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香象奔波失却威’:象是兽里最大的,庞然大物,很威风的,可是听到狮子吼,也吓得魂飞魄散,胆战惊心,他平时那种威风都没有了。
 
‘天龙寂听生欣悦’:可是天龙八部默默中听见狮子吼,都欢喜了。
 
这里是说,佛法好像狮子吼,百兽比喻甚么呢?他们是旁斗左道,邪说异端,这类的宗教。这些天魔外道,就好像百兽一般,听见狮子吼,吓得大小便也不知不觉流出来,就这么厉害,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天魔外道一听佛说正法音,也吓得战战兢兢,恐惧不安。香象就是外道领袖,他的神通丢了,智慧也没有了,让他的徒众不佩服了,所以说失却威。可是天龙八部、护法善神,乃至十方诸佛菩萨都皆大欢喜—欢喜、踊跃、赞叹。所以我们信佛的人,不可以再去参加旁门左道,那些邪说异端都是来诱惑人的,令人生出一种争心、贪心、有所求心、自私自利的心,一天到晚专门在那儿打妄语,讲话骗人。这样都像百兽一样,脑都裂了,一见正法的时候,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各位既然走到佛教大乘的门里,不要再误入歧途,走到错路上,信婆罗门教那种骗人的宗教,天天往脸上贴金,而不看看全身在垃圾里生活著。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游江海。涉山川’:这是古来大德高僧,参方访道,不辞山高水深,路途遥远,这种游江海,涉山川,不像我们现在的旅游,他们是访益友,求明师,到处参访善知识。善知识所住之处,是人人不愿住的地方,或在深山穷谷,或在岩穴里,这样的人不会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他是无所求于世;无所贪于社会;无所争于全人类,他常常穴居而野处,登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他住在深山穷谷里,无挂无碍,无拘无束,无人无我,无是无非,在那儿一心办道。所以你想参访这类善知识,必须要不辞跋涉之苦,所以说游江海,涉山川。
 
‘寻师访道为参禅’:他就是为了寻访善知识、良师益友,到处参方行脚,行脚不是坐飞机,坐火车、巴士、汽车,也不是骑自行车,而是用脚来行路。有的人说,那真是笨透了,可是他会开悟;你这么聪明,到现在还是那么愚痴。所以寻师访道为参禅,参禅的法门要有相当的功夫,不是一掘就可以挖个井;也不是一步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修行一分钟,就可以成佛果。这要参,参就是要专心一致来研究,念兹在兹,心无旁鹜,所谓‘专一则灵,分驰则弊’,好比鸡孵蛋,像老母鸡孵鸡蛋一样,天天在那儿趴著,用热气孵著鸡蛋,时候到了,小鸡就出来。参禅也是这样,又如龙养珠,念兹在兹,时时刻刻不停的;如猫捕鼠,像猫等著老鼠出来,不出来则已,一出来一爪就把它抓住,跑也跑不掉,要有这种持久的能耐,自然就开悟了。所谓‘久坐有禅’,久坐自然就静虑,禅是梵语,翻译为静虑,静虑就是叫你念虑停止下来,静止下来。
 
‘自从认得曹溪路’:可是自从认得曹溪的法门,禅宗的向上一法。
 
‘了知生死不相关’:明白一切诸法,无生无灭,生死也没有甚么问题,要怎么了生死呢?就是要无漏,怎么会得到无漏?要断欲去爱,那么生死也会了,也就是得到无漏的法。佛经上说的无漏法,就是要去毛病,去染污的念头,而剩下清净的念头。‘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各位都要用心来研究这个道理,所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这篇《证道歌》是永嘉大师一生修行的心得,和盘托出,告诉大家,这也可以说是婆心切切,不保守秘密。我们听到歌词之后,要发心把《证道歌》读熟了,能背诵如流,每天或许念几遍,这都是无形中的鞭策,无形中的善知识。各位不要把这篇歌词忽略了,能背诵如流,那才没有白听《证道歌》一场。你念熟了,自然就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若不熟,当然就不会真正了解,所以各位不要把听经的时间空过,应深深地研究所听到的道理。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前一段文‘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礼皆同。’是说禅宗心地法门通达无碍,讲经说教也通达无碍,宗不碍说,说也不碍宗,互相圆融无碍。现在这段文‘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是说用功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用功,行住坐卧都可以参禅。
 
‘行亦禅。坐亦禅’:禅是半梵语,具足应说禅那,翻译中文是思惟修,又叫静虑。怎么叫思惟?是回光返照,反求诸己,不向外去找,思惟修行。怎么叫静虑?人的虑就是妄想,妄想不容易停止,不容易不动,妄想不动就是静,静虑也就是修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虽然不动,可是明明了了;虽然明明了了,可是不动,动就是以摇动为义。静虑像甚么呢?像水里有沙泥,如果不静就不能沈,沙泥和水混合一起,就看不清楚,静虑是把沙和泥土沉到底下,也就是把烦恼止住了。
 
参禅,不是坐著才能参禅,那样就把功夫用得死板了,不活动了;要把功夫用活起来,好像生龙活虎似的,可是虽然生龙活虎,然而他的本体不动,这就是思惟修,也是静虑,也是参禅。参禅就是要你妄想停止,把真正的智慧现出来,这叫行也禅、坐也禅、住也禅、卧也禅,行住坐卧都是在用功,都是在修行。摄持你的心念,都是用这种功夫,用得纯熟了,内也没有心,外边也没有形,远处也没有物,万事万物都合而为一,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能一多无碍,一多无二,能达到这种境界。
 
为甚么内里面没有心?外面没有形?远处也没有一切物质?并不是没有,而是把你的分别识心停止了;分别识心一停止,本有的智慧就现出来。为甚么我们分别识心不停止?一天到晚妄想纷飞,有如海上的波浪那么多,为甚么?就是因为不能停止你的妄想。想得乱七八糟,东想西想;若能没有妄想了,这时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所有的事都办完了,所谓‘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是参禅的好处,不必再受生死,所以才行亦禅、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语,言语;默,不言语;动,行动;静,不行动。体安然,无论你说话也好,不说话也好,行动也好,静也好,本体是安然不动。这个礼是甚么呢?就是我们的佛性,我们的佛性是无垢无净,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所以说体安然。达到这个境界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使遇到刀斧临身,白刃砍体的时候,也很坦然自在,并没有痛苦。为甚么?因为我们有痛苦乃由于执著没有破,如果我们的执著破了,甚么痛苦也没有,甚么快乐也没有。你快乐吗?你贪快乐就是执著;你怕痛苦吗?这也是执著;你忧愁吗?这是执著;你烦恼吗?这是执著。你要是没有执著,就是刀斧临头也坦然自在,欢欢喜喜的,没有一点痛苦艰难的。
 
‘假饶毒药也闲闲’:假如你遇了毒药,这也是等闲事,没有甚么大问题,能使毒药为甘露,无论遇著甚么毒药也若无其事。为甚么能这样?就因为没有执著,把我执、法执都破了,毒药也不发生作用了。好像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到了中国,中国人欺负他,旁门左道欺负他,派地下工作人员,用毒药想把他毒死,前前后后有六次那么多,可是始终不发生作用。这就是假饶毒药也闲闲,也像等闲事,没有甚么问题,这是个恰当的证明。
 
‘我师得见然灯佛’:我师—这是永嘉大师称我师,我师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他是所有佛子的师父,所以才这样亲切地叫我师。得见然灯佛,我的师父释迦年尼佛,在过去遇见然灯佛,然灯佛就给释迦牟尼佛授记。
 
那时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头陀行,有一天走在街上,看见路上有很多泥水,很难走,可是他看见那边有个老比丘走过来,于是他愿意以身布施供养老比丘,就把身体趴到泥水上面,请这位老比丘走过去。可是身体的长度不够,还有一点泥水没有盖到,于是他又把头发散开,铺在污泥上面,请这位老比丘从他身上、头发上走过。这位老比丘就是然灯古佛,然灯佛看他用身体来布施供养他,给他把路垫上,又布发掩泥,把自己头发展开覆到泥水上,这种诚心很稀有,不可多得;于是然灯佛观察他的因缘,就给他授记做佛,说:‘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你的佛号叫释迦牟尼佛,生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你在那儿成佛。
 
释迦牟尼是梵语,翻成中文叫能仁寂默,能仁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寂默就是具足常乐我净四德,能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也就是能慈悲喜舍,令众生得到所应得的法雨。
 
‘多劫曾为忍辱仙’:释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三祇就是三大阿僧祇劫,怎样叫一劫呢?人世间寿命一增一减叫一小劫,增是从人寿十岁,每一百年寿命增一岁,人的身高增一寸,人在十岁时,身高最多一尺多高,每一百年增一寸,寿命增一岁,增到人的寿命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再减,减是每一百年身量减一寸,寿命减一岁,这样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世界成住坏空各经过二十小劫,释迦牟尼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是梵语,是印度的大数目,叫无童数,三大无量数叫三大阿僧祇劫。
 
在这遥远的时间里,释迦牟尼佛每秒钟也没有退失菩提心,都是向前勇猛精进,发大菩提心,每秒钟也没有空过,经过这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修福—做种种善事;修慧—读诵大乘经典;福足了,慧也足了,所以叫两足尊。在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修福修慧,一定遇到很多横逆的境界,所以一定要修忍辱行。
 
修忍辱行就是种相好,因为能忍辱,所以他的相貌就庄严;如果一个人脾气大,相貌就丑陋。这个人相貌端正,心地善良,就是在那儿种相好;那个人相貌丑陋,声音也不洪亮,讲话都拖拖拉拉,一点也不清楚,就是因为没有种相好,这叫一善一切善,一恶一切恶;一样好,样样好,一样不好,样样都不好。所以我们尽量不要有脾气,尽量要学忍辱,能忍辱,相貌就生得端正圆满,人人见你都敬佩你,见你和蔼可亲;不是满身炸弹,满身机关枪,人见人怕。
 
释迦牟尼佛往昔做忍辱仙人,在那儿修道,那时候歌利王带著宫娥、嫔妃,到深山打猎,宫妃、婇女见到老修行胡子长长的,头发也长长的,不知道是人还是怪物,就怕得不得了,可是又好奇,要看看到底是甚么?就往前走,胆子大的就问:‘喂!你是干甚么的?’他说:‘我在这儿修道。’‘修甚么道?’‘修忍辱。无论甚么事情,我都忍耐。’这些宫娥、婇女、妃嫔,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奇怪的人,就把他围上。看他不咬人,也不打人,讲话还是一样讲人话,于是和他接近,把他团团围住,这个问长,那个问短,忍辱仙人因为修忍辱,也就不怕烦扰地答覆问题。
 
正在这个时候,歌利王打猎回来,看到他的宫女、妃嫔都围著这个头发长、胡子长的人,不知在干甚么?他也就过来,看他这些妃子对仙人捏手像对老友似的,他不禁喝起醋来,就问:‘嘿!你在这儿做甚么?’他说:‘我在这儿修道,修忍辱。’歌利王就说:‘你修甚么忍辱?你诱惑我这些宫女,你能修甚么忍辱?你真忍辱吗?’他说:‘我真修忍辱。’‘真修忍辱?那好!我来试验你的忍辱功夫怎样!’于是拿出他的宝剑来,就把忍辱仙人的臂剁下来,说:‘你现在忍辱不忍辱?’忍辱仙人说:‘忍辱。’歌利王又挥起宝剑把他另外一条臂剁下,说:‘我说你在诱惑我的宫女,你在这儿装老实人,你真瞒得了我?你现在能不能忍辱?’忍辱仙人说:‘能。’歌利王又把他两条腿也剁断了,问他:‘现在忍辱不忍辱?’忍辱仙人说:‘我还是忍辱。’他说:‘你专门打妄语,讲大话,不老实,你现在看我有宝剑,所以你不敢说你不忍辱,恐怕我把你的头都砍下来,因此你怎样痛苦也要讲假话。你说你忍辱,究竟有甚么能证明你不是打妄语?’忍辱仙人说:‘我如果不是在忍辱的话,我的四肢不能复原;如果我忍辱,心里不生嗔恨,让我的四肢恢复如初。说完这话,果然四肢恢复。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