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王统记
伞! 。ń嵛彩秃蠹牵骸 按四搜┯蚝攴ㄊ罚菇滔匝锕欧ㄍ酰 〈シ鸾瘫槭剑附绦耸⒊ぷ∈馈! ∨嗷嗜缟皆溃?09),护持二律最英明(810)。 佛教施主诸王侯,愿其邦土享利乐。 此诸法工简略史,乃循拉尊仁钦请, 索南坚赞金刚持(811),排除谬误妙编成。 仗此善根无云空,七马千光教昌明(812), 利乐经典莲园开,令有信蜂大欢庆。” 夫此边区雪域藏地,无上正等党本师如来虽未践履,然其语教光明,早已周遍照射,由圣观世音,随数施教,令诸有情,悉登菩提正道。尤以圣者心密变化成为护法大王松赞干布等与及次第出现藏土之法王及诸臣辅,施设种种方便,使正党圣教,愈加光大显扬。其应化事迹,即此名为(教法源流明鉴)一书,乃为欲求知佛教宏扬之事实,使有信心者生欢喜故,岁次阳土龙年(813),萨迦派索南坚赞详为撰写于桑耶大伽蓝。愿现今和一切时处悉呈吉祥。
本书乃因三界法王艾旺大堪布·白丹曲炯之所劝请,由统领南赡广大地土大转轮王,大喇嘛衰噶赤乃嘉措发大宏愿,特新雕板,广为流通。愿此法施妙流,永无穷尽。 (后一段刻板的话系按德格版本译出)
注释
(1)这是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观音是观世音的略称,又称为观自在菩萨。大明咒是属于密宗的秘密真言。佛经说人若诵此咒,可灭一切罪,生一切善,具有不可思议功德。它是最早传入西藏的一种简单易行的密宗法门,故在藏地传播极为广泛普遍。
(2)西藏学者在撰写著作时,按宗教习惯总是首先要顶礼佛菩萨,作赞颂诗来表示诚敬。这里顶礼的对象是观世音菩萨。传说观音曾经发誓愿化度藏地众生,把藏地作为他的教化之区。说藏王就是他的化身,来执行这种教化任务的。所以本书叙述藏史大部份都是记载观音的化度事迹。
(3)功德藏:“藏”是宝库的意思,比喻佛是能生一切德的宝库。两足尊,两足是指人,说佛是人中的至尊。 (4)人天导师:佛说法度三界众生,人和天都在三界之中,所以他是人和天神的导师。 (5)身、口、意三:指人的行动言语和思想都非常虔敬地来行顶礼。以上四句是礼赞教主释迦牟尼佛的。 (6)以上四句是礼赞观世音菩萨的。 (7)孟波古哇:译言众敬王。印度传说他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族长或酋长。 (8)甘蔗氏族:释迦牟尼的家族名。 (9)以上四句是礼赞印度释述工族诸法王。身毒,是印度的古译名。 (10)以上四句是礼赞宏扬佛教的藏地请王臣。
注释
注释主要参考书目
一、汉文部分: 《旧唐书》,〔晋〕刘脑等撰,商务印书馆百袖本。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商务印书馆百袖本。 《册府元龟》,'宋'杨亿编纂,苏晋仁等校证,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通鉴吐蕃史料》,'宋'司马光撰,苏晋仁编,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新唐书吐蕃传笺证》,王忠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松赞干布传》,王忠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西夏史稿》,吴天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蒙古青史译注槁》,谢再善著,西北民族学院研究室印。 《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编,知识出版社出版。 《西藏民族政教史》,法尊编,重庆汉藏教理院木刻版。 《关于西藏佛教史的十篇资料》,王森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印。 《中国历史纪年表》,万国鼎编,商务印书馆。 《西藏历史年表》,段克兴等编,西北民族学院研究室印。 《历史词目》,未定稿,汉藏大词典编写组油印。
二、藏文部分: 《巴协》,巴·塞朗著,民族出版社出版。 《善逝教法源流》,布敦·仁钦朱著,德格版。 《红史》,蔡巴·表噶多吉著,民族出版社出版。 《青史》,桂译师·迅鲁白著,拉萨版。 《智者喜筵》,保沃祖拉逞瓦著,山南洛扎版。 《西藏王臣记》,第五世达赖喇嘛著,民族出版社出版。 《宗派源流》,土观著,德格版。 《卫藏胜迹志》,钦则旺市著,私人抄本。 《白史》,格丹琼培著,青海民族学院语文系印。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王尧、陈践译注,民族出版社出版。 《藏族历史年鉴》,才旦夏茸著,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刘立千藏学著译文集》序
经过多年的筹划和编辑,《刘立千藏学著译文集》终于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套文集不仅仅是刘立千先生个人藏学研究成果的结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国老一辈藏学家对藏学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反映了我国藏学事业从举步维艰发展到今天的“显学”这样一段历程。时下,藏学研究一片生机勃勃,已是今非昔比,回首往事,不胜感慨……
刘立千先生1910年生于四川省德阳县。1932年离开西南重镇成都到当时被称之为打箭炉的康定教书,其间拜师求学,研习藏文和藏传佛教宁玛派、格鲁派、噶举派和萨迦派等教法。1936年出任根桑泽臣活佛随行助手和翻译,开始涉足藏学领域,并初次发表译作《大圆胜慧》1944年春,经著名社会学家、民俗学家李安宅教授推荐,出任成都华西协和大学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正式从事藏学研究。由于先生汉藏文功底极好,加之当时的华西协和大学又云集了一大批如韩儒林这样第一流的学者并有着丰富的藏书,因此不到两年时间就推出了力作《印藏佛教史》。此书在成都一经问世,就受到学术界一致好评,曾连续出了三版,事隔32年后的1978年,此书由台湾妙吉祥出版社再版时又很快销售一空,其学术价值,可见一斑。先生深知,藏学的故乡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藏学典籍乃藏学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了给不识藏文但有志于藏学研究的后来者铺路搭桥,从1946年开始便致力于西藏文史和佛学典籍的翻译和介绍。1949年成都解放后,先生随十八军进藏,到达拉萨后,在西藏军区编委会从事编译。1956年北京成立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翻译局,先生奉调来京,先后在翻译局和民族出版社担任藏文室领导职务。那年年仅17岁的我随著名藏族学者格桑悦希教授一同调来北京,有幸同先生共事,成为先生等一批著名藏、汉族专家学者的学生。然而好景不长,一次又一次的运动,特别是在那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先生也未能逃脱厄运,在经受一番对“反动学术权威”的批斗之后,1969年年底我们先后进了“五七干校”,这时的他已届花甲,且患有严重的冠心病,然而他怀着对党的无比信赖竟奇迹般地度过了那一段艰苦岁月。1979年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大江南北,也给先生带来了学术研究的春天。此时先生虽已年逾古稀,但壮心不已,笔耕不止,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又将过去数十年陆续出版过的300余万字的译著重译并加以整理注释。正是这样执著的追求。坚强的毅力。献身的精神,使我们在先生九十高龄时得以编辑出版这套文集,奉献给广大读者。
这套文集包括先生的重要藏学研究论文集《刘立千藏学著译文集·杂集》,著作《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和《印藏佛教史》,重要译著《西藏王统记》、《西藏王巨记》、《米拉日巴传》、《卫藏道场胜迹志》、《金刚瑜珈前行和正行》、《大圆满禅定休息》、《大圆满虚幻休息》、《大圆满隆钦宁提本觉道次第》、《土观宗教源流》以及《格萨尔王传·天界篇》等。这些著作虽然是先生全部著作和译著中的一部分,但基本上涵盖了他在藏族历史、藏族文学。藏传佛教教义和哲学等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其中《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卫藏道场胜迹志》、《米拉日巴传》、《土观宗教源流》等时至今日仍是藏学研究者和藏学爱好者研究或了解藏学登堂入室的必备钥匙。 我十分钦佩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更由衷地景仰先生忠厚无私的高尚品格。为了弘扬和传播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了促进藏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团结,先生慷慨将其全部著作和译著的版权无偿捐赠我社。我们深知继续为藏学事业做出贡献是先生最大的心愿,而实现先生这一心愿正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全集的初衷。
最后,我要代表民族出版社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向原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兼藏文大藏经对勘局局长扎西泽仁同志和对勘局办公室主任布楚活佛深表谢意。是他们在刘先生离休迁居成都后,为我社代劳给先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离开了他们的关怀和帮助,先生于耄耊之年是很难在短期内完成这套全集的重译和注释的。
戴贤
2000年1月30日藏历铁龙新年前夕于北京
(11)三学:谓戒、定、慧。 (12)以上四句是礼赞传播和翻译经典的诸论师和译师。 (13)末后七句为本书作者自叙其写著此书的缘起。 (14)圆满正觉:是佛的称号。 (15)授记:就是预言。 (16)松赞干布:是吐蕃最有名的一位赞普,详后注。 (17)劫:梵语,表一极长时期。成劫,指世界依次成立的一长时期。 (18)这是佛家理想的世界最初起源和其结构。器世间,即指此世界或宇宙。 (19)由旬: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名。一由旬约四十华里。 (20)阿修罗:梵语,译言非天。是天神一类战神。 (21)们利天:们利,梵语,译言三十三天。 (22)帝释:是三十三天之主,即俗称的玉皇大帝。欲界有六重天,此为第二重天。 (23)夜摩天:夜摩,梵语,译言离伊天。为欲界第三天。 (24)兜率天:兜率,梵语,译言具喜天。为欲界第四天。 (25)化乐天:谓此天能自以神通化作妙乐而为娱乐,故名化乐。此为欲界第五天。 (26)他化自在天:谓此天夺他所化而自娱乐,故名他化自在。此为欲界第六天。 (27)欲界天:以上称为欲界天。诸天虽已成为天神,仍有饮食男女之事,故名欲界天。 (28)色界和无色:色界是有形的物质世界或天堂,无色界则反之。欲界之上即为色界,色界之上即无色界,此三总称为三界。 (29)《俱舍论》:或译《对法论》。是讲述世界起源,因果轮回和出世解脱等方面的教理的书。内中阐述佛教宇宙观和人生观方面的问题。 (30)邬仗那:国名,这是唐译名o藏译乌坚。地在今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 (31)金洲:古缅甸的蒲甘,或说是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 (32)僧迦岭:即今斯里兰卡国。 (33)大月岭:古印度乾陀罗国的一个小邦。 (34)霍尔:古时居于西藏北部的回鸡人。 (35)光明天:为四禅天的第三层天。 (36)禅悦:以定中之安乐为食,不食实物。 (37)变化而生:谓不从母体胎生。 (38)地脂:一种极为柔细的泥土,可以充饥。传说此为人类始祖的一种天然食品。 (39)撤鲁:一种野生香稻,也是人类最早的食品。 (40)关于孟波古哇等远古诸王的名字,藏史只译其义,无有梵文代字,故今仍按藏文译义处理。 (41)权栗讫王:佛经中说他是迦叶佛时天竺波罗奈斯国的一国王。 (42)乔答摩:旧译霍昙氏,古印度一氏族名。释迦牟尼即出生于此族,故有时称释迦为乔答摩。 (43)种子:精子。 (44)净饭王:为释迦牟尼之父。 (45)斛饭王:或作广饭王,为释迦牟尼之叔。 (46)无量饭王:或作甘露饭王。 (47)(律经):或译《毗奈耶经》,是专讲佛门守则和律戒一类之书。 (48)菩提心:梵语,谓希望成佛度众生之心。 (49)阿僧祇劫:梵语,是极大之数目名,说此数非常人所能计量。 (50)色究竟天:属四禅天。四禅有八处,前三为几天住处,后五为圣者所居,故名净居处。此属最后一处,乃报身佛所居之地。 (51)一生补处:谓只要一度转生就入佛位,等于成佛的后补期。 (52)王城:按这里所说王即迎毗罗卫国的国王。城在今尼泊尔王国南境内。 (53)蓝毗尼:在今尼泊尔南部白塔瓦尔湖畔。 (54)波阇波提:梵语,译言为众生之母。释迦生七日其母即逝,故由姨母抚育。 (55)五明:五种学科,一声明,语言文字学;二工巧明,包括技艺历算等;三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