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





  老四道:“倒是还有一人可以同去。”崔二胯子问道:“谁?”老四道:“就是前两个月才上山的刘二子,他也是自小随他爹盗墓,身手不坏,倒是能帮得上忙。”崔二胯子兄弟和军师三人低头商量了一阵,这刘二子几人倒都是知道,平时不太爱说话,为人倒是老实得紧。三人商量了一会儿,都无异议,于是十二人参与掘墓的队伍算是定了下来。
  军师道:“除此以外还有一件事值得商榷,就是昭陵虽在荒郊野外,但我们这十二个人前去大张旗鼓刨上两三个月,难免会出事,因而我看还要商量一个法子,怎么对外掩饰一下。”崔大胯子问道:“军师有什么高见?”军师道:“去年我到昭陵是差不多入秋的季节,还是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路边也有一些卖杂货小吃的摊贩,我的意思是,不如我们索性就在开掘之处花上点银子,盖一处小饭馆作为遮掩。后面再盖一处大屋,洞口就设在大屋之中,这十二个人全住在里面,准备好大箩筐,将刨出的土先放在箩筐之中,晚间再装上车运往别处倒掉,不知大哥以为如何?”崔大胯子低头思索了一阵,觉得基本上没有大的漏洞,于是点头同意。
  军师又说到皇陵之中不知到底有多少宝物,现在路上盘查得紧,如果一次全部运回,万一路上出事,未免前功尽弃。不如先运回山一部分,剩下的暂时放在皇陵之中,只要将小店大屋入口封死,或者再寻找另外一处隐秘地点再开个口子,方便以后再次进入皇陵取宝。三人都感觉军师想得周到,纷纷点头同意,当下又商量了其他一些细节问题,直到大伙儿均无异议,这事情就基本算是定了下来。

第八章 深夜密谋(6)
  按照大伙儿最后商量的结果,从第二日起,老四和崔二胯子就带人赶制洛阳铲,而军师和崔大胯子则负责制作一些更为精密的测量工具。这几日正在化雪,山路泥泞,待十几日之后大雪化完,军师先带三人出发,勘测完毕,并且盖好作为掩饰的小饭馆儿,崔二胯子再带剩下的弟兄们前去会合。大伙儿又计算了一遍,按照现在这种安排,大约两个半月盗洞就能挖通,而最迟三个月宝物就能运回山上。这段时间,崔大胯子则需派人去寻专门倒腾军火和古董的老毛子接头,安排购买军火之事。商量已毕,已近半夜,大伙儿分头回去安歇。
  第二日一早,崔二胯子与老四带上两名铁匠出身的弟兄,在后山空场架起一座打铁的炉子,开始按照老四连夜画好的图样打制洛阳铲。他们并未向那两名弟兄交代将要打制的工具作何用途,只约略说是以后打仗挖掘工事之用。这洛阳铲确是与一般土铲不同,打制起来极为费力。一般土铲或为平头或为圆头,但铲身则基本都是平面,即便圆头土铲铲头稍有弧度,也只是少许向内弯曲而已。而洛阳铲因为是要作为挖掘探洞、采集探土之用,其工作原理大约和现在的石油勘探、地质取样相似,故而铲身不是扁形而是半圆筒形,类似于瓦筒状,很像后来七八十年代常见的一种凶器——管儿叉。
  洛阳铲看似半圆,其实不圆也不扁,最关键的是成形时弧度的打造,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会带不上土。不仅如此,洛阳铲在制作工艺上更为复杂,通常制造一把小铲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形、磨刃等近二十道工序,故而只能手工打制。如果是一把好的洛阳铲,再装上富有韧性的腊木杆并且接上特制的绳索,就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深处,铲子提起之后,铲头内面会带出一筒土壤。盗墓者通过对土壤的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就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葬等情况。
  几人没日没夜地赶工,头七日一连打坏了十一把铲子。第八日清晨,终于打制出一把像样的洛阳铲。老四将打好的铲头装上事先预备好的蜡木杆以及绳索,与崔二胯子兄弟、军师等三人到后山找了个没人处一试,果然好用,没一会儿工夫,就打下了一个十几米深的探洞。老四又将图纸略作修改,之后七日之中,几人昼夜赶工,一连打制了四把大铲,两把小铲。洛阳铲打制完毕,老四又让铁匠制作了盗墓所需的钢钎、土铲、镐头等工具,到第十五日,所有挖掘工具已准备齐全。
  这几天军师也没闲着,带着几名木匠出身的弟兄赶制盗墓测量专用工具。由于盗墓所需测量工具是在地下进行精确定位测量,故而精度要求极高,不仅制作起来极为困难,而且做好后还需不断测试,反复改进。军师又到库房查看这一年来缴获的小鬼子诸多军用器具,看看有没有合用的称手工具。这一日军师在库房中发现了一件小鬼子迫击炮专用的测距仪器,不知被谁带回了山上。将这测距仪拿出一试,异常精准,平地之中一公里的误差不足半米,军师不由大喜。此后军师又陆续在库房之中找到钢尺、电筒,居然还发现了几副防化兵专用的防毒面具,不禁兴奋异常。
  到得第十五日,所用盗墓器具全部准备完毕。这日晚间,崔大胯子召集十二金刚,再加上军师、刘二子,一共十四个人,聚在了崔二胯子兄弟居住的山洞之中。崔大胯子当众宣布了这次行动,众位弟兄听罢,先是不信,继而是惊讶,最后是兴奋之极、竞相雀跃。想是最近这段鬼子封山紧了,众位弟兄均在山上憋屈得异常气闷。军师宣布了整个行动的人员、分工及安排,并命令从第二日起,所有参与行动的弟兄,编为两组,到后山在老四和刘二子的带领下,学习使用洛阳铲以及挖掘盗洞的技巧,五日内务必练熟。第六日一早,由军师带领老四、老八、老九率先出发打前站,其余弟兄继续留在山上加紧练习,五日后崔二胯子带领剩下的弟兄前去会合。
  第二日一早儿,所有参与行动的人员在老四和刘二子的带领下来到后山空场,开始盗墓掘洞训练,连军师、崔二胯子也不例外。好在有军师、老四以及刘二子同行,其他弟兄不必学习太多的盗墓知识,只需学会洛阳铲的使用以及挖掘盗洞的技巧,加快掘洞的速度也就足够了。老四和刘二子带领众人,言传身教,众位弟兄再分头练习,到得第三日上午,所有技巧大家均已掌握。第五日下午,军师详细测量了一下大伙的速度,用洛阳铲打洞平均每打一个十米深的探洞,只用不到一小时,而直径六十厘米的盗洞,平均一小时一人可以挖进八十厘米,比预想的速度要快许多。在此期间,老三又为大家伪造了良民证、通行证等各种证件。这老三不仅枪打得准,自幼书画篆刻无一不通,最擅长的就是伪造各种名人书画的赝品,制作几张假证件,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当日晚间,众位弟兄聚在山洞之中,喝罢临行酒,老三将伪造好的证件发与各人,崔大胯子最后叮嘱了一番,众人各自回房早早安歇。

第九章 奉天谋事(1)
  第二日一早,军师老四带上老八老九备上足够银两、暗藏武器,告别众位弟兄下了山。一路无话,第五日四人到达奉天郊外。正是傍晚时分,昭陵附近冷冷清清,早已没了游客。军师在宝城附近巡视一番,最后在距宝顶东北方向一公里左右,选了一处地点,此处虽然较为偏僻,但还是靠近路边,开一家小店服务游人并不过分。
  地点选定之后,军师让老八、老九在远处放哨,他和老四取出测距仪器,大致测量了到 
宝顶的距离,不多不少,刚好九百米。从他们所处位置向西南方向望去,隐隐可以看到宝顶后面的隆业山。军师做好记号,几人又在附近勘测了一番,发现距此向北不到一里地,有一条极长的土沟,深一米左右,宽度不到两米,估计是地震后留下的地缝,正好作为他们卸土之所。侦察勘测完毕,天已经全黑下来,四人藏好武器,进奉天城找了一家客栈休息。吃过晚饭,大伙儿聚在房中,军师将这几日的安排吩咐了一番。由于这几日连续赶路,众人都非常疲倦,军师分工完毕,各人早早安歇。
  第二日一大清早,大伙儿到城中找了工匠,又采购了建屋所需的一应材料,还买了四匹骡子,四辆马车,二十个大箩筐,带着木匠瓦工一干人等,浩浩荡荡回到昨日选好的地点。军师多付了银子,再加上房屋并不讲究,到第三日傍晚,四间大屋再加一个小院搭设完毕。在这三天中,军师又假装勘察风水,将小店与昭陵宝顶的详细位置、精确距离作了准确的测量。最后测得的数据是,昭陵宝顶就在他们所盖大屋正南偏西44539度,误差不超过01度,而精确的距离是89813米,误差应该不超过两米。
  第三日下午,军师派人到城中采购开店所需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之物,这才想起真是百密一疏,原来他们这次先出发的四人,再加上崔二胯子等第二批到的八人,竟无一人懂得烹饪之术。虽说都会做饭,但毕竟离开店的要求相差太远。军师思索了一阵,感觉关系重大,虽说开店只是个对外的幌子,但一家饭店的厨子是店的招牌,原本店的位置就已偏僻,如若饭菜再做得不像样子,难免使人疑心。再说他们这一行数人除自己之外,个个都是孔武有力,绝不宜在外堂露面。
  想到这里,军师马上带上另外三人,进奉天城寻找合用之人。说也凑巧,进城没有多久就见到翠儿祖孙的馄饨摊子。当日下午,小店就算红红火火地开张了。
  这几日一边等待崔二胯子和剩下的弟兄,军师又带着老四对现场进行了再次测量勘查,画好详细图纸。在距皇陵北首百十来米处,老四测量时又发现了一处极为隐秘的地点,可以用做盗洞的第二入口。这处秘密发现后,几人着实兴奋了一番,因为按大伙儿先前的计划,盗洞挖通后。只要取出第一批财宝,就要将原有的洞口堵死,在其他隐蔽之所再开一个口子,以方便日后再次到皇陵之中取宝。
  当下军师和老四将该处地点做了详细测量,把盗洞在地下如何掘进、何处与此处连通、何处设置换气口子,一一作了详细布置并画好图纸。等待期间,几人又将买来的骡车做了改装,在大车下面打制了一个三十厘米厚的夹层,方便日后回山时藏放宝物武器。一切准备完毕,已是两日之后。又等了两天,到第五日半夜,崔二胯子携余下七名弟兄如约到来。说起一路上的事情,倒没遇到什么麻烦,只是几人需要携带工具及武器,不敢走大路,所以要绕过鬼子关卡,又要躲避巡逻兵,不免多耽搁了几日。
  众位弟兄又聚在了一处,甚是兴奋。军师叫翠儿做来夜宵,几人边吃,军师边把这几日的工作向众人讲述了一遍,再将具体安排分工一一作了交待。吃罢夜宵,崔二胯子等人因为一路疲累,所以早早上床休息。而军师老四和老八老九四人则拿上崔二胯子带来的工具,连夜开始了第一轮挖掘。为安全起见,军师派了两名弟兄在外守夜,又让老四给翠儿祖孙俩下了迷香,防止他们半夜起来撞见众人的行动。
  第二日一早,后来的弟兄也加入了挖掘队伍。接下来的日子,一行十二人吃住全在大屋之中,人歇家伙不歇,日夜不停地向皇陵地下玄宫挖去。皇陵所处的土壤远比山寨疏松,因而挖掘进度比军师预想得快。但实地挖掘要有大量时间花在测量、调整误差上面,因而总体进度并没有快更多。
  挖掘盗洞最大的困难倒不在挖,而是如何精准定位。人在地下四周都是黄土,没有参照标准,所以就无法确定身在何处,况且即便知道方位不对,若想前后左右调整几步距离,就是少则一方土,多则十几方几十方的工程量,更要花费数天工夫。所以大伙儿开始要尽可能将误差调整到最小,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要说千里,即便开始测量相差半度,最后差上百十来米,他们就有可能永远找不到地下玄宫。因为这次大伙儿带来的洛阳铲,能够达到的最大深度是五十米,只要最后误差大于五十米,前面几个月的工作就将前功尽弃。
  所以此前军师为测量定位做了大量准备,不仅制作了精度极高的水平仪经纬仪,还做了大量测量水平用的标尺,测量竖直所用的悬锤,此外还有让盗洞一直保持在挖掘直线上的标杆。不要小看这几根标杆,人在地下很难保证一直沿照直线挖掘,三拐两拐就不知拐向何处,到时再想调整简直难如登天。虽说在地下保持直线很难,但借助了这几根小小的标杆,就会异常简单。标杆的使用并不复杂,只需在前进方向插上两根标杆,人站在第一根标杆后向第二根标杆望去,只要看不到第三根标杆,这第三根就绝对和前两根在一条直线上。 
第九章 奉天谋事(2)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