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世系史





亦未能超过之。

    其后.喇嘛杰首巴说:“我由此前往利他之事时,越过东方许多刹士,至来生即可使弟子持明,众多陀阿伽陀欢乐,佛士彻底清净,众生完全成熟,行走完多数地道。三世中赡部训所谓印度东南穆穆尼地方有一名叫尼玛朵培王生有一子,其子小时候即能进行著作和辩论等许多善事,依神通之力即见一切世间,使数十万信仰者得到解脱。此时由我为其灌顶,结有法缘,敌众生皆来到我身旁。所说之语和寿元之数俱有,已被遗忘。此后,死后即转世于无垢佛土,利益众生。”说完,杰尊巴问比热哇巴:“是这样吗?”大师比热哇巴回答说:“正是这样。”那波巴亦说。“是这样。”三人说法一致。

    此后,法王对我说:“请准备会供。一于是陈列会供。其后,依勤勉而深远之道力使秘密处见不显现,具有顶辔美丽超群,眉间之白毫相如右旋海螺等功德。十一月七比在幻化寺参加法会之众人皆听到各种妙音。彼等问。“此为何故,”答:“请你们勤力祷祝吧;”按怫教到达彼岸道路之规定,要舍弃头和手脚等一切财物。为敬信感戴殊胜灌顶之上师,途说了一句“大恩大德。”故把所有财物敬献给上师。此时,我没有敬献之物,遂把为尊者治疗脚病之酬谢的新大键从身上脱下来,献给上师。法王萨班手拿此大绘,打算还给我。因而笑着说:“此大篷不要送给我,以前我穿的大圈即为供施之物。我证觉之时,如把订黎勒’‘”放入掌心一般。汝等弟子们如何承待皆一清二楚,所有灌顶、发心、侍奉等如何进行,我不仅能看见,而且能随念、接触、言谈和联系,皆使之不变为无用之物,从恶趣之苦海中解脱出来。如今你已对我百般侍奉,请胜喜修行矣。一天晚下,从傍晚至黎明,我有时靠着法王之背,有时靠着法王之髓骨。故法王萨班对堆瓦坚赞说:“请把王纪唆鲁禾尼(拖雷之妻,蒙哥和忽必烈之母):送给我的大维拿来。”然后对我说:“请粑此大笔穿上,我俩前世即有许多缘分。最初,你是我之行茶份者。此后,派遣你至西夏喀如觉本国师之身边。后被蒙古人俘获,未死,故现在对我百般侍奉。今后,你也定会投生在我身边。”阴历十一月十四黎明时分,曾出现民种主幢、妙音、供赞和地震,法王萨班圆寂矣。

    阴历十一月二十五日,火葬遗体之青烟幻变为彩虹,众生听见各种妙音。法王大部分遗骸变为无数的自现舍利和佛像。要赞颂法王萨班利众生之事迹,正如雅城巴扎巴坚赞所云:

    “顶之胜髻为喜金刚,
      美丽无垢之文殊身,
      额相似如总摄轮群,
      后颈部位藏薄伽梵,
      肩骨长有喀萨巴尼,
      脚掌乃所属观世音,
      背脊有密宗四佛母,
      双膝下跪见救度母,
      右手指象那伽森林,
      弥勒法转之大手印,
      十幻化乃依止此身。
      梵天音是空性狮声,
      无生意赞刻有‘阿’字,
      二耳上有一尊胜塔,
      誓言金刚见名为‘?’
      纯洁思想生自成法身,
      亦有无数各种舍利。”

    法王萨班有大,中、小三种寺院。大寺有具吉祥萨迦寺和北方凉州寨喀寺;中等寺院有桑耶寺、年堆江图尔寺、香色新寺;小寺遍及康、藏、卫等各地。此诸寺俱由法王萨班管辖,总计有显教法,尤为注疏等法相之说是法王萨班之独特的优良传统;王萨班在世时,前往蒙古地方时,即委任乌由巴日贝森格为;法相法会官;香尊多丹班为密宗法会官;其近住弟子格西释迎;为总管据说连把萨迪大族分为八多部。法王萨班去世后,承和宏扬其之磁明等法相学派者有那赖那查、塞多坚、吉蔡、;鄂杰、土丹漾坚、卫寨塘、蜂阿仁、吉祥萨迎士丹拉钦等。继承和宏扬其之密宗学派的有许多大小寺院。此乃超胜于他.事迹.在斗争时,当徒众失败之时,创立了殊胜纯洁之事业,其在幼年时即多次亲见众菩萨。此由众贤者之著作中而得知:诗云:

    “如此具有五明之法王,
      第二佛阳萨边班钦巴,
      吾亲见彼之部分事迹,
      少年时敬奉之心不移。
      无数众生效法班智达,
      无有不见知识诸遍知,
      今于无垢佛士已成佛,
      往皈依圆满吉祥二利。
      汝之智慧胜优文殊佛,
      慈悲王子为汝之高寿,
      到达异地谋善士安乐,
      一心想往之蒙古地方。
      诸凡能力至尊萨迹巴,
      佛法遗传世间何不佳,
      此问之恩德无可计量,
      先贤之慧照明众生心。
      啊唷!今世之时为坏劫,
      如此道理依旧是无明。
      所有教派亦无可辩驳。
      乃是执持邻分殊胜法。
      呜呼!无损教法诸愚者,
      自满随求为法之本性,
      故吾宏扬教法来拯救,
      此为法王所辖之领域。”

    此等赞颂词亦为自然发出之祷祝。

    法王萨迦班智达之弟索南坚赞于其交三十五岁,其母二十岁枪阳木龙年(1184年)出生于觉喀当地方。他幼年李为祖辈一切佛典,彻底修证喜金刚和金刚橛二密法。他役使兄妹护轮。用建乌孜宁玛殿,并为此殿修建了围墙。此时,诸老翁是在门卓、派卓和萨噶洛等地的后边修建一围墙。遂从辛莫且天修暖了一简之地等长的围墙;‘在斯塘等地设立了集市和人口J之村庄,在仲堆、仲麦、达托、芒喀寨钦、藏硅普、夏堆麦。那等地建立庄园;在绎迎、喀索、果斋、客尔普等地建立了牧场。在热萨等地牧养马群。他依止诸佛教大师,供奉波等活,并倡逮了佛像、佛经、佛塔,经常敬献供品。为先世上项立无可胜计之定期供养。他还具有能察见后世之神通.他在世时说:“找在后世要转到南方一座大草山的附近,为具缘弟一灌顶,使之专心修习秘密瑜伽之道。”他传承扎普巴的口耳相f密诀。如是之上师于五十六岁的阴土猪年(1239年)阴历十二月十二日明见清净相,明见上师和本尊无别,对众人说:“州的法主(指萨迹班智达)是真正的佛阳,要毫无疑惑地敬信8戴。”随即于拉堆绎吉多准绒之吉祥山去世。遗言说:“我之J体要火化于帕吉雪之巅,我的子孙后代将有管辖国土之因缘。”众人遂照此遗嘱而办。一些人说:“桑擦之母是达日绒地方人,家族贤善,父亲名叫桑吉觉色。她所生的儿子即象擦索南坚赞。所以认为法王萨班与索南坚赞为一母所生是错误的,因为法王班不是桑擦。”杰尊著的《喀仁杰波校订之史籍》中未说他怀是同母。因此,说明他们是同一母亲所生。

注授:
'1'三摩地,亦称等持,佛家所说一种定名,由此定力身心维持安乐平等。

'2'楞礼字,古印度文之一种。

'3'兰札字,古印度天城体梵文字母。七世纪时,吞米。布扎即据此字体造成藏文的楷书字形。

'4'大小五明,大五明指内明(佛教哲学)、因明(佛教逻辑)、声明(音韵学)、医方明(医学)、工巧明(工艺学);小五明指诗词、修辞、韵律、歌舞、星算。

'5'择期,藏历根据日圭七分影等占卜未来吉凶的算洗。

'6'增上慢,宗教之七慢之一。七怪为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和邪慢。

'7'《声明集分论》,这是一部集合声明学重要部分的著作。公元前三、四百年时由印度大师萨巴达瓦玛著。萨巴达玛,藏语译作顿贝廓恰。后有人误其著者为旺秋廓恰。

[8]《集量七注》,古印度因明家法称发扬陈那所著《集量论》的七部注释。即《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和《诤理论》。前三部释因明之本体,后四部释因明之组成部分,故有三本四支之称。

'9'法称为印度佛学家,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是陈那的再传弟子。其关于因明的著作主要有解释除那《集量论》的七部注疏。

'10'龙树,又译为龙猛,龙胜。约为公元二世纪人,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青年时为著名婆罗门学者。后皈依佛法,精通三藏;并大力宏扬佛法,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风靡全印度。其主要著作有《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回命论》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义就是源于中观论。

'11'八观察,即:察地、察宝、察衣、蔡树、察男人、察女人、察马、察象。

'12'五曜,即金、木、水、火、土。

'13'桑耶寺,在今山南礼囊县境内,八世纪中,唐代藏工赤松摄赞和印度佛学家希瓦措、白玛迥奈等三人仿照印度古庙奥达那达布日寺之形式揉合汉藏印度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共同倡建。曾几度遭火灾,均经修复。十一世纪中,原来流亡康青各地的僧徙,重返西藏,聚居来那寺,形成为宁玛派的主寺。

'14'噶当派,该派由阿底峡弟子仲敦巴所创,是十一世纪叶西藏佛教中兴时期主流。噶当派是以显宗的修习为主的,修习的经典主要有《噶当六论》和《噶当七宝》等。

'15'希解派,十二世纪初,印度佛学家达巴桑杰入藏书首创。以修行般若经义断除生死涅案一切苦恼命名的佛教派系名。

'16'罗?,亦称黄幡星,占星算中所说九精灵之一。神女说此星形鳄鱼之头,能衔食日月。

'17'《现观庄严论》,为慈氏所著,为慈氏五论之一。这部书着重价“定”学,共分八品,前三品解释境,即学佛的人应乙次四品解释行,即学佛的人应修之行;后一品解释果,即即学佛的人最后证得的果。依战佛的次第。讲般若波罗密多之教义。

'18'五无间业,亦称五无间罪,即弑父,弑母,杀阿罗汉,破僧和合及恶心出佛身血。

'19'噶当派,“噶当”一词乃以其所传教法之特征命名。“噶”译为教,教即教言,指一切显密经论;“当”译为教诫、教授,意为对僧徒修习的指导。该派渊源阿底峡,以经教为修学指示。故称噶当。其弟子仲敦巴于1057年创建热振寺,依此为道场,创立噶当派。该派是十一世纪中叶兴起的一教派。

'20'此为一部医学论著,所谓八支是藏医源流体系中所分卜台疗法即病体。小儿病。妇女病、鬼病、疮伤、中毒、延寿和补阳。

'21'十法行,即缮写、供养、布施、听闻、朗诵、记忆、默念、思维和修习。

'22'乔答摩,是古印度一氏族名,释这牟尼即由于共族;故佛书有时称释这牟尼俗名为乔答摩。此处即指释这牟尼。

'23'菩提金刚座,即释迎牟尼证党成道的古印度菩提乙伽耶城。

'24'逾缮那,古印度长度单位名。五尺为弓,五百弓为一具卢舍,八具卢舍为为一逾缮那,约合二十六市里多。

'25'芒隅吉宗帕巴哇底寺,今在西藏吉隆县境内,此寺内放有一尊用尼泊尔南境产的旃檀树造的哇底观音菩萨像,故此寺哇底寺。

'26'赞颂明论,古印度婆罗门所传四种经典(即祠祀明论、赞颂明论、歌咏明论)之一。

'27'十力,即处非牧智力、自业智力、种种及解智力、种科界智力、根胜劣智力、偏趣行智力、静虑解脱等特等至智力、”今街企智力、生智力和漏尽智力。

'28'世亲大师,又译作天亲或空亲,是无著的同母异兄弟,原宗小乘佛教,后改宗大乘佛教。他是帮助无著弘扬唯识论派的重要人物,他的代表著作是《俱舍论》。

'29'食子,朵玛。由糌粑捏成以供神施鬼的食品。

'30'这份诏书在《萨迦班智达传》的19-20页也有录文,字句有所不同。

'31'《圣者尤树之中观论》,为龙树所著,后由秦鸠摩罗什议译,共四卷。据称有五百颂。实际为四百四十六颂。内容2要讲“缘生性空”和“八不中道”的大乘佛教中观学说。注别多,主要有印度清辩署,唐波罗颇密多罗汉译《般若灯论释》,五卷;印度安慧著,宋惟净等汉译《大乘中观释论》十八卷等。

'32'以下括号中之注释皆为原书之注。

'33'黎域,今在甘肃省萧南裕固族自治县,古藏文历史书籍称此为“黎域”。

'34'西夏,从吐蕃时期起,藏文史籍中一直用“minyag”、“mignyags”或“mignyag”等词来称西夏。汉文史籍中,唐代称其为“弭药”;宋代称为西夏、大夏或夏,也有称其为“木内”;元代汉又将“minyag”直译作“西夏国”;明代将“minyag”音译作“迷娘”、“母纳”、或“河西”;清代则称之为“穆纳”或“密纳克”。以后则称为“木雅”。

'35'蛮子,藏文史书称南宋地区为“蛮子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