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
慌担崴郎保Ω米龅健爸堋薄ⅰ爸睾瘛薄ⅰ肮⒔椤薄ⅰ氨匦拧保小案锩赖隆雹堋?br /> 章太炎在论文中深刻揭露改良派“竞名死利”、“志在千禄”的丑态。
并说:“夫其所操技术,岂谓上足以给当世之用,下足以成一家之言耶?汗漫之策论,不可以为成文之法;杂博之记诵,不可以当说经之诂;单篇之文笔,不可以承儒、墨之流;匿采之华辞,不可以备瞽矇之颂;淫哇之赋咏,不可以瞻国政之违。既失其末,而又不得其本,视经方陶冶之流,犹尚弗及,亦曰以是哗世取宠而已”⑤。指出改良派的“谋立宪”,只能使“豪民得志,苞苴横流,朝有党援,吏依门户,士习嚣竞,民苦骚烦”,表示坚决反对①。他还在《民报》上刊发别人批驳《新民丛报》的文章。
章太炎在《民报》上发表的文章,大都针锋相对,文字锐利,“真是所② 章太炎:《狱中答新闻报》,《章太炎政论选集》,第233 页。
① 章太炎:《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章太炎政论选集》,第272—276 页。② 《章太炎政论选集》,第326 页。
③ 同上书,第330 页。
④ 《民报》临时增刊《天讨》,收入《太炎文录》初编《文录》卷2。
⑤ 《革命之道德》,《章太炎政论选集》,第309—323 页。
① 章太炎:《箴新党论》,《章太炎政论选集》,第338 页。
向披靡,令人神旺”②。
章太炎在主持《民报》期间,还与张继、刘师培、苏曼殊、陶冶公等在日本发起亚洲和亲会。在他手拟的《约章》中标明:“本会宗旨在反抗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约章》还提出:一,亚洲被侵略各国,先以中国、印度组织成会,“亦谓东土旧邦,二国为大,幸得独立,则足以亚洲屏蔽”。二,入会各国,应该“互相扶助,使各得独立自由为旨”,如果“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不论直接间接,总以功能所及为限”。三,入会会员,应“捐弃前嫌”,“互相爱睦”。虽则各国教术各异,“种族自尊”,但应“相知益深”,共同“排摈西方旃陀罗之伪道德”。亚洲和亲会成立活动的时间虽只1 年多,但它以“反对帝国主义”载入《约章》,反映了亚洲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意愿。
与此同时,章太炎还在东京组织国学讲习会,编国学振兴社讲义,并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二月起为青年讲学,讲《说文解字》、《庄子》、《楚辞》、《尔雅》、《广雅疏证》、《汉书》、《文心雕龙》、《毛诗》、《文史通义》等,早期前往受业的有黄侃、朱希祖、龚宝铨、钱玄同、周树人、许寿裳等。
光绪三十四年九月(1908 年10 月),日本政府“徇清政府之请”,下令封禁《民报》,章太炎三次致书“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进行批驳:“私谓贵国自有历史以来,以刚毅恺明称于天下,必不茹柔吐刚,以纤毫之利、圭撮之害,而俯首以就满洲政府之羁轭,以挠邻国士民之气。”③并亲莅警廷,责问裁判长:“我言革命,我革中国之命,非革贵国之命。我之文字,即鼓动人,即煽惑人,煽惑中国人,非煽惑日本人,鼓动中国人,非鼓动日本人,于贵国之秩序何与?于贵国之治安何与?”“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文明国法律皆然,贵国亦然,我何罪?”“我言革命,我本国不讳言革命,汤、武革命,应天顺人,我国圣人之言也。故我国法律,造反有罪,革命无罪,我何罪?”问得“厅长无言”①。
《民报》“封禁”,章太炎在东京继续讲学,“或则阐明语原,或则推见本字,或则旁证以各处方言”②,主要是“文字音韵之学”。他还写了大量学术著作《新方言》、《国故论衡》、《刘子政左氏说》、《庄子解诂》、《小学答问》、《齐物论释》、《文始》等陆续刊行。这些专著,种类繁赜,字数众多,在语文、历史、哲学方面,均有创获,对近代学术产生很大影响。而宣统元年(1909)以后,他的政治论文却相对减少。
还在《民报》“封禁”前,章太炎和孙中山发生矛盾。此后,汪精卫续办《民报》,章太炎作《伪民报检举状》,又和陶成章重组光复会,闹派别纠纷。但他反清革命的大方向还是没有变,没有睽离“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同盟誓言,“同盟之好,未之敢忘”③。他在主办的《教育今语杂志》上以“共和纪元”,在《缘起》中叫人要“爱祖国”、“爱中夏”、② 章太炎:《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章太炎政论选集》,第375 页。③ 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鲁迅全集》第6 册,第443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版。① 章太炎:《为民报封禁事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书》,《章太炎政论选集》,第485 页。② 《章太炎先生答问》,《章太炎政论选集》,第258 页。
③ 许寿裳:《纪念先师章太炎先生》,《制言》第25 期。
除“外祸”、“辟邪辞”①。武昌起义前夕,还写了《诛政党》,揭露“竞名死利”、“同为民蠹”的立宪党的各种表现②。武昌起义消息刚传来,“满洲留日学生,惊慌万状,有主张向日本借兵者”,章太炎作书正告:“所谓民族革命者,本欲复我主权,勿令他人攘夺耳,非欲屠夷满族,使无孑遗,效昔日扬州十日之为也;亦非欲怒视满人不与齐民齿叙也。”“若大军北定宛平,贵政府一时倾覆,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③他没有忘怀革命,他与同盟会之间的争论,也只能说是革命派内部的派别纠纷。
辛亥革命前,章太炎对敌斗争的英勇,攻战文字的犀利,至今犹感生气勃勃。这些正是他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
① 章太炎:《复孙中山书》,1912 年1 月,《大中华》2 卷12 期。
② 《教育今语杂志》第1 册,1910 年3 月10 日出版。
③ 章太炎:《诛政党》,槟榔屿《光华日报》1911 年10 月26、28、31 日,撰写则在武昌起义前。第四节在袁世凯统治时期武昌起义胜利,章太炎提出了“革命军起,革命党消”④的错误口号,主张解散同盟会,并和一些立宪党人在一起,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1912 年1月1 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聘任章太炎为总统府枢密顾问,他不愿常驻南京,返回上海。2 月中旬,在讨论建都问题时,章太炎主张建都北京,认为“中国本因旧之国,非新辟之国,其良法美俗,应保存者则存留之,不能事事更张也”⑤。他依恋旧制度,说“专制非无良规,共和非无粃政”,“政治法律,皆依习惯而成”①,主张中央“特建都察院”,“限制元首”,地方“废省存道”,而对代议民主制则表示反对,主张“限制财产”,又以“夺富者之田以与贫民”为“大悖乎理”②。
南北和议告成,袁世凯上台,章太炎幻想袁世凯“厉精法治”,“以厝中夏于泰山磐石之安”③。在用人问题上,以为“同盟会人材乏绝,清流不归”④。反对“政党内阁”,提出“取清时南方督抚有材名者以充阁员之选”⑤。说什么:“汉之良相,即亡秦之退官;唐之名臣,即败隋之故吏。”主张“循旧贯”,用“老吏”⑥。将中华民国联合会与一些小政团合并,改组为统一党,以后更与民社等并为共和党,推黎元洪为理事长。
袁世凯给了章太炎一个总统府高等顾问的空衔,不久又委任为东三省筹边使,调出北京。章太炎兴致勃勃地跑到东北去“兴办实业”,设东三省筹边使署于长春,拟《东三省实业计划书》,提出“设立三省银行,以圆易吊,使民易知”,并铸造金币。“欲铸金币,又不可不预浚金源,非开办金矿,收买金砂,不足以供鼓铸。又请开浚松花江、辽河,去其淤梗,以利交通”。还拟“组织报馆”,“设会研究”⑦。但没有多久,宋教仁被刺,血的教训使他猛醒过来,他沉痛地《挽宋教仁》:“愿君化彗孛;为我扫幽燕”,对袁世凯不信任了。4 月,“托事南行”。次月,赴武昌,谒黎元洪,在鄂致电袁世凯,请去梁士诒、陈宦、段芝贵、赵秉钧“四凶”①。接着,由武汉到了北京,袁世凯设法笼络。5 月25 日发令“章炳麟授以勋二位”②,“冀以歆动”。6 月4 日,离京来沪。而他早先提议在东北筹设实业银行的借款,财政部长梁士诒不肯盖章,章太炎“实业计划”落空,感到“大抵政府之与我辈,忌疾甚深,骂亦阻挠,不骂亦阻挠”,于是决计“辞差”,“奉身而退”。③④ 章太炎:《致留日满洲学生书》,《章太炎政论选集》,第519—520 页。⑤ 《章太炎之消弭党见》,天津《大公报》1911 年12 月12 日。
① 章太炎:《中华民国联合会第一次大会演说辞》,《章太炎政论选集》,第532 页。② 章太炎:《大共和日报发刊辞》,《章太炎政论选集》,第537 页。
③ 章太炎:《中华民国联合会第一次大会演说辞》,《章太炎政论选集》,第533 页。④ 章太炎:《致袁世凯论治术书》,《章太炎政论选集》,第584 页。
⑤ 章太炎:《上大总统书》,《章太炎政论选集》,第612 页。
⑥ 《民立报》1912 年6 月25 日。
⑦ 章太炎:《内阁进退论》,《章太炎政论选集》,第606 页。
① 《大共和日报》1913 年2 月1 日。
② 《民立报》1913 年5 月14 日。
③ 《民立报》1913 年5 月27 日。
1913 年7 月,孙中山、黄兴举兵武力讨袁,章太炎却不信赖,说什么“讨袁者亦非其人”④。他既骂袁世凯“用心阴挚,正与西太后大同”,又说孙中山“与项城一丘之貉”⑤。“谓宜双退袁与孙、黄,改建贤哲,仆则承命”⑥。以为“若为久远计,凡一政党,非有实业为中坚,即有侠士为后应,无此即不足以自树。非实业则费用不给,而政府得以利用之矣;非侠士则气势不壮,而政府得以威喝之矣”⑦。以为总统改选,“大抵仍宜推举黄陂,必不肯任,然后求之西林”。“黄陂之廉让,可望责任内阁;西林之果毅,可望廓清贪邪”①。黎元洪(黄陂)也好,岑春煊(西林)也好,都是清朝旧官僚,民国新军阀,章太炎对这些人寄以厚望,他已彷徨歧途了。
8 月,章太炎“冒危入京师”,一方面看到“京邑崎岖,道路以目”,以为“吾虽微末,以一身撄暴人之刃,使天下皆晓然于彼之凶戾,亦何惜此孱形为”②,表示不畏强暴,敢临虎穴;另一方面又以为“共和党势渐扩张,此为可熹”③,“连日议员入党者,已增三十人矣,骥老伏枥,志在千里,况吾犹未老耶?”④但是,袁世凯对章太炎还是不肯放松,对他加紧迫害,把他软禁起来,梁士诒、赵秉钧等还欲“捏造证据,置章于死”⑤。
1914 年1 月,章太炎欲乘车离京,为军警所阻。7 日,“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之包藏祸心”,仍被监禁。曾决意绝食,“以死争之”,自云:“不死于清廷购捕之时,而死于民国告成之后,吾何言哉!”⑥直到1916 年袁世凯死后,才被释放。在监禁期间,编成《章氏丛书》初编。④ 章太炎:《致伯中书四》,《章太炎政论选集》,第655 页。
⑤ 章太炎:《致伯中书九》,《章太炎政论选集》,第666 页。
⑥ 章太炎:《致伯中书八》,《章太炎政论选集》,第661 页。
⑦ 章太炎:《致伯中书九》,《章太炎政论选集》,第666 页。
① 章太炎:《致伯中书十四》,《章太炎政论选集》,第677 页。
② 章太炎:《致伯中书八》,《章太炎政论选集》,第661 页。
③ 章太炎:《致伯中书十三》,《章太炎政论选集》,第675 页。
④ 章太炎:1913 年8 月17 日《家书》。
⑤ 章太炎:1913 年8 月26 日《家书》。
⑥ 《民立报》1913 年8 月23 日。
第五节参与护法运动,反对国共合作1916 年6 月,章太炎由京南返。这时,孙中山也在上海,曾两电黎元洪“规复约法,尊重国会”;章太炎也认为“约法、国会,本民国固有之物,为袁氏所摧残”,主张“维护”⑦。此后,他多次和孙中山一起参加会议,基本主张与孙中山尚相契合。8 月,章太炎南赴肇庆,视“云阶”(岑春煊),更“出游南洋群岛,岁晚始归”。孙中山致电黎元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