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胜道宝粑集
其肉来供事其母一样,实在是颠倒的行为。
(九) 为了满足现世的欲望而伪饰法行及忍辱,这就象猫躲老鼠一样,实在毫
无意思。
(十) 为了现世的名闻和供养而广行善业,就象是用一卷牛皮,一袋酒糟,或
是一包食物来交换无价之如意宝珠一样,实在是颠倒的行为。
(十一) 见闻虽然深广,而身心却流入凡俗,这就象医生自染恶疾,真乃颠倒的
行为。
(十二) 学了一大堆口诀,却毫无实际的修持,这就象面对一个富户的仓库,身
上却无钥匙一样般,实在毫无意义。
(十三) 自己尚未契证法仪,却对别人说法,这是以盲导盲,实在毫无意义。
(十四) 由方便(道)所生起之觉受以为是最殊胜的,对实相之究竟,却不予追求,
证就象把黄铜当作金子,实在毫无意义。
学佛人 的十八项过失:
(一)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
(二) 身为领众而只作自利之事,乃学佛人之过失。
(三) 佛学虽博而不怯罪行,乃学佛人之过失。
(四) 口诀虽丰富但身心却流于凡俗,乃学佛人之过失。
(五) 持戒虽然谨严,心中贪念却极大,乃学佛人之过失。
(六) 觉受和证悟虽好,却不能调伏自己的身心,乃学佛人之过失。
(七) 已入法门,但于入世之爱憎不能断舍,乃学佛人之过失。
(八) 身虽出世行于佛道而勤事稼穡,困于农务,乃学佛人之过失。
(九) 虽解义理而不修持,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 虽已立誓修持而不能贯彻始终,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一) 职务虽在法中,而法行却不能成长,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二) 食物虽然自然而来,心还是放不下要去东谋西找,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三) 由善业(定慧)所获之威力,用来医疾延命 ,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四) 为了财物而教人口诀,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五) 以机心来自赞毁他,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六) 能传授口诀给别人,自己的身心却不能与法相应,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七) 自己不能独自安住,又不知随顺处众之道,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八) 于乐不能容受,于苦不能忍耐,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一 项不可缺少之法:
(一) 从心底深处惧畏生死轮回,此信坚固,为不可缺少之法。
(二) 能引导自己进入解脱道之上师,为不可缺少之法。
(三) 对自己身心有益之教法,能善解善用,为不可缺少之法。
(四) 坚毅恒久无惧艰难之精进,为不可缺少之法。
(五) 于闻思修三学处之努力和福慧二资粮之集聚心无厌足,为不可缺少之
法。
(六) 具有能悟诸法本性 之见,乃不可缺少之法。
(七) 于一切时处皆能安然修观心性,为不可缺少之法。
(八) 能使一切所作所行皆归于道之法门,是不可缺少的。
(九) 能遣除一切违缘、魔障和错误之不落言诠之口诀,是不可缺少的。
(十) 在临命终时,心能安祥且具有决定的把握,此一境地是不可缺少的。
(十一) 任运成就法报化三身之果实,此一法门是不可缺少的。
十一种上人之象征或德相:
(一) 妒忌和骄慢微小乃上人之象徵。
(二) 贪心微小,安贫知足乃上人之象徵。
(三) 不爱装饰,无有我慢,从不盛气凌人者,乃上人之象徵。
(四) 无诳诈,不隐藏者,乃上人之象徵。
(五) 自己的一切行为能善为观察,心中不失正念及主张,乃上人之象徵。
(六) 对善恶报应兢兢慎为如护己目,乃上人之象徵。
(七) 于持守显密诸戒无伪作隐藏,乃上人之象徵。
(八) 对众生无分亲疏远近,乃上人之象徵。
(九) 对行恶之人,心不愤怒,能忍能恕,乃上人之象徵。
(十) 占便宜的事让给别人,吃亏的事自己承当,乃上人之象徵。
(十一) 所作所思与世俗人格格不入,乃上人之象徵。
以上是十一种上人之象徵或德相,与此相反的就是“非上人”之象徵。
十项无利益无意义之法:
(一) 对自己这个如幻的肉体,无论如何培护侍奉,到头来仍是无常毁灭,实
在没甚利益。
(二) 食、色、财宝,无论如何吝惜珍藏,死时仍需空手而去,实在没甚利益。
(三) 历尽艰难辛苦所建成的华屋城堡,死时仍要抛下,独自悄悄地离去,连
自己的尸体也会被摈出门外,实在没甚意义。
(四) 自己所爱护的子女侄甥,无论用尽了多大的心力,消费多大的财物,死
时一点忙也帮不上,实在没甚意义。
(五) 好友亲属,不管交情多么厚,眷恋多么深,死时仍需要分开,独自悄悄
地离去,实在没甚意思。
(六) 子女虽然众多亦是无常的,财物虽然丰裕仍是要弃舍的,实在没甚意
思。
(七) 不惜辛劳、费尽心力去维护土地和庶民,死时必须抛下,独自无依地离
去,实在没甚意思。
(八) 虽然具足信心到处去朝山旅行,但如果不能如法修持,则是种下了入法
门而堕恶道之因 ,实在没有意思。
(九) 精进闻思、佛学广博而未能修持的人,临命终时难以入道,实在没甚意
思。
(十) 虽然在善知识处住了多年,但自己却没有信心和恭敬,因此得不到加
持,也立不起功德,实在没有意思。
十项自讨苦吃之事:
(一) 到衣食无继的家中去持家,就像是愚人服毒一样,实在是自讨苦吃。
(二) 不信佛法,一味造罪,就像疯子跳悬崖一样,实在是自讨苦吃。
(三) 用伪诈诳诈的手段去欺骗别人,就像是自己收集毒物来给自己吃一样,
实在是自讨苦吃。
(四) 心志不坚却要去管带众人,那就像龙钟蹒跚的老太婆,要去山上牧牛一
样,实在是自讨苦吃。
(五) 不以殷诚之心致力于利他之事,却沉湎于自利和世间八法中,这就像一
个瞎子在北部的大草原迷途上徘徊一样,实在是自讨苦吃。
(六) 不自量力地去承担自己所办不到的大事业,就像是一个弱小的人去背负
那沉重的巨担一样,实在是自讨苦吃。
(七) 因自己的骄慢而破坏上师及佛陀的教敕,就像是违犯了大王的圣旨一
样,实在是自讨苦吃。
(八) 修行人放弃了修行,跑到罪恶的城市中去居住,这就像高山的野兽,跑
到河谷的水边去寄居一样,实在是自讨苦吃。
(九) 不培护本有的智慧,却在尘嚣戏论中放逸散乱,就像空中飞翔的鹏鹰断
了翅膀一样,实在是自讨苦吃。
(十) 上师和三宝的财物,无忌惮地拿来自己享用,这就像无知的孩儿吞吃炭
灰一样,实在是自讨苦吃。
十项自己受益之事:
(一) 断舍贪嗔痴的世法,专志修持佛道,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二) 舍弃家庭和亲友,一心依止良师,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三) 抛弃世法尘嚣,在闻思修上努力,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四) 舍弃城市和亲友,在深山寂静处独住,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五) 斩断声色五欲,心离贪念,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六) 于粗食陋居,心能知足,于善妙享用,心无贪求,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七) 不依靠别人,只依靠本尊,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八) 无视现世之短暂欢乐,一心追求究竟之菩提安乐,这是自己会受益的
事。
(九) 舍弃对物质的贪求,一心修持空性,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十) 在福慧双运之大道上努力,这是自己会受益的事。
十项正妙之法:
(一) 于因果业报之理,深信不疑者乃下根之见。
(二) 见内外一切显现诸法皆空,此显空双运又有四种 层次之不同,此是中
根之见。
(三) 见,能见,所见三者无有分别能如是知者是上根之见。
(四) 能专注一处(心无散乱),乃下根之修观。
(五) 能住于四种双运 之三昧者,乃中根之修观。
(六) 能修,所修及修观本身三无差别,无丝毫缘想者,乃上根之修观。
(七) 慎惧因果,如护己目者,乃下根之行。
(八) 于日用行为中,见一切法如梦如幻者,乃中根之行。
(九) 于一切所行毫无滞著者,乃上根之行。
(十) 一切烦恼及我执皆一天一天地减轻,有逐渐消灭之趋势,这是上、中、
下三根都应该具有之相应暖相。
十项愚不可及之事:
(一) 不如法依止成就的上师,却跟随那些鼓舌如簧的伪诈上师。实愚不可
及。
(二) 不寻求口传派成就者的口诀,却追求那些无意义的外道世间诸学,实愚
不可及。
(三) 外显诸法,瞬息变灭,人寿几何,随遇而安;若精打细算作广大周详之
永久计划,实愚不可及。
(四) 不独自思维佛法问题,却在众人群中去讲说佛法,实愚不可及。
(五) 不以食粮财物作布施,却吝啬地积聚那诳人的钱财,实愚不可及。
(六) 不如法地持守显密诸戒律,却恣意地放荡身口意诸行,实愚不可及。
(七) 不在证悟本元自心之大事上习练修持,却把生命消耗在各种世法之小事
上,实愚不可及。
(八) 不对治自己心中的迷茫,却要调服那些野性难驯的众人,实愚不可及。
(九) 身心上已经生起之(善妙)觉受,不予以培护增长,却一心为了今生此世
的事物呕心费力,实愚不可及。
(十) 在因缘已经会合的今天,不发奋精进,却懒散懈怠,陷入逸乐之中,实
愚不可及。
十项需要之法:
(一) 最初需要对生死轮回生起畏惧之心,决心要逃脱。就象被屠夫拴住的麋
鹿一样。
(二) 中间需要一个“死而无悔”的精进,象一个勤劳耐久的农夫耕田一样。
(三) 最后需要一个乐陶陶,安稳稳“无可死者”之心,象一个具大威权,成
大事业之伟人的心胸一样。
(四) 最初此心要觉得无一刻一分的空闲,就象是身上的要害处中了利箭之人
一样。
(五) 中间需要一个心无旁骛的修观,就象是丧了独子的母亲一样。
(六) 最后心中要觉得(空荡荡的)无事可作,就象是牧羊人眼见羊群被强徒赶
走了一样。
(七) 最初于佛法生起决定的了解和信心时,那感觉就象是饿极了的人,得到
美食一样。
(八) 中间于自心生起决定的了解和证悟时,那感觉就象是力士(掘山)获得宝
藏一样。
(九) 最后于不二双运之理,生起决定的证悟时,那感觉就象是直捣骗子的老
巢,拆穿他的骗局一样。
(十) 在决定证悟了惟此无他之真性时,就象是乌鸦从大海中的船上起飞,心
中塌实地无丝毫惧畏一样 。
十项不必作的事:
(一) 若能证悟心性本空,就不必在闻思上费力了。
(二) 若能悟知自心明体本无垢染,就不必在净除罪业上费力了。
(三) 若能住于空性真道,就不必在积聚资粮上费力了。
(四) 若能常浸润在本来面目中,就不必在方便道上费力了。
(五) 若能悟知妄念即是法性,就不必修持或争取无念了。
(六) 若能悟知烦恼无根,就不必依赖任何对治法了。
(七) 若知名闻美誉如梦如幻,就不必斤斤于立破成败了。
(八) 若知痛苦即是成就,就不必另求快乐了。
(九) 若能悟知自心本来无生,就不必修转识往生法了。
(十) 若一切所行皆是为了利他,就不必寻求自利了。
十项殊胜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