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





  ① 沈梓:《避寇日记》,《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第4 辑,第73 页。② 龚又村:《自怡日记》,《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第4 辑,第415 页。第四节两次进攻上海两次进攻上海,对李秀成的军事生涯和反侵略思想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第一次进攻上海是李秀成在攻克苏州后,立即挥师东向直指上海。在天京御前会议上讨论太平军东进时,洪仁诜治龅笔本滦问剖彼担骸拔┒嗨铡⒊!⑸虾#患扒Ю镏丁:癖≈萍仁猓涔σ壮伞!彼得鞫木履勘晔前ㄉ虾T谀诘摹:槿诗还说,这个计划是经过洪秀全“旨准”之后,“即议发兵”的,可见,洪秀全也是同意进攻上海的。作为东征统帅,李秀成当然也是积极主张进攻上海的。从四月十三日(6 月2 日)攻克苏州到五月十三日(7 月1 日),一个月间,李秀成先后攻克上海附近的嘉兴、昆山、太仓州、嘉定、青浦、松江等重镇。当时上海城中守兵才2000 余人,加上江南大营溃至广勇数千人,力量不足,居民都很害怕,商贾都关门息市,城里乱作一团,如果李秀成一鼓作气,攻下上海当是不太困难的。但是,李秀成对侵略者本质认识不足,在扫清上海外围之后,未能集中兵力攻克上海,而是迟疑不决。李秀成希望通过谈判,在取得外国侵略者支持和谅解的基础上,然后再武力进攻上海。因此,他只带领3000 随从部队到达上海城下,准备和英、法领事进行谈判。李秀成接连给各国领事致书数件,各国领事不但根本不予理睬,反而由英、法领事出布告称:“上海县城及外国租界由英法联军占领”,如果有武装部队走近或攻击上海,英法“联军当依法对待”③。侵略者阻止太平军进攻上海本是再明白不过的,但李秀成还寄予一线希望,当陆顺德的部队指向上海时,李秀成却命令陆部停止进攻,等待外国领事正式回信,就这样坐失了时机。外国侵略者利用这些时间建城防,组织洋枪队,进一步加强镇压太平军的准备工作。
  李秀成对侵略者的幻想破灭之后,下令部队进攻上海。而在这时,已拼凑起来由美国流氓华尔统率的洋枪队,乘隙袭击松江。清廷借此大肆渲染,并给华尔以3 万银两的重赏,以鼓士气。李秀成为报洋枪队袭击松江之仇,亲率大军在青浦狙击华尔的洋枪队。这一仗,把洋枪队和清军打得大败,共“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得其洋枪两千余条”。但是,当李秀成乘胜攻克徐家汇时,英国侵略者一面协助清军守城,一面命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英国战舰向太平军营地开炮。李秀成所部英勇攻城,在扫清城外清军之后,曾一度突进城区,与敌军激战3 天。由于“洋人助妖”,有“一二千鬼子”(即洋兵)阻击太平军,加上遇到暴风雨,内应又被清军破获,太平军终于未能攻下上海而败退下来。白伦在《中国太平叛党志》中说,当太平军进攻城区时,他们用山炮散弹和榴弹对太平军营地进行猛烈射击,迫使太平军不得不退到射程以外去。随后侵略军的炮艇溯江而上,用大炮继续射击太平军的营地,“这个最后的军事行动达到完全阻止太平军任何进一步进攻上海的结果”。李秀成之所以没有攻下上海城,完全是侵略者“助妖”的结果。血的教训使李秀成觉醒了,他在撤离上海前线时给英、美等国领事发了一个谕示,指责侵略军“不公不义无以复加”,“已坏其信,已伤我和,日后只在上海贸易则已,倘再入我地犯我界,我将与汝算之”①。
  第一次进攻上海之后,李秀成奉命参与“会剿武汉以救安庆”的战役。
  ③ 汤氏辑:《鳅闻日记》,《近代史资料》1963 年第1 期。
  ① 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册,第207 页。
  安庆失守时李秀成已率军进入浙江。咸丰十一年十一月(1861 年2 月),李世贤攻克五口通商口岸宁波,直接打击了侵略者的利益。同月,李秀成攻克杭州。李秀成认为,苏州、杭州已被太平军攻克,上海夹其中间,如果夺得上海,京东千里沃野便全归太平天国所有,而且可以利用这个大港口,取得各国友好人士的援助。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侵略者已和清廷勾结起来,决计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因此,李秀成在第二次进攻上海时,所遇到的敌人主要是外国侵略者。这一点,李秀成是清楚的,在以他部将名义发的一份招降书中明确地指责外国侵略者说:“尔等外国军队更应急速回国,尔等既非我同族,何故与我战争?”①但这次战争,李秀成由于战略战术比较陈旧,仍采取坚固围城的方法来围困上海,而掌握现代化武器的外国侵略者,却可以用炮火射击李秀成的营盘,使近围作战失去效力。所以,尽管李秀成在嘉定、南翔等地多次击败清军和侵略军,但终因敌强我弱,未能攻下上海城。通过这两次战争,他看清了侵略者所谓“中立”的本质,指责侵略者“公然派本国军队,前来侵犯我国疆土”。从对侵略者的认识不清楚,到比较自觉地肩负起反对外国侵略者的任务,是在两次进攻上海中形成的。这也是他在被俘以后提出“防鬼反为先”口号的思想基础。
  ① 《吴煦档案中的太平天国史料选辑》,三联书店1958 年版,第3 页。第五节从愚忠到晚节不终第二次进攻上海失败之后,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急剧恶化。同治元年闰八月(1862 年10 月),天京被曾国藩所围,形势十分危急,洪秀全命令李秀成率部救天京,没有成功。事后,李秀成率兵入安徽,进攻庐州、桐城、舒城、六安等地,都没有得手。次年四月(1863 年5 月),李秀成回到浦口时,正遇江水猛涨,又遭清军的截击,10 多万士兵大部分被清军消灭或被水冲走,最后得以渡江回到天京的“总数不及一万五千人”②。
  同治三年(1864)上半年,太平天国在江浙各个战场相继失陷。在李秀成第二次进攻上海之际,曾国藩派左宗棠率部入浙,随后宁波、金华等重镇陷落。是年二月(1864 年3 月),杭州陷落。在苏福省的太仓、昆山、常熟也被攻占。李鸿章勾结侵略军的头目戈登集中力量进攻苏州、常州。正在这时,苏州守将郜永宽、周文嘉、汪安钧等8 人叛变降清,苏州失守;四月,常州失守,天京危急。当时李秀成在丹阳,其弟李世贤看到天京不能保,劝李秀成“另作他谋”,李秀成不肯,还是赶回天京。第二天,即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的建议。他说:“京城不能保守,曾帅兵围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又说:“若不依从,合城性命不能保矣。”李秀成毕竟多年戎马生涯,对天京形势判断是正确的。在当时情况下,“让城别走”是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况且,李秀成还提出了“别走”的具体方案。他主张:舍弃天京,尽弃苏浙两省地,御驾亲征,直趋北方,据齐、豫、秦、晋上游之地,以控东南。这些地方清军水师不能到,洋人势力也不能顾及,这样中原可以图,天下可以定。但是,洪秀全未能接受这个方案,而且用“奉上帝圣旨”,“何惧之有?”来驳斥李秀成的“让城别走”。
  在这种情况下,李秀成担负起了天京保卫战的任务。天京粮食十分紧张,洪秀全命令“合城俱食甜露”,即食树皮草根,他不但自己先吃,而且亲自制作。李秀成为了减轻天京的压力,放出城中饥民达10 多万人。这一举动虽减轻了天京粮食欠缺的压力,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天京军民的情绪。特别是在天京保卫战的紧急阶段,洪秀全因食“甜露”生病。四月二十七日(6月1 日),洪秀全病逝,李秀成为了稳住军心,在洪秀全逝世后第五天扶幼主洪福瑱即位,是为幼天王。天京形势越来越恶化,6 月16 日(7 月19 日),天京被清军攻破。李秀成率领余部和清军进行激烈的巷战,第二天清晨他带着幼主,连同1000 多余部自太平门侧城的缺口冲出,突围成功。
  但是,突围之后,李秀成将自己的好马换给幼主,自己骑的是“不力”
  之马,在南京清凉山被清军冲散。两天之后,李秀成在荒山被奸民出卖,落入曾国藩之手。
  李秀成被俘之初,十分坚强,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曾对李秀成动大刑,“置刀锥于前,欲细割之”,并“叱勇割其臂股,皆流血,忠酋殊不动”①。但是,在受到曾国藩的软化和欺骗之后,他却产生了求生之念,写下了一个“亲供”,即《李秀成自述》。“自述”极尽了对敌人的吹捧和对自己的贬斥,诸如“中丞大人量广”,“一沾清帝之恩,二沾中堂、中丞之德”。说曾国藩“恩深量广”,“仁爱惠四方,兼有德行之心”,等等。此类肉麻的② 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下册,第430 页。
  ① 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下册,第499 页。
  吹捧充斥“自述”,“自述”中还写下了招降十要。“自述”将洪秀全称之为“蒙尘之主”、“不修德政”,把太平天国事业说成是“乱及民间”,是“世人之劫数”。甚至喊出“何生天王而乱天下,何我不才而佐他乎”的感叹,结论是“先忠于秦,亦丈夫信义;楚肯用人,亦而死报”。乞降言词,一至于此。李秀成的行为,对于太平天国事业来说,无论如何是个背叛。这对于那些坚持斗争的英雄们,也是个极大的污辱。所以,当洪仁谟锌吹健白允觥钡目瘫臼保⒓粗鹛踅信担硎玖擞τ械囊宸摺@钚愠尚赐辍扒坠焙螅谄咴鲁趿眨? 月7 日)被曾国藩处死,在他英雄的一生中,最后时刻留下了这个明显的污点,可算是历史的悲剧。
  第五章洪仁槿诗字谦益,号吉甫,生于道光二年正月二十九日(1822 年2 月20日),广东花县官禄布村人,是洪秀全的同宗族弟。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是一个具有特殊经历的人物。特别是他在咸丰九年(1859)从香港来到天京以后,向太平天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主张,希望通过改革朝政,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最进步、最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他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笃诚的拜上帝教徒洪仁有≡诩蚁缒钍椋秃樾闳谎膈疑硎送荆糯胃翱疾坏凇:罄丛诩疑枵适谕剑孕蘧贰5拦舛辏?843),洪秀全最后一次应考落第,因受《劝世良言》启发,便在家乡创立拜上帝教,自行洗礼。洪仁头朐粕绞亲钤缂尤氚萆系劢痰娜恕K秃樾闳黄穑攀衷谒堑淖迦恕⑶灼葜写獭K婧螅樾闳搅ㄌ两淌椋霸谖蠢氡敬逯埃V鋈诗细心研究新教道,并宣传于其家及族人”。然而传教本身很快就和传统势力发生冲突,被人斥之为“疯狂愚蠢”之事。洪仁救艘蛭虐萆系劢淌艿狡湫峙勾颍湫稚踔了浩扑囊路阉鸪黾颐拧5牵槿诗没有向旧势力妥协,为了表示他对皇上帝信仰的笃诚,便将他所在私塾中的孔子牌位拆除,并说:“我是不是老师呢?孔夫子死了许久怎能再教人呢?”①在当时敢于这样旗帜鲜明地反对孔子,是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的。
  第二年正月灯节,这是花县有名的传统佳节,在这一天,人们照例要用各种形式来向菩萨献诚。本村父老要洪仁秃樾闳锤杷膛枷竦氖屎投粤:槿诗和洪秀全严加拒绝并宣传自己是“尊上帝诫条”行事的,因而大受乡间士绅指责,激怒了旧传统势力。加上由于洪仁秃樾闳虺烦鬃雍臀牟莆唬ⅲ缟鸨憬璐私獬堑摹敖滔薄:樾闳黄仍妒仕缛ゴ獭:槿诗则因年纪较小,受到家人的阻拦,没能和洪秀全、冯云山同行。但他在本村也呆不下去了,只好跑到清远去教书,并就地传教。无奈收效甚微,几年之间接受他洗礼的教徒才有五六十人。单纯的宗教活动,群众并不热心。洪仁秃樾闳晕墙桃宀环现泄墓椤K裕樾闳诠阄鞔贪胪径希卦梁蟊闱毙闹鳌栋僬琛贰ⅰ对谰仁栏琛贰ⅰ对佬咽姥怠贰ⅰ对谰跏姥怠返戎匦陆馐徒桃宓氖椤T谡馄诩洌槿诗和洪秀全过往很密切,经常和洪秀全一起探讨真道教义。他自己说在和洪秀全交往中知道了不少道理,对洪秀全更加崇拜。当然,洪仁囊恍┧枷胱匀灰沧⑷牒樾闳恼庑┲髦小?br />   不过,洪仁秃樾闳谎窍胪ü庑┙桃澹罅Ψ⒄拱萆系劢痰男磐剑Mü萆系劢蹋锏健耙越讨蔚馈钡哪康模勒笔蹦侵帧笆赖拦岳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