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学概论
;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这也是祂要带出的意思。福音并不偏待任何人:不论是高官;名人;或是文化领袖;在福音之下;人人尽都相同;福音将他们基本的状况显明出来。在福音之下;人人都没有分别;在神面前;人人都是一无可取的;亚利马太的财主约瑟;与任何贫苦的罪人都是一样;尼哥底母与求乞的拉撒路也都站在同一地位上。惟有把人真正的本性指出来;使他面对又真又活的神;福音的传讲才算是达到了真正的目标。
这个指出人的真正本性的宣教方式;在宣教工场中可发生奇妙的果效。擧一个明显的例子;使徒行传第十六章所提腓立比的狱卒;因地大震动而使他察觉到自己从前错谬的安全感;然而因为发现保罗和西拉仍在狱中;才放心下来。当狱卒战战兢地站在保罗和西拉面前——我们可以说;上帝在此之前已做了一切准备的工作 ——保罗就立刻向他传讲救恩的信息;叫他相信接受主耶稣。一般来说;无论是在本国传福音;或是在宣教工场中传教;人们都喜欢躲进自己的地位与文化的堡垒; 而利用整套理性的观念;来拒绝我们所传的福音。
传福音方式其中一个令人因感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直截了当地解决核心的问题;立刻劝人悔改相信;还是从长计议;逐步攻破人们在外表上所竖立的防衞屏障 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教方式都是可行的。克雷玛比照这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方面我们可以自发地为基督作见证;直接呼召人来归信基督;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就是先详细讨论信与不信的观点;最后才呼召人悔改归主。在第一种情况中;人们的自衞机能并不太坚强;因而可以直截了当向他们传讲悔改的道。第二种方法却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交谈;逐步针对人的防衞机能;当时机成熟的时;才向他们传讲福音。第一个方法的优点是不必花很多时门停留在预工的阶段;缺点则是我们劝人悔改归主的呼召;并不能真正触及人的心;因为我们是将人放在一种他们从未经验过的情况裏面。第二种方法的长处是重视福音对象在生活中与人的各种关系;缺点则是容易流为一种哲学或文化的讨论。
如果我们称前者为直接的方法;后者为间接的方法;那麼问题是;圣经所教导的是那一种方法呢 要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并不容易。当先知拿单站在大衞面前;要指责他的过错时;他并没有直接说是大衞如此行;也没有直接说大衞就是这个罪人;而是用比喻来指明大衞的罪行。然而;当主耶稣面对撒玛利亚妇人的时候;祂却当面指出她的恶行;直接针对她的问题。保罗对腓立比狱卒传道是直截了当的;然而在亚略巴古向那些雅典人传道时;他却特别针对听众的文化背景;讨论他们在哲学与宗教上的各种假设。适切的方法未必就是讲者接触听者最短的途经。有些时候;如果太过直截了当指出人的罪;反而不能与听者建立密切的关系。
在使用这种传教方式的时候;有几个原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一;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我们的福音对象;要清楚他们的名字;地位;拒绝福音的理由与论点;从而触及他们人生的真正问题。人生命中最深的问题是:他怎样对待神 他为甚麼这样对待神 即使是高傲自夸;以理性攻击福音的人;他基本上也是一个可怜的罪人;在神的面前;他的内心或许也充满不安;不时也渴望能够因著信靠顺服而获得真正的平安与喜乐;总之;在强硬蓄意辩驳的背后;他的内心也极其盼望认识神。这就说明为甚麼耶稣基督能够一句话就打入人的心;一眼就看透人的心。在人的一擧一动中;祂能看出人生命的问题。祂一看见那个撒玛利亚妇人;就晓得她的生命为甚麼是如此可怜失败。祂一瞥就瞥见马太心中的渴望。福音书中时常常提到主耶稣「看见」或「看到」一个人;因而识透所有外表的虚伪和控制他们生命的真正问题。我们在宣敎的工埸中也当学习耶稣那样一眼就「看透」人的心。整个所谓「原始」的宗教在其最深的层面;也不外是一种文化的规避;背后充满著不安;人们逃避神而高擡自己。东方许多含有神秘色彩的宗教;其特色往往都是人们蓄意规避人生的责任;或是对生命的恐惧;又或是不敢真正面对神。基於这些动机;人们常常盼望在无形无像的「大我」之中完全忘我。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都忙著做一切与神有关的事情;宣教士必须按著神的教导来看人;这样;他才可以对他们的文化与哲学产生真正的兴趣;而不让自己陷入其中;反使自己的信仰受到影响。
第二;另一方面;宣教士必须以爱心与人交接。如果我们因为「当地人」的无知;他们「原始」的行为表现;他们的自傲自欺;而觉得厌烦;或是讥笑他们的愚蠢与迷信;那麼我们就不可能以爱心来与他们相交。除非我们看出;他们的愚蠢;落后;自欺;是逃避神及逃避责任的行为;否则我们就不会真诚地爱他们。若不是出於神的恩典;我们自己也可能会像他们那样逃避神;逃避责任;我们曾想远离神;而我们的逃避可能是很狡狯的;直到主基督把我们从黑暗中救出来;我们才能重见光明。
爱心的交往包括从别人身上认识自己从前的光景;包容他们的罪愆;诚心盼望在基督裏将神的救恩传给他们;如同主耶稣基督救了我一样。这也就是彼得在他的书信中所表达的意思:「要叫你们宣掦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当我真正看清别人的光景时;我必会想起主基督从前曾怎样召我出了黑暗。正确的宣教方式;是要我们把自己放在与对方相同的地位上;要我们真正察觉到;在神面前我们跟他们都是罪人;这样;在传教时更能为对方所接受。当神呼召以赛亚去传道时;他立刻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赛六5)。当但以理祷告的时候;他与以色列民认同;他说: 「主阿!我们……得罪了你」(但九8)。这些先知能如此说话;如此祈祷;也能预言神因祂子民的罪对他们所施的惩罚。身为先知;他们要严厉责备;然而他们作祭司;代祷态度却是恳切而充满怜悯的。他们知道;他们的预言也是对自己说的;当神使用他们作为口舌;向以色列民讲话时;他们自己也谦卑在神的话语之下。当然;我们感到自己与听者一样是罪人;但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表达出这种感受的。如果先知拿单在指责大卫与拔示巴犯了奸淫的时候;说自己也犯过行淫之罪; 那就完全不对劲;然而在他当面指责大衞所犯的罪时;他内心一定也觉察到自己的罪;并且明白到;惟有在神的恩典中;人才能找到赦罪的平安!
如果我们了解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他的基本信念;以及他内心的防衞机能;那麼在与他们交接时;必须要有耐心与容忍。许多时候;我们很想立刻用圣灵的宝剑直刺他们的内心;但我们却先要深入了解他们。有时神可能会给我们机会直截了当指出他们的罪——若是这样;我们就能够;而且必须抓紧这个机会;然而我们绝不可过份急进;以致不能细心地劝导别人。
最后;宣教方式必须要包含彼此交往的特质。任何两个人;若愿意让神话语的亮光照亮他们的生命;就能彼此交往。在这种情况下;两人之间的阶级;职位;种族;肤色等隔膜就会消除;因为站在神面前;他们是完全平等的。
这种交往;也可以在一羣人的中间进行;就是透过神的话语感动众人而进行的。然而这种交往通常是在两个人彼此交谈的时候建立的。使徒行传很少提到保罗这种对个人传教的方式。我们只看到;他工作的重点是在「各人家裏」教导各人(徒二十20)。他觉得他传教的工作有如「生产之苦」(加四19)。无论甚麼时候;一个人若自以为是站在坚土上;他其实就是站在泥沼之中;这样;我们可以因基督的名恳求他们接受救恩的福音(参林后五20)。
至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种彼此的交往是很因难的;但也是很重要的。通常我们传福音;自己就像是个送货员;但基督并没呼召我们作一个信差;相反是要作一个大使。我们在宣教或传道的时候都常以为;只要将福音的好消息复述出来;就是传掦了福音。当然讲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然而宣教的方式不单是讲道;在传教的过程中;有许多围墙和障碍是而要拆除的。此外;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真要传扬神的真道;我们就必须表现极大的爱;这种爱必须是那奇妙的「爱」;就是圣经所提的「圣爱」(the agape);基督就是以这种爱来爱我们;过去如此;今日也如此。世上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完全把言种爱描绘出来;言种爱不是同情;不是情爱;也不是关心; 惟有那些在生命中真正体会到神的大爱的人;才能完全明白言种爱。一切有关宣教方式的问题都能一言以蔽之;就是保罗所说的:「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第廿六 宣教的内容
就其狭义说来;宣教是在彼此交往的架构中进行的。我们第一个问题会问:宣教的内容该是甚麼 我们当传甚麼
如果我们详细考虑一下;这并不算是问题。福音的内容是不变的;我们不传其他;只传耶稣基督的信息;当然这个信息也分许多部份;如审判;警戒;呼召人悔改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宣扬主基督的救恩。我们所传的是福音;是好消息。圣经也常提醒我们要宣掦福音;因这言是我们的责任。当然;传教也是为主作见证;也是为真理辩护。传教也是传扬基督的大能;并宣告祂将来要作王的国度。然而;传教最主要的一点;仍是传达好消息;这个好消息就是上帝在基督裏为世人所成就的奇妙救恩。当然;有些时候;宣教士也可能为了帮助人减轻疾病与贫穷;在衞生或农业方面提供意见帮助他们;但他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表现基督关心全人需要的怜悯心肠。宣教士主要是要使人重新与神建立正常的关系;使他们得著救恩;并在基督裏得著神的爱;其也一切;都只是他得著神奇妙的救赎之后自然流露神的爱的表现。
我们知道我们当传的是甚麼;但是当从何处开始呢 我们当先传甚麼 甚麼信息我们要留待以后才传 这些问题;都是传福音或宣教工作常碰到的。
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圣经所提先知的见证和教义规条(didaskalia)两者之间的分别;两者各有不同的功能和重要性;先知的见证可以以那位没有提名的神人为例;当耶罗波安站在坛前;正要烧香时;他忽然出现在他面前;向他宣告神严厉的审判(王上十二1;2)。这种信息纯是针对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因而带有极大的能力。宣教士也很可能在外邦的祭礼;疯狂舞蹈或音乐的中段;向外邦人发出神的宣告。在路司得众人大骚动的时候;保罗并没有传一个安慰的信息;他只说了几句切合当时羣众行动的话(徒十四8…18)。宣教士碰到恶待奴仆;恶待疯癫;麻疯;瞎眼或残疾的人的事情;他们都会觉得有必要立刻作见证;立刻宣布立的命令。因此;适切的信息必须因应当时的情形。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他自己的感受;因此我们对他说些甚麼话;是没有个固定规限的。不论先知的见证如何短促或不足;要是表达得宜;能比任何辞锋淩厉的演辞更具说服力;更有果效。这裏所讲先知的见证;就是直接的传教方法。
然而;先知片断的见证;并不能取代宗教教育循序渐进的栽培。后者是绝对必需的;因为惟有藉著宗教教育;方能有系统地讲解福音的内容;并能应付个别的疑问;以及讨论实践的问题。贯彻的宗教教育是认识属灵事物所必需的。有两个步骤是我们可以采取的:第一种是非常费力的方法;就是「以攻为守」的方法;主要是从当地人民的生活与思想出发;针对他们对神道和救恩的看法;讨论的时候;主要针对他们的宗教信仰及礼仪;然后对照耶稣基督的福音;传给他们。第二种是「以守为攻」;按部就班的方法;直接而正面地讲解圣经的直理;教训和教义。
如果我们将这两个方法用得适当;两者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分别。以攻为守的方法;侧重攻击对方的弱点;指出异教的错谬;陈明福音的真理。可以;以守为攻的方法虽然只是教导基督教的教义;其中仍需包含以攻为守的成份。我传福音时;并不能假设外邦人是活在真空之中;把他们看作完全没有神和救恩的概念。因此积极教导基督教教义的方法必须能够针对对象的信念;用福音来打破他们心中原有的迷信。
宣教的人如果只从正面解释圣经;所讲的虽是积极的圣经教训;但如果与当地人已有的思想观念毫不相关;就不能对他们的生活产影响。所以无论用那一种方法;都一定会触及他们信仰的谬误;分别就在於我们的出发点。我们当从那裏开始 我当怎样开始讨论 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原则上;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一样。
在详细讨信这两个方法之前;我们先要知道;对於这些方法;圣经的看法是很具弹性的。圣经是否偏重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