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论释+圣天菩萨造颂





巧的的良医,或以素食,或以荤馔,种种方法治疗病者,能使病者得愈。

(壬)六(诸法的究竟实际体无差别)

颂曰:说一法见者,即一切见者,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

问曰:由依何道才能得解脱呢?答曰:通达一切法自性空。问曰:说一切法无边,彼的法性亦无边际故,然彼等法性谁才能了知?又说不了知一法实相而不断尽烦恼就不能获得解脱,这岂不相违吗?答曰:无过,因为若说见一法自性空的实际者,即可说彼是见一切法的法性者。如《三昧王经》(即《月灯三昧经》)云:“以一知一切,以一见一切。”(汉文古译为:以一知一切,以一切知一。)《圣虚空藏三昧经》云:“谁不执一法实有,便知诸法如幻焰。”例如尝大海水滴水,便知其余海水皆是咸味,所以凡是一法的空性,彼即是一切法的空性。谛实空即是一切法的实际;于彼实际并非有如青黄色那样的不同的形相,但是,若观待比量智来说,不应就说通达瓶谛实空,彼定是通达衣谛实空。如像不同的器皿中的虚空。

(壬)七(因此经说须修福德资粮并不相违)

颂曰:为乐天趣者,如来说爱法,为求解脱者,呵彼况余事。

问曰;设若一切皆空,则应当断除,为何经说:“应当敬重修福德”耶?答曰:并不相违。暂时不说通达真性的法,这是为了爱乐天趣者怖畏恶趣不能修习微细生灭等,如来即为说他所喜爱的施等法;为乐欲解脱者,则希求天趣尚且应诃责彼,何况耽著其余恶事,如说:涅槃界中,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譬如世尊为极尊慈氏授记说:汝当作佛,但其劫中当作号角转轮王。有一慈氏比丘闻已即发愿作转轮圣王,大师给予严厉诃责。

(辛)三(引导趣入空性的次第)分五:(一)对非法器不应说真性;(二)通达真性的方便;(三)须从多方面开示空性;(四)教诲于通达空性应起精进;(五)如是修习能得涅槃。

(壬)一(对非法器不应说真性)

颂曰:求福者随时,非皆说空性,良药不对症,岂非反成毒。

问曰:既然通达空性就能灭除一切苦,那么,就应该唯说真性。答曰:不能这样,因为要观待根器的差别故。若对不是接受空性的根器者而说空性,相反地,就会成为损恼的因——或者诽谤空性,或者认为一切法完全无有就是通达空性的义,从而堕于恶趣。是故具有大悲心欲摄受有情求福的菩萨者,不应在任随什么时候不观察根器,对非根器者皆说空性,如像良医若不能对症下药,而美好良药岂非反而成为毒了吗?例如除毒的药给没有受毒的人服,决定杀害此人的生命。如马鸣大士说:“如无垢衣涂妙色,最初应当说惠施,令彼善心已调柔;然后开示空性理。”这就是说,应当观机施教。

(壬)二(通达空性的方便)

颂曰:如对蔑栗车,余言不能摄,世间未通达,不能摄世间。

最初应宣说世间众人共同许可的法,如像对蔑栗车,若说其余的语言,就不能摄受他,应当以他自己的语言宣说教法。如是就是对世间众人共许的施等法,最初也应当适合他的心意宣说,因为说世俗谛法,如何安住,使人易知。若世间人未通达世俗谛法,就教他通达胜义谛,这是不能摄受世间人的。如《入中论》云:”由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若他自己已经了解世俗法,然后才应说胜义谛。譬如对小孩子说其余的语言,就能使他不能会义。

(壬)三(须从多方面开示空性)

颂曰:有无及二俱,亦说二俱非,由病增上故,宁非皆成药。

佛陀说法都是摄受世间众生的方便,佛为令舍无见故对所化众生说一切法有;为教化执实有的众生说诸法无谛实;观待名言识说有;观待理智说无;以及为离断常二边见说有无二均非实有;由于颠倒实执的病增上故,佛虽说一切法,这岂非皆是成为除病的良药么?唯是良药,所以大师说的一切法都是针对各各众生的执性,是得一切涅槃的方便。譬如大疏中说:有兄弟三人,一个出家,一个修罗刹法得大神变,一个堕饿鬼。对出家者说解脱法,对得神变者说施等法,对堕饿鬼者说悭吝的过患。

(壬)四(教诲于通达空性应起精进)

颂曰:真见得胜位,略见生善趣,智者常发心,思维内体性。

佛说有无等法,都是为离有无二边,这是最殊胜的教法。这种殊胜的教法,若以出世间的无漏智真见真性,即得涅槃胜位;若以世间的闻所成、思所成和修所成慧略见真性,则能生善趣,是故智者应当恒常发起慧心,思维一切法内体空性。

(壬)五(如是修习能得涅槃)分二:(一)正说;(二)了知真性能得解脱但尚有未解脱的理由。

(癸)一(正说)

颂曰:今生知真性,设未得涅槃,后生无功用,定得如是业。

若就修习通达真性的法门来说,则是了知缘生离一切戏论边际,若是今生了知真性,设若未得涅槃,而在后世生中独住阿兰若,无假功用决定能得涅槃,犹如由痴所作顺生受业一样,不可转移。有智慧者谁肯对通达真性不起精进呢?譬如吃芒果之后,将种子栽植,其后一切时中皆能获得果实。如《中论》云:“若佛不出世,佛法已灭尽,诸辟支佛智,从于远离生。”

(癸)二(了知真性能得解脱但尚有未解脱的理由)

颂曰:如想所作事,成者极稀少,此非无涅槃,诸行解脱得。

问曰:既有不少的人了知真性,为何不见解脱三有?答曰:虽见有些得解脱,但是,仅仅一点思维还是不能成办圣果,要以多种因缘,方能解脱,所以难得解脱。是故如仅仅想一想所作的事,不去实修,不但得解脱果就是成办别的事业者也是极稀少的。在此佛教中并非无有涅槃可希求,欲得涅槃必须有外缘善知识的教导,内缘如理作意等多种因缘,但是,遇此缘起诸行极其难得,是故得解脱者极其难得。

(辛)四(教诲烦恼决定能断)

颂曰:闻说身无德,贪爱不久住,

此道岂不能,永尽一切惑。

问曰:久远无始积集烦恼,此处说有尽,如何能使人相信呢?答曰:如像久远以来种种享受保养自身,而不知是坏灭的有法,有此分别的智者闻说身无少许功德,贪身的爱欲则不能久住。如是若长久修习缘起离戏论边的道,由此缘起空性之道岂不能永尽一切烦恼惑吗?决定能尽,获得解脱。因此智者闻听身无德益,应当弃舍贪爱。

(庚)三(明后有结生无始有终的喻)

颂曰:如见种有终,然彼非有始,如是因不具,故生亦不起。

问曰:众生从无始以来就随生相续,怎样说生死有边呢?答曰:如见麦等种子被火毁坏,即为有终,然彼种子非是有始。如是由于修习对治力,则能断尽补特伽罗我执,而生后有的因自然不具足故,由业烦恼生后有的亦不起。譬如灯中无油即不能燃。如佛护阿阇黎说:“虽见众生体性空,然为解除众生苦,长久修习菩提行,此为世间最希有。”这就是说,虽见众生无自性,但是,为了有情的义利,修习菩萨行,此乃最为希有,所以自己亦应随顺众生,学修菩萨行。

总摄颂曰:

由业虽得人天位,但应生起牢狱想,

深修离边缘起理,自己堪为大乘器。

 

第九品 破常品

(丙)二(释依胜义谛的道次第)分二:(一)广释胜义谛;(二)明造诸品的宗旨和远离余诤抉择师长及弟子的修法。

(丁)一(广释胜义谛)分三:(一)由破有为法常的门总破实有;(二)别破有为法实有;(三)破生住灭三有为相有自性。

(戊)一(由破有为法常的门总破实有)分二:(一)标品名;(二)正释品文。

(己)一(标品名)

示修菩萨瑜伽行四百论释善解心要论,破常品第九。

(己)二(正释品文)分三:(一)总破有为法常;(二)别破有为法常;(三)断不许破实有之诤。

(庚)一(总破有为法常)分二:(一)正破;(二)破彼所答。

(辛)一(正破)

颂曰:一切为果生,所以无常性;故除佛无有,如实号如来。

如是以上诸品是通达真性的方便之水,洗涤弟子身心堪盛真性甘露圣教的法器;以下是广释有为生灭法本来无有微分实有。例如世间共认:雇工劳作是为挣工资果实而进行着辛勤的劳动,并非出乎他自己的本性。内外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单独而生,唯是随应各各环境条件和合而起。然彼等和合是彼此互为因果,便令诸有为法存在,因此内外一切有为法皆是为取果而生,所以是无常、非有自性生、非谛实有、非以理智观察实有可得和非实有,是故能仁具足无学身语意,唯除佛世尊外,无有任何人能如实了达诸有为法是无常空性,因此余者不能号称如来。又如大师说:“凡有生的法,必定有灭,所以生缘老死。”生就是为灭而生故,因为诸有为法非有自性地住。月称疏中说:“有些认为(自续派)破常与实有要以自续派的因乃能破除(立敌共许前陈实有,乃能破除敌方主张实有的宗),这是不合理的。”因为观察芽等有法的现量,彼即成为现量者。各各宗派各有不同的看法,在除开应成派以外,其他自续派等皆许观察芽等自相有即成为现量,应成派则不然,许它非有自相。

(辛)二(破彼所答)

颂曰:无有时方物,有性非缘生;故无时方物,有性而常住。

胜论师问曰:虽然一切法皆是为取果而生,不是常法,但是,有些法不具备能生和所生两个支分,如虚空是意识的究竟所缘,如诸极微是能生不是所生,所以“常”是实有的。答曰:无有任何法、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的事物,是有自性的。非观待因缘而有的法是没有的。是故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没有有为法是常住不变的。凡是有,唯是由因缘观待而有,无有微分的自性。

(庚)二(别破有为法常)分五:(一)破补特伽罗的我;(二)破三无为实有;(三)破时是常;(四)破极微是常;(五)破解脱实有。

(辛)一(破补特伽罗的我)分二:(一)正破;(二)破彼所答。

(壬)一(正破)

颂曰:非无因有性,有因即非常,故无因欲成,真见说非有。

问曰:设若苦乐等法是缘起而有,那么,“我”即是生苦乐的因,所以有我并且实有常体。答曰:补特伽罗的我应非有,因为无生自己的因,因的有为法是没有的,假苦有因而是常法,这也是没有的。是故无因而有的有为法,在现证真性的如来说彼无因而有的法是非有的。如来说:“有因有缘乃有法,无因无缘法非有。”

(壬)二(破彼所答)

颂曰:见所作无常,谓非作常住,既见无常有,应言常性无。

设若见瓶与乐等是所作,即了知彼等是无常义;若谓我等是非所作,便许我等为实有常住,这是不合理的。因为,既见瓶等有所作,是无常,即见我等是无常故,如虚空花。(我是无常,是所作故。)

(辛)二(破三无为实有)分二:(一)总破三无为实有;(二)别破虚空遍常。

(壬)一(总破三无为实有)

颂曰:愚夫妄分别,谓空等为常,智者依世间,亦不见此义。

问曰:对法经说,虚空无为、择灭无为和非择灭无为,则足以证明佛说常法有实体,若破常法实有,即破坏了佛经所许。答曰:无有过失,因为若不了达唯就远离变碍的色,名言假安立为虚空等义,所以无智的愚夫异生便起虚妄分别,谓无为虚空等为实有常;通达诸法真性的智者,对彼等不但胜义中无有,就是依世间名言量的所量境,亦不见此虚空等义是实有常故。经中最主要的是说:仅仅是就不变异而假安立为常;并不是成立实有常体。

(壬)二(别破虚空遍常)

颂曰:非唯一有分,遍诸一切分,故知一一分,各别有有分。

问曰:虚空是常,因为遍一切方故,凡是无常法,它就不能遍,譬如瓶子。答曰:就破遍的方法来破实有常者,许虚空遍一切方和无方分应成相违,因为东方的瓶中所有虚空,名为虚空方,非是唯一个瓶的有分虚空,就能遍诸所有一切时处的瓶等有分虚空。假若能遍,那么,西方瓶子的虚空应住在东方,东方瓶子的虚空应住在西方故。有些想避免这种过,便许:遍东方的虚空分,不曾住西方。是故必须了知有分虚空的一一分,各各别有自己的有分,所以不应许遍常法。如经云:“迦叶,常是一边,无常又是一边。”所以许胜义谛为实有常,即置在此中观法之外,与中观毫无共同之处。

(辛)三(破时是常)分五:(一)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