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兴愕娜巳サ阶写锏胤剑钡厝艘欢ɑ峋醯孟F妫翱炖纯矗饫镉懈銎婀值亩铩薄ⅰ八邓笕税扇炊喑ち酥唤拧薄ⅰ傲街唤藕苣芽矗残硎歉霾幌榈脑ふ祝彀阉献摺薄UH巳サ侥歉龅胤绞芫∏璨凰担缓眯悦寄驯!?br /> 所以,无论世间的待人处事,还是修学出世间的佛法,都应当精进努力,增长智慧,切不可轻易讥讽、诽谤自己不了解的人。
有些邪行仪轨者,辱骂正行仪轨士,
如同自长狗头者,美男讥毁为女人。
有些修持邪法仪轨而行为乖僻的人,常常恶心辱骂正行仪轨士,就如同那些自己长得狗头狗脑的人,反倒嘲弄、讥毁俊美的男士是女人。
一个具足正行仪轨的人,定会谨守世间公认的法规和道德准则,或严持戒律,遵循佛陀的教导行事,力求圆满的仪轨。反之,那些与世间、出世间仪轨都背道而驰的人,即是邪行邪修的人。有的人入于外道苦苦追求魔力、神通,沉迷于各种邪门咒术以及所显现的威力。他们不懂佛教的精义,也从来没有闻思过佛法,但却自持异端,无故诋毁、诽谤如法修行的正士。佛教讲究以理服人,无论世间还是出世间的一切事理,都能圆融地加以论证和阐述。凡是认真学习或研读过佛经的人,都会被博大精深的殊胜佛法所吸引。真理不怕辩论,也不怕驳斥,反而会越辩越明。那些持邪见之人是不敢和正行仪轨者辩论的,因为他们所依靠的理论,相对于佛法显得立论不足而且漏洞百出。所以他们只能象小丑一样上窜下跳对正士作无理的诽谤,或言辞粗恶的辱骂。凡是追求真理的人,对于此等无稽之谈都是嗤之以鼻的。如同那些长成狗头狗脑的怪人常常不知羞耻地讥毁英俊潇洒的美男子说:“长得怪,真象女人。”现实生活中也出现过许多怪人。几年前,在四川省江油地区就发现了一个上半身为人,下半身是蛇体的怪人,他白天与正常人无异,晚上就变成人首蛇身的畸形人。这种自己长得狗头狗脑的人和辱骂正士者是同样的可怜而且不堪一击。
为什么要将美男讥毁为女人呢?因为女身具有五种过患、五种障碍,相比男身较为低劣。五过者:思迁多即三心二意,胆量小,轻信他人之言,吝啬财物,思想主观即固执。五障指:(一)不得作梵天王,女人身器欲染之故。(二)不得作帝释,因为女人杂恶多欲,而帝释勇猛少欲,修持善戒才报为天王。(三)不得作魔王,魔王于因位具足十善,尊敬三宝,孝养二亲,所以才报生欲界他化身自在天而作魔王。而女子轻慢嫉妒,不顺正行,作魔王都成障碍。(四)不得作转轮王,因女人不具慈愍,无有净行,转轮圣王则于因地中行十善道,慈愍众生而得。(五)不得作佛,如来行菩萨道时,愍念一切众生,心无染着,乃得成佛,而女人之身口意三业恒受情欲缠缚故不得作佛。佛教的许多经典和世间的一些历史书籍都讲述了许多男女之间的性格差异以及女人不共的烦恼、弊病。女众修行人更应当坚定地走解脱大道,且发愿:乃至菩提果之间,生生世世出家持净戒,不转女身。总而言之,修行要远离邪修之士,选择正行的仪轨,更不可讥毁高尚人士。
有些邪命养活者,特别蔑视穷学者,
犹如老猴抓住人,嘲笑说他无尾巴。
有些以不正当的手段来谋生的人,却对清贫的学者特别蔑视,就好象低劣的老猴抓住了人,反而嘲笑他没有长尾巴。
依不正当的方法谋取财产而生活即谓邪命。邪命养活的人凭奸诈、骗取、掠夺、赌博等手段轻而易举地获得种种受用,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得意忘形。清贫的学者将丰富的学识、纯正的人品、如法的德行作为自己生活的基准,他们清净戒律,精勤学修,乐于苦行。但邪命者却视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攻击、欺凌,唯恐不能显露蔑视学者的能力,并以讥讽挖苦、欺负贫穷的学士为一大乐事。比如当今一些勤工俭学的人,利用课余时间去打零工,为了多购买些学习所需的书籍,他们省吃俭用,拼命积攒那少得可怜的血汗钱。但那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哥们却常常欺负他们,故意找岔、寻事斗殴,或嘲讽寻乐,毁坏他们视如生命般珍贵的书籍。又如一些清贫的僧人行脚参访,路经大城市时,现代的超级邪命者们抖抖笔挺的西装,掀起墨镜的一角用鄙夷的目光斜视一下,然后与他的同类交头接耳,时而狂笑:“哈!光头和尚。”一些摩登女郎则摆出种种妖媚的姿态,妄图试探:看这出家人是否真的看破了红尘。有的还把眼睛安到了头顶上,不屑一顾,甚至用手紧捏住鼻子,担心修行人的浩然正气会摧毁他(她)们的妖风邪气。他们也不想想自己在私底下那卑劣无耻的勾当以及黑暗里的罪恶,是多么的肮脏、污秽,这些邪命人的言行,就象猴子嘲笑人没有尾巴一样可笑可怜。
曾经有一群猴子于山间嬉戏,遇到一位迷路的人,便把他抓了起来。群猴对这个人从头到脚仔细观察后哈哈大笑:“他是个没有尾巴的动物!”猴子以具有长尾巴为荣耀,却不知尾巴是低等动物的形体特征。可怜的猴子不知自己可悲之处,却愚蠢地嘲笑有智慧没有尾巴的高级生命——人。
做为人,尤其是佛弟子,不能随意口出狂言,讥毁他人,而应当时时刻刻身处卑位,向所有优于自己的智者学习。
若遭业力之逼迫,智者亦入愚人中,
犹如芬香茉莉花,被风刮进粪中踏。
如果遭受业力的牵转,智者也会被命运捉弄、逼迫而陷入愚人当中。就如同芬香扑鼻的茉莉花,被风刮进垃圾等不净粪中遭人践踏。
佛经中讲业力不可思议。业力是造作一切的力用,即依善恶业而感受的相应果报。业有共业和不共业之分,不共业是众生各自所造、互相差别之业,能招感众生各自不同的身体以及受用等。共业为多数众生共同所造或各个众生所造业的共同性,能招感共业众生的共同享用及依止的器世间等。业又分为共中共,如山河大地等;共中不共如世界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等;不共中共,如各别众生的同类身体等;不共中不共,如各别众生身心资具禀性等。
在业力面前人人平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这也是万有的因果规律所决定的。无论是愚人、恶人,还是有智有识之士,都必须承受自己造业而感招的果报。由于各自业力的支配,再加上共业的感招,某些德行高尚的智者,有时也会被逼入愚者的行列。在佛法惨遭衰损的苦难岁月中,不少修行人乃至高僧大德被迫脱下僧装,强离寺院,迁至牧场、农庄、工厂与世间俗人共同劳作,放牧耕种等。如一百多年前,藏地一位叫扎洛的活佛,初时精进于闻思修行,曾经在寂静的山林中闭关修行了十二年。后来他还俗娶妻,成为十二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他四处奔波,寻求谋生之路,历尽千辛万苦也没得到什么财产。一次他跑了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去给别人办事,才得到了五十斤青稞的报酬,欢喜之际禁不住热泪盈眶:回想自己在山里静修的情景是多么难忘啊!今后的路却是那样漫长而充满了痛苦。这位活佛虽然落入凡夫愚人之中生活,但他很自信地说:“我虽然成了在家人,但从未杀害过一个众生,依此不杀生和曾经出家修行的功德,我死后不需别人超度,可以把握自己往生的方向。”如他所言,死后出现了许多成就的瑞相。这一切可以说是他的业力,也可能是圣者的游戏。当他在寂静处修行的时候,深受人们的恭敬、爱戴,连牧民都不敢在他的茅棚附近放牧,唯恐打扰他的修行。但还俗以后,人们却看不起他,对他议论纷纷、指手划脚。不管怎样,他和一般凡夫毕竟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虽然智者也有与愚人为伍的业缘,但其本性和愚人却存在着根本的差别。正如被风吹刮的茉莉花也会落入不净粪中遭践踏,受污染。(茉莉是一种常绿的灌木,花色雪白,花形娇小,花香芬芳浓郁,常常用来熏制人们所喜爱的茉莉花茶。)茉莉花是那样的清香、净洁和高贵,而不净粪却是那样的肮脏污秽,可茉莉花也会落进了粪堆里。虽然这只是一种缘分或巧合,但茉莉花与不净粪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仅此一点便和智者落于愚人中的道理类同。
精勤持执诸过患,不存毫许之功德,
劣者即同滤水器,唯留渣滓漏精华。
精勤地持执自己的诸多过患,自然就不能留存毫许的功德,这样的劣者即如同滤水器一般,把精华通通漏掉,唯有留存渣滓。
滤水器在过滤的时候,将清净的水或有用的液体精华都放走,最终充满器皿的仅是些肮脏、杂秽的残渣。滤水器存在的唯一作用和表现是:漏流精华而留存渣滓。劣者就象滤水器一样,本性愚昧、劣缺,而且死命地抓住自己的贪心、嗔心、痴心、傲慢等烦恼过患,对于闻思修、持戒、六度四摄等善法功德却是不闻不问,无一遗余地舍弃。有些口口声声修学佛法的人,虽然远离繁城闹市到寂静的山林修行,但是经过很长时间,也得不到感应和功德,反而陷入更深的烦恼中。他们整天盲修瞎练,未生起丝毫的定解,人在深山心在闹市,不懂得对治烦恼,不明白修行的要领是调伏自心,对于自己的性格行为不作任何调整,相反时时增长贪、嗔、痴等过患。正如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所讲:“何故愚昧盲修者,并非断证之真因,阻障生起功德故,犹如汉茶过滤器,灭尽教证增烦恼,尤其因果退信心。”因为愚笨的修行人没有生起正知正见,也没有得到上师的加持等方便,他们一味地盲修,非但不能断除障碍,获得证悟的功德,反而会增加烦恼,障碍断证功德的生起,就好象滤茶器,茶水倒进后,可以饮用的茶汁都漏尽了,剩下的仅是茶叶的残渣。这些人以大修行者自居,行为上不修积世俗方便的福报,不对众生修慈悲菩提心,也不取舍善恶,常喜妄语、绮语等。他们嗔恚嫉妒同参道友、滥用僧物、侵损常住的利益等,却大言不惭:“我修的是最了义的法,一切不用执着。”口里宣称不执着,内心却对五毒烦恼深深地执着。这样的修行人得不到丝毫功德,反而会让自己生起外道的邪见,堕入轮回的深渊。
了知上述道理后,修行者当精勤地断除过患,对治一切烦恼,持守、积累功德,切不可如同低劣的滤水器一般。
无有辨别善恶者,学者之前受驱逐,
整天谈论钱财食,此即双足之畜牲。
不懂得辨别善恶是非的人,在学者面前躲躲闪闪,最终却被驱逐,他们整天只知道谈论钱财饮食等事,这样的人只能算作长有双足的畜牲。
人世间存在好坏、善恶与美丑的诸多差别。正士慈颜善目,乐善好施,所作所为能饶益自己和他人;劣者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其恶行所导致的尽是损人不利己的后果。有智慧的人,在欲言欲行之时或办事过程中,会明辨是非,取舍善恶。愚笨的劣者因缺乏智慧,而不懂得辨别善恶,更不会取舍抉择。他们遇到学识渊博的智者时,不敢前去拜问学习,而是惶恐躲闪,怯怕地避而远之,所以他们没有缘分依止善知识和学者。而学者们见到这种为非作歹、不求上进的愚者也会哀叹“朽木不可雕也”,并将他们从身边赶走,因为这些愚者从早到晚只知道讨论衣食或如何谋取财利等。愚人与愚人为伍,就象“乌龟恋王八,苍蝇恋粪堆”一样。比如有些商人,成天搅在一起互相算计,再多的钱也满足不了。有了财富,他们更会无停息的追求享受,讲求吃喝,互相攀比吃得如何丰盛,穿得如何华美,坐卧如何舒适等等,至于善恶、因果却是只字不提,毫不顾及。
对于上述愚痴可怜之辈,作者给他们下了个定义:即是长着双足的畜牲。畜牲不懂得求善法,只求吃喝,好比猪、牛、马、羊等成日里吃了睡,睡了吃。所以说那些只知吃喝玩乐、一味追求钱财而不知善恶取舍的人,本性与畜牲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即是形体上前者具足双脚,后者拥有四足的差别罢了。
小人即使再多聚,不能成办大事件,
犹如芨草捆再多,不能作为大厦柱。
懦弱的小人即便是聚集得再多,也不能成办一件大的事情,犹如芨草,捆得再多再大也不能充作大厦的顶梁柱。
智慧浅薄的劣者或胆小怕事的懦夫都称作小人。这样的人虽然聚集很多,却不能成办一件大事,正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为大事的成办,需要以智慧来筹划、抉择并作周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