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wdhy
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今入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
尊者闻师说已,欢喜踊跃,而唱偈言:“巍巍七宝山,常出智慧泉。回为真法味,能度诸有缘。”鞠多尊者亦说偈曰:
“我法传于汝,当现大智慧。金日从屋出,照耀于天地。”提多迦闻师妙偈,设礼奉持。
后至中印度,彼国有八千大仙,弥遮迦为首。闻尊者至,率众瞻礼。谓尊者曰:
“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我仙法,师逢十力弟子,修习禅那,自此报分殊涂,已经六劫。”者曰:“支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弥遮迦曰:“昔阿私陀仙人授我记云:汝却后六劫,当遇同学,获无漏果。”今也相遇,非宿缘邪?
愿师慈悲,令我解脱。”者即度出家,命诸圣授戒。其余仙众,始生我慢。
尊者示大神通,于是俱发菩提心,一时出家。者乃告弥遮迦曰:“昔如来以大法眼藏密付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当护念之。”乃说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
说偈已,踊身虚空作十八变,火光三昧,自焚其躯。弥遮迦与八千比丘同收舍利,于班荼山中起塔供养。即庄王五年己丑岁也。
六祖弥遮迦尊者六祖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也。既传法已,游化至北天竺国,见雉堞之上有金色祥云,叹曰:
“斯道人气也,必有大士为吾嗣。”乃入城,于阛阓间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问曰:“师何方来?欲往何所?”
祖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曰:“识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曰:“师识我否?”祖曰:
“我即不识,识即非我。”复谓之曰:“汝试自称名氏,吾当后示本因。”彼说偈答曰:
“我从无量劫,至于生此国,本姓颇罗堕,名字婆须蜜。”祖曰:“我师提多迦说,世尊昔游北印度,语阿难言:
“此国中吾灭后三百年,有一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蜜,而于禅祖,当获第七。”世尊记汝,汝应出家。”彼乃置器礼师。
侧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尝作檀那,献一如来宝座,彼佛记我曰:汝于贤劫释迦法中,宣传至教。”
今符师说,愿加度脱。”祖即与披剃,复圆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于汝,勿令断绝。”乃说偈曰:
“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祖说偈已,入师子奋迅三昧,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却复本座,化火自焚。婆须蜜收灵骨,贮七宝函,建浮图置于上级。即襄王十五年甲申岁也。
七祖婆须蜜尊者七祖婆须蜜者,北天竺国人也。姓颇罗堕,常服净衣,执酒器,游行里辏蛞骰蛐ィ宋街瘛?br /> 及遇弥遮迦尊者,宣如来往志,自省前缘,投器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罗国,广与佛事。
于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今与师论义。”祖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
难提知师义胜,心即钦服。曰:“我愿求道,沾甘露味。”祖遂与剃度,而授具戒。复告之曰:
“如来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乃说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即入慈心三昧。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俱来作礼,而说偈言:“贤劫众圣祖,而当第七位。
尊者哀念我,请为宣佛地。”尊者从三昧起,示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
语已,还入三昧,示涅槃相。难提即于本座起七宝塔,以葬全身。即定王十七年辛未岁也。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八祖佛陀难提尊者,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氏,顶有肉髻,辩捷无碍。初遇婆须蜜,出家受教。
既而领徒行化,至提伽国毗舍罗家,见舍上有白光上胜,谓其徒曰:“此家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
不行四衢,知触秽耳。”言讫,长者出致礼,问:“何所须?”祖曰:“我求侍者。”长者曰:
“我有一子,名伏驮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祖曰:“如汝所说,真吾弟子。”伏驮闻之,遽起礼拜,而说偈曰:
“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为最道者?”祖以偈答曰:
“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伏驮闻偈已,便行七步。
祖曰:“此子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受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长者遂舍令出家。
祖寻授具戒,复告之曰:“我今以如来正法眼藏付嘱于汝,勿令断绝。”乃说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
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伏驮承师付嘱,以偈赞曰:“我师禅祖中,当得为第八。法化众无量,悉获阿罗汉。”
尔时佛陀难提即现神变,却复本座,俨然寂灭。众与宝塔,葬其全身。即景王十年寅岁也。
九祖伏驮蜜尊者九祖伏驮蜜多尊者,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既受八祖付嘱,后至中印度行化。
时有长者香盖,携一子而来,瞻礼祖曰:“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号难生。尝会一仙者,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
今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与落发授戒,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利三七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
既而祖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于汝。汝护念之。”乃说偈曰:“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
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祖付法已,即入尽三昧而般涅槃。众以香油旃檀阇维,收舍利,建塔于那烂陀寺。
即敬王三十三年甲寅岁也。
十祖胁尊者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也。本名难生。
初将诞时,父梦一白象,背有宝座,座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众,既觉遂生。从值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尊者焉。
初至华氏国,憩一树下。右手指地而告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即变金色。
时有长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祖问曰:“汝从何来?”答曰:“我心非往。”祖曰:“汝何处住?”答曰:“我心非止。”祖曰:
“汝不定邪?”曰:“诸佛亦然。”祖曰:“汝非诸佛。”曰:“诸佛亦非。”祖因说偈曰:
“此地变金色,预知有圣至。当坐菩提树,觉华而成已。”夜奢复说偈曰:“师坐金色地,常说真实义。
回光而照我,令入三摩谛。”祖知其意,即度出家,复具戒品,乃告之曰:“如来大法藏,今付于汝,汝护念之。”乃说偈曰:
“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祖付法已,即现神变而入涅槃,化火自焚。
四众各以衣祴盛舍利,随处与塔而供养之。即贞王二十七年己亥岁也。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华氏国人也。姓瞿昙氏,父宝身。
既得法于胁尊者,寻诣波罗奈国,有马鸣大士迎而作礼。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曰:
“佛既不识,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曰:“此是锯义。”祖曰:“彼是木义。”祖问:“锯义者何?”曰:
“与师平出。”马鸣却问:“木义者何?”祖曰:“汝被我解。”马鸣豁然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祖谓众曰:
“此大士者,昔为毗舍利国王。其国,有一类人如马裸露,王运神力分身为蚕,彼乃得衣。
王后复生中印度,马人感恋悲鸣,因号马鸣焉。如来记云:
吾灭度后六百年,当有贤者马鸣于波罗奈国,摧伏异道,度人无量,继吾传化。”今正是时。”即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于汝。”即说偈曰:
“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尊者付法已,即现神变,湛然圆寂。众兴宝塔,以閟全身。
即安王十九年戊戌岁也。
十二祖马鸣尊者十二祖马鸣大士者,波罗奈国人也。亦名功胜,以有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
既受法于夜奢尊者,后于华氏国转妙法轮。忽有老人,座前仆地,祖谓众曰:“此非庸流,当有异相。”言讫不见。
俄从地涌出一金色人,复化为女子,右手指祖而说偈曰:“稽首长老尊,当受如来记。
今于此地上,宣通第一义。”说偈已,瞥然不见。祖曰:“将有魔来,与吾较﹝音角Α!庇星辏缬瓯┲粒斓鼗挹ぁW嬖唬?br /> “魔之来信矣,吾当除之。”即指空中,现一大金龙,奋发威神,震动山岳。祖俨然于座,魔事随灭。
经七日,有一小虫,大若蟭螟,潜形座下。祖以手取之,示众曰:“斯乃魔之所变,盗听吾法耳。”
乃放之令去,魔不能动。祖告之曰:“汝但归依三宝,即得神通。”遂复本形,作礼忏悔。祖问曰:“汝名谁邪?眷属多少?”
曰:“我名迦毗摩罗,有三千眷属。”祖曰:“尽汝神力,变化若何?”曰:“我化巨海极为小事。”祖曰:
“汝化性海得否?”曰:“何谓性海,我未尝知。”祖即为说性海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
三昧六通,由兹发现。”迦毗摩罗闻言,遂发信心,与徒众三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罗汉,与授具戒。复告之曰:
“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汝听偈言: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
付嘱已,即入龙奋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轮相,然后示灭。四众以真体藏之龙龛。即显王四十二年甲午岁也。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华氏国人也。初为外道,有徒三千,通诸异论。
后于马鸣尊者得法,领徒至西印度。彼有太子,名云自在。仰尊者名,请于宫中供养。祖曰:
“如来有教,沙门不得亲近国王、大臣权势之家。”太子曰:“今我国城之北,有大山焉。山有一石窟,可禅寂于此否?”祖曰:“诺。”即入彼山。
行数里,逢一大蟒,祖直前不顾,盘绕祖身,祖因与授三皈依,蟒听讫而去。
祖将至石窟,复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祖曰:“汝何所止?”答曰:
“我昔尝为比丘,多乐寂静,有初学比丘数来请益,而我烦于应答,起嗔恨想,命终堕为蟒身,住是窟中,今已千载。适遇尊者,获闻戒法,故来谢尔。”祖问曰:
“此山更有何人居止?”曰:“北去十里,有大树荫覆五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常为龙众说法,我亦听受耳。”
祖遂与徒众诣彼,龙树出迎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曰:
“吾非至尊,来访贤者。”龙树默念曰:“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祖曰:“汝虽心语,我已意知。
但办出家,何虑吾之不圣?”龙树闻已,悔谢。祖即与度脱,及五百龙众俱授具戒。复告之曰:
“今以如来大法眼藏,付嘱于汝。谛听偈言: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
付法已,即现神变,化火焚身。龙树收五色舍利,建塔焉。即赧王四十六年壬辰岁也。
十四祖龙树尊者十四祖龙树尊者,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始于摩罗尊者得法,后至南印度。
彼国之人,多信福业。祖为说法,递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睹之?”祖曰:
“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彼人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彼闻理胜,悉回初心。
祖复于座上,现自在身,如满月轮。一切众唯闻法音,不睹祖相。
彼众中有长者子,名迦那提婆,谓众曰:“识此相否?”众曰:“目所未睹,安能辨识?”提婆曰:“此是尊者现佛性体相,以示我等。何以知之?
盖以无相三昧,形如满月。佛性之义,廓然虚明。”言讫,轮相即隐,复居本座,而说偈言:
“身现圆月相,以表诸佛体。说法无其形,用辨非声色。”彼众闻偈,顿悟无生,咸愿出家,以求解脱。
祖即为剃发,命诸圣授具。其国先有外道五千余众,作大幻术,众皆宗仰。祖悉为化之,令归三宝。
复造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垂之于世。后告上首弟子迦那提婆曰:“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听吾偈言:
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瞋亦无喜。””付法讫,入月轮三昧,广现神变,复就本座,凝然禅寂。
迦那提婆与诸四众,共建宝塔以葬焉。即秦始皇三十五年己丑岁也。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天竺国人也,姓毗舍罗。初求福业,兼乐辩论。后谒龙树大士。
将及门,龙树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满钵水置于座前。尊者睹之,即以一针投之而进,欣然契会。
龙树即为说法,不起于座,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