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淮蛲铮绻颐悄茏龅秸饬笞谥迹攀钦嬲姆鸾掏剑攀且庖登寰弧?br />
口有四业:绮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是专门讲男女之间淫秽的话,引人想入非非;或者专门讲损坏佛教名誉的话,令人对佛教徒有不良印象。像‘你看他学佛好几年了,态度仍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样子,学甚么佛!’我们天天学佛法,如不在这个地方下一番功夫,真是对不起佛教,一定要痛下针砭,自己给自己治一治贡高我慢、嫉妒障碍,种种毛病。这种病不去,始终在佛教里是个大障碍,不能出三界,所以身口意三业非常重要。妄语,人人容易犯,不知不觉就打妄语,说假话。恶口,就是骂人,讲粗话,甚么话粗鲁难听,就讲甚么话,很毒的,所以叫恶口。两舌,就是一个人有两种面孔,对张三说李四的是非;对李四讲张三的是非,把张三、李四讲得水火不容,制造出矛盾来,然后坐山观虎斗,桥上看水流,看你们鹬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所以在讲经前,我要清净自己的习气毛病,使身也清净,口也清净,意也清净。所以说:‘宣化清净身口意’。
‘皈命顶礼佛法僧’,我一心皈命三宝—佛宝、法赛、僧宝。
‘乃至十方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中’,乃至横遍十方世界,竖穷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的诸佛我皆皈敬。
‘诸尊菩萨摩诃萨’,十方所有菩萨中的大菩萨,我也向他们皈命顶礼。
‘西方东土历代祖’,也顶礼西方的历代祖师,和东方历代祖师。
‘古往今来贤圣灯’,这些古往今来的圣贤,有如照世明灯似的。
‘惟愿三宝垂加护’,注解这部《证道歌》之前,我至诚祈求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尽常住,一切佛法僧三宝加护我,令我有解释《证道歌》的智慧。
‘启我正觉转法轮’,开启我正知正见,令我明白《证道歌》的道理。
‘见闻精进证不退’,令见到《证道歌》的人,听到《证道歌》的人,或见到《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的人,都能勇猛精进,依法修行,证得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这三不退转。
‘倒驾慈航救同伦’,再倒驾慈航,回来娑婆世界,救苦难的有情众生。
‘一切众生皆灭度’,使所有众生皆得灭度,离苦得乐,证得涅槃妙心。
‘还我本来法性身’,返本还原,令我恢复本有的佛之法性身。
‘觐见威音古慈亲’,朝拜最初的威者王佛,一切众生最古的慈悲之父,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见威音王佛去。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君不见’:为甚么说君,不直接说你看见没有,君是称呼之词,也是一种很礼貌的称呼,好像说‘先生’,张先生、李先生。不见,看见没有?一种探问的口气,试问之词,看见没看见甚么呢?。
‘绝学无为闲道人’:绝学,也可说是无学,证得无学位了,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都叫有学位,都是有所学习;四果的阿罗汉,是无学位。绝学,绝是断绝,把学习的道路断了,为甚么要绝学呢?因为他证得无为的智慧,无为而无不为。在表面上看他无所事事,可是默默中正在转法轮,教化众生;不过他不著相,不愿意留形迹给人看见,不愿意人对他歌功颂德。闲道人,表面上他是无所作为的,他很清闲的,悠然自得的样子,好像甚么事,也不注意似的,闲是闲著,可是他是个道人。道,他是个得道的人,不是修道的人,得到甚么道呢?得到诸佛的心印法门,得到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法门,所以很自在。闲道人,也包括自在、快乐的意思,有平安寂静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叫闲道人。看他无所事事,甚么事都不著急,也没有烦恼,时时都是优游自在,超然自得,可以说是‘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道通天地有形外’,就是大而无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便是小而无内,这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梦想得到的,所以说他是个闲道人。也可以说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万物静观皆自得,万物的表里精粗,他没有不明白的,不用加以思索研究才能懂,很自然就得到;四时佳兴与人同,春夏秋冬四时的美好光阴,他和所有人都一样,没甚么分别,所以叫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因为他已得了道,没有妄想可除,也没有真可证。妄化真存,所以不除妄想,并不是说他有妄想而不除去;无真可证,已经证得到极点了,所以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以前他和我们一般众生一样,也有无明的烦恼,可是现在修得变成佛性,返本还原,反迷归觉,根本生死的问题断了,所以无明实性转成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以前幻化的,虚幻不实的身体,现在证得法身的理体。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法身觉了无一物’:甚么是法身?法身就是实相,就是无形无相。觉了,就是他明白了。无一物,他一物也不执著,没有任何境界能把他迷住,所以一物也不立了。
‘本源自性天真佛’:这是证得甚么境界,到了甚么程度呢?证得根本的源流,根本的佛性。所以本源白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天真佛,就是本来现成的天真佛,因为这样,所以他是绝学无为闲道人。
‘五蕴浮云空去来’: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又叫五盖,又叫五阴。为甚么叫五蕴?因它是蕴结而成的;为甚么叫五盖?因为它盖覆自性,现不出光明;为甚么叫五阴?因它属于阴,隐没伏藏著。色,指一切有形有色;受,以领纳为义;想,以分别思考为义;行,指念念不停,念念迁流,以不停为义;识,以了别为义。这五蕴—色、受、想、行、识,每一蕴都盖覆我们本有的自性,我们自性的光明被盖住了,便把本有的智慧遮住了。这五种东西非常厉害,所以在八苦中有‘五阴炽盛苦’,好像火一般,能将人烧死,可以把自性烧死。但它的体性,却是空虚幻化的,所以说五蕴浮云空去来,有如浮云似的,空中去。空中
来,没有实体。
譬如青、黄、赤、白、黑这五色,只有颜色而没有实体的形相,它要藉其他的物质而显出颜色,色的本身并没有甚么东西。更明显的说,色的本身就是一种微尘变化,征尘经由很多很多聚集在一起,你才能见到它的形相,有个色;若单单一粒微尘,就很不容易看得见。这五颜色聚集在一起,即是你看见的青、黄、赤、白、黑;但分开时,单单一个颜色,你也看不太清楚。单单黄色一色,如一粒微尘那么大,不太清楚;单单红、白、黑色也一样,不容易分别清楚,如果聚集在一起,它就显现出来;五蕴也是一样,由一点点聚集而成。受,有了色法,就有了领受;有了领受,就变成想阴;想,就像野马似的跑得很快,妄想钻天入地;行,就有行动的迁流;识,然后又有了分别。这五蕴的法都是没有实体,没有真实的东西在里面。所以五蕴就像空中的浮云、云雾一般,忽聚忽散,聚而成形,散而无物,聚则有,散则无,在虚空里很自由地来去,你真要捉它,却捉不著。
‘三毒水泡虚出没’:三毒就是贪嗔痴,这三毒把我们的法身慧命毒得昏迷不醒,几乎都毒死了。
贪,贪而无厌,人的贪心不易降伏,尤其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自己想一想,你不贪财,就会贪色;不贪财色,就要贪名;财色名不贪了,吃又放不下,贪吃好东西;吃也无所谓了,但不睡眠就受不了。贪睡的人睡著了,你给他甚么,他都不要,给他一百万,叫他醒一醒,他不相信,为甚么呢?大概是做梦吧!不会是真的,所以又睡了,无论有甚么事情,也摇不动睡觉三昧的定力。信佛的人不要多睡,今天佛的法驾来光临道场,快来拜佛。他说不行,我还没睡足。叫他去做早课,睁不开眼睛怎么做?这是舍不了睡,这就是贪。
嗔,贪著五欲,贪不来就发脾气,被旁人给抢去就发脾气。
痴,人一生嗔恨心,就无所不为,甚么都做得出来,一些愚痴的事情就发生了。所以称为贪嗔痴三毒。
三毒把我们的法身慧命都毒得不能觉悟,可是他们虽这么厉害,却好像水里的泡沫一样,自生自灭,你若不随它去转,它也没有办法。就像水泡在水里,现出来的只是假形,没有实质,连尸首都没有,没有一个实体,就像一股云雾一样障著你,所以说三毒像水泡般虚幻出没—虚幻而生,虚幻而灭。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证实相。无人法’:证得实相理体时,人也空,法也空,人法双亡,法执也破,人执也没有了。人的执著没有,就没有人我是非;法的执著没有,就不会说:‘我懂甚么法,你不懂。’这种贡高我慢,轻看旁人的思想都没有了,所以说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业读牙,和法字谐音。刹那,就是很短的时间,一刹那中,就把无间地狱的业灭了。阿鼻是梵语,翻成中文就是无间地狱—没有空间的地狱,一人也满,多人也满;在地狱,时间也没有间断,时时受苦。有五种无间地狱,在《地藏经》上说得很清楚,可以查看。换言之,就在很快很快的时间内,连呼吸都不需要,就可以灭除无间地狱的罪业。我说得这么容易,恐怕有人不相信,以为我打妄语骗大家。不是的,所以永嘉大师发誓说:
‘若将妄语诳众生’:若我打妄语欺骗一切众生—
‘自招拔舌尘沙劫’:我愿意自己遭受果报,入拔舌地狱,像微尘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大劫,在那里受罪。我是说真话、实语、不打妄语骗众生,所以各位不要不相信,这是永嘉大师知道众生多疑不信,所以叮咛茹苦,苦口婆心,忧心切切来告诉我们,他发这个誓愿以坚固我们的信心。
各位想想,古来祖师对你、我、他一切众生,是多么关心,多么盼望我们早日反迷归觉,这种殷殷期待的苦心,切莫辜负,不要再在外面旅行而不知回家。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旅游,不是自己的家乡,应该赶快回到自己本来的故乡,与诸佛菩萨为伴侣,所有十方诸佛菩萨及一切历代祖师,都在等著我们,就像父母盼望子女归来一样。
永嘉大师叫我们不要怀疑,我们偏偏就要显显自己的本事,生出一种怀疑!怎么说证实相,无人法,就能灭去尘沙劫的罪业,消除阿鼻地狱的罪呢?未免太容易了,没有道理,我不相信。
我现在跟你们多说几句,证得实相理体,就好像一个人沐浴过,把身上的污泥都洗干净了。这种污泥就好比阿鼻业,你把它洗干净,自然就没有了,也就如神秀大师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说你要洗,才能干净,但这仍是还没有到家。
六祖大师说:‘菩提本无树’,他已经不需要菩提树了;‘明镜亦非台’,也不需要明镜来照了。‘本来无一物’,到一合不生全体现的时候;‘何处惹尘埃’,甚么地方又有尘埃呢?尘埃也就是阿鼻业,阿鼻业都空了,但你要往修行那条路上走,才能证得,不是听听说说就好了,一定要念兹在兹,天天躬行实践修行,或参禅,或学教,或学律,或修种种法门;若是不修行,永远都不会证得的,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所以我希望在座各位,不要三心二意,自弃前程,自己不去修行,生出中道自画,裹足不前的思想,永远到不了宝山。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顿觉了’:顿,一般人讲是‘立刻’的意思,由文看来,应该当‘即刻’讲。立刻、即刻有甚么分别呢?立刻是无前无后,前也不连,后也不接,立刻就觉悟了,和过去没有甚么关连,和未来也没有甚么关连,就是现在。即刻,即就是这佃时候。‘这个时候’语气和‘立’就不同,这个‘即’和前边有一点关连,和后边也有一点关连,不是和前边不接气,和后边也不接气。即刻,就是在这个时候;立刻,就有一点断绝的意思,即刻则没有断。
一般人讲顿教,都是说很快就开悟了,这就是立刻的意思,要是详细来推测字意,顿就是走到这个地方,甚么时候走,从前面一步步走来的,不是一步也没走就开悟了。所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一般人的讲法就是立刻开悟,好像以前也没修行,以后也不用修行,这就够了。顿就是从前修行过,到这个地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