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宝藏论释





以起现故心识明显,以安住故获得三昧,止观双运,沉掉等静虑之迷障
不用断除,自然清净,证得自性静虑者,于文字名言,虽见闻解说而无
所知,前所净治以力大故,此时于此了义之处,诸于胜慧界有所起现者,
诸以上师加持力于通彻觉性有亲证者,诸于心要义处听闻究竟者,以及
诸以心自性住于坦然自放下者皆得证性,无合无离,此皆非是余宗之境
界,《觉性总注续》云:“如是本地放下法性如虚空,觉性无转变故无
动与不动,无合无离之界最胜极广大,非是文字所诠之境界,胜慧隆都
觉性自起现,名闻而无依恋世务心,通达无言界之瑜伽士,无有诠与不
诠皆顿断,修与所应修皆无得故,沉掉分别之敌不需除”。此教犹如树
林若有欲盗窃者,如是皆非,彼“中观”根本之颂于《宝积》之内亦有。
又宝藏之前书所有之材料等若干于“普明”之《续》内亦有。又分狮子
子之略疏中有云:“呜呼!种种宗义之体相等皆于《二万颂》所示中而
有”。是故随顺句义而为撰述,于若干甚深之处,配属信解而为庄严也。

(四)宣说常自住于法身界中者:
  境心本脱无有之心要 迷乱自息法性平等界
  安住相续不断法身体 现脱无低安乐一界转
  起裹之时自现自地尽 安住之时自住自地尽
  解脱之时自脱自地尽 法性界中起现本脱故
  于余不动唯法身游戏 本相无偏空寂之本色
  无胜无劣住于义心要
  一切分境于觉性体中虽现有生住灭而于空之体中不动,如圆镜之一
切影像于圆镜之面上不动,若加审察并无实色,唯是圆镜之本性,内心
忆念分别有起现安住解脱三相于觉性之体中不动,如海中波涛所有现住
脱三相子海水中不动也。一切于法身本位空明起现门中不灭,于三身元
成界中不动。《三身证会续》云:“云何安住于自体中,云何行趣行趣
于自体,菩提界中自然无来去,无有来去诸如来之身,云何言语即言自
之体,云何述说即述说自体,菩提心中言说自然无,无言无说三世佛之
语,云何思维即思自之体,云何通达即达于自体,菩提心中思念来本无,
远离思念三世佛之意,无有而有生起即化身,自然受用即圆满报身,此
中实体元体即法身,果即三身任运成就界。”

(五)境心证会元随转中摄其碍难者:
  所显所现一切升进处 五毒等等皆觉性妙用
  如是起现即于其当时 体认妙用圆满自本位
  境心于中“全放”平等碍 无“作”“道”“随”自然智慧碍
  一切一界如水与波碍 大密碍中诸法本摄持
  以知此要即解脱法性
  外境五尘种种显现皆是内心忆念分别所起现,即于其时体认起现为
境,起现之时即炒用圆满,随其住于何处,即于本隐无随转中而得解脱。
所现一切皆悉放下,顿现趣入于广大境,于彼境相最初起现者,随三休
息之碍难而摄持之,于法身本位中能尽诸地,此复若无体认,即平等自
乏,若见妙月未圆满故而隐没者,即不能成大力之缘,自若不隐即无当
下断除等故,是即此要三种大碍,此复于觉性自起现中欲慧安乐无乐平
子于自持无动中住于无勤作者。《大鹏续》云:“欲乐心中断不饶益法,
自然放下远离轮涅事,即自即他境心之交化,执著现见之碍明显故,一
切放下悦文字边灭,意与心之变化所现灭,摄于离法意与能作中”。大
界觉性摄于广大之碍,尔时于本觉密意之大界中,平等起见,平等安住,
平等解脱,无有胜劣,无有不平等不安住不解脱之法故,又于菩提本界
广大之碍中拣者,如虚空中情器世间自现自住自坏自空,于虚空之体中
而不倾动,一切法于觉性界中起,于觉性界中住,于觉性中解脱,而于
觉性空寂通彻之状中不动,是即于证觉之界中以咨询而铅其碍也。《X
X总注续》云:“起现之时等起无胜劣,安住之时等住无胜劣,解脱之
时等脱无胜劣,虽不等起亦等界中起,虽不等住亦等界中住,虽不等脱
亦等界中脱”。若谓此教所说前仆有否,如《时轮大疏》、《妙法莲华
经》及《三摩地王经》均曾多所称引,故不应致疑。

(六)总拣超越因果之碍难者:
  无为任运成就觉性中 起现不勤本寂大密意
  超越善恶因果菩提心 不变法性于中即总拣
  修习等等皆是因果之垢染故,皆不清净,此等精勤作业行于觉性无因
果中、一切顿断,全无所作,平等周遍。《普作续》云:“普贤我即超越
因果故,起因果故即超诸境界,超过一切法性菩提心,菩提心者即一切法
心。”

(三)今于总其纲领中

(一)初总本空自初清净之理者:
  无有自性虚空之密意 无余诸法总其纲领者
  如虚空缚能缚诸情器 诸本相法大本空所缚
  如虚空体能缚一切境相三有情器世间,本相自现之外五色境与自内
起现解脱之心,识皆悉缚于自然智中,此自然智复缚于空寂大本觉中,
于本空之体中无有倾动,是名拣于普贤之界。《六界续》云:“自性大
圆满之义,以无错谬开示之文字抉择宣说,一切佛之身语意三密,即是
普贤如来自性清净之观相,六趣之诸有情说为三世平等性,此,即说名
我之境相无有差别,与多种有境之界,和合为一也。若于一切法远离邪
见之分别,我即融于远离戏论之普贤界中,界者犹如大海我之境相自起
现故,一切坛城皆于界中本来自然集聚,大手印之界本来自不安住而成
一一,大萨垛,我之境相即是非相,一切所有听闻所现声音皆能周遍转
X故,是名秘密心要之界,即是身密普贤自转,我之境相于全无所有中
凡有起现,是名周遍本净之心所拣之界,即是语密普贤自转,我之境相
《是于一切言思之实体上起现,是名忆念本空之心所拣之界,即是意密
法尔自转,呜呼!大萨垛;一切佛与证知三世平等性之士夫,皆于我普
贤一界中转,若不修治于真如,如空不为云所障,本净本来明显分,如
是虚空澄明中,犹如日轮自显现,体性无有垢染身,总拣一了义之心,
即是我之本坛城,诸有法者摄集已,诸法性之奴边尽,一切普贤我之心,
我即无念之佛陀,微细垢着皆解脱,无障光明皆显现,诸法之法不见故,
无有我所见之境,呜呼!大萨垛!一切实事皆是普贤之游戏。是故佛陀
普贤我,于一切所作众多之事业与诸有情,皆是无二所作,是名证得无
穷此教中一切所说之静虑,此即与不显现之虚空成为无二,大萨垛!是
名我普肾之事行生起如是三身之实性,是名获得因清净之佛果智慧大圆
满之见也,尔时我于无能作中自生起故,身之智慧,语之游戏,意之事
业,广大显现,智慧不变之境相自现,以法尽之时自息边执戏论,虚空
之具意者自生起,于坚实心之境相中诸根一时获得,转为普贤一切坛城
之主尊。”

(二)宣说超越因果勤修之缚者:
  轮回唯名超因果勤修 无有善恶损益空之体
  解脱唯名亦无有涅盘 以十自性无有勤与修
  本际觉性之义无有因果善恶,依止不了义教开说实有,诸执善者,
决定不得解脱,以为愚于一切之垢所障故,自性大圆满超载因果善恶,
应善通达。《大鹏续》云:“本来无有所作之心性,开示念思思之胜义
心,胜慧以具文字护自谛,善巧文字首执持因果,净治身美国语意假名,
法性真谛能作其覆障,此中其余增上之对治,是故若离无修轮涅能所作,
大圆满法此中其余谁人有”。十种自性者,(1)正见,(2)三昧耶,
(3)灌顶,(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
智,(9)果,(10)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大圆满之见者。《普
作续》云:“善提心者犹如太虚空,犹如虚空心性法性中,无见无修无
所护本誓,不勤事业亦无智慧障,不净诸地亦无所行道,无微细法无二
无和合,心中无了义教所抉择,起增损故无要门楷定,是即大圆菩提心
之见”。又云:“呜呼!大萨垛!所说无有所修正见者,法之根本于自
无有故,子身于自无有所观故,自无之境无有我所说,是故宣说无所修
正见,所说无有所护本誓者,不能护持自心无障碍,是自然智故无所护
持,所谓无所勤行事业者,大圆本来超越因果故,事业因中修行欲得果,
大圆无有所欲之果故,事业本来无所勤行故,是名宣说不勤行事业,所
谓无有所行之道者,三世诸佛三界诸有情,行于所行菩提心之道,心中
多与有情二无别,故无以心所行心中道,所谓无有所净之地者,于此法
界菩提心地中,净治欲得解脱具因果,于此法界菩提心地中,我不说有
治,修,行,成,教,所谓智慧境中无念者,境即本来自然真智慧,于
智慧中无有智慧境。”

(三)宣说无作义之缚者:
  休息法中或勤或精进 犹如儿童沙屋是坏法
  是故困果善恶诸精勤 于无有缚诸法本所缚
  犹如儿童于游戏地聚沙为屋,终将灭坏,诸法生已于空中渐次摄集
等,于世俗则有所得,于胜义则无可取故,一切三六勤作修行之法皆亦
如是,一切善恶因果超绝动摇勤作于大无作中,为瑜伽士所缚。《大鹏
续》云:“于心无见无见因相者,是故离恶善复于何有。”又《普作续》
云:“法中无有所作故,趣入无勤行之门。”又云:“呜呼!大萨垛!
欲得大力而勤作修行,勤修行故大力不成就,大力本来自然即是大,以
修习故是坏佛密意,随若错乱佛陀之密意,于自本性多劫不得证,呜呼!
大萨垛!切勿修习心三昧,切勿通达智慧境,不需口诵心默持,勿以手
行结手印,勿以心作合离自性业,自然住故无动任运成,自性住故谁亦
不用修,无有勤作如是住于地,无有所作说事业最胜,悟此义故不作诸
事业,不造业故即住真如性,若有安住于真安住于真如性者,彼即无误
无修而成就,此即无误自然无修治,性即所作无误之体性,真如性中本
无成佛法”。又云:“如是若不通达无修治,外内情器清净所加持,菩
提支分诸义轨门中,所修智慧本尊令显现,刹那供已请来住三昧,虽修
虽住如儿童沙屋,云何无治与我义相违。”

(四)总于无有因果作勤者:
  今者阿底心要瑜伽士 一切因果导引愚童法
  下堕劣根道中顿断舍 超越本体密意法之义
  应为无修虚空缚所缚
  如于孩童之时是游戏之法,于老年时即是自然休息之法,如是于劣
慧时即是八种下乘之法,于胜慧时尽是阿底之法,即住于自持心要之法
也,通达法身元成自然安住已,以十自性住于无有勤修。《普作续》云:
“呜呼!大萨垛!菩提心者为诸王之王,普作以菩提心有所作,菩提心
勺无有余所作,菩提心者本来是无谬,本来即是故本来无谬,本无谬中
不可立虚实,超越一切因缘果勤修,超越作持勤修若不了,修习勤修能
所见成就,为菩提障遂无有大力,无住无念全无密意故,自然住于无念
平等之境中,所作本尽不起勤行心,于大乐中何处安住者,此即转成诸
法之心要,依此不列自他之义利,一摄一切皆摄之心要,无见三世诸佛
三明显,无障一切有情心亦显,呜呼!大萨垛谛听!普作,我已尽作有
情利,我己作利余人不需作,现待余人之法非我教,我本圆满尽作世俗
法,本己尽作故不需见修,本来清净不需护本誓,本来一切皆住菩提地,
持明地与十地不需净,无有勤作本来任运成就故,精勤事业本来不需作,
自然智境于中无念故,觉性智境无需勤修行,大乐法身心识一体故,无
有前后三世之差别,圆满具足时处皆一体,一切一故于我皆圆满,大圆
满义于我皆圆满,见、行、事业,本誓、地、道者,如前所说皆不需勤
修,如是不明而作勤修者,即与超越因果义相违,不能证会无作大乐义
为勤修病无明所执持,是故超越因果大圆满,诸无根者非其境界故,彼
应受行因与果之法”。又云:“大圆满义与无根机者,陷于真正固果乘
之教,我即本来超越此境界,爱乐因果诸无根机者,若为宣说即起增损
故,若为宣说即损于自心,虽六返生毕竟住轮回。”

(五)宣说有所作故即为所诱者:
  有作为诱观轮回迷相 勤即为污思苦趣幻轮
  以善恶法不能断诸苦 造业定上下漂转轮回
  于三有海永无有脱时
  于三门之法凡有所作,以不明了觉性之义故,遂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