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心镜明’:我们的心镜,就是大圆镜智,你要是得到大圆镜智—
‘鉴无碍’:你照甚么事,一照即了;你照理,一照即空,所以鉴无碍,甚么障碍都没有了。
‘廓然莹彻周沙界’:廓然是大的意思,又是光明的意思。莹彻,就是玲珑剔透,里面可以看见外面,外面也可以照到里面,互相莹彻,没有障碍。周沙界,周遍法界,无在无不在。
‘万象森罗影现中’:天地间的森罗万象,房廊屋舍等,影现中,都在这里面现出来。
‘一颗圆光非内外’:这个圆光也是如意珠发出来的。‘既能解此如意珠’:你明白这个如意珠的道理。‘自利利他终不竭’,如意珠会放光,这种光不是在里面,也不是在外面,是你自性的光明,本来就有的,可是你不会用它,所以埋没了很久,现在你得到了,明白了,把大圆镜智也得到了,所以一颗圆光非内外。
研究佛法的人,必须要恒长耐久,天天研究,不能间断,天天在佛教里薰习,就像在水里泡似的。又像用烟来薰一样,你用烟薰,一天不见得甚么,两天也不觉得怎样,时间久了,就有黄色现出,就有一种习染。本来是个质地很硬的,常常在水里泡,泡得时间久了也会软。即使自性很刚强,常常在佛教的法水里泡,可改变我们的刚强性,成刚柔相济。你本来是甚么都不懂,若你常常在佛教里薰习,久而久之,就懂佛法了。
我们人不要那么好奇,好奇不要紧,很容易掉到坑里,掉到陷阱里出不来。那些探险的人,各处去探险,往往生命都牺牲了,这是不是值得呢?这不一定有甚么价值。所以我们人应该生出正信来,不要常常走小路,走黑暗的路,见不得人的路,喜新好异,这都是佛教徒容易犯的毛病,结果甚么也没有成就,时间也耽误了,这是很可惜的。你常常想学佛法,就是没有时间;但你各处往旁门左道里跑,却有时间。可是这很容易就中邪了,现在到处都有鬼上身,这些很容易把人迷惑住,被迷惑了,将来就做魔王的眷属,去增加他们的势力,所以各位正信佛教徒不要走偏门,不要投机,不要取巧,要老老实实地研究佛法,这是我们的本分。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豁达空’:世界上有一种人,不相信真理,也不相信因果,所以他的论调是说一切都是空的,人死就如灯灭,甚么也没有了,他把一切都归空,所以叫豁达空。
‘拨因果’:拨无因果,他不信人在世上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他不相信这种真理。他说没有因果,也没有报应,把因果报应的道理完全否定了,可是,因果报应是不能否定的,因它的确是有。因此,他就变成一个很无知识,很粗鲁的人。
‘莽莽荡荡招殃祸’:莽莽,就是很莽撞,莽撞中的莽撞,很粗俗,很无知识的。荡荡,就是不守规矩的样子,这是很厉害的不守规矩,不只是稍微不守规矩,因为他拨无因果,可以说是错因果。因为错因果,就会招出殃祸,殃就是灾殃,祸是祸患,造出种种罪业,自己不知道。
‘弃有著空病亦然’:为甚么弃有?因为他认为甚么都没有;执著空,他说甚么都归于空,这个病也像拨无因果一样。执空执有都是落于二边,不是中道了义。
中道了义是非空非有,说它空,它有妙用;说它有,它又有真空,所以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也不碍真空。真空不是一个空的,因为有妙有,可是妙有并不是一个有,它有一种有的成分在里头,可是它又不是完全有,因为它又非有,所以叫真空,这是二不二。真空不一定是空的,所以叫妙有;妙有不一定有,所以叫真空。你若弃妙有而执著真空,这也是错,所以说:‘弃有著空病亦然’,你若执著到空理上,这个病也是一样。
‘还如避溺而投火’:这好像甚么呢?好像你怕水,怕被水淹死,所以就投入火去,但火也是一样能烧死人,火烧之死和水淹之死,都是差不多,所以弃有著空病亦然,就好像避水淹,而跳到火堆里一样。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
我们修道人,若不会用功,就会生出一种大执著。这种大执著也就是头上安头,骑驴找驴,没有这个必要。可是就这么糊涂,没有择法眼,以为应该—
‘舍妄心’:说我不要这个妄想心,把它舍弃了。其实这个妄想根本是虚妄的,没有一个东西,有甚么可舍的,只要不打妄想就够了,你还舍甚么东西?
‘取真理’:真理不是在外面找,真理在自性里面,你若妄尽,真就现前。你的妄想心没有降伏,没有放下,还执著你的妄想心,想找真理,真理不用到外面找去,这是人人本具,各各不无的,所以你也不必取,不必舍。舍是不要它,取是把它拿回来;不要它是著相,想把它拿回来也是著相。这个真理也是没有形相的,你怎么可以用取舍之心来修行这个法门?所以前面一开始,歌词上就说‘不求真。不断妄’,不求就是真,不断就是没有妄;若有所求,就找不到真的,你想断,那就是妄,所以舍妄心,取真理,也是这个道理。
‘取舍之心成巧伪’:就因为你有取舍之心,就成巧伪。巧是智慧,伪是愚痴,就得不到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是无智亦无得的,没有形相,所以你想取舍,都是头上安头,骑驴觅驴。真理是本地风光,本有家珍,不用到外面去找,所以成巧伪。就因为这个取舍之心,就有智慧和愚痴。
‘学人不了用修行’:学人就是修道之人,一天到晚想舍妄想,取真理,在这上面用功夫。
‘真成认贼将为子’:这好像认贼做儿子一样。这个贼,如果你想舍妄想,就好像有个贼似的,因为你在妄上又生出个妄。取真理,真理是没有形相的,也没有可取,也没有可舍。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去骑驴觅驴—你已骑著了,还找它做甚么?头上安头—你一个头觉得不够,要在头上多安一个头,你说这是甚么?这都变成妖怪了,修道人不懂得这个,永远也不能与道合一。我们各位在这个地方要确实注意来研究,学佛法,要学得有智慧,不要越学越愚痴。怎样学得有智慧呢?就是做甚么事情,都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不要投机取巧,不要各处占便宜,自己得到利益,那不是佛教徒,那是借著道的名义来发财,来扩张自己的名誉地位,这都是错的。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这是说前面‘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我们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或者太过,或者不及,太过和不及是一样的。我们修道人,不应用妄想心来修道,应该用本妙明心。本来心是不可思议,无所不明,不用猜测、计度,不用去想;可是人往往不会用功,尽用肉团心,用缘虑心,用计度心来追求修行的道路。用这种心、这种意、这种分别识,就是因为错用了心意识,未能回到自己本妙明心,性净明体上,所以叫错用心。
‘损法财’:它令你的真法不现前,损伤了。
‘灭功德’:你尽用心意识去做功德,总想要有所得,有一个执著,总抓著一个抓手,用心意识来修行。
‘莫不由斯心意识’:修行的人,对这种道理不明白,总在心上用功夫,在意上用功夫,在分别识上用功夫,所以说:‘学人不了用修行。’不明了,就以这个心意识当做用功的工具,生了大执著,这样修行,越修离道越远。
‘是以禅门了却心’:因为这个,禅门里头有个了却心,了却心就是不用心意识,所以说:‘谈到无心便是道。’无心、无意、无识,没有心意识,了却心没有了,这个心就是心意识,都在这里头包括著。
‘顿入无生知见力’:这个时候,你就能证得无生法忍,有大智慧现前,得到圆融无碍的智慧,这时候就成了大丈夫。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大丈夫’:怎样叫做大丈夫?中国孟子所讲的大丈夫是怎样?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富贵的人钱多,势力大,就不守规矩,行为便不检点,有淫乱的行为(花天酒地)。可是如果你在富贵的地位上能够不淫乱,能够守规矩,老老实实的,不违背人间的法律,不违背天上的法律,不违背地狱的法律,这样子富贵也不能淫了。贫贱不能移,人若贫贱,就没有志气了,就不择手段,投机取巧,去谄富骄贫,种种很卑鄙的行为就现出来。人如果穷了,还能不转移他的志愿,还是要做一个世间最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便能把自己的人格建立得非常正大光明,有志气,不同流合污。威武不能屈,威武就是用势力,在甚么势力下也不屈服,不屈服于权力、势力之下,就叫大丈夫。
以上所说是世间的大丈夫,现在我们这段文所说的是出世的大丈夫。出世的大丈夫,在心目中根本就没有富贵,没有贫贱,也没有阶级观念,权力的观念,人我的观念都没有。心里没有这些东西,也没有一个威武不能屈的观念,这些世间的东西都扫干净了,这时候是顶天立地,通天彻地的人,这种豪气常存,正大光明的态度,充满宇宙。没有一个人我是非,这些问题都没有了,他是不是不懂呢?懂,他甚么都懂,可是他也不违背道义。这种大丈夫,凭甚么能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因他心里没有这些渣滓,没有这些杂乱的东西。
‘秉慧剑’,他没有情情爱爱,啰啰嗦嗦,婆婆妈妈的东西。为甚么没有?因为他的智慧剑把一切的葛藤都斩断了,七情六欲不生,财色名食睡也绑不住他了。
‘般若锋兮金刚焰’:般若的智慧就像刀刃那么锋利,能切金断玉,削铁如泥,能把人的情情爱爱,这些不干净的东西斩得干干净净。因为这些黑暗没有了,所以就放出金刚的火焰,发出智慧光。你们看!有些人生得很聪明,可是他用心用得面黑黑的,头发也想得白白的,腰也弯了,头也抬不起来,这都是因为用心意识的缘故,就谈不到大丈夫。
‘非但空摧外道心’:不但能把外道的邪气都消灭了—
‘早曾落却天魔胆’:他很早就把天魔胆给吓破了,天魔恐怖毛竖。这是说人要证果成了道业,才是真正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奇男子、大丈夫,不是那种口头上说得好像懂得很多,可是实际上甚么也做不到,只会口头禅,所以口头禅的人不能成为大丈夫。《证道歌》是很有意思的,你们各位若能背得出来,遇到有忧愁烦恼的时候,唱一唱就能把你的烦恼魔给降伏了,令你的身心都得到清凉快乐,能以每天唱几遍,你的寿命一定很长,身体一定很健康。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醒醐我常纳。
‘震法雷。击法鼓’:不一定有个雷,这是一种譬喻,譬喻佛说法像狮子吼,如云雷音一样,众生在迷梦中听到云雷音,便反迷归觉,舍邪归正,这就是震大法雷,击大法鼓。
‘布慈云兮洒甘露’:布即分布,分布开这慈悲的法云,洒下甘露的法雨,令一切枯槁的众生,得到法音法雨的润泽,使他们的法身慧命都可以复活起来。
‘龙象蹴踏润无边’:这时法门的龙象,都得到慈云的法雨来润泽,所以润无边。有他们这些龙象,再去显扬法音雷雨,那么一切众生都会得到觉悟,所以说—
‘三乘五性皆醒悟’:三乘,指声闻、缘觉和菩萨;五性,指善性、恶性、定性、不定性、阐提性,就是包括一切众生的根性,无论上根利智或下根愚钝的,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分地滋润。
‘雪山肥腻更无杂’:雪山有种草,生得非常肥腻,有营养,所以大白牛吃了这种草,能产生醍醐来滋润一切的众生。外以说:
‘纯出醍醐我常纳’:永嘉大师告诉我们说,他常常能饮到醍醐甘露,知道其中好处。所以他也希望每个众生,都可以得到醍酬甘露的滋润,都能反迷归觉,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再不在轮回里打转。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性,是佛性;一切性,是众生性。佛性和众生性本来没有分别的,佛性就是众生性,众生性就是佛性。这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