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 孟获立志传 (全) 作者:吴宇林





分鸢鼙钡脑堋?br />
  听到这个消息,二蔡都说曹操一定是丢掉许昌之后疯了。但我不这么想,我当然不会再坚信什么游戏数值,我相信的是人以群分。只有孙策能让周瑜打工,只有传说中的吕布才能带出那样傲慢勇猛的舞阳骑兵。同样的,郭嘉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能跟死小白脸对抗的聪明人,他那么眼高于顶的家伙,偏偏对曹操死心塌地,可见曹操绝对不是笨蛋。

  我把曹操的战略当作了我智者修炼的第一步。

  这一想,竟是一整天。

  我对这个时代的山川地理,资源物产了解得太浅薄,不得不时常问蔡猫蔡狗一些没头没脑的问题:“许昌离官渡有多远?”“袁绍主要的产粮区是不是南皮?离黄河渡口有多远?”“官渡的船能装多少粮食多少兵?有多少艘呢?”“冀州的粮食几月成熟?能收获多少?”

  记得有个叫黄仁宇的历史学家检讨说,中国古代文明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不能用精确的数目字来管理。

  我的大多数问题二蔡都不能直接回答,一说人口,就说百万户,一说粮食,就是十万斛。至于冀州到底是一百万户两百万户还是一百五十万户,十万斛粮食会在哪里集中,需要多少车辆或者人力来运输到前线,他们都说不上来。即使我引导他们一点点询问,也只能找到一小部分答案。

  显然,像二蔡这种侦察兵关心的只是敌人部队的位置,统兵大将是谁等军事问题,并不注意民生,战争资源,动员能力。需要能用来解决战略问题的资料,我只能依靠猜测。

  我经过在驴背上整整一天的思考,还是靠着在脑海中的《三国志9》,终于理解了曹操的战略。我遇到过这种情况,主力部队经过苦战,消灭了一家诸侯的主力,正需要休整,另一家诸侯来抄我的老窝。这种时候,与其掉头反攻,以疲惫不整之师进行一场没有把握的苦战,不如在后面放弃老窝,收缩兵力防守,前方则趁胜追击,先灭了一家再说。

  而现实中曹操面对的局面也差不多,他与其坐守山东或者江苏,等待周袁很可能会发动的夹击。不如索性豪赌一把,摧毁新败的袁绍,然后背靠北方,对付周瑜。

  想清楚了这一点,我情不自禁地欢呼一声,跳下驴子,原地翻了十个筋斗。然后……

  我发现我身处的不是一路来的秋日林野,而是一处城镇的集市,这会儿正值黄昏,市场上还挺热闹,至少有一百多人在盯着我看。

  几个小孩子嘻笑着冲我拍手喝彩。我厚着脸皮微笑着鞠躬。

  (还好你们不知道我是谁,老子只是路过,最多住上一晚明早就走,轻轻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时,一个小孩子突然指着我惊喜地说:“大个子……大胡子……丑八怪……好武艺!他是大英雄‘孟镇南’!”

  “他妈的死小鬼,‘丑八怪’是什么意思?谁教给你的?”

  第二章 南阳杨大夫 「本章字数:2339 最新更新时间:2006…10…25 23:54:17。0」

 

  我诅咒这个没有电视、人们闲得没事做的时代。

  我企图吹胡子瞪眼睛吓走几个小孩子,却发现“吹胡子”是一件不可能吓人的勾当。我一吹气,胡子们乱飘起来,小孩子们反而哈哈大笑。我红了脸灰溜溜地想走。小孩子们却好奇地跟着我。

  走到集市尽头,还是没摆脱那些小鬼,跟着我们走,笑呵呵地围观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两个人挤过来冲我行礼:“尊驾留步,尊驾可是镇南将军孟大人?”

  我没好气地说:“是,你们要比武么?”

  两个人都是家丁打扮,说:“我们是杨大夫的家人,我家主人听说孟大人到了镇上,想请大人过府吃个便饭。我家主人正在更衣,这就来请,还请大人留步片刻。” 一听说吃饭,我立刻表示同意??我们这一路身上没钱,都是靠打猎过来的。两个家丁大声呵斥,围观的人似乎很怕他们,渐渐散了。

  我低声问蔡猫:“一个大夫这么有地位的么?这些人都怕他们?”

  “这种小地方,大夫已经是很大的官了。不过估计这个大夫是退休的。”

  “大夫越老越值钱,这个道理我明白……”

  说话间,一个胖乎乎、脸色黝黑的小老头穿着官服出现在我面前,笑眯眯地问:“你是孟将军?”

  我看着他身上干净但是陈旧的官服,问:“你是大夫?”

  “做过一任谏议大夫,董卓之乱后老朽就避祸还家了,惭愧,惭愧,休要提它。”

  原来这个“大夫”不是医生,而是个退休在家的谏议大夫,叫做杨韧,正式的说法应该是退休官员兼小地主,是本地最有地位的人物。

  地主家的饭菜不错,最妙的是还有自酿的米酒,敞开供应而且味道很好。我一边胡吃海塞,一边向杨大夫请教南阳的情况。

  杨大夫给我介绍,从这里过了侑水,再走一天就是南阳郡。

  介绍完局势,杨大夫殷勤地劝酒攀谈,说些官场秘闻、文章名士,我根本听不懂,只管闷头喝酒吃肉,反正他总不敢把我轰下饭桌。

  杨大夫也不生气,端起杯酒笑嘻嘻地说:“孟将军是豪爽人,不喜欢这些文绉绉的玩意。老朽乱说了这么久,现在自罚一杯,讲个故事。”

  “讲故事?”一听讲故事,我倒来了兴趣,这个时代真是无聊到死啊。

  “话说当年小老儿在幽州做过一任主簿,有位太守新到任,这位新太守平生最恨扒灰??就是公公偷儿媳妇。”

  我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没想到居然说起古代黄色笑话来,不觉已经微笑起来。

  杨大夫看我笑了,说得更加起劲:“新太守来了,照例本地有头有脸有声望的老人都要来参见。太守下令曰:”凡偷媳妇者站过西边,不偷者站在东边。“内有一老人慌忙走到西首,忽又跑过东来。太守问他:”这是何说?“老人跪告曰:未曾蒙老爷吩咐,不知偷弟媳妇的,该立在何处?”

  我们三个都笑起来。杨大夫还是很严肃,继续说:“我们大家都很奇怪,太守大人为什么这么讨厌扒灰呢?”

  我不禁好奇:“为什么?”

  杨大夫说:“后来有一次太守老家来人,太守问家乡如何。那人迟迟疑疑地说,他们那边一座庙办庙会,雷公突然显灵,说:今天要劈死所有逛庙会的扒灰老!太守大惊,问道:我爹还好吧?”

  我笑得趴在了桌上,蔡猫一口酒喷了出来。

  杨大夫等我们笑完了,才慢慢地说:“那人回答:令尊那天没去庙会,倒还无事。只是令祖父死了。”

  我们三个笑得前仰后合。

  杨大夫看我高兴,这才小心翼翼地问:“孟将军这次来,可是要去襄阳投奔刘荆州?”

  “不是,我们是来南阳寻找一个隐士的。”我知道刘荆州就是刘表,但是对这个懦弱没用的文人军阀没什么兴趣。

  杨大夫脸上的表情显得很失望,经过这一年时间的磨练,我不知不觉已经学会从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推算他的行动,立刻猜到了杨大夫对我热情款待的动机:“杨大夫想投奔刘荆州,又担心路上有盗贼乱军之类的,想跟我们同行,有个保镖,对不对?”

  杨大夫大吃一惊:“都说孟将军勇猛过人,没想到还智计也是如此深沉,诚乃主公之福、大汉之福也。”

  “我一路过来,道路很太平啊,都说荆州这边是没有黄巾军的,怎么,他们都说错了么?”

  “黄巾的确没有,但南阳的战争一触即发,而去襄阳又必须经过南阳。”

  “什么?南阳要打仗?谁来打?”

  “就是刘荆州部下的文聘将军。”

  “刘表打南阳?我靠,他妈的三国有几个南阳?”

  我惊讶地发现,三国只有一个南阳,也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个,现在南阳郡名义上居然是曹军的地盘。原来世界上是没有“南阳”这个城市的,南阳是个地区,就好像现在的海南省并没有海南城。这个南阳郡的最大城、也就是郡治乃是当初曹操勾搭某人婶子、导致典韦战死的宛城。

  “靠,你说宛不就完了,说什么南阳……”

  (等等,他妈的‘南阳诸葛亮’怎么会落到曹操的地盘上?)

  杨大夫接着给我讲解南阳的历史问题,原来张绣打跑曹操之后,本来是跟刘表结盟。今年袁曹开战,双方都要张绣这个中原小军阀表态,他站到了曹操这边。所以这一带虽然是荆州北部,却是曹操的地盘。但是张绣虽然仍然挂着南阳太守的头衔,却被曹操带在身边拼袁绍去了。这一带实际的负责人是个叫李通的家伙。许昌战后,荆州牧刘表的部下文聘大模大样地开进南阳境内,要接管荆州全境。李通躲在宛城不出来。两边虽然还没动手,但看样子战争一触即发。

  “那么新野和隆中又在什么地方?”

  “那都在襄阳附近,您要是要去的话,咱们顺路,顺路之极也!”

  “好吧,我等你一起走。”

  杨大夫心花怒放,立刻献殷勤:“您想去新野那边找什么样的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么?他肯出山的话,平定天下不在话下,不过听说那位司马先生是决不出仕的。当然,孟将军为国为民,忠肝义胆,一定能感动他,一定能感动他。”看样子他生怕我改变主意不去襄阳,拼命鼓励我。

  “找那个老骗子干什么?我要找的是诸葛亮??你听说过这个名字么?”按照时间推算,这会儿的诸葛亮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我不知道他出没出名。

  没想到杨大夫大吃一惊:“诸葛亮先生?听说他……他已经去世了。”

  第三章 刘表 「本章字数:2318 最新更新时间:2006…10…26 20:38:39。0」

 

  “诸葛亮死了?怎么死的?”我又惊讶、又愤怒,不由自主地起身迈过几案,把主位上的杨大夫拎了起来。

  杨大夫看着我很难看的脸色,居然哭了起来:“是啊,真是老天没眼啊……诸葛先生……才华横溢的大好人,怎么这么年轻就死了呢?!”

  这位谏议大夫不愧是混过官场的,跟普通的直肠子古人大大不同,立刻对于诸葛亮的死表现得无比痛心,哭得涕泪横流,好像诸葛亮是他的初恋女友。我不由自主地把他放到地上,杨大夫索性趴在地上,拼命捶地,大叫:“苍天啊!英魂归来兮……你怎么能就这样放下这苦难深重的人间不管?”

  蔡狗忍不住蹲下劝他:“杨大夫,你节哀。”

  有了捧哏,杨大夫演得更起劲,抓住蔡狗的脖子,瞪着两只泪眼,叫道:“我怎么能节哀?他只有五十出头嘛……”

  “五十出头?”我给了杨大夫脑袋一巴掌,“不许哭了!你没弄错?他真的叫诸葛亮?”

  “新野的诸葛亮医生是我们南阳最有名的医生,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传错?”

  “靠,什么医生……我要找的诸葛亮是个年轻小伙子,算了,你要跟我们一起走,就赶紧准备东西吧。”

  “不用准备什么,时局不稳,我一直在准备临时逃难,家里的细软早就收拾好了,装上车就能出发。”

  “你不用准备什么,那我呢?”

  “你?”

  既然被当作大靠山,大保镖,我也不客气,让杨大夫去买了几套上等文士服,还要三匹最好的马,自己去铁匠铺买兵器,杨大夫识相地拿着钱袋亲自跟着。

  “小地方没有什么好戟。”看我逐一掂量铺子里的戟,铁匠抱歉地说。

  “没有好的,我就买最重的。”连续的数次混战下来,我发现对于我这种半吊子武艺来说,兵器的类型不如兵器的重量重要。乱军中最有效的招数就是找把锋利沉重的兵器胡乱地砸,这样才能发挥我最大的长处??力气。

  铁匠铺里最重的兵器是柄长柄大斧,全身钢铸,有六七十斤重,斧头是用最好的钢打的,算得上很锋利了。铁匠说这是几年前一位不知是曹军还是张绣军的将军定做的,后来两军在宛城打了几仗之后,那名将军就再也没来过,多半已经死掉了。

  我问:“是不是徐晃?”

  铁匠摇头:“不可能,那种大人物怎么会到我们这种小地方来用普通铁打造兵器。”

  我摩挲那斧,想象这位力量惊人的无名好汉如何在这乱世中默默死去。是的,只有力量的人,在权谋家的棋局上面,终究不过是棋子和炮灰而已。

*********************************************

  宛城附近的确有不少军队,但刘表军的军纪还可以,并没有太难为我们这些逃难的,只是有五个负责道路盘查的小军官要过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