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长部经
尔时,域主王告其他一臣曰:“然,汝往护明童子之处,至已,传达护明童子;护明童子!汝有幸福4,域主王召护明童子;域主王欲见护明童子。”
彼臣应诺域主王言:“然,大王!”即往护明童子之处,至已,如是言护明童子曰:“护明童子!汝有幸福,域主王召护明童子;域主王欲见汝,护明童子。”
护明童子应诺彼臣言:“然,友!”即往域主王之处,至已,敬礼域主王,交换礼仪感铭之语后,却坐一面。域主王对坐于一面之护明童子如是言:
“护明童子!汝辅佐我等,护明童子!汝勿拒绝其辅佐:我以汝父之地位立汝,我将令汝即典尊位也。”
护明童子答:“然,王!”而同意域主王。
三一
尔时,域主王令护明童子即典尊位,使立父之地位。即典尊位,继立父地位之护明童子,父所辅佐之事情,皆辅佐之;父所不辅佐之事情,皆不辅佐;父所实行之业务,皆实行之;父所不实行之业务,皆不实行。于是,众人同彼曰:“彼婆罗门实典尊也,彼婆罗门实大典尊也。”如是之故,生起对护明童子呼称大典尊,大典尊。
三二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往彼六人刹帝利之处,至已,如是言彼六人刹帝利曰:
“友,域主王年老、耆宿、耆髦,到达人生之高龄,谁能知其寿量耶?若域主王崩后,众人必立黎努王子即位为王。汝等来,往黎努王子之处,至已,如是白黎努王子言:“我等是黎努王子之亲爱、可意、情深之友伴,凡汝之幸福,亦我等之幸福,汝之不幸时,亦我等之不幸也。域主王年老、耆宿、耆髦,到达人生之高龄,谁能知其寿量?若域主王崩后,众人必立黎努即位为王,汝若得王国,亦请以王国分与我等。”
三三
刹帝利言:“然,友!”彼六人刹帝利亦同意于大典尊婆罗门,而往黎努王子之处,至已,如是言黎努王子言:
“我等是黎努王子之亲爱、可意、情深之友伴,凡汝幸福时,亦我等之幸福,汝之不幸时,亦我等之不幸也。域主王年老、耆宿、耆毫,到达人生之高龄,谁能知其寿量?若域主王崩后,众人必立黎努即位为王,汝若得王位,亦请将王国分与我等。”
“除汝等之外,何人于我王国,能增进其幸福安乐?若我得王国者,将王国分与汝等。”
三四
尔时,经过一些时日,域主王崩逝;于域主王崩逝时,则令黎努王子即位而立为王。继承王位之黎努王,备具五欲分,耽于娱乐。尔时,大典尊婆罗门,往彼六人刹帝利之处,至已,同六人刹帝利如斯言:
“汝等!域主王崩逝后,黎努王即位,则备具五欲分,耽于娱乐。汝等来!往黎努王之处,至已,对黎努王如是言:域主王崩逝,黎努王即位为王;汝记忆其约束'之言'耶?
彼六人刹帝利同意大典尊婆罗门:“然,友!”而往黎努王之处,至已,如是言黎努王曰:
“域主王崩逝,黎努王即位为王,汝记忆其约束'之言'耶?”
“诸贤!我记忆其约束;然,谁能将此北方广大、南方如车前部形之大地,正分为七分耶?”
“大王!除大典尊婆罗门以外,谁能为之!”
三五
尔时,黎努王召一臣而告曰:
“汝!往大典尊婆罗门之处,同大典尊婆罗门,言黎努王唤汝。”
彼臣应诺黎努王:“然,大王!”而往大典尊婆罗门之处,至已,如是言大典尊婆罗门曰:“卿!黎努王唤汝!”
大典尊婆罗门言:“然!友!”而往黎努王之处,至已,敬礼黎努王,交换亲密礼仪之语后,却坐一面。黎努王对坐于一面之大典尊曰:
“然,典尊请将北方广大、南方如车前部形之大地,正分为七分。”
'典尊婆罗门'应诺黎努王:“然,大王!”即从北方广大、南方如车前部形之大地,正分为七分;全部分为如车前部之形。
三六
其中央为黎努王之国。区分为:
迦陵伽国之旦多布啰城,阿湿沙迦国之褒惶那城,
阿槃提国之摩呬沙摩城,苏尾罗国之劳噜迦城,
毗提诃国之弥体罗城,鸯伽国之瞻波城,
迦尸国之波罗奈城,此等依典尊之区分。
尔时,彼等六人刹帝利各得自己之所得,成就所愿而喜悦曰:“我等所欲之愿望、希望,我等皆获得矣。”
破冤梵授王 胜尊明爱王
黎努二持国 为七婆罗多
第二 诵品
三七
尔时,彼六人刹帝利往大典尊婆罗门之处,至已,如是言大典尊婆罗门曰:“典尊是黎努王之亲爱、可意、情深之友,典尊对我等亦为亲爱、可意、情深之友。典尊,汝亦应辅佐我等,典尊!汝勿拒绝辅佐我等。”
大典尊婆罗门同意彼等六人刹帝利言:“然,诸贤,”尔时,大典尊婆罗门辅佐登王位之七人刹帝王,又对七人富贵婆罗门及七百梵行终了者,教授咒文。
三八
而后,大典尊婆罗门如是名声振扬。
“大典尊婆罗门是亲见梵天,大典尊婆罗门是亲与梵天对谈、议论。”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如是思惟:“我之名声如是振扬:“大典尊婆罗门是亲见梵天,大典尊婆罗门是亲与梵天对谈、议论C”然,我未曾见梵天,我未曾与梵天对谈、议论。我闻耆宿婆罗门师中之师等,于雨期之四个月间,在闲居静处,修习悲之禅定,言曾见梵天,与梵天对谈、议论。然,我欲于雨期之四个月间,在闲居静处,修习悲之禅定。”
三九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往黎努王之处,至已,如是言黎努王曰:“我名声如是振扬:“大典尊婆罗门是亲见梵天,大典尊婆罗门是亲与梵天对谈、议论。”然,我实未曾见梵天,实未曾与梵天对谈、议论。我闻耆宿婆罗门师中之师等,于雨期之四个月间,在闲居静处,修习悲之禅定,言曾见梵天,曾与梵天对谈、议论。是故,我欲于雨期之四个月间,在闲居静处,修习悲之禅定。除送饮食者外,任何人皆勿来近我。”
“典尊,汝行汝所思之行!”
四十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到彼六人刹帝利处,至已,如是言六人刹帝利曰:“我之名声如是振扬:“大典尊婆罗门是亲见梵天,大典尊婆罗门是亲与梵天对谈、议论。”然,我未曾见梵天,未曾与梵天对谈、议论。我闻耆宿婆罗门师中之师等,于雨期之四个月间,在闲居静处,修习悲之禅定,言曾见梵天,曾与梵天对谈、议论。是故,我欲于雨期之四个月间,在闲居静处,修习悲之禅定,除送饮食者外,任何人勿来近我。”
“典尊!行汝所思之行!”
四一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往七人富贵婆罗门及七百梵行终了者之处,至已,如是言七人富贵婆罗门及七百梵行终了者曰:“我之名声如是振扬:“大典尊婆罗门是亲见梵大,大典尊婆罗门是亲与梵天对谈、议论。”然,我未曾见梵天,未曾与梵天对谈、议论。我闻耆宿婆罗门师中之师等,于雨期之四个月间,在闲居静处,修习悲之禅定,言曾见梵天,曾与梵天对谈、议论。是故,诸贤!应如所闻、如所记忆、详细学习咒文、互相教咒文。我欲于雨期之四个月间,在闲居静处,修习悲之禅定,除送饮食者之外,任何人勿来近我。”
“典尊!行汝所思之行!”
四二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往同身分之彼四十夫人等处,至已,如是言同身分之彼四十夫人曰:
“我之名声如是振扬:“大典尊婆罗门是亲见梵天,大典尊婆罗门是亲与梵天对谈、议论。”然,我未曾见梵天,未曾与梵天对谈、议论。我闻耆宿婆罗门师中之师等,于雨期之四个月间,在闲居静处,修习悲之禅定,言曾见梵天,曾与梵天对谈、议论。是故,我于雨期之四个月间,在闲居静处,修习悲之禅定,除送饮食者外,任何人勿来近我。”
“典尊!行汝所思之行!”
四三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于域之东方令作新讲堂,于雨期四个月之间,在闲居静处,修习悲之禅定,除送饮食者以外,任何人5勿来近彼。尔时,经过四个月之后,大典尊婆罗门唯是失望兴起苦恼之念。“虽然曾闻彼耆宿婆罗门师中之师等,于雨期之四个月间,在闲居静处,修习悲之禅定,言曾见梵天,曾与梵天对谈、议论。但我今实不见梵天,实无与梵天对谈,无与梵天议论也。”
四四
尔时,常童子梵天,心知大典尊婆罗门心之所念,恰如力士之屈伸臂,迅速由梵界消失而现于大典尊婆罗门之面前。尔时,大典尊婆罗门因见彼未曾见之容貌,恐怖而身痹、战栗。尔时战栗、身痹、身毛竖立之大典尊婆罗门以偈如次问常童子梵天言:
“有美貌光辉 吉祥主何人
不知故问汝 我等何知汝”
“于梵界彼等 知我曰常童
一切天知我 典尊汝知我”
“床座洗足水 熟蜜为梵天
奉供我问汝 汝亦与我物”
“典尊言供物 汝为我等受
为现法利益 为来世幸福
许允汝问故 凡欲者当问”
四五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作如是思惟:常童子梵天准许我质问,向常童子梵天,应问现法之善利,或应问来世之善利耶?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作如是思惟:我熟知现法之善利,他人亦向我问现法之善利;是故我当问常童子梵天来世之善利。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以偈问常童子梵天曰:
“我有疑之质问 无疑常童梵天
他人等亦欲知 故对此而询问
应住于如何处 而修学何等行
是人是否可达 于不死之梵界”
“婆罗门于人间 舍离此等我执
成就心一境相 专心于悲禅定
脱去臭秽之行 远离不净之法
若住于此处者 而于此处修学
达不死之梵界”
四六
“梵天!我知舍离我执之法。有一类人舍弃任何大小财物,舍弃任何多寡亲属,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俗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梵天!我知舍弃我执之法;梵天!我知心一境相;此时,是人得远离住处,即:阿兰若、树林、山岳、洞窟、山洞、冢间、林薮、野外之槁堆。梵天!我知得此心一境相之法也。
我亦知专注悲解脱之法:此世,是人,令悲俱行之心,偏满一方而住。如是第二方、如是第三方、如是第四方亦然。即偏上下横一切处,于一切有情之世界,悲心俱行,广大无边;令无冤无害心,偏满而住。梵天!我知如是专注悲解脱之法。
梵天!然,我实不知汝所说之“臭秽。”
“梵天于人间 何者为臭秽
不知此等故 贤者今汝语
依何之覆蔽 生类起臭秽
何塞障梵界 而堕于恶趣”
“忿怒与妄语 伪瞒及失信
贪婪与高慢 嫉妒及欲求
疑惑恼害他 贪欲及嗔恚
憍慢与愚痴 被此所缚系
不得离臭秽 梵界被障塞
而堕于恶趣”
“我知汝说之臭秽,在俗者不可能抑制此等故,梵天!我愿由俗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
“典尊!行汝所思之行!”
四七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往黎努王之处,至已,如是言黎努王曰:“大王!当寻求其他之帝师,以辅佐王之统治!我愿由俗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我闻梵天说臭秽,在俗者不可能抑制此等故;大王!我愿由俗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
“恳求国土主 我告黎努王
最早我不乐 帝师之官位
有关统治事 大王宜熟知”
“若不够诸欲 我使汝满足
有伤害汝者 即当使排除
国主汝军师 于汝我是父
于我汝是子 典尊不舍我”
“于我之诸欲 无有所不足
又无任何人 来行加害我
以闻超人言 我不乐俗家”
“如何之超人 对汝语何事
汝闻彼言后 离弃我一切”
“我前行布萨 欲行牺牲时
坛上燃炎火 而敷吉祥草
其时由梵界 常童梵天现
闻彼答我闲 我不乐俗家”
“典尊汝所言 于我难致信
闻彼超人言 岂无他法行
我等必随汝 汝是我等师
如清净无垢 光辉琉璃珠
我等心清净 遵守汝教诫”
“典尊!汝若由俗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者,我亦由俗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是故,汝所赴之处,即成为我等所趣之处也。”
四八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往彼六人刹帝利处,至已,如是言'彼等曰:'“汝等当寻求其他之帝师,以辅佐汝等之统治;诸贤!我愿由俗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我闻梵天说臭秽,在俗者不可能抑制此等故。诸贤!我决定由俗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
尔时,六人刹帝利会集一面而思念: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