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王统记





。诸种离执是法身,  无碍明朗是报身,诸种远离是化身。  无俗分别是法身,贪着法性即几俗,  远离妄想即真谛。若离贪欲见实义,  二执缚解悟实相,无有取舍成悉地。  若利有情事业成,心若决定达去处,  无有去处自涌现。若有如是证得人,  一切觉性皆自觉,一切所知皆自知,  一切所缠皆自出,一切所现皆自显,  一切空寂皆自空,一切所住皆自住,  一切存在皆自在,一切安乐皆自乐,  一切苦恼皆自恼,一切自知皆自现。  无有所修亦无思,于心不即亦不离,  亦无存留亦不放,亦无忘失亦无误。  如是智慧无断绝,住三摩地无间缺。  于所缘境无擒纵,于妄想心无美恶,  意境亦是无内外,无实亦是无内外,  断除顾虑免过失,无所欲求亦无得,  无有功用诸患消。”
  因不希求证果,故求佛之欲想亦归消失。远离文字思维,故亦无有言说之相。若能如此证得自在,自己即能绍承传统。于内觉到解脱之分,能所之相亦归消失。了知现有即为教传。凡所作为,皆成法行。几所见闻,皆成三身。智慧从内显发,一切烦恼,自然清净,则自然生起极大诚敬。若夫了达轮回涅梁之根本,即是自己的灵明本性,了达一切苦乐,即是内心明现,则我执将在法身中解脱也。夫达本者,即无见地,断争论者,即无观想,已还原者,即无修习,见自心本性者,则别无有佛也。智慧自然涌现,顿然无忘而住。请相在无挂无碍中解脱,故诸受无形无踪而归消失。自性坦然,法身毕露,自获解脱,灵知独照。故无二之身,唯住于大自显现境界之中也。因其乃自然出现,故为顿成,乃自明照,故为激照。乃自显现,故为光明。乃自觉性,故成法身。乃自解脱,故无碍通达也。又着自不造作,岂待他作?已无所思,岂能由它表诠而可得之。自己无明,岂能调伏其他有情。不即不离,岂可寻而有获。既无可达,岂能获得住处。既非实有,岂能把握到手。既不可示,岂能眼见。岂能在自己现有之上,尚再寻觅乎?在明朗之上,尚求见乎?已成解脱之上,尚欲破坏乎?已属清净之上,尚欲染污乎?已经满足之上,尚求饮乎?已经饱餐之上,尚求食乎?已经温热之上,尚欲烧乎?已经明白之上,尚求蒙昧乎?是故此心,远离因缘,故离去殷勤修习之心,既非实有,岂用对治调整。既已离去有无之想,即断常之境相,自归清净,二执任运解脱,故断患得患失之边。内息贪着,自获无生,内见无念,自降魔障。夫如是知,方可谓之自性广大,无需对治,自显智慧之行也。那所谓无有分别,法尔实相,则无有取舍者也。所谓由内显发智慧,妄心自然息灭者也。所谓已超越有非之想,则离去所立所破者也。所谓认知够劳修习,则法尔自然涌现者也。所谓顿成无生,则果德自然显发者也。如是即解会与证悟同时,了知和解脱同时,明现与觉照同时,契合与触受同时,浸润与潮湿同时。若如是了知之人,即能于见宗无所偏颇,则衣着虚空。能于修习中无有明暗,负荷日月。能于行持中无所挂碍,御风而行。能于果德中无取无舍,如瞻视金洲。如是了悟之瑜珈土,则于见宗有所见乎?于修习有所修乎?于行持有所行乎?于果位有所证乎?此乃将觉性返本归源,有相归于自然解脱,断去内外执着,混去美恶取舍,解除贪耽束缚,除去贪美之我慢,释放敌心之嫉妒,熄灭瞋恚之太火,醒去无明之黑暗,在无作之境中不散而住,夫如是行之人:
  “若修生次,即成本尊身。若念园次,能所执相灭(527)。  若欲双融,即观空中虹(528)。若起了悟,不须依俗法。  于未见中,须依教传师。若修法行,断除私贪欲。  欲着利甲,转三业为尊。欲行利他,发利有情心。  欲修自利,离去尘嚣闹。欲降魔障,生无根悲悯。  欲后得乐,现生应苦行。欲化众生,爱他较已甚。  若生怠情,观修死无常,若生贪着,修如梦幻化。  若为魔引,应思择自心,若如法行,断诸非法行。  纵常伴我,亦唯有此法,纵遇他佛,除此亦无别。”  如是护教大王将密意明白指示,即于此时,小王及诸臣僚于大法尔自起自灭洲中,不须勤劳苦修,则成证得解脱。即于斯时,对于苦乐,无所取舍,生死涅槃,无有美恶,此生来世,无有拣择。尔时大众面见圣容,如人观人相似,亦不分能见所见。因此,于自性自起自灭之密意,亦无有能立所立之分也。于是王子暨诸臣僚皆生随喜,供呈广大内外供品,令王父喜悦,以报答深思。少顷,王父入定,缄默不语,旋复开目凝视虚空,而作是言:
  “呀嗓,王子善谛听(529),于末法时某一征  我之拉萨土地内,有似鱼、蛙、蝌蚪、猴,  依次以水能截止。似鱼乃是佛母性,  如同十方界真佛,是由佛而承侍佛。  凡在似鱼口边上,如触佛母无分别,  此乃昔日修所得,能达轮回苦边际,  勤策有义藏庶民!若以卵大石沙泥,  于此地方作堆叠,即是赞颂诸正觉,  亦是进入大乐道。对我种性恭敬时,  似鱼相对如翼覆,似蛙相时如戴冠,  似蝌蚪时如铺垫,似猴相时成形相,  即当供养广大供,殷重虔诚而祷请。  如是作已能稍住,内供诸尊外利堤,  外能护堤内神喜,陈设供养启请时,  藏民所愿悉成就。虽于本法罪行重,  若于拉萨见、闻、触,众生大半脱轮回。  此乃诸圣之大悲,亦我藏庶之福德,  故皈依我诸男女,勿舍勤勇发猛心。  愿见、闻、触我拉萨,是乃契于解脱道。  若欲遣除诸过患,而欲修成何功德,  苟能敬奉我拉萨,所愿如意得成就,  凡所欲事向佛求。”
  如是王父又向王子垂示云:“大王子,某时拉萨若有水患,应当设法,将金银等财宝秘藏于害,作为培修之资。”于是王子为拉萨之料管维修计,遂即于斯时,将甚多之金银资财,埋藏于药叉纳沙俱吠罗之右膝罗裙下,愿诸后来有缘化机能开封禁而为之祈祷。且此亦可饶益南方西方诸有情众。是乃法王松赞干布将隐秘明白揭示而作之教诲也。
  总此,法工执掌朝政,凡七十年(530),征服天下,使如来之教,如日朗照,降激欲乐受用之雨,致藏民于康乐之途。寿八十二,阳铁犬年间(531)八月初十日在神变殿净香室北面,圣观世音菩萨前,此化身藏王松赞干布之右为尼妃,左为汉妃,后为孟妃赤姜,膝下唯有王孙芒松芒赞,前面有大臣吞弥及噶二人守护大殿外门,内有向伦钦布及贝江·白几勒桑二人把门,执持各种供品,在王之本尊前设供,并作发愿。
  复次,王又为王孙垂训谓曰:“善男子,吾依佛法改制王法,令佛教光显,使藏民登于康乐之城,汝亦当如是作。勿败我之王政,如教护持。我之二大佛寺,汝当善为照管,令其香火兴盛。我之宫室:犹如天堂,应善自继承。我之后妃及臣僚庶民,汝当作为彼等仰望瞻依之处,犹如父母。务使利益安乐周遍诸方也。
  “自我以下五世后,妙吉祥之变化身(532)  有王名“德”者将出(533),彼亦能大宏圣教。  又从彼下二世后,金刚手佛之化身,  将有王名“赤”者出(534),彼亦当大宏教法。  此后即有魔变化,具畜牲名王将出(535),  彼心乃为魔所主,破坏寺宇摧佛法,  三藏法师害其命,行法之人悉诛戮,  焚毁一切经典籍,破坏如来之圣教,  上师阇黎沦为仆(536),清净沙门使离法,  诸善知识驱作屠,如来法衣抛水中,  佛三依处碎以石(537),即法之名亦不留。  其后叶巴岩窟内,金刚手佛变化身,  有一比丘名为“白”(538),乃将罪恶王诛戮。  历时约八小甲子(539),无有如来佛正教,  吁嗟有情诚可悯。即我所有诸本尊,  亦匿佛殿秘藏中。此后五百末期时,  正党教灭徐烬燃,乃自朵康重兴起(540)。  为有雪邦诸有情,如重燃起垂灭灯,  使正党教再光显。善信仍陈诸供品,  顶礼膜拜作绕行,广出清净沙门众,  正党之教大宏扬。”  如是语后,送入于慈爱三摩地中(541)。上乃聊举一隅,对未来予记之教言,广如觉阿吉所取出之伏藏、柱藏书《遗训首卷录》中颇为详尽也。
  又少顷间,王复语云:“我之内外臣辅及属民等,若有人来言欲求见我藏王松赞干布者,彼欲求与我相晤,可向圣观自在前发愿祈请,则如与我相见无有异也。”又尼妃赤尊转面外语日:“诸亲近之藏民,若有来言,欲见我尼妃赤尊者,彼若欲求与我相晤,可向怒纹度母前发愿祈请,则如与我相见无有异也”。又汉妃公主将面转向外语曰:“诸爱怜于我至亲之藏民,若有来言,欲见我汉妃公主者,彼若欲求与我相晤,可向尊圣度母前发愿祈请,则如与我相见无有异也。”
  尔时,臣噶等云:“大王,作此训示,王父王母究将何归?”答曰:“我三人远不他适。”王递起立,右手触于尼妃赤尊,赤尊变为白优婆罗花,随即溶人于王之右肩。左手触于汉妃公主,公主变为青优婆罗花,随即溶入于王之左肩。于是王即来至自成十一面本尊之前,对圣者作赞曰:  “空寂法身境界中,为利有情所起身,  寂静四面威七面,十一面尊前顶礼。  根本文面三白色,极现喜悦而美妙,  能息罪业与烦恼,法身面前诚顶礼。  其上熟金黄色面,股怒三面含笑容,  具有寿命福圆满,能作增长前顶礼。  又上复有珊瑚红,能作怀力二面容,  张露牙相具忿怒,受用之身前顶礼。  又上即有作诛业,如烟云色二面容,  极可怖畏睁三眼,变化之身前顶礼。  其上上师变化身,总摄诸佛黄丹色,  头顶弥陀佛估主,作为顶严前顶礼。  如同莲瓣初二手,十指合掌安心间,  能动诸佛大慈悲,即此之前诚顶礼。  右方四手依次第,念珠、轮宝、法施印,  与及三世佛弥陀,微妙握持诚顶礼。  左方四手依次第,莲花与及军持宝,  便慧双运弓与箭,微妙执持诚顶礼。  右分肢手十有九,执宝、绢索、钵盂、剑,  金刚、水晶、大晶弓,及杨枝等诚顶礼。  执妙拂盾及妙瓶,斧、锁、重珠、青莲花,  军持、日阳、白莲花,及谷穗等诚顶礼。  左分肢手十九执,白云、军持、莲、宝剑,  螺、盖、念珠及宝锋,与金刚等诚顶礼。  铁钩、禅仗、变化身,妙宫、经典、与轮宝,  佛像、果实、格萨花,及持珍宝诚顶礼。  法身根本手有十,报身肢分三十八,  化身肢分有一于,顶礼于汝虚空王。  如莲花手掌心间,似优波花妙眼观,  犹如星耀光灿烂,顶礼于汝虚空王。  头顶饰有佛顶警,手足挂骼锅观声,  身放香能如檀馨,顶礼于汝虚空王。  穿着诸种线罗衣,佩带无数珍奇宝,  视无厌足美妙身,顶礼于汝虚空三。  兽皮掩蔽乳旁际,肢分四种蛇为饰,  相好光明威耀身,顶礼于汝虚空王。  如雪山面极美妙,略具红润之光泽,  放射大悲白光身,顶礼于汝虚空三。  如来尊者顶替宝,微妙端立两足相,  昂然踏于莲月上,顶礼于汝虚空工。  乃由三世诸如来,大悲所现化身宝,  汝具善巧与大悲,恳请垂照有情众。  一切有情救处汝,由诸苦恼所熬迫,  匮乏颠沛诸有情,恳请大悲眼垂照。  无明所迷诸有情,造作恶业感坏身,  堕落于彼三恶途,恳请大悲钧摄护”。  如是语毕。从头上除去头巾,将之接于本尊心间,又即白言:“圣者请垂视漂流三界轮回苦恼之众生。”由诚信力,悲泪涕泣,猛力祷请,即此境中,王遂化为光明,融入于自成十一面大悲心本尊之心间矣。(原注:圣者之心间本为二手合掌,后又转为开展之状,盖自此时起也)。如上情景,众均亲眼现见,然无可如何,只有彼此面面相眼,惶然不知所为。
  尔时,孟氏赤姜,即作祷白言曰:“观王父王母三人,作如是言,似不欲住世,今后我等,当将如之何?以谁为仰望之处,望慈悲摄授。”王即由自然生成之十一面尊心间伸出头首而为作示曰;“汝等谛听,生者必死,此为一;凡有为法之法性,是乃无常,此为二;寿无暇住,如草上露此为三。今现一切所作,应知皆如梦如幻也。”尼妃赤尊亦自右乳上伸出头首而为作示日:“寿命无定,如空中虹色,此为一;音声无定,如空中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