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二十难+证严法师





些人好诚心哦!’我告诉他说:‘这叫做朝山!’。他说:‘我从来不曾
见过,真使人感动哦!’。过了一会儿,他鼻子嗅了嗅说:‘你们这里怎
么有猪粪的味道?’我说:‘这就是从你们的猪舍飘来的啊!’他说:‘
我以为只有我们那里会臭,闻久了也不大觉得,没想到这里的味道比我们
那边还浓!’我问他:‘像这种情形你认为好吗?’他说:‘不好,不好
,这样好了,我把这一批猪养大了就结束经营吧!’他真的从此结束了养
猪业。

    这就是以诚来感动人,本来他们一养就是好几百只的猪,一大早拜佛
时,常听见猪群嚎叫的声音。当猪要被送到屠宰场时,听它们哀喻的声音
,真是今人心碎!幸好这群朝山者,以虔诚的举动,把猪舍的主人感化了
修行的人有时因久处于良好的环境,也许不大察觉它的好,有句话说——
‘处于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正是如此。反之,‘处于鲍鱼之肆,久
两不闻其臭’,在很臭秽的环境中住久了,也会不闻其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堂地狱唯心造                       □
~~~~~~~~~~~~~~~~~~~~~~~~~~~~~~~~~~~~~~~~~~~~~~~~~~~~~~~~~~~~~~~~

    佛陀成道数年后,应父王之邀回国弘法。入城第二日中午,佛陀托钵
经过皇宫楼阁,楼阁上有一对恩爱佳偶卿卿我我的,那男子是佛陀的同父
异母弟弟,名孙陀罗难陀,往楼下一看,见佛庄严的身相非常感动。他赶
快下楼,来到佛陀的面前,向佛问讯。他接过佛陀的钵,将其盛满饭菜,
然后端出来要供养佛陀;但是佛陀一直往前走,他只好捧著钵,跟著佛陀
一直走到精舍。到精舍时,佛陀告诉他:世间的富贵如浮云,你若是贪恋
美色,在滚滚红尘中打转,到头来一定还是在六道中轮回。孙陀罗难陀听
了很感动,因此不顾美娇妻还在家里等他,就随佛出家了。

    出家之后,他还是会想念他的妻子和家庭的生活。有一天,他一直想
偷偷地跑回宫去。佛陀知道他的心思,就告诉他:‘我耍带比丘们出去托
钵,你则留守在精舍,但需扫扫地……’。他想这是回宫的好机会,即说
:‘好!我留守精舍。’可是佛陀故意回头来问他:‘你想离开吗?在你
要走之前,我带你去看看一些境界。看完了,你要走再走吧!’于是两人
坐下来,佛陀入定后,把难陀带上天堂,在那里有一栋富丽堂皇的高楼。
远远一看,孙陀罗难陀惊讶地问佛陀说:‘世间怎有这么庄严美丽的房子
呢?’佛陀说:‘你过去问问这个房子的主人是谁?’他过去一看,看到
里头还有很多美女,就问道:‘你们的主人是谁?’他们说:‘是释迦牟
尼佛的弟子孙陀罗难陀,将来他在人间舍报往生时,就会生在天堂,到那
时这里的主人就是他了!’

    孙陀罗难陀听了这些话好高兴,佛陀问他:‘如何?这里的女子漂亮
吗?’离陀说:‘哦!太漂亮了!’。佛陀又问:‘跟你的太太比起来呢
?’他说:‘跟她们一比,我太太就像猴子一样;她们实在太美丽了!’
佛陀说:‘你如果好好修行,将来就是这里的主人。’他高兴极了。

    佛陀又带著他到地狱去,孙陀罗难陀看到地狱中的狱卒,牛头、马面
……各式各样均有,又看到罪人受刑的种种惨状。地狱中有一个很大的油
锅,他很害怕说道:‘太可怕了,这个油锅还没开始用,将来受刑的人,
不知是谁?’佛陀还是要他自己去问狱卒。狱卒道:‘这个油锅还在加热
,等著佛陀的弟子孙陀罗难陀,他欲心未除,将来若犯戒,死后堕入地狱
,就会掉到这里面,受烈焰热油煎炸之苦。’他吓得满身大汗地出定了,
他告诉佛陀:‘我知道有天堂、地狱了,不管是天堂或地狱,都是由自己
的心念所造成,我要好好地持守自己的心念,也要用心地学佛了!’

    这都是心念的问题,有时身在其境,却制伏不了自己的习气,就像孙
陀罗难陀一样,等到让他真正看到了境界时,他才知道‘回头是岸’的道
理,所以佛陀说‘随化度人难’。就如佛的当弟孙陀罗难陀跟在佛的身边
,照样还是起心动念,经过这番过程,他才开始潜心向道,若不是让他看
见这些境界,他怎么会死心呢?

    学佛就是要把持自己的心,有时我们的心念精进,有时会生懈怠;精
进则成就,懈怠则堕落。不过,只要我们有虔诚的心,不仅能自救,还能
化度他人!因此,要时时抱著殷勤精进的诚意学佛。


□□□□□□□□□□□□□□□□□□□□□□□□□□□□□□□□
□                                                            □
□              人有二十难之十九──睹境不动难                □
□                                                            □
□□□□□□□□□□□□□□□□□□□□□□□□□□□□□□□□

    佛陀说‘睹境不动难’,意思是:处身在顺逆境界之中,而能不被它
所动,确实不容易。

    有一次慈济委员联谊会,数千人潮来自南北,但聚会的场所连医院的
大厅都无法容纳了,所以换了新的场地——在纪念堂工地地下室;这是临
时的场地,音效及通风设备非常差,当天气温又高,身处在那种环境真让
人觉得不是很理想。为什么不理想?因为现代的人,日常生活都已习惯了
享受,夏天家家都有冷气,连坐车也都有冷气设备。现在,忽然来到这个
大空间、大环境、人多,天气又热,也无空调设备;尽管大家都很有心,
为了想多了解慈济而来参加这个聚会,但是在这个大空间中,心却不免被
外境——闷热……所动,像这样的境界,心就被转动了。所以若能彻底了
解苦受乐受的真谛,则不会被境界所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能为法忍苦所以难                      □
~~~~~~~~~~~~~~~~~~~~~~~~~~~~~~~~~~~~~~~~~~~~~~~~~~~~~~~~~~~~~~~~

    现代人在‘白纸黑字’上做文章,文句写得很美,却只是皮毛上的了
解,懂得文字表面的意思而已!过去的人较易透悟真理,大家也听过‘千
里求师、万里求艺’禅宗二祖慧可为求一法——‘父母末生时本来面目’
,甘心跪在雪地七日七夜、断臂求法、唯得一句开示:‘不思前、不思后
,即是父母末生时本来真面目!’求法者当下体悟了个中真谛,即得不退
转道心。为什么对现代的人,讲了千经万论也安不了他的心?

    过去的人走了千里路,跪地七天,只得到简单一句话,他就能受用无
穷,那是因为他能一心一志,雪地断臂都动不了他的心,再恶劣的环境他
还是一心求道;现代的人之所以不能体解妙法,是因为无法拾弃享受欲乐
,更不能为法忍苦,所以其心易随境界转动。

    反观释迦牟尼佛未证道前,他在宫中,地位多么尊贵,享受的是父王
为他建筑的‘三时殿’,使他的生活永远是四季如春。父王的爱护、姨母
的疼爱,又有全国人民的爱戴,但是他却没有让荣华富贵的生活缚住他的
心,毅然修行去了。

    他在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期间,受了千辛万苦,忍人所不能忍的
苦。冷的时候忍受人所不能受的寒冻,饿的时候,忍受人所难忍的饥饿,
前后十一年,这种苦难的环境就这样坚毅地熬过了。直到在菩提树下,天
魔来扰乱他,他都能一一降伏魔军,即使再美的魔女来引诱扰乱,他都不
受色欲心念所动,心念益发坚固,睹境而不动心……终于成佛了;成佛之
后,佛陀依照自己的愿力,在印度恒河两岸辛辛苦苦地说法度人,广度群
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杀身之祸由贪起                        □
~~~~~~~~~~~~~~~~~~~~~~~~~~~~~~~~~~~~~~~~~~~~~~~~~~~~~~~~~~~~~~~~

    有一次、佛陀和阿难走在路上、忽然佛陀说了一句:‘阿难,有毒蛇
啊!’

    阿难以为真的有毒蛇,探头一看原来是一堆闪亮白银,但是阿难也回
答:‘是的,世尊;是毒蛇!’两人视若无睹地走过去了。

    后面有一对父子,听见佛陀说:‘毒蛇!’阿难也回说:‘毒蛇!’
他们起了好奇心,于是也探头去看个究竟——‘哇!那里是毒蛇?是一瓮
银光闪闪的白银呀!’

    这对父子动了心,父亲告诉儿子:‘赶快把它搬回家,我们已经发财
了!’于是父子俩把白银很快地运回去,并且把白银拿到市面去使用。

    原来,这些白银是小偷从国库偷出来的,他们暂时把银子藏起来,想
避过风头后再去拿出来。没想到佛陀和阿难经过该处发现了,又被跟在后
头的那对父子取走。

    在城里,官府已贴出通缉令,耍捉拿罪犯。国库的白银上面一定都会
印上‘国银’二字,那对父子把银子拿去用时,就被认为是偷国库之重犯
,因此被逮捕了,甚至被判处死刑押赴刑场。当这对父子即将被处决时,
父亲非常慨叹的向儿子说:‘儿呀!真的是毒蛇,我们现在已经被毒蛇咬
了!’
                                                
    执刑的人听到他们的话觉得奇怪,于是报告国王,国王觉得这些话的
寓义很深,绝非一般庄稼人能想得出来的,因此就传令押回,亲自审问之
后,才知道整个案情经过。国王是虔诚佛教徒,他觉得一个人只要有机会
听到佛陀讲话,不管他是否领悟,总是与佛有缘;佛陀慈悲救度有缘人,
何况他们只是捡到而不是偷盗犯,所以就赦免他们。

    所谓的动心与不动心,要看我们是否有贪念,佛陀说:‘睹境不动难
’,看到境界而能不动心,对凡夫来说真的是很难。像那对父子看到那么
多白银怎能不动心?而佛陀和阿难看了却当它是毒蛇,不但不动心,而且
还避得远远的,这就是凡圣之别啊!

    再说,平常享受惯了的人,在环境较差的时候,你要他们接纳、忍受
,这当然不简单。气候稍变,心就跟著动,热时坐不住,话也听不入耳,
这都是凡夫的境界,况且要睹境不动,谈何容易?

    我们听法的时候,心里都会觉得很好,常会认为自己都了解了,可是
离开了听法的地方,凡夫心又会起,尽管知道不可以贪、瞋、痴、也知道
瞋火会烧毁功德林,可是一旦遇到不顺意事,即时无明火还是会冒起来—
—你是你,我是我,要争个输赢——凡人就是这样,常让境界所转。明明
曾下定决心精进,且似乎与佛的境界已逐渐在接近,偏偏心一动又堕落凡
夫地。

    我们学佛最主要的是要能调伏自己的心,使心能自主,来去自如;但
是凡夫俗子的心境却常被外境所缚,被牵引得团团转而落入境界之中,无
法超越六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轮回六道皆为贪瞋痴                    □
~~~~~~~~~~~~~~~~~~~~~~~~~~~~~~~~~~~~~~~~~~~~~~~~~~~~~~~~~~~~~~~~

    六道是因自我心中的善恶而上下流转不停;心若为善,便是天堂;心
若守规矩,就是人的境界,心若起了瞋恨,就是阿修罗;心若起杀、盗、
淫的恶念,便容易堕入地狱;起了贪念就是饿鬼的境界;若乱节无伦常,
将来就会落人畜生道。这六种境界,都是由心所造,也因此心受外界所转
动而无法解脱。

    心为什么会被境界所转?简单的说是因为有贪、瞋、痴;心中若有贪
念,境界一现就很容易被它迷惑。贪色的人就著迷于男女色欲,有些男人
看到漂亮的女孩就忘了自己,极易被女色所迷。轻者引来家庭不和,重者
会因而倾家荡产,更严重的会因色而引起奸杀事件,像这样就是色境引动
贪色的念头。

    若是贪财,其实财不转人,而是人心自转。如一堆白银,它本身虽是
银光闪闪但其物体自在,只是人心自食迷。心如著迷财物,则轻者会引发
内心的烦恼;重者致精神失常。比如现在常有什么六合彩、玩股票的情形
,目前常听说有人为了六合彩而精神错乱,或为了股票的跌停而精神失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