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易解_慧律法师着





木辰纭V挥心芫烤姑靼滓蛟倒ǘ挥兴亢敛畲淼娜耍拍芡赋沽私庑耐馕抻幸环傻谩A硗猓赜谄降确ń绮欢牛磺蟹ㄎ奚木烤沽艘澹淙谎稣谭鹜拥目窘袒鹦拍睢5俏弈沃谏扌械牧α可形闯渥悖壅盏牧α壳潮 ⒛谛纳⒙腋《辉偌由贤庠诘木辰缜看蟆⒆陨淼南捌种兀匦胍鸸煌粒稣谭鹌腥巴庠诰辰绲氖馐ひ蛟担孕牡娜塘ΧΣ湃菀壮删停拍芫∷俚匦扌衅腥馈?br />
 

《净土十疑论》说:有智慧的人内心强烈地想要求生净土,以便能够证悟往生之事了不可得,如此才是真正体悟了无生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心清净故国土清净。愚痴的人被“生”这件事所系缚,听到人家说往生,就真的当作生来理解;听到人家说无生,就真的当作无生来体会。却不知道生即无生,无生即是生。若是不能透彻通达这个道理,彼此随意交互地争是说非,这就是诽谤佛法的邪见人啊!’

 

问:‘心外无有一法可得,佛亦无有去来之相,那里有见佛以及佛来迎接的这件事?’

 

答:‘一切法唯心而又一心念佛,从唯心的角度来看,心是周遍收摄一切万法的,既然了解一切的境界唯是心的作用,了知所有的心念无非是佛,因此随著众生忆佛念佛的当下,就无不是佛了!《般舟三昧经》说:就如同有人梦到七宝财物,或与亲属相聚而感到欢喜,梦醒之后追寻回忆,不知这些都到那里去了,真是了不可得,我们应当以如此的理解体悟去称念佛名。(换言之,众生在迷时虽然也念佛,也求往生,但一旦往生开悟之后,念佛、往生都不可得,念佛、往生本来就是自心中的事。)

 

这段经文是比喻一切唯心所作,就在一切“有”的当下本来即是“空”,因此没有舍报往生去来之事。又因为一切法如梦幻而非实在,则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两者自然就遗忘而不执著。然而也不是没有如梦似幻的相貌存在,如此则不会断灭能念之心与所念的佛。“空”、“有”本来就圆融无碍,所以在本来就无去无来之中,不妨普遍地令众人见到阿弥陀佛去来之相。因为见即无见,本来就恒常契合于中道。因此佛实在不曾来接引,众生也不能去往生,一切的感应道交,无非都是自心的显露发现。就如同造罪的众生,自己感报地狱的恶相一样。

 

《唯识二十颂》说:“一切法就如同地狱一样,地狱的众生都同时见到狱卒刑具等,而又能来作逼害折磨他们的事。”(实则地狱是如幻不实、唯心所造的。)所以这种种苦痛的事,都是罪人们造恶业的心所显现的,并没有自心外实在的铜狗铁蛇等事物。世间种种一切的万事万物,也都是如此的。然而这种“毗卢遮那佛”的唯心净土,虽然没有局限东方、西方而遍一切处,但是这个只有正见悟解清楚明白、习气业障都已消除、理事相融圆满无碍、亲自证入无生境界的人,才可以体悟、才可以说唯心净土。而那些初发心的人,怎么可以随便仿效而说不必念佛、不用求生净土呢?’

 

问:‘《观无量寿佛经》分明所说的十六种观想法门,都是收摄心念修习禅定,观想阿弥陀佛的相好庄严,观想得详细明了圆满光明,才可以往生净土,如何以散乱心念佛也可以往生呢?’

 

答:‘九品往生的经文显示,往生的品位各有高低差别。不论上品、下品,统摄而言,不出以两种心而得以往生,一个是“定心”,譬如修习禅定观想,则能上品往生。第二是“专心”,只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以一切的善行资助熏习,回向发愿往生净土,可以成就末后中下二品,但仍须要一生一世全身归命,尽此一报身精进修行。坐卧之间,要时常面向西方。每当经行礼拜之际、念佛发愿之时,都要恳切勤苦诚心仰望,没有其他的杂念。就如同堕入地狱遭受刑罚,好像在痛苦的监牢、或被怨家恶贼所打杀、被水火逼迫性命,这时候只有一心一意寻求救拔,期愿能够早点脱离苦轮。并希望能够尽速证得无生法忍,广大周遍地度化一切众生,承继弘扬佛法僧三宝,誓愿报答四种重恩,如果能够如此至诚恭敬,那么他念佛往生的功业,必定不会虚妄而无所得。

 

但是如果,言语与行为不相应,信心之力轻微薄弱,不但没有念念相续的清净心,反而生起数数间断的妄念。依靠这种懈怠的修行工夫,临终时想要往生净土,只恐怕被业障牵引,同时也很难遇到善友的开示助念。那么临终时四大分离风火逼迫、身心热恼痛苦不堪,正念就没有办法成就。何以故?我们如今的心念是因,临终时的反应是果,必须要因地实在,果报才不会虚妄。就如同音声和合回响才会平顺,形体挺直影子才会端正。如果想要临命终时,十念就可以成就往生,那么只要预先筹办资粮找对渡口,合集一切的善行功德,回向临命终时,念念真实而不虚妄,那么往生净土之事是不用疑虑的。

 

凡是善恶这两件事、苦乐两种果报,都是身口意三业所造成的,是由四缘所生、六因所成、五种业果所收摄。若一念心起嗔恚邪淫,即是地狱业;若一念悭贪不舍,即是饿鬼业;一念愚痴昏昧障蔽智慧,即是畜生业;一念我慢贡高,即是阿修罗业;一念坚持五戒的心,即是人道的业;一念精进修行十善的心,即是天道的业;证悟人空,即是声闻业;知一切法因缘所生本无自性而断离缘起,即是缘觉业;六度万行一起修习,即是菩萨业;大慈大悲清净平等,即是佛业。

 

如果心念清净,则感得香华莲台七宝行树、清净国土而化生,内心染著尘垢,则高山丘陵坑洞坎坷,在浊恶的秽土而受生粗恶的形体。这些都是以目前相同的果报身,藉著心念的不一而感得不同的增上之缘。由此可知,一切诸法如果离开我们的自心根原,更没有其他的体性可说。若是想要得到清净的果报,只有修行清净的因行。例如水的性质自然趋向下方而流动,火的特征自然地向上而飞腾,这是由于形势运数本来就是如此,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永明延寿大师又曾经作四料简说:‘如果有禅而没有净土,十个修行有九个差错蹉跎于道路上,中阴的境界如果现前,一转眼的时间就随业力而去生死流转。假使没有禅而仍然有净土,那么万人修行万人都可以往生,只要见到了阿弥陀佛,又何必忧愁不会开悟呢?若是有禅又有净土,犹如戴著双角的老虎,现世可以为人天的师范,来世速得成佛作祖。如果没有禅也没有净土,恐怕将来见到的就是地狱的铁床铜柱,万劫与千生长久的时间,没有人可以依靠帮助。’

 

宋太祖开宝八年(西元九七五年)二月二十六日,早晨起来之后,焚香告别大众,然后趺坐而往生,时年七十二岁。后来有一位僧人从江西临川县来,经年累月地绕行永明延寿大师的舍利塔,人家问他为什么缘故?他说:‘我曾经生病入于幽冥界,见到殿堂的左边供奉一个僧人的形像,阎王精勤恭敬地礼拜,因此向人询问阎王所拜的是什么人?回答说是杭州的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已经直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上品了。阎王尊重他的德行,因此礼拜恭敬他。’(乐邦文类。万善同归集)

 

宋 晤恩、文备

 

晤恩。字修己,俗姓路,江苏常熟人。年十三岁时,听到别人诵《阿弥陀经》,心里有所感触体悟,因此前往兴福寺出家。后唐明宗长兴年间(西元九三○~九三三年),前往江苏X山的慧聚寺,学习南山律。不久之后又听闻学习《法华》、《金光明》等经,以及止观论,都达到了经论中精深微妙的境界。一天只吃一顿饭,终日衣钵不离身,不积蓄钱财物品。睡眠的时候一定右胁而卧,坐的时候一律结跏趺坐。每到诵戒的时候,必定感慨忏悔地流泪不止。到处劝勉教导大众修行净土法门,以及一乘圆教的宗旨。前后总共讲演《法华经》二十几部。

 

宋太宗雍熙三年(西元九八六年)八月初一夜晚,看到一道白光从井中射出。因此告诉门人说:‘我此生果报的寿命已经将近了。’然后绝食禁语,一心念佛。有一天晚上梦到一位出家人,执持金炉焚烧名香,绕行他的房间三次,说自己是章安灌顶大师,已经往生于西方净土,为了赞许你的精进修行,因此特地来迎接你。晤恩梦醒之后,即刻呼唤门人弟子前来,弟子们来到的时候仍然还闻到异香。八月二十五日,为大众开示止观法门的入门方便和究竟义理,以及观心法门的究竟了义。然后端身正坐,面向西方而往生,时年七十五岁。寺院的大众都听到管弦铃铎的音乐声,嘹亮悠远地遥传于虚空之中,很久之后才渐渐远去。火化之后,得舍利子无数。

 

晤恩有一弟子名文备,了然洞明于止观的法门,常独处一室,精进禅坐忘情脱俗,达三十年之久,宋太宗雍熙二年(西元九八五年),稍有疾病,净土的瑞相现前,右胁侧卧双足相叠而往生。(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宋 文辇

 

文辇。浙江永嘉平阳人。受戒之后,遍学三乘佛法,依止浙江缙云明昭禅师说法的道场,使他于佛法中的一些疑情顿时决了。后来又依止天台德韶禅师,再一次地有所悟入。曾阅读藏经三遍,宗门教下悉皆通达,逍遥自在无所挂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西元九七八年),砍伐栴檀木,制成一个坐龛,结跏趺坐在里面。自己执持火炬,发誓愿说:‘我愿舍此残存的躯壳,上供十方诸佛菩萨。’然后命令大众念佛,帮助他往生净土。不久之后火焰发起,其烟雾呈现出五彩的颜色,旋转环绕于虚空之中。此时仍然听到文辇的念佛声,过一会儿才停止而圆寂往生。火势熄灭之后,取得舍利子无数,时年八十四岁。(宋高僧传)

 

宋 义通

 

义通。字惟远,俗姓尹,高丽国的人,头顶上有肉髻,眉毛长五六寸。受具足戒之后,即学习《华严经》及《大乘起信论》。后晋出帝天福年间(西元九四二~九四四年),来游学中国,到天台山云居寺,拜见德诏国师,顿时有所契悟。等到参访螺溪寂法师之时,听闻到一心三观的要旨,因而留下来奉事学习,并且都能相应而完全地体会。宋太祖开宝元年(西元九六八年),水路运输使顾承徽,施舍舍宅而改为寺院,请义通法师住持安居。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西元九八二年),皇上封赐寺院的匾额为:“宝云”。

 

义通平日致力于开演宣扬天台的教观,几乎有二十年之久,他常常叫别人为同乡人。有人问他是何缘故?他说:‘我以极乐净土为故乡,你们诸位都应当要往生净土,因此就是我故乡中的人了。’宋太宗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右胁卧而往生。火化之后舍利充满,时年六十二岁。(佛祖统纪)

 

宋 有基

 

有基。字及贤,俗姓王,浙江钱塘人。五岁出家,依止天台山寿昌寺的法超法师为和尚,十岁时,受具足戒。听闻四明山宝云寺(即义通法师的道场)在传授智者大师的天台教观,因此前往追随侍奉,承受《法华经》及止观法门的教法。随著所教导的言语文句都能了解它的义理,究竟穷尽其中深奥玄妙之处。宋太宗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同郡的人请他宏扬教法于太平兴国寺,当时跟随他学习的有数百人。每个月的十五日及月底的那一天,必定集合大众诵菩萨戒。有基一生普遍地劝导僧俗二众念佛求生净土,达四十年之久,所度的众生数目有万人之多。每当遇到年岁收成不好的时候,则持钵以食物供养大众。

 

宋真宗祥符八年(西元一○一五年)六月,示现疾病。弟子令祥请示说:‘和尚将要西归极乐净土,难道不遗留训示吗?’有基因此广谈圆教的要旨。过了一个时辰之后,大众忽然看到西方现出光明,空中奏出美妙的音乐。有基说:‘西方三圣人来了!’说完就右胁卧面向西方而往生。有人梦见有基具足威仪往生西方;有人梦见有基坐在青莲华上对著佛说法;有人梦见阿弥陀佛为有基授记。法智大师听闻有基往生的音讯后说:‘卧病谈禅,临终见佛,这实在是希有难得的事啊!’有基火化后,得舍利子无数。(佛祖统纪)

 

宋 省常(莲宗七祖)

 

省常。字造微,俗姓颜,浙江钱塘人。七岁时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宋太宗淳化年间(西元九九○~九九四),住在南昭庆寺,由于仰慕庐山远公的风范,因此计划结集莲社,刻阿弥陀佛像,后来由于刺血书写《华严经》(净行品),因此把莲社改称为净行社。士大夫读书人参与盛会的有一百二十人,都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