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哀经
念称量计校越度称量。故曰有室。其无识业是曰无室。观察有为故曰有室。观察无为此则无室。察于无为是则无室。得入无室则为道矣。愚戆凡夫不能晓了。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无穿漏亦无所受。何谓无漏。何谓无受。离于四漏名曰无漏。一曰欲漏。二曰有漏。三曰痴漏。四曰见漏。离此四漏。所谓无受。离四事受。一曰受欲。二曰受有。三曰受见。四曰猗戒离此四受。彼此四受。悉归无明恩爱所缠。依猗于内从内发起。如来至真除于内受。所生根本于内清净。归趣一切众生清净。其内净者彼无想念已。无想念除于颠倒。唯念柔顺不住无明。已不住无明。则不复住十二有数。已能不住十二有数。则无所生。其无所生彼则寂然。其寂然者彼则无谊。其无谊者乃第一谊。其第一谊乃为究尽其究尽者彼无人谊。其无人谊无所获谊。其无获谊则如来道。是十二缘。已了十二则曰法谊。其法谊者是则名曰睹见缘起。其睹缘起则见于法其见法者则见如来。如是观者则无有本。性极本末有见想乎。何曰所有。于诸所想不兴因缘。此谓于想而无因缘。如是察者。乃为正觉如来所解。如是像法普行平等。其所等者亦无偏邪。如是平等无有诸漏。亦无所受。愚戆凡夫不能晓了。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又族姓子。道者清净无垢无染。何谓清净无垢无染。空则清净。无想离垢。无愿无染。无生清净。无污离垢。无起无染。本性清净。解脱无染。无游逸则清净。亦无轻戏为离垢。寂调则无染。无本为净法界显曜。本际无染虚空清净。虚无无垢慌惚不染。除内为净于外无逸。则曰无垢。无内外行则曰无垢。不习诸入则曰无染。慧尽过净了。净于当来不起无垢。分别现在住于法界。则无所染是谓清净无垢无染。而平等御于一法矣。至寂然迹。其寂然者则为憺怕。寂然憺怕是谓仁和。是族姓子。犹如虚空道亦如之。如其道者法亦如之。如一切法众生亦如。又如众生国土亦如。如其国土泥洹亦如。如泥洹等见于诸法。究尽寂然此已辩矣。于诸部党而无部党。是为清净无垢无染。如来于彼于诸色像。了一切法而无色像。遂成正觉。观于一切众生之界。无净无垢。于此诸数。是则名曰悟寐众生而怀大哀。如来则以善权方便。感致梵天。不以无请而转法轮。于彼应时六万八千梵天之众。自于天宫忽然不现。在波罗奈鹿苑之中。住世尊前稽首足下。劝请世尊令转法轮。唯愿大圣。班宣经道。若说法者多所救济。梵天。尔时叹此颂曰
正使诸法 寂然憺怕 清净鲜洁
无垢无染 既不可获 无音无作
则以道慧 最胜悉了 于无数劫
造立愍哀 勤行难量 精修长久
欲得开化 众生迷惑 睡眠来久
大愚所蔽 众生多有 晓了积德
本以曾修 故诣最胜 必当识别
殊异尊法 唯愿如来 时转法轮
已得摄伏 魔所处场 寻时开阐
于甘露门 为众广演 贤圣句迹
唯愿导师 显示道迳 假使正觉
矜哀无尽 垂愍众人 转无思议
我身今日 劝请至尊 唯闻最上
道法之轮 设使大圣 怀乎恩慈
犹拘那鋡 佛讲说教 亦如迦叶
转其法轮 唯愿世尊 颁宣经道
譬如天雨 多所润泽 生于药草
及茂五谷 以大哀云 普周世间
如来为雨 正法之水 从始生时
口宣妙言 圣自发生 当度众生
群庶悉集 渴仰饥虚 唯以法味
除其痟渴
佛言。如是族姓子。其梵天王劝请如来殷勤若兹。又佛正觉不舍大哀。在波罗'木*奈'仙人所止苑园之中。寻时即转无上法轮。沙门梵志诸大魔神梵天王世人。所不能制。所讲经道出非常音。告于三千大千世界。比丘拘轮(晋言本际)第一解法。于时世尊宣乎赞颂
深妙不可获 第一无所作
拘轮解本际 不怀于结恨
如来说此法轮之经。不可称计无央数人众生之类。受教随律见于如来。兴阐大哀。无量无限难不可计会群黎之党。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是族姓子。诸佛世尊以十六事。愍念众生而怀大哀。常以慈愍未曾忽忘。彼亦无业不怀恐怖。如来所修无极之哀。不可称载。为一一人而造立行。江河沙劫忍在地狱。初不退还。以是方便。使诸众生随律受教贤圣之法。以此比像如来至真。为诸众生。各各一一受形命者。为一一人各各恒河沙劫。忍于地狱勤苦之患。欲使众人随律受教入贤圣法。如来不以懈倦而厌。不违大哀。族姓子知。诸佛世尊愍哀众生。巍巍如是常怀大哀。又族姓子。诸弟子众声闻种类志怀恐惧。其所愍哀。畏怖如鱼慈犹肌肤。菩萨之慈犹如骨髓。诸佛世尊怀无极哀。常当劝助求于佛慧。化声闻哀。令入道心奉菩萨哀。诸佛世尊。决于道慧故怀大哀。声闻哀者察于慈心。瞻察开化为菩萨哀。究尽启导为佛大哀。厌造立行为声闻哀。精勤转上为菩萨哀。超越诸行为佛大哀。是族姓子。诸佛世尊。而于众生常怀大哀。一劫百劫千亿万劫。为一人故住在世间。劫数难计不可称载。而于泥洹不永灭度也。必当济之故。族姓子。当解知此其佛大圣如来至真在于众生而怀大哀
大哀经宣劫世品第九
佛言。族姓子。乃往过去久远之世。不可计会无能称载。长远悬旷不可议劫。尔乃有佛名栴檀香如来至真等正觉。而出乎世。世界曰香土。劫号上香。其佛寿命千二百六十八万六千岁。其声闻众亦八百六十八万六千人。诸菩萨众不可称限。其如来至真。有一毛孔所演妙香。熏周三千大千世界。其熏巍巍资美难量。彼佛世界曾无秽气。其土所有墙壁树木。山陵溪谷所有形色。以如来香皆被蒙熏。香气芬馥不可为喻。以故世界名曰香土。其有人众生。彼佛土皆悉被荷如来圣香使身口意不被殃舋。若有出家在其佛所作沙门者。闻此妙香皆得四禅。其土已更曾与千佛悉同一字。号曰栴檀香。以故其劫名曰上香。栴檀香作佛事竟。然后乃当取般涅槃。临灭度时察众生界。何许是人。吾应当化。令随律教。则道眼见有想无想天。而有所化异人。宿世曾以殖众德本。志在微妙佛应所化。在彼天上八万四千劫。在于彼境乃生人间无有欲尘闻大乘德。当发无上正真道意志不退转。时栴檀香如来至真。以权方便。怀抱大哀故示因缘。告诸比丘。今是吾时当般泥洹欲取灭度。于时其佛兴隆大哀。有三昧名曰无厌定意正受。现大灭度。然后广布舍利靡不周接。其正法住千八百四十八万四千岁。斯法开化多所救济。当尔之世无有像法。彼佛世尊以三昧力。等以神足建立神圣。八万四千劫。在彼没形而不自现。如是族姓子。于八万四千劫多所开化。其彼天人在有想无想天。竟八万四千劫寿已。还生人间生尊者家。年适八岁。是栴檀香如来至真乃从三昧起。在尊者家。显佛身形住诸子前。又其家中余人不睹。八岁童子独见之耳。其童子者曾志大乘。如应说法演家患难。咨嗟大道不可称载。于时童子至心淳和。发于无上正真道意。寻时得成不退转法。佛见彼心则授其决。过七万二千阿僧祇劫。当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名曰宝上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祐。其余人者不闻授决。独此童子一身知耳。本应器故。时万二千天子闻所授决。淑淳一心发无上正真道意。各自兴愿。宝上如来成正觉时。吾等当生于彼佛土。其佛所说必当如愿。生乎彼土宝上佛所。时栴檀香佛。授诸菩萨莂已。乃就泥洹而取灭度。诸天人民供养舍利。故族姓子。诸佛世尊。大哀具足巍巍若斯。非声闻缘觉地所能及。又族姓子。诸佛圣教若断绝时。故寻复续立。诸天中天所发众祐。其等功德益加炽盛。所化转茂。至不灭度思报功祚。终不相违而亡失也。如来讲此大哀谊时。于大会中三分江河沙等众生之类。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减半江河沙等诸菩萨众。逮柔顺法忍。江河沙等诸菩萨众。成立大哀逮得总持。如佛世尊。又其法忍名阿惟颜。逮成此忍。于时众会闻说此言。欢喜踊跃善心生焉。俱共咨嗟世尊之德。便雨天华供养世尊。乐器自鸣。当是之时莫不亘然
大哀经处处品第十
佛告族姓子。何谓如来所作事业。如来事业有三十二。何谓三十二。则以佛无上之慧。处处如有知。非处如有知。有限无限有为无为靡不通达。彼何谓处。何谓无处。所言非处。无家救济。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欲得可意所欲必获。欢悦之报生于善处未之有也。所谓处处如有。所望得护。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欲得可意欢悦安隐。恩德之报归于善处。此事必果。其悭贪者。欲得财富。犯于禁戒而作众恶望生天人。怀毒嗔恚欲求端正。懈怠得道。其志迷乱眩惑放逸欲入寂灭。其怀邪智驰骋不正。欲得坏除挂碍正处。怀来真正。此不可果。施望大富。持戒生人。忍辱端正。精进得度。禅定入寂。正慧圣达。蠲除挂碍。所止之处此事必果。又复豫知其犯逆者。心不存定。禁戒清净心常寂然。如行颠倒。不能逮得柔顺法忍。如笃信空逮得法忍。如狐疑者心不休息。如除结网心得止息。知于女人不以此身成转轮王天帝梵天魔王之主在世尊前。佛知于女人转女形已成转轮王释梵魔天在世为佛。如转轮王以正治国慈愍万民不行邪恶民知转轮王不行挘Ш嵋孕爸伟钋衷雇蛎瘛V舻ピ饺酥詹环付穸榭嗟赜V溆蛉吮厣焐峡炖种ΑV鄙哂贸な佟5燎圆皇АR鶌壔M郧蟊纭W砭撇宦伊缴嗲蠛汀6窨谧舌怠g灿锴竺`燎蠛醚铡Z核糖蟀病P凹取4耸挛垂4热瞬簧庇コな佟G辶坏劣2皇д杲嗖灰V倚挪黄邸Jセ鄄蛔怼2欢繁舜恕Q院筒淮帧4侵什皇巍H倘璨秽痢7派岵惶啊U恍啊1氐贸な佟2瓢膊皇АF尴⒄炅肌?谄愫谩w锘劢惨辍>焓艉湍隆V谌嗽扪铩L善溲浴2票Ψ崛摹D徽把铡J朗朗兜馈4耸孪すTブ说炔坏貌恢劣诠ひ病V霉さ萌胗谑薄V诘兰2桓赐窗朔瓷馈S种共桓慈炊苄V谕炊粗苄F谖逡醵∶鸲取V诓换共桓椿狗垂橛诖耸馈V诖Χ∶鸲取V匏桓辞A写λV匏抻嘀帐肌V褪ナ坎簧岱鸬拦橛谝煅АV褪ナ康惫槊鸩恍磐獾馈S衷ザ弥腥貌黄鸱ㄈ讨詹煌俗;咕托〕宋匏由7ㄈ唐腥爻善涞啦桓椿鼗埂Tブ腥鹗飨虏怀烧踔詹黄鹨病W谑飨鲁捎谖奚险嬷馈1毓灰伞Tブ缋吹阑酃阍抖薰野S笕缋椿鄄煌ù锒斜伟粗幸病S钊缋词セ鬯鸷摹6恢芷瘴粗幸病J雷鸬阑坌踔芙用也煌ù铩Tブ偈褂腥擞鹦奈丛幸病H缋葱恼摺L焐咸煜挛弈芗摺V焐咸煜掠鸲ノ弈芸叭味梅鸲フ摺Tブ缋闯6ㄐ奈丛占磺兄谏睢Tブ鹦奈丛野某R欢诒炯省Tブ雷鸫颖疽牙炊抻惺АK抵脸涎月匠N蘅诠Tブ笫雷鹗褂秀诼V罘鸫笫ド硇星寰弧3髟轮槿赵率丸蟆P榭涨寰晃弈芗罢摺7鹛熘兄臁5阑鄢馕∥∥蘼虏豢晌鳌J亲逍兆印H缋创Υαξ尴蘖俊K滴藜省K┪淖终孚形奁邸7鹩谑撬淘?br /> 地尚可擘裂 空无动使动
欲使佛所说 无能令有处
丈夫尚能化 令空为五色
世尊所说处 无能令有处
佛之所宣畅 上下并中间
一切悉至诚 莫能令不及
若说非处处 上下及中间
此事悉真正 终无有变异
晓了其处处 而为讲经法
是故实无虚 悉见心志性
异学外道士 所在皆驰逸
用不达处处 佛正觉无此
其知处非处 随时度众生
诸佛名称广 寻为说其处
众生无应器 佛亦观于彼
随时而观察 以何能将养
是为第一业 诸佛殊胜道
所作无殃舋 则以度众生
无量不可计 说处及非处
是为大仙力 外道无能逮
大哀经卷第三
大哀经卷第四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了三世品第十一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别知当来过去今现在诸所行业所在因缘处所报应。云何别知。于是如来悉解过去所可作者。诸善报应若不善事。当来所作善不善事。报应之方。现在所作亦复如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