做君王,虽然手上有生杀大权,却肯杀自己的儿子,传位给弟弟?不可能!陛下已经封了承乾为太子,却又宠爱魏王超过礼制,结果不是出了大祸吗?事情刚刚过去不久,要记住教训。陛下难道不明白吗?命魏王为太子,必先处置晋王,才不出祸乱啊!
  李世民闭目,泪渐渐出:办不到,办不到,不行啊,怎么能够处置稚奴啊?
  长孙无忌:事情就是这样,你轻率不得呀。再想想,要再想想,为什么急着立魏王?
  李世民哭出声来。
  长孙无忌:陛下,事不迟疑,立即召房玄龄、李勣来,议论新太子之事。
  李世民点点头。
  长孙无忌出,命内侍召房玄龄、李勣觐见。然后到门外附近,招司徒随从:立刻回府,带晋王来,越快越好。
  长孙无忌对另一个随从说:魏王府那边怎么样?
  随从:已经全天监视。
  长孙无忌:再多派人去,随时报我。如果魏王出府,尽量想办法延迟他。
  长孙无忌望着随从离开,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转身。岑文本从殿内向外走。
  长孙无忌:中书侍郎止步!
  岑文本注视着长孙无忌,垂下眼睛,转身入殿。长孙无忌入殿。
  李世民被内侍扶起,端坐,晃了一下,手扶在佩刀架上,佩刀落在席上。长孙无忌坐近李世民:司空和兵部尚书马上就到。
  李世民有些恍惚:无忌,你会背叛我吗?
  长孙无忌:陛下,镇静。房玄龄和李勣马上到了,我们要办大事情。
  李世民:为什么这么多人背叛我?为什么?
  长孙无忌:我们不是就要商量出一个不会背叛你的人吗?
  李世民:你们助我打天下,治天下,我给你们名誉,官职,地位,富贵,真的是不能共富贵吗?我伤心的是,我的儿子,我的兄弟,也不能和我一条心,共富贵。
  房玄龄和李勣入,悄悄坐下。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