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长部经
阿难!彼等八万四千钵,其中之一,乃当时我受用一升米及饮用其乳粥之钵。
一六
阿难!汝看此等一切行,已过去、灭去、变异之'法'。阿难!如是诸行,非常住。阿难!如是诸行,非永远。阿难!如是诸行,非安稳法。是故,阿难!应该脱离一切行,对此等应该心不动摇,应该完全解脱此等。
一七
阿难!确实记忆得我在此地六次埋葬舍利。而且为彼王而住时是转轮王,依法为法王以降伏四边,安定国土为常胜者而具足七宝,是于此埋葬舍利为第七次。
阿难!于诸天界、魔界、梵界、含括沙门、婆罗门及生于人天之中,未曾复发现埋葬如来舍利之第八处所。”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师复如次曰: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对此等,心寂灭为乐。
注:
1 。恕跋单’Upavattana(SK。Upavartana)是娱乐场所或为竞马场之意。或者译为保养所、 郊外。于中阿含见有音译之恕跋单应该是固有名词。本是拘尸那揭罗城边之娱乐场所或竞 马场,渐渐看成固有名词。今以固有名词译之。
2 。“欢骚”于原本篇khadatha,当译为“龃”,在此khidatha;kilatha;khidddatha皆是误写。 想无不相当于梵的kridatha,北传之汉译,译为戏笑诏。
3 。“从习制”原本为yatha…bhuttam bhunjatha如可以食就食,意思是依习惯而食,故译之 如上。
4 。七处(sattappatittho)是指四脚、鼻、两牙之七处。
5 。“纯白”原本写sabba…seto于同此文之中部经典(LMN。vol。111。P。174)虽作seso是seto的 误排是很明显,于此译为纯白。然,Mahavastu 1。P。108;Lalitavistara P。16及汉译常为 sarvam nilam绀青色。依觉音之注释书,有vijjullata…vinaddha…saradakala… seta…valahakarasi…sassiririko如黑光,又如白云之堆积,光辉之意。
6 。如意德是iddhi之译,为起人之德。于次经iddhipada虽译为神足,今以七宝相列时,即 如上译为如意德。
7 。“植……种种华,使四季花自然开”malam ropapeyyam补译为(植华鬘。)
8 。“让群众之欣赏。”sabbajanassa anacaram之anacaram常多不道德之意,今以稀有现象 之意译如上。
9 。“银制乳桶。”(kansupadharana)是由Jataka547(vol。VI。p。504)之注有银制乳钵 (rajatamaya…khirra…paticchannabhaja)而译之如上。
10 。八万四千,在原本唯有“千”,五及一一,则更为八万四千而译之。
11 。执着,于前面译为希望同字(apekha)。前的时候,同将来表示积极之意义而译为希望(意欲),对现状表示消极的意义而译为执着。
十八 阇尼沙经
本经相当于北传汉译长阿含卷第四之阇尼沙经(大正藏一)及人仙经(大正藏九)。本经之主旨乃始于梵大为一切之天界,凡佛教修行者之住处,依修行进度得住于上位之天界;新生天者,依修佛道之德,其色光凌上其他,于诸天界亦应行道,主要是说'行'佛道。本经是常童子梵天化为五髻童子现于三十三天,说为诸天具四神通、三径路、四念处、七定,归依三宝,善行于教者,死后生于他化自在天乃至乾闼婆,谓毗沙门天王之眷属的夜叉阇尼沙,闻自毗沙门天王而告世尊的,世尊更以此告阿难,为本经之架构。经中是佛陀于那提迦村,为村民及诸国之信者,说死后之命运开始,此见于大般涅槃经二、五~七,想是同出一来源,本经高调佛有能力,观知死者如是之命运。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那提迦市镇之砖瓦堂。尔时,于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拔沙、拘楼、般遮罗、婆蹉、戍啰西那等诸国,有关信仰者等之逝往死去之再生,说:“彼是生彼处,彼是生彼处。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五十余人皆断五下分结而生天,于彼处入涅槃,不由其世界还来;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九十余人皆断三结,灭除贪、嗔、痴,成为一来者,唯一度还来此世,以尽苦际;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五百余人皆断三结,成为预流者,不堕恶趣,确定趣向正觉。”
二
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闻:“世尊于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拔沙、拘楼、般遮罗、婆蹉、戍啰西那等诸国,有关信仰者等之逝往死去之再生,说:“彼是生彼处,彼是生彼处。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五十余人皆断五下分结而生天,于彼处入涅槃,不由其世界还来;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九十余人皆断三结,灭除自、嗔、痴,成为一来者,唯一度还来此世,以尽苦际;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五百余人皆断三结,成为预流者,不堕恶趣,确定趣向正觉。”那提迦人之信仰者,依此而满足,闻世尊之解说疑问,甚欢喜、欣悦。
三
尊者阿难闻:
“世尊确实于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拔沙、拘楼、般遮罗、婆蹉、戍啰西那等诸国,有关信仰者等,逝往死去之再生,说:“彼是生彼处,彼是生彼处。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五十余人皆断五下分结而生天,于彼处入涅槃,不由其世界还来;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九十余人皆断三结,灭除贪、嗔、痴,成为一来者,唯一度还来此世,以尽苦际: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五百余人皆断三结,成为预流者,不堕恶趣,确定趣向正觉。”然,那提迦人之信仰者,依此而满足,闻世尊之解说疑问,甚欢喜、欣悦。”
四
如是,尊者阿难曰:“又确实彼等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甚多长久修行而逝往死去。对于鸯伽、摩揭陀国人,想鸯伽、摩揭陀国人,不认为信仰者无逝往之。然,彼等,亦是信佛、信法、信僧伽,善奉行于教,而彼等逝去者,无世尊之记说,若对彼等有记说者,诚是幸福。甚多人信此,缘此而趣善趣。又,摩揭陀国王斯尼耶频婆婆罗是如法者,依法而为王,不论对婆罗门、居士,对城市之住民,而且对一般人民亦哀愍情深。又,确实人人称赞王,言:“如是彼如法者,依法为我等之王,与我等之幸福而死逝,如是我等,在彼如法者依法而为王之国土生存,斯甚幸福。”彼实信佛、信法、信僧伽,善奉行其教者。人人又实如是言:“摩揭陀王斯尼耶频婆娑罗,至死皆称赞世尊,而且既死矣。”彼之逝去,不由世尊为之记说,若对彼记说,则甚幸福,因甚多人信此,缘此而趣善趣。又,世尊实于摩揭陀国达成正觉。世尊之成正觉,对其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之再生处,如何世尊不为之记说?若世尊对摩揭陀人之信仰者逝去之再生,无为之记说,则摩揭陀之信仰者是甚不幸。缘此,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甚为不幸。如何世尊不为之记说耶?”
五
尊者阿难,对摩揭陀人之信仰者,于此独自思惟,清晨起来,则诣世尊之处,敬礼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白世尊言:“世尊!我如次闻:“世尊于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拔沙、拘楼、般遮罗、婆蹉、戍啰西那等诸国,有关信仰者等之逝去及再生处,说:“彼是生彼处,彼是生彼处。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五十余人皆断五下分结而生天,于彼处入涅槃,不由其世界还来;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九十余人皆断三结,灭除贪、滇、痴,成为一来者,唯一度还来此世,以尽苦际;那提迦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五百余人皆断三结,成为预流者,不堕恶道,确定趣向正觉。”那提迦人之信仰者,因此而满足,闻世尊之解说问题,甚为欢喜、欣悦。
六
又世尊!此等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甚多长久修行,逝往死去,对鸯伽、摩揭陀国人,不能想鸯伽、摩揭陀人之信仰者无逝去之;然,世尊!彼等亦信佛、信法、信僧伽,奉行于教。而且彼等逝去,无由世尊为其记说,若对彼等,无为之记说则甚诚不幸,因甚多人信此,缘此而趣善趣。又,世尊!彼摩揭陀王斯尼耶频婆娑罗是如法者,依法而为王,不论对婆罗门、居士,对城市之住民,而且对一般人民赤哀愍深情。又确实人人称赞王,言:“如是彼如法者,我等生存于彼如法者,依法为王之国土甚是幸福。”世尊!彼亦实是信佛、信法、信僧伽,奉行于教者,人人又实如是言:“摩揭陀王斯尼耶频婆娑罗,至死皆称赞世尊,而且既死矣。”彼之逝去,不由世尊为之记说,若对彼记说则甚幸,因人人信此,缘此而趣善趣。又,世尊实于摩揭陀国达成正觉。世尊之成正觉,对其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逝去之再生处,如何世尊不为之记说?若世尊对摩揭陀人之信仰者逝去之再生,无为之记说,因此,摩揭陀之信仰者是甚不幸。世尊!因此,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甚为不幸。如何世尊不为之记说耶?”
尊者阿难!于世尊面前,长谈有关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从座立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七
世尊于阿难去后不久,清晨整下衣,着上衣持钵,往那提迦村乞食。往那提迦村乞食,食已由乞食归来,洗足而入砖瓦堂,思虑、考虑有关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一心集中,坐于所设之座而思惟:“我知彼等之所趣、彼等之祸福,'知'彼等尊者如何所趣,有如何之祸福耶?”如是,世尊知见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所趣如何,有如何之祸福耶?如是,世尊于哺时,从独坐立起而出砖瓦堂,坐于僧院荫凉处所设之坐。
八
时,尊者阿难,诣世尊之处,敬礼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白世尊言:“世尊!见世尊诚是寂静,世尊之颜色,诸根之清净、恬熙,世尊今日过寂静之日乎?”
九
“阿难!汝于我面前长谈有关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从座起立而去,我往那提迦村乞食,食后由乞食归回,洗足而入砖瓦堂,考虑、思虑有关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专心集中,坐于所设之座而思惟:“我知彼等之所趣、彼等之祸福,'知'彼等尊者如何所趣,有如何之祸福耶?阿难!我知见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趣如何之趣,被等尊者等有如何之祸福?时,阿难发现有覆藏之夜叉声:“世尊!我是阇尼沙,善逝!我是阇尼沙。”阿难!汝尚未闻知有如是名,即:阇尼沙耶?”
“世尊!我未曾闻有阇尼沙之名,又我闻此阇尼沙之名,身毛竖立5。对此我如是思念:“彼,有如是名,即:如阇尼沙,当非寻常之夜叉。”
十
“阿难!发此声不久,恬熙颜色之彼夜叉,现于我面前。而且再发声曰:“世尊!我是频婆婆罗,善逝!我是频婆婆罗。世尊!我生为毗沙门天王之眷属,以此七次。我为人间之王殁于此成为非人间之王而生天。
由此七次,由彼七次,计为十四次之轮回。
经历前世,预知此等之住处。
世尊…我成为长久不堕恶处,知不堕恶趣,我希望为一来者而住。”
此尊者阇尼夜叉之言:“长久我不堕恶趣,知不堕恶趣,”又言:“我希望为一来者而住。”诚是不可思议、稀有之事。依如何之因缘,尊者阇尼沙夜叉如是伟大,得此殊胜智耶?
十一
“世尊!非是世尊所教之外,非善逝所教之外者。我由最初则一向归依信仰世尊以来。长久我不堕恶趣,知不堕恶趣,又希望为一来者而住。今我承毗沙门天王之命,为要务遣使我至增长天王处之途中,见世尊入砖瓦堂,思虑、考虑有关摩揭陀人之信仰者等,专心集中而住,思惟我知彼等之趣、彼等祸福,彼等尊者有如何所趣,如何之祸福耶?而偶然6毗沙门王于其众会,说:彼等'摩揭陀之'尊者等,如何所趣、有如何之祸福耶?我于其面前闻、面前受。对此我来拜见世尊,想以此奉告。世尊!我由此二缘而来见世尊。
十二
世尊!往昔、甚往昔,始安居月之十五日满月夜,于布萨时,全三十三天之诸天,集坐于善法堂,大天众普坐一切方,四天王四五坐:持国天王在东方面西坐于诸天之前,增长天王在南方而此坐于诸天之前,广目天王在西方面东坐于诸天之而,毗沙门大王在北方面南坐于诸天之前。世尊!全三十三天之诸天,集坐于善法堂,大天众普坐一切方,四天王亦坐四方时,此乃彼等'四天王'之坐法,而后有我等之座。世尊!若诸天于世尊之处修梵行,新生于三十三天者,彼等于其色光,凌驾于其他诸天。依此,实是三十三天之诸天满悦、生欢喜:“诚然,天众增大而阿修罗众减少。”
十三
世尊!如是,帝释天知三十三天'等'诸天之欢喜,以随喜次偈曰:
三十三诸天 与主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