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wdhy
僧无语。师复曰:“阇梨会么?”曰:“不会。”师曰:“自己分上作么生,干他达磨来与未来作么?
他家来,大似卖卜汉。见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尽在汝分上,一切自看。”僧曰:“如何是解卜底人?”
师曰:“汝才出门时,便不中也。”问:“如何是天柱家风?”师曰:“时有白云来闭户,更无风月四山流”问:
“亡僧迁化向甚么处去也?”师曰:“灊岳峰高长积翠,舒江明月色光晖。”问:“如何是大通智胜佛?”
师曰:“旷大劫来,未曾拥滞,不是大通智胜佛是甚么?”曰:“为甚么佛法不现前?”师曰:
“只为汝不会,所以成不现前。汝若会去,亦无佛可成。”问:“如何是道?”师曰:“白云覆青嶂,蜂鸟步庭花。”问:
“从上诸圣有何言说?”师曰:“汝今见吾有何言说?”问:“宗门中事,请师举唱。”师曰:
“石牛长吼真空外,木马嘶时月隐山。”问:“如何是和尚利人处?”师曰:“一雨普滋,千山秀色。”问:“如何是天柱山中人?”
师曰:“独步千峰顶,优游九曲泉。”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白猿抱子来青嶂,蜂蝶衔花绿蕊间。”
大历十四年归寂,塔于山之北。
鹤林玄素禅师润州鹤林玄素禅师者,延陵人也。姓马氏。晚参威禅师,遂悟性宗。后居鹤林寺。
一日有屠者礼谒,愿就所居办供。师欣然而往,众皆见讶。师曰:“佛性平等,贤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
复何差别之有!”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会即不会,疑即不疑。”又曰:“不会不疑底,不疑不会底。”
有僧扣门,师问:“是甚么人?”曰:“是僧。”师曰:“非但是僧,佛来亦不著。”曰:“为甚么不著?”师曰:
“无汝栖泊处。”
四祖下七世金陵牛头山忠禅师法嗣佛窟惟则禅师天台山佛窟岩惟则禅师者,京兆人也。姓长孙氏。初谒忠禅师,大悟玄旨。乃曰:
“天地无物也,物我无物也。虽无物也,而未尝无物也。如此,则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死生哉?
至人以是能独照,能为万物主,吾知之矣。”遂南游天台,隐于瀑布之西岩。元和中慕道者日至。
有弟子可素,遂筑室庐,渐成法席。佛窟之称自师始也。僧问:“如何是那罗延箭?”师曰:“中的也。”忽一日告门人曰:
“汝其勉之。”阅二日,跏趺而寂。后三年,塔全身于本山。﹝唐韩乂撰碑,今存国清寺。
琢炙仂Ψㄋ镁渡降狼侦贾菥渡降狼侦φ撸罩堇ド饺艘病P罩焓稀3醴呷褰蹋甓耍鏊仂Γ街唬?br /> “观子神气温粹,真法宝也。”师感悟,因求为弟子。素躬与落发,乃戒之曰:“汝乘流而行,逢径即止。”
师遂南迈,抵临安,见东北一山,因问樵者。樵曰:“此径山也。”乃驻锡焉。僧问:“如何是道?”师曰:
“山上有鲤鱼,海底有蓬尘。”马祖令人送书到,书中作一圆相。师发缄,于圆相中著一点,却封回。﹝忠国师闻,乃云:
“钦师犹被马师惑。”剩骸叭绾问亲媸ξ骼匆猓俊笔υ唬骸叭晡什坏薄!痹唬骸叭绾蔚玫保俊笔υ唬?br /> “待吾灭后,即向汝说。”马祖令智藏来问:“十二时中以何为境?”师曰:“待汝回去时有信。”藏曰:“如今便回去。”师曰:
“传语却须问取曹溪。”崔赵公问:“弟子今欲出家,得否?”师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
公于是有省。唐大历三年,代宗诏至阙下,亲加瞻礼。一日,同忠国师在内庭坐次,见帝驾来,师起立。
帝曰:“师何以起?”师曰:“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帝悦,谓国师曰:“欲锡钦师一名。”
国师欣然奉诏,乃赐号国一焉。后辞归本山。于贞元八年十二月示疾,说法而逝。谥大觉禅师。
四祖下八世佛窟则禅师法嗣天台云居智禅师天台山云居智禅师,尝有华严院。僧继宗问:“见性成佛,其义云何?”师曰:“清净之性,本来湛然。
无有动摇,不属有无、净秽、长短、取舍、体自翛然。如是明见,乃名见性。性即佛,佛即性。
故曰见性成佛。”曰:“性既清净,不属有无,因何有见?”师曰:“见无所见。”曰:“既无所见,何更有见?”师曰:
“见处亦无。”曰:“如是见时,是谁之见?”师曰:“无有能见者。”曰:“究竟其理如何?”师曰:“汝知否?
妄计为有,即有能所,乃得名迷。随见生解,便堕生死。明见之人即不然。终日见,未尝见。
求名处体相不可得,能所俱绝,名为见性。”曰:“此性遍一切处否?”师曰:“无处不遍。”曰:“凡夫具否?”师曰:
“上言无处不遍,岂凡夫而不具乎?”曰:“因何诸佛菩萨不被生死所拘,而凡夫独萦此苦?何曾得遍?”师曰:
“凡夫于清净性中计有能所,即堕生死。诸佛大士善知清净性中不属有无,即能所不立。”曰:
“若如是说,即有能了不了人。”师曰:“了尚不可得,岂有能了人乎?”曰:“至理如何?”师曰:
“我以要言之,汝即应念清净性中无有凡圣,亦无了不了人。凡之与圣,二俱是名。若随名生解,即堕生死。
若知假名不实,即无有当名者。”又曰:“此是极究竟处。若云“我能了、彼不能了”即是大病。
见有净秽、凡圣,亦是大病。作无凡圣解,又属拨无因果。见有清净性可栖止,亦大病。作不栖止解,亦大病。
然清净性中,虽无动摇,具不坏方便应用具,及兴慈运悲,如是兴运之处,即全清净之性,可谓见性成佛矣。”
继宗踊跃,礼谢而退。
径山国一钦禅师法嗣鸟窠道林禅师杭州鸟窠道林禅师,本郡富阳人也。姓潘氏。母朱氏,梦日光入口,因而有娠。
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
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师问曰:“初云何观?云何用心?”礼久而无言。师三礼而退。
属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师乃谒之,遂得正法。及南归狐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时道俗共为法会,师振锡而入。
有灵隐寺韬光法师问曰:“此之法会,何以作声?”师曰:“无声谁知是会?”
后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禅师。复有鹊巢于其侧,自然驯狎,人亦目为鹊巢和尚。
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
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遂领悟玄旨。
元和中,白居易侍郎出守兹郡,因入山谒师。问曰:“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白曰:
“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白作礼而退。师于长庆四年二月十日告侍者曰:“吾今报尽。”言讫坐亡。﹝有云师名圆修者,恐是谥号。
遄娲舐ε猿龇ㄋ帽弊谏裥沆Ρ弊谏裥沆φ撸z耶舍三藏志云:“艮地生玄旨,通尊媚亦尊,比肩三九族,足下一毛分。”馊艘病P绽钍稀?br /> 少亲儒业,博综多闻。俄舍爱出家,寻师访道。至蕲州双峰东山寺,遇五祖以坐禅为务,乃叹伏曰:
“此真吾师也。”誓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祖默识之,深加器重。祖既示灭,秀遂住江陵当阳山。
唐武后闻之,召至都下,于内道场供养,特加钦礼。命于旧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
时王公士庶皆望尘拜伏。暨中宗即位,尤加礼重。大臣张说尝问法要,执弟子礼,师有偈示众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
将心外求,舍父逃走。”神龙二年于东都天宫寺入灭,谥大通禅师。
羽仪法物,送殡于龙门,帝送至桥,王公士庶皆至葬所。张说及徵士卢鸿一各为碑诔,门人普寂、义福等,并为朝野所重。
嵩岳慧安国师嵩岳慧安国师,﹝耶舍三藏志云:“九女出人伦,八女绝婚姻,朽床添六脚,心祖众中尊。”V葜艘病P瘴朗稀?br /> 隋开皇十七年括天下私度僧尼。勘师,师曰:“本无名。”遂遁于山谷。
大业中,大发丁夫开通济渠,饥殍相枕。师乞食以救之,获济者众。炀帝徵师,不赴,潜入太和山。
暨帝幸江都,海内扰攘,乃杖锡登衡岳,行头陀行。唐贞观中,至黄梅谒忍祖,遂得心要。麟德元年游终南山石壁,因止焉。
高宗尝召,师不奉诏。于是遍历名迹,至嵩少,云:“是吾终焉之地也。”自尔禅者辐凑。有坦然、怀让二僧来参问曰: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何不问自己意?”曰:“如何是自己意?”师曰:“当观密作用。”曰:
“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然于言下知归,让乃即谒曹溪。
武后徵至辇下,待以师礼,与秀禅师同加钦重。后尝问师:“甲子多少?”师曰:“不记。”后曰:“何不记邪?”师曰:“生死之身,其若循环。
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此心流注,中间无间。见沤起灭者,乃妄想耳。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
何年月而可记乎?”后闻稽颡,信受。神龙二年中宗赐紫袈裟,度弟子二七人,仍延入禁中供养。
三年,又赐摩衲,辞归嵩岳。是年三月三日,嘱门人曰:“吾死已,将尸向林中,待野火焚之。”
俄尔万回公来,见师猖狂,握手言论,傍侍倾耳,都不体会。至八日,闭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二十八。
﹝隋开皇二年壬寅生,唐景龙三年己酉灭。时称老安国师。湃俗裰迹ㄖ昧旨洌盎鹱匀弧?br /> 闇维得舍利八十粒,内五粒色紫,留于宫中。至先天二年门人建浮图焉。
蒙山道明禅师袁州蒙山道明禅师者,鄱阳人,陈宣帝之裔也。国亡落于民间,以其王孙,尝受署,因有将军之号。
少于永昌寺出家,慕道颇切。往依五祖法会,极意研寻,初无解悟。
及闻五祖密付衣法与卢行者,即率同志数十人,蹑迹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余辈未及。卢见师奔至,即掷衣钵于磐石曰:
“此衣表信,可力争邪!任君将去。”师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蹰悚栗,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
愿行者开示于我!”卢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师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礼数拜,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别有意旨否?”卢曰:“我今与汝说者,即非密也。
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边。”师曰:“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卢曰:“汝若如是,则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师又问:“某甲向后宜往何所?”
卢曰:“逢袁可止,遇蒙即居。”师礼谢,遽回至岭下,谓众人曰:“向陟崔嵬,远望杳无踪迹,当别道寻之。”
皆以为然。师既回,遂独往庐山布水台。经三载后,始往袁州蒙山,大唱玄化。
初名慧明,以避六祖上字,故名道明。弟子等尽遣过岭南,参礼六祖。
五祖下二世北宗秀禅师法嗣五台巨方禅师五台山巨方禅师,安陆人也。姓曹氏。幼禀业于明福院朗禅师。初讲经论,后参禅会。
及造北宗,秀问曰:“白云散处如何?”师曰:“不昧。”秀又问:“到此间后如何?”师曰:“正见一枝生五叶。”
秀默许之。入室侍对,应机无爽。寻至上党寒岭居焉。数岁之间,众盈千数。
后于五台山阐化二十余年,示寂,塔于本山。
中条智封禅师河中府中条山智封禅师,姓吴氏。
初习唯识论,滞于名相,为知识所诘,乃发愤罢讲,游方见秀禅师,疑心顿释。乃辞去,居于蒲津安峰,不下山十年,木食涧饮。州牧卫文升建安国院居之。
缁素归依,憧憧不绝。使君问曰:“某今日后如何?”师曰:“日从蒙汜出,照树全无影。”
使君初不能谕,拱揖而退。少选开晓,释然自得。师来往中条山二十余年,得其道者不可胜纪。
灭后,门人于州城北建塔焉。
降魔藏禅师州降魔藏禅师,赵郡人也。姓王氏。父为毫掾。师七岁出家,时属野多妖鬼,魅惑于人。
师孤形制伏。曾无少畏,故得降魔名焉。即依广福院明赞禅师落发。后遇北宗盛化,便誓抠衣。秀问曰:
“汝名降魔,此无山精木怪,汝翻作魔邪?”师曰:“有佛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