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尘集
楼下镜智与耶识的讨论中,我们是在从局部的耶识外推镜智
──不是圣者的镜智,只是我们想象中的圣者镜智。所以出现很
多莫名其妙的矛盾也是必然。嘻嘻。麻子是想提醒讨论的佛友们
注意到自己的局限。
识,及其内外之论的核心。。。
麻子随喜各位深入的讨论。但麻子觉得各位在讨论中可能没
太直接触及核心。博为兄注意到了。这问题实际与唯识中观建立
体系时的方式有关。
龙树菩萨说,非一非异,我们应该都无疑义。在中观,这问
题好说,中观明确区分真俗二谛,非一可用俗谛说而无过失。非
异则入于真谛。
然而唯识学并未明确划分真俗谛,道理也很明确。唯识是用
于指导学人禅定内观的,其间极多情况,非平常街上路人能体验,
故不能建立“名言共许”。而且唯识引导学人由内观逐步由凡入
圣,而圣凡之间,却也没有一条截然界限。所以,唯识对真俗谛
未加明确划分。然而,不明确划分是可以的,不一不异却不能放
诸脑后。确立这应该如何过渡,将是新唯识派需要解决的相当艰
难深入的问题。嘻嘻。
行人学习唯识,开始时肯定用的是俗谛。阿赖耶等说,在这
时,无疑是说每人都有,各有各的种子现行等。但等到了唯识无
境阶段,嘻嘻,实际上却是有两种阶段了。若已实修到此者,当
现量体会到非一非异同时,阿赖耶已经开始转了,讲每人有个阿
赖耶已成戏论。于一切众生,三世诸佛之不异,当有现量体会,
再不会有个识外别有他识之疑。当然也不会有是一之误。嘻嘻。
但对用分别心思维学习到唯识无境的行人,就如我们现在看
到的,于此产生混扰,各执一端,相互矛盾。大千兄那两句话,
若不在非异处做出根本性的解释,就会有无数补丁要补。其他人
也一样。麻子只提醒大千兄,因为他是正方,解释方。如何在凡
夫位用语言表述不异,由俗趋真,这个麻子没想过。我想,这是
新唯识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过去印度的唯识派并不真正存
在,因为那时是以实修深入内观为道的。
麻子十分尊敬韩老先生的工作和努力,愿意看到新唯识派茁
壮。然平心而论,此派现在还在草创期,能不能真的长成大树,
还在未定。体系里还有大量的理论要点未确定,希望千兄及同道
努力完善此体系。但麻子有个相当大的担心,如果新唯识派的创
立同志群中不能建立有力的禅定训练,此体系的建立将会遇到十
分巨大的困难。
关于“相由心生”
自从禅宗盛行中国,大家都知道六祖惠能的名言: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此言当时是六祖当机教人,自不待言,
但对后人,此言何意?
常见的通行说法是“六祖此言与唯识一致,是‘相由心生’
之意”。然而,大多数人对唯识并不了解,相由心生的‘心’是
什么含义也少有人真的去细究。久了,以讹传讹,制造出许多悖
论,倒让外行人怀疑佛法了。
一个典型是,某次听某师讲唯识,于相由心生处,举例道:
夜过小径,见蛇当道,甚惧,几不敢过。平明视之,草绳也,再
无惧,取之系裤云云。
这是很糟的例子,有人反问,若真蛇而误以为草绳,系裤有
何结果?讲者哑口。
笔者以为上例只可举为“心由相生”,举为相由心生之例欠
通达。不要说此例,就是“风动幡动”也大需考校一番。仁者心
动,借问哪位心动?如果是两位都动,则两位何能动得同步?七
八十人又如何同步!要知道人有千万,心有万千,幡却只有一条。
如何千百人之心能同步而动,使的那幡没在向东的同时也向西?
其实,唯识本身讲得很明白,六七八识功能大不一样。草绳与蛇
例里,变动的是六识思维心,转不了物的。不信,假如你以为蛇
是草绳,用来系裤,则铁定挨咬。同样,思维心也动不了幡的。
那么思维心能不能生相呢?能。思维心确能生些相,部份“感觉”
一类的相,如喜好,郁闷等。
八识才是与山河大地这些“心不相应”的物质相关联的
“心”,不过凡夫俗子不能直接操控八识心,要通过“物质”手
段才可。
到底相由心生还是心由相生?这根本是唯物或唯心的问题。
佛法超越唯心唯物:心相是互起、俱起的,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
都无自性!唯识的核心是八识二无我,只讲“相由心生”是对佛
法的歪曲,至少也是片面和误解。常用的“万法唯心”一词,本
意并非一切相由心生,而是一切法的显现都少不了心的作用参加。
离心则谈不到显现。
瑜伽行与研究唯识
善惠:
麻叔;虽然我还没有学过唯识学,但是我所能感觉到一点粗
糙的认识是,是唯识的高处,在于他是一个修行到了相当程度的
学派所传承的教典,后世的所流传下来的文字,之所以起各种纠
纷,或许问题就出在唯识学和瑜伽行的分离上,所以关键可能还
是修行和渐次实证上。善惠能有机会向坛上的各位善知识学习,
实在非常庆幸。
linden:
有同感!中观和唯识两大车轮又称“甚深中观见”和“广大
瑜伽行”,这唯识见与瑜伽行好象不完全是一回事。不知如何在
平日里坚持“唯识五重观”?
二麻子:
善惠兄所言甚是。离了瑜伽行研究唯识有点象我们讨论体操
动作的人体力学及发力要领:其实往往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与
李宁谈根本不是一回事。
善惠:
从以三个无量劫为期也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麻叔,如果现在的修行人想要从唯识起修,那么除了共同的
起点,瑜伽行派修行所不共的修行入门应该是什么呢?我从地论
两次提到数息的情形看,要提供唯识那种无比复杂艰深的心灵回
溯的力量,那种修行的最初缘起,有没有可能是安那般那和四念
住?
二麻子:
在心的安定方面,远离掉举散乱是基础。安般是可行方法之
一。但佛当初传安般的重点,主要所向,不是专为唯识的。别忘
了当时的印度,实修各种方法的人都有,有基础学瑜伽行的人并
不少。
善惠:
还请教麻叔关于正知的问题。在您的《止:必要的基础及其
方向》里提到:我们百分之百的会有妄念干扰,会随妄念而去,
这时要靠正知来觉察,来发现。发现了就要转回到正念上来。
我有这么一种经历,就是做功课的时候,就想睡觉,做功课
的声音大了一些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但是转为一到该做功课的时
间之前,就想找个理由睡上一觉,有一两回还真的睡了。这个现
在慢慢的好了些,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做功课的时候老是
想事,而且想的都还是重要的事情,似乎不想还不成呢,等到发
现了,摄心回来,又开始想自己学的这个法如何如何好,如何难
得等,如此循环往复。自我感觉功课做的不好,于是加量,但是
还是随一天的情绪变化,注意到了稍好一点,没注意就放过去了。
请教麻叔,是否再加大功课的量才能解决?
二麻子:
嘻嘻,善惠兄。恰恰搞反了。靠加长时间的做法,有效,但
也只限在整天可坐的行人。你我未必有这福报。当然,太短时间
也无效。对你现在的情况是,先别加长。应先试试,集中全力不
打妄想的话,你能在座上维持多久?这也得试几天才能得出个大
概的时间。然后,就按这时间,全力以赴地去坐。坐到时间,开
始起妄想了,再尽全力强坚持十分钟上下。别多坚持。就下座吧。
如此,质量较好的坐会缓缓延长,当前困难就会克服。要坐就全
力去坐,乱想与不坐差别不大。
不要在掉举昏沉下过份延长。那会养成不好的禅坐习惯,将
来更难改。
宁可每座短点,质量要好。想修你可多坐几座呀。
唯心与忘我
由朗月兄问烦恼有何不同,麻子罗嗦一通,引出了二一,
CNn两位网友对“心”的不同看法──极有代表性。麻子近年接
触的佛友中,持此二想法人甚多。
看法一:心是最重要的──“万法唯心”。
看法二:心是最要命的──不能抛掉此心(忘我)就没法契
入无我。
其实两种看法都对,但都不全。
麻子曾在老贴里讨论过万法唯心,提到过如果不同时了解八
识二无我,只讲万法唯心会成为边(常)见。此处不多罗嗦了。
但“心是最重要的”一句并不错,不是因为“万法唯心”──心
本身与外境一样无自性;而是因为这个凡夫六识心是一切众生开
始上求佛道,回归真如,利益众生时唯一可自主控制的入手处。
当然对我等凡人俗子来讲,这也很不容易。
心也的确是最要命的,“我思故我在”,只要六识心在,想
契入空性证无我?难!!!但千万小心,无心更是不易圆证菩提。
其实人人有“忘我”无心之时,据唯识,熟睡无梦时是无心位。
我们也知道,熟睡时是忘我的。但有几人能借此无心忘我契入空
性?其他如四空天也是,但均非入菩提路正途。而佛陀早已圆证
真如,但并不“忘我”。如果佛陀整天忘我的话,恐怕很难讲经,
回答弟子问题了。那么佛法讲无我是什么意思?准确而全面的回
答是成就者的事,麻子不做。但就语义来讲,无我是简说,并不
是说“没有我”,“忘我”,甚至也不是“没有人我相显现”。
“无我”,说全了语义应是:“不为人我等诸相所惑而生执着”。
如果上述之点清楚了,能“忘我”一下对学佛修行还是有利
的。在哪些地方有利?因牵涉到著名的“四相”──我,人,众
生,寿者相,一言难尽,有机会再说。
阿赖耶不可能完全独立互不相干
博为:
如果只有功能,没有实体,当然不存在有自性的过患;但如
果没有实体,如何区分是一是二?坚持其无自性,又坚持其有一
有二的个体区分。我总觉得此是两难的问题,或许我太愚笨,意
图不在争辩,只想找个恰当说法,让自己心安。请师兄包涵。
二麻子:
博为的意思,如果麻子没解错,应该是:如果一切都是“自
己”阿赖耶种子遇缘现前,则先要问这缘有“外”否?有外则不
能说“全”是阿赖耶显现。若不承认有外,下个问题是不同人之
间的阿赖耶是否完全独立不相干?若独立,则两个人之间不能相
互作用,因缘法也就不成立了。
此问题正是于“不异”的混扰导致的。所以,阿赖耶不可能
完全独立互不相干。这个独立是凡夫位执着的错觉。(部分)否定
掉这个独立性,问题才有解。但也会给唯识解释带来些麻烦,如
因果种子共不共、错不错乱等等。。。但这些,全都有解,只是
繁。
麻子看法,唯识的识字,不是单指阿赖耶吧。真能唯识无境
的时候,这“识”改叫智、叫如来大概也不会错的。
“是”与“不是”间
糊了:
离念灵知真是真佛性吗?请大家讨论。
不懂不懂:
难得遇到一位道友。您说灵知只是方便说,可是,某老的书
我也几乎读遍了,觉得灵知就是老人的最最核心的核心概念。似
乎不是权说。
如果真是权说,则又引起我的另一个巨大的感叹!!!
佛经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说得是多么清楚!怎么修
止,怎么修观,一点一滴都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佛教传到中国,
把这些明显的、清楚的、白纸黑字的修证方法都扔进了垃圾桶,
而代之以权说、秘密说、模糊说!
经典里有那么多清楚明白的修法,为什么我们要去提倡秘密
模糊的权说?即使是大德们的善巧方便,难道善巧方便一定要是
秘密模糊的权说?您看,中国的禅宗、净土、乃至心中心,哪一
个是提倡严密正统的空观?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也许,我们淹没在传统中太久了。
二麻子:
不懂兄请进。。。嘻嘻,俺不是心密的。对你的问题,俺一
直在等着看心密兄弟怎么回答,盼望见到个能解决你问题的方法。
现在俺来支个臭招,就象俺常给路边下棋的人出臭招一样。
嘻嘻。
不懂兄,你所说的思维正观当然是佛法不二空慧。俺的问题
是,不二空慧及正观是不是只有你说的那种形式?若还有其他方
式,你的问题就自动消失了。
要想知道张家界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