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歌
暗约卿卿初三夜,明月如霜倍清艳。
且向座前发誓约,此心满如十五月。
故园归飞杜鹃鸟,春来天地尽窃窕。
思与卿卿重相见,执手相看魂欲销。
百步穿杨一箭横,忆得陌上逢卿卿。
一自识得春风面,梦魂常逐罗裙行。
满堂戟指兼骂声,不由人前不悔情。
昨夜偷自寻芳去,曾向山下垆侧行。
恰恰娇莺不住啼,杨柳枝上说相思。
忍得棍棒劈头打,誓与卿卿不分离。
柳暗南谷暗相期,鹦哥莫向玉人啼。
如今且听画眉调,婉转歌喉使人迷。
魔龙身后舞狰狞,不辞凶险一意行。
若向帐底偿夙愿,抛得性命到卿卿。
素昧平生各茫茫,免使魂魄两迷荡。
纵使相见黛眉浅,不必惹得相思狂。
神女常居云雨池,花柳身世半委泥。
谁知掩得春风面,几度伤心背人啼。
南谷柳林郁郁枝,遮得画眉自在啼。
恨卿薄情心如铁,露水夫妻又相离。
草色如金山如染,平林叶落纷纷然。
杜鹃不似堂前燕,一年一度归故园。
郁郁春风度玉门,偷趁云雨种孽根。
争教人前瞒得住,珠胎暗结已孕身。
拂面好风故园来,此情与卿两无猜。
珍重青梅竹马意,暗香袅袅入襟怀。
西山绝顶每相望,见得白云时飞扬。
多谢卿卿惜怜意,为我烧得一坛香。
春情缠绵似云霭,相思缭绕逐君来。
君心却似无情风,几度吹散春情开。
曾悲失路在河洲,喜逢渔家一叶舟。
香魂飘渺人去矣,凭谁销我万古愁?
久与卿卿两分离,蜂狂蝶舞倍相思。
心如枯草期甘露,思君黯黯凄艳时。
为求今生伴娇娥,每向坛前拜仙佛。
不辞翻山又越岭,采得刺柏与神柏。
隔水相望不胜情,离魂荡荡似摇旌。
寄语卿卿莫悲苦,今生姻缘前生定。
新茶香郁满齿唇,伴得糁粑倍美醇。
情人眼里出西施,每对卿卿每销魂。
玉指雕弓白如霜,欲引金矢射八荒。
愿为卿卿腰间箭,常使驱策待锦囊。
春水迢迢向故园,日日思亲不见亲。
寄语杜鹃莫悲啼,如此愁绝不堪听。
欲闻圣法乞上师,聆得雨花绝妙谛。
不似卿卿唇上语,全然不是心中意。
美人如酒思量多,一时抛闪奈若何。
如此苦心如此愿,何愁现世不成佛。
仓央嘉措情歌 ( 古本 … 曾缄译 )
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
六世达赖仓央嘉错(一六八三――一七四五),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地方,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
,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后被迎至布达拉宫,在著名学者桑杰嘉错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
诣很深。二十五岁时,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错,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卫藏、
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人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从而写出了优美动人的《仓央
嘉错情歌》。一说仓央嘉错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写作品为二十五岁以前的东西。
《仓央嘉措情歌》
莫怪活佛仓央嘉措,
风流浪荡;
他想要的,
和凡人没什么两样。
——西藏民歌
1
在那高高的东方山顶,
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
玛吉阿米的脸庞,
浮现在我心上。
2
去年栽下的青苗
今年已成禾束。
青年衰老的身躯,
比南弓还要弯曲。
3
心中爱慕的人儿,
若能够百年偕老
不亚于从大海里面,
采来了奇珍异宝。
4
过了开花的时光
蜜蜂儿不必心伤。
既然是缘分已尽,
我何必枉自断肠。
5
芨草上的白霜
还有寒风的使者
就是它们两个
折散了蜂儿和花朵
6
写出的小小黑字
水一冲就没了
没绘的内心图画
怎么擦也不会擦掉
7
下弦十五的月亮
和她的脸庞相象
月宫里的玉兔
寿命不会再长
8
已经是意马心猿,
黑夜里也难以安眠,
白日里又未到手,
不由得心灰意懒。
9
姑娘不是妈妈所生,
怕是桃树生的!
为什么她的爱情,
比桃花谢得还快呢!
10
白羽的仙鹤,
你的双翅借给我吧。
我不飞往远处,
只到理塘就要折回的。
11
白色睡莲的光辉,照亮整个世界。
格萨尔莲花果实,正在悄悄成熟。
只有我鹦鹉哥哥,悄然来到你身旁。
12
压根儿没见最好的,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12
第一不见最好
免得神魂颠倒
第二不熟最好
免得相思萦绕
13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西藏纳拉活域松(现西藏山南县)地方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诞生了一名男婴。斯时出现了多种瑞兆,预示着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孩子,然而谁也不曾料想到莫测而多厄的命运伴会随着他短促的一生。
这名男婴就是后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1708),一位在西藏历史上生平迷离,又极具才华,也最受争议的一届达赖喇嘛。
十七世纪的西藏正值多事之秋,政治、宗教斗争风云变幻。五世达赖喇嘛在蒙古固始汗的支持下取得了宗教、政治上的优势,并得到了当时中央政府--清政府的认可,被册封为“西天大慈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五世达赖坐化之时正值布达拉宫扩修,为了能保证西藏安定的局面和布达拉宫的扩修工程顺利进行,达赖要求对自己的圆寂密不发丧,隐藏十五年。执政第巴·桑结嘉措在执行政权,保管秘密的同时,也开始了秘密查访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的工作。不久,仓央嘉措作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的地位被认可,并于藏历火牛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师从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剃度受戒,同年十月正式坐床布达拉宫。此时仓央嘉措已14岁。
与通常情况下,转世灵童在五、六岁就已坐床成为活佛。由于接受教育的情况不同,仓央嘉措以14岁的“高龄”才开始了作为一位法王的学习和生活。突然间远离故乡、亲人;面对大量的经书和修行,身边有的只是得道高僧(大多很老),以及第巴·桑结嘉措极其严格的、几乎不可能达到的高要求;更何况他的童年及少年时光是在民间无拘无束地度过的,加之少年心性,又不太明白自己所处凶险(即便明白又能如何)和身负的重任,对桑结嘉措(偏第巴又是一个性情耿直,行事直率的人)的苦心更无法领会。仓央嘉措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便是西藏最高统治者想必也不会是快乐的。如果身处平常年代,相信经过几年的修行,仓央嘉措定能很好的担当起自己的职责的,然而现实远非如此。
这一时刻,西藏的政治矛盾已到达了极其尖锐的时期。蒙古拉藏汗为了取得对西藏的统治地位,从政治、宗教、经济上联合起西藏的主要僧侣和贵族,与第巴·桑结嘉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作为达赖的仓央嘉措自然在劫难逃了。从自身而言:仓央嘉措“行为不检”,“触犯清规”;在政治的角度:“先是达赖喇嘛身故,第巴匿其事,……又立假达赖以惑众人。”使桑结嘉措处于极不利的局面。
藏历火猪年(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桑结嘉措被拉藏汗派人毒死。失去保护的仓央嘉措也随之被黜,拉藏汗借以皇帝诏,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上,诏送京师。
至此,关于仓央嘉措的行事和命运有了不同的说法。
其一:仓央嘉措在民间已形成了自由而空灵的个性,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年轻英俊、才华横溢的仓央嘉措时常在夜深之时偷偷离开布达拉宫,到民间约会。其行径放荡不羁,不守戒律,使第巴大为恼火。从而也给拉藏汗找到口实。
其二:仓央嘉措在刻苦修行的同时,也写了些诗歌以表达自己对修行的理解和观想(他的诗歌从密宗角度出发,全能做出宗教上的解释)。而拉藏汗出于政治目的却利用这点(诗歌在写作手法上多用借喻)大作文章,再另加上其它一些诗文,假说出自仓央嘉措之手,四处造谣。从而达到取得其“行为不检”的罪证。
关于仓央嘉措被黜后的命运大致有两种说法:在解送京师的途中,拉藏汗曾三次谋害其于途中,均被当地僧众所救,行至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湖畔圆寂。一说病死,一说被杀,没留下尸体,时年仅24
岁。另一种说法则是仓央嘉措行至青海湖后,于一个风雪夜失踪。后半生周游印度、尼泊尔、康藏、甘、青、蒙古等处,继续宏扬佛法。
此外还另有一新的说法:六世达赖解送至内地后,软禁于五台山,并在五台山圆寂。
无论结局怎样,仓央嘉措的命运都是悲惨的,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作者: 古格公主 2007…3…7 22:46 回复此发言
2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关于仓央嘉措所写的诗歌不仅在解释上不同,在数量上也有不同的说法:有十九首,五十余首,三百六十余首,甚至于上千首,尚有待于考查。
仓央嘉措宛若黑夜中一支的莲花,在狂风骤雨的摧残下还来不及吐露芳华,就已凋谢。有关他的种种,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惊鸿一瞥,又匆匆消逝。给人们留下的是神秘的猜测和优美流畅的诗歌,以及那最不可测的命运。
补充:拉藏汗在废黜仓央嘉措后就新立了一个自己的六世达赖,然而并不为广大佛众所接受。不久,又立了第三位六世达赖,这位出生于理塘(仓央嘉措在他的一首诗中曾就下一届达赖喇嘛的出生地,做出过准确的预言)的小灵童,就是后来的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1708…1756年)。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始终在广大藏族民众心目中保持着崇高的地位。
附:六世达赖喇嘛情歌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的作品《仓央嘉措诗歌》,广泛流传,驰名中外。仓央嘉措的诗歌约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
《情歌》藏文原著,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流传之广,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