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入聊斋





  陈剑臣拱手行礼。
  顾学政脸色有所缓和,瞥了一眼陈剑臣手中的礼物,晒然笑道:“留仙你倒很沉得住气。”陈剑臣心思玲珑,当即明白他话中有话~
  本来呢,顾学政和横渠先生两人联名推荐陈剑臣进学国子监,如此恩遇,对于一般读书人而言无异再造,简直就是搭好了龙门让陈剑臣去跳。
  如是,陈剑臣自当对他顾学政感恩戴德才对。
  孰料书院一别,相隔这么多天,此子不见踪影,甚让顾学政觉得奇怪,心道陈剑臣竟不通人情至斯?
  直到现在,才终于见到陈剑臣登门拜访,心里不免几分嘀咕。他倒不是稀罕什么礼物只是觉得陈剑臣在人际关系方面过于生涩,不懂世故,需要好好敲打一番才行。当下给许知府介绍:“梦泽,这就是陈留仙。”
  许知府捻须一笑,轻轻一点头却没有说出在大堂上的情形。
  入得府邸,分宾主落座,开始用茶。顾惜朝和许梦泽两人高谈阔论,很是融洽的样子,原来他们为同期进士,一向交好,如今难得地再同地为官,便经常互相走动交情不薄。
  他们交谈,陈划臣插不进嘴,只得坐在一边喝闷茶。
  顾惜朝顺眼一瞥,忽道:“萧寒枫出事了,留仙知道否?”
  和聪明人谈话,过于机巧反而会弄巧成拙,既然顾学政主动挑起了话头,陈剑臣更没有回避的必要回答道:“学生正为此事而来。”顾学政早料到他会说什么似的,一摆手:“虽然我和许知府有几分交情,但关乎命案,事态严重,岂是我们所能干预得了的你还是专心读书吧,免做此无用功了。”‘大人,学生并非为萧寒枫求情而是来伸冤的。”
  “什么?’顾学政眉毛一扬:“你是说萧寒枫是被冤枉的,凶手另有其人?”
  萧寒枫乃是明华书院的生员,作为一州学政,管辖下的学生逞凶杀人,顾惜朝肯定会被牵扯到,禀报朝廷后,少不得会被御史们参一本扣上‘管治不力’的帽子。
  所以,出了这一件事他心情十分烦闷。觉得自己被安排来江州做学政,真是倒了十八辈子的霉运。却先请许知府过来准备商议些事情。恰好陈剑臣也来了,眼下听他‘伸冤’一说,便油然萌生出另外的念头。
  心思活泛,但不动声色,只有意无意的扫了一眼巍然正坐的许知府一要知道定案的是他,陈剑臣当面说伸冤,在某种意义上讲,算是打脸了。
  此子果然不怕天高地厚,锐气如芒。
  陈剑臣道:“不错。学生觉得此案另有蹊跷。”当下将心中的怀疑,以及一些推测一五一十全部说了出来。
  正好当着许知府的面,良机稍纵即逝。
  顾学政听完,陷入沉思。其实他本心里也觉得萧寒枫不会杀人,萧寒枫固然长得比一般书生高大些,有力气些,可始终还是一个秀才。
  秀才杀人,不通常理。又偷眼观察许知府,见他虽然还坐得很安稳,但脸色明显发生了变化,有些难看。若是换个场合,只怕其当场就会发飙,指着陈剑臣鼻子大骂‘竖子信口开河’了。
  片刻之后,顾学政悠然道:“留仙这些话或有道理,只是大都为推断猜测,上不得公堂:一来嘛,萧寒枫遗失绣花鞋,你们都无法替他作证:二来嘛,昨晚案发之时,萧寒枫又是独自一人在外,同样没了人证……”
  萧寒枫说绣花鞋遗失,无人看见,只能算片面之词,委实做不了证供。
  “大人,既然案情有疑窦,有破绽,自当再仔细审查,人命关天,岂能就此囫囵定罪?”
  关键时刻,立场必须要坚定。这话虽然是对着顾学政说的,但明显冲着许知府而去。
  “一派胡言。”
  许知府终于忍不住了,他做知府多年,不知审讯判断过多少案子,一舟以铁口铜牙自诩,眼下被一个少年生员当着面说他判囫囤。脸皮哪里挂得住?之前只是碍于顾学政,以及横渠先生的面子,才忍耐多时。
  他昔日曾拜于横渠先生门下,多得教诲~
  前些日子,横渠先生还曾托顾惜朝带了一封书信过来给他,其中专门提及陈剑臣,字里行间的赞赏之意不加掩饰,实在令许知府大感诧异。在他印象里,横渠先生极少如此赞人,更何况对方只是个十八岁的学子?
  因此,许知府早就想见一见陈剑臣,只是公务缠身,没有合适的时机。哪想到见面后,对方竟毫不客气地要拆自己的台,指手画脚的,真是不当人子。
  顾学政撸着长须,双眼微微闭上:“留仙,你与萧寒枫私交甚笃,为他说话理所当然。然而此事影响巨大,非你我所能干涉的。”陈剑臣道:“十天,大人只需给学生十天时间,定教此案水落石出。”‘呃……”
  顾学政一愣神,没有想到陈剑臣会如此果敢,竟敢下此诺言。他哪里来的自信?他是书生,不是捕快,又没有什么广袤的人脉,区区十天时间就能让案情柳暗花明,水落石出了?又或者,只是年轻人一时冲动的产物,想必后者居多吧,年轻人终究是年轻人,意气用事,怎能成事:“留仙,有些话语不可儿戏,快快收回吧,我和许大人就当没听见。
  顾学政突然严肃起来。虽然他也希望萧寒枫是被冤枉的,凶手另有其人,但无论如何,陈剑臣都没有陷身进去的理由,闹将起来,很容易会惹得一身麻烦,脱身不得。
  陈剑臣长身而起,毅然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恕学生斗胆,恳请两位大人宽限十天时间。”
  他说两位大人,抓主意的当然是许知府。
  许知府吃吃冷笑:“留仙,本大人不知你有何凭仗,但审讯之事一律归本府负责,你还是读书去吧。”
  其中轻视之意不加掩饰,意思就是说你陈剑臣只适合读书,纸上谈兵。
  陈剑臣目光炯炯,毫无退缩:“敢问大人,刚才学生所陈述之疑点,你可认同?”
  他所陈述的疑点主要在两责面,第一,胭脂没有亲眼看见凶手样貌:第二:萧寒枫杀人动机值得商榷。
  对于第二点,许知府当场给予反驳:“萧寒枫丑事败露,和卞家员外临时起争执,错手杀人而已,无需考察动机如何。”
  陈剑臣追问:“可胭脂未曾亲眼见到凶手相貌乃是不争的事实,仅凭一只绣花鞋就定案,大人难道不觉得武断了些吗?”
  许知府勃然道:“绣花鞋是物证,胭脂是人证,物证人证俱在,再简单不过。本府不需要你教我办案。哼,如果不是看在横渠先生的面子,岂容你在此大放厥词?”火药味渐浓,顾学政忙起身做和事佬:“梦泽不必动气。”一边朝陈剑臣做了一个眼色。
  陈剑臣心中黯然一叹,觉得自己有时候的想法还是过于单纯天真了,没有绝对的力量,单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想扭转局面,实在算是可笑的事情。‘秀才遇到兵’和‘秀才遇到官’的道理大同小异,当彼此的身份力量相差不成比例,就算说得再多,也是浪费口舌,难以打动对方的思维念头。
  同一句话,由不同的人说出来,分量大不相同。如果是顾学政亲口请许知府宽限几天,或者许知府会认真考虑,然后再回答可否。只是以顾学政的身份立场,这样的话他显然不会轻易说出口的。
  顾学政宁愿被御史参奏,也不愿轻易介入一宗恶性杀人案件中去这是衡量利弊所得出来的最佳选择。
  故而,有些话只能陈剑臣自己说出来。
  他的话,许知府听在耳朵里,自然被当做成是无知小儿的臆断之词,不予理会。
  刹那之间,陈剑臣油然生出一种萧索之意,再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便告辞离开。
  他走后,许知府犹自有些恼怒:“惜朝,真搞不懂你和先生为何会推荐此子进国子监,依我看来,不过一愣头青而已。”
  顾学政撸须一笑:“前些日子我自己也不懂,不过现在反而有些明白了。”
  “哦,为何?”
  “不畏权贵,据理力争,头角峥嵘,好读书,必求甚解。这,正是先生年责时的模样呀。”
  许知府眉头一皱:“你言下之意,难道也同意我宽限十天,重审此案,然后再上报朝廷?”
  顾学政一摊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呵呵,我相信梦泽你断案如神,是绝不会武断判决,冤枉好人的。”
  许知府听出了他的弦外之意,心里不禁腹诽一句:老狐狸!
  第二百一十三章 五天
  出到外面,人声寂寥,陈剑臣长长嘘一口气,双眼习惯性的眯了眯。头顶上的天空已阴沉得不像样子。暴风雨将至,街道上摊子早收得差不多了,而行人们亦早早赶回家去,于是留下一条沉寂的街道,无声地迎接所有无法避免的一切。
  婴宁劝道:“公子,其实你并不必要一定要这样。”
  陈剑臣自理解她的意思,仰头忽地粲然一笑:“我知道,只是尽人事耳。”小狐狸心中触动:‘尽人事耳’,不说‘良心道德’那些玄虚的话,也不用说‘为民请命’之类的大道理,这,就是公子的原则底线。
  骤然又想起当日在枫山,自己被狼妖追杀,偶遇陈剑臣,当时为什么公子会不畏恶狼,毅然出手相助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小狐狸一直都想问,只是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现在,她突然间明白了…
  不是公子怜爱小动物,同情心泛滥:更不是他心血来潮,多管闲事,而是很简单的‘尽人事耳’尽自己当前的能力,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尽量去做到。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能一直坚持原则更难。因为人天生便有懒惰的念头,更有亲疏之感,总会怀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主张。
  难道公子能修炼出正气,也是因为拥有这一份脾性吗?
  小狐狸浮想联翩。
  “走吧!”
  陈剑臣迈步走下台阶,许知府口风不肯松动,如果他判决公文即刻禀告给朝廷的话,自己还真没什么法子阻止,总不能事事都让婴宁出手,因为善后问题十分严重,牵涉深远,会连累死人的。
  这事和聂志远那事的性质不同,遭遇更不相同,可供回旋的余地不大。就算用非常规手段救得萧寒枫出来,他亦是如行尸走肉般,生不如死了。
  两者刚走下台阶,后面一小厮忽地跑出来:“公子,这是我家老爷吩咐小人交给你的。”
  递过来的是一张便笺,上面写道:五天。
  字写得很端正,有力,是顾学政的字。
  婴宁探头一看,心思敏慧,惊喜的道:“他们答应了?”
  把便笺撕碎,丢掉,陈剑臣‘嗯’了声,这个结果倒不算很出意外。以顾学政的立场,他自然是站在萧寒枫这边的。所谓五天,就是说给予五天时间陈剑臣去找新的证据,如果在五天内有新发现,许知府就会升堂重审案情。超过时间等禀告朝廷批准后,再想翻案就很难了,毕竟翻来覆去,许知府脸皮往哪里搁?
  婴宁一嘟嘴:“真小气。”
  自是说从十天变五天,腰斩一半的问题。
  陈剑臣哑然失笑,其实有五天宽限,差不多到了极限了。人命关天,鼻堂又判案定性了,公文不可能拖延过久。
  “对了,公子,你准备如何入手呢?”婴宁又问。
  陈剑臣回答:“事发仓促,千头百绪,实在难以展开。不过有小
  义在,相信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线索的。”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有足够的能力,自能还原出真相来。陈剑臣固然不是捕快,也无法动用府衙的力量,但是他有小义和婴宁。
  光是小义,就足以比拟数十官差办事能力,以及效率了。
  婴宁点点头:“那我呢,婴宁应该怎么做。”
  陈剑臣摇摇头:“暂时不用嗯,婴宁,自从你当公子书童后,似乎修为的时间大大减少了,莫非有所影响?”
  小狐狸连忙道:“哪里有?我每天晚上不都苦修着嘛,短短时间,我凝练出了金丹,进境已算超常的了。”
  她所说的是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跟随陈剑臣左右对于己身修为肯定会有所阻碍的。一来红尘闹市,灵气稀薄:二来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琐碎事务,会分散一定的精力。不过呢,在红尘打滚同样会有些好处,那就是能:磨砺心性!
  道由心生,不在染缸般的红尘里厮混过,就难以有明悟。道士会游方,和尚会化斋,不外如是。可不是捧着一卷秘籍躲在深山老林里隐居个百千年就能成道的,闭关是一回事,游历是另一回事,要相辅相成。
  这道理就和读书人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样。
  白天跟随陈剑臣出入,到了安歇之时,婴宁便对月打坐,吞吐气息,静心修炼,用打坐来取代正常的睡觉~如斯场景,等闲人无从知晓。
  陈剑臣却是知道的,修道不易,从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