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入聊斋
请陈剑臣作伴,到苏州去做一笔买卖。
天统王朝治下有十八州,江州为其一,聂小倩父亲被贬去的浙州为其一,如今王复提及的苏州,同样为其一。
对于苏州,陈剑臣似有印象,记得上次有个买他字墨的皇甫员外就是那里的人氏,那时候还曾开口请自己到那边做其女儿的业师呢。
而如今王复嘴上说是到苏州谈生意,但生意上的事情自有专门的掌柜负责处理,他实质是到那边游玩娱乐的。既是游玩,岂能无伴?他立刻就想到了陈剑臣。
“留仙,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早听说苏州风景宜人的了,眼下有机会,不去走一趟,实在可惜。”
闻言陈剑臣微微一笑:王复肚子里的那点小心思他当然是看得一清二楚的,不过他本身也意动,沉吟一会后就答应了。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在交通不便的世界内,游历的机会确实不多,正好可以出去走走,见识一番。
对于他的决定,莫三娘和阿宝固然不舍,但也没有反对。男儿志在四方,一个江州城肯定无法束缚住陈剑臣的双脚。于是阿宝负责收拾行李,而莫三娘则连夜做了五斤干粮。
一切准备妥当,第二天早上陈剑臣就坐上专门来接他的王家马车,和王复汇合后,就冒着刺骨的晨风出城而去了。
第八十六章 大蛇
从江州到苏州,一路往东行,坐马车的话差不多要跑五天,可以说是一段漫长的旅行,旅途寂寞,就只能坐在马车内读书了。
何以解忧?唯有读书……
陈剑臣和王复都是读书人,虽然王复性子有些散漫,但这般时候,除了读书他也难以找到别的乐子。
天时入寒,冷风萧萧,马车内都铺垫着棉被,甚为温软,陈剑臣拥被而读,十分怡然,至于坐在另一辆马车上的王复,此时应该在呼呼大睡吧。
突然听到车夫的吆喝声,然后马车停了下来,外面传来喧哗的声音。
陈剑臣一皱眉,撩开车帘子,探头出去看。见到己方两辆马车到达了一片险峻的山麓下,前面停着好几辆车子,还有许多行人,都聚在一块议论纷纷,停顿不前了,好像前方的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
另一边的王复也下了马车,叫一名机灵的仆从上去打探消息。
很快,那仆从就回来了,禀告道:“前面有蛇。”
有蛇?
无论是王复还是陈剑臣都吃了一惊,连忙问清楚,才知道事情大概━━前面这座山叫东山,山势巍峨,连绵深远。从山麓下的峡谷穿过去,再走得五十多里路就是苏州城了,最多不过半天路程。
但就在上午,一行旅人经过那峡谷之时,突然山林里窜出一条巨蛇来,其粗若水桶,长达三丈,浑体青色,额头有一块梭形红斑,犹如第三只眼睛,看起来凶恶异常。
巨蛇出现,那队旅人顿时被吓得不轻,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末路狂奔,飞快退了出来,那青蛇才没有继续追赶。
消息传出,来往的旅人哪里还敢过去?只得堵在峡谷外面,商议对策。
━━东山峡谷,属于进入苏州城的一大捷径,如果要拐过去,从另一个方向到苏州,却要多走三天的路程,要浪费太多的时间。
这一条路存在久矣,一直风平浪静的,连贼寇都不见一个,缘何突然杀出这么一条巨蛇来?
众人疑惑不解,议论间倒有个人隐约知道些内情,说这蛇很可能是前几年被一个耍蛇人放生的。
所谓耍蛇人,就是靠着养蛇,然后在街头上耍蛇卖艺讨生活的人。他们往往会到深山大泽里寻觅伶俐驯良的小蛇,捉回来养,训练好后就能拿出来表演了。不过这些蛇一般以两尺长为标准,超过标准就不适合演艺了。因此,把蛇养到那个份上之时,耍蛇人往往都会把这蛇放生掉,让其回归山林。
放生本身一点问题都没有。
问题在于也不知道那条蛇是天生异禀呢,或是得了什么奇遇,居然能长成一条昂然大蛇来。
这蛇一大,问题就出来了,很容易就会溜出来攻击过往途人,成为祸端。
蛇祸!
那些被堵住的旅人面面相觑,既着急又无奈,谁都不敢以身冒险再往前走了,可往后走也不是办法,进退维谷间只能寄望苏州官府方面能收到消息,尽快派遣捕快衙役前来为民除害。
听到这个事实,王复嘴里嘟嘟嚷嚷地骂道:“什么世道,连蛇都能长得那么大,出来为祸人间了,难道成妖了?”
想到这一点,他心一慌,赶紧去和陈剑臣商议。
陈剑臣也有些把握不定,要知道蛇类是会成妖的,白娘子和小青就是典型的代表。但目前在没有见过对方的情况下却不好判定。毕竟种类特殊的话,蛇类的本体也会成长得异常粗大。
“留仙,你说怎么办?”
王复要陈剑臣拿主意,在这方面,他早认定陈剑臣是个高手。
陈剑臣一摊手,他能怎么办?总不能呈匹夫之勇一个人冲进去和大蛇搏斗,或者‘谈判’吧,那根本就是找死。
“拂台兄,我们只能和大家一样,先等一等了。”
王复无奈,只好命人生火造饭,先把肚子问题解决了再说。
吃过午饭,打了一会盹,果然前面有消息传来。
好消息!
原来是苏州府衙接到报告,知州大人便派了一名总兵带领一百名官兵杀了过来━━来得倒挺快的,不过他们在峡谷两边树林内一番搜索,并没有找到大蛇的踪影,只是发现了一张褪下来的巨大蛇皮。
有蛇皮为证,便直接能证明巨蛇的存在,拿回去,也算立了一功。
趁着有官兵护航,一众商旅赶紧冲了过去,进入苏州再说,至于归程,在蛇祸未除的情况之下,唯有另选路径了。
在穿过峡谷之时,陈剑臣从马车中探头回望,看着身后那片莽莽山岭怔怔出神。突然之间,他就看到那半山腰处的一大片树木仿佛被人在下面砍伐了一样,一根根地折断了下去。从下方观望,简直就像林海中猛然翻出了一道波浪。
而下一刻,陈剑臣就看到一条巨大无匹的青色大蛇缠绕着一株高大的乔木,盘旋而上,最后一颗硕大的蛇头出现在树冠顶上,对着下方的自己行‘注视礼’。
是注视!
陈剑臣能清晰地感到,那青蛇就像人一样,居高临下,远远地注视着自己。
“蛇,蛇在那里!”
另一边恰好也有人和陈剑臣一样回望到同一个方向,见到树上的大蛇,顿时吓得失声惊叫起来。随着他的叫声,众人纷纷抬头张望,见到那震撼性的一幕,当场就有人双腿打软,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然而很快,那大蛇便溜下了乔木,迅速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了。
整个过程,总兵和一百名官兵都看见了,但没有一个人提出要上山打蛇的。
如此大蛇,简直骇人听闻,听都没有听过,显然不同寻常,谁敢上山寻它的麻烦?偌大一个人,被此蛇一口咬住,只怕塞牙缝都不怎么够。只能赶回府城向知州禀告,让上司定夺,请一些奇人异士来收服了。
马车辚辚,在飞快的奔赴苏州的路上,车内的陈剑臣却早没有了看书的兴致,回想刚才一幕,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那大蛇,难道真得开窍修出了妖身?
这个世界,真是越来越光怪陆离,波谲云诡了……
第八十七章 书痴
进入繁华的苏州城后,王复犹心有余悸,大叫晦气,说没料到大冬天的居然还会碰到蛇出没,而且是一条身形如此庞大可怖的巨蛇。
事有反常必有妖。
为此他特的问了陈剑臣好多次,问那蛇是不是成妖了,陈剑臣只含糊地回答说自己也不大清楚。
他的确不敢肯定。
或者说,就算肯定了又如何?眼下的情况他也不可能翻山越岭地去捉妖。倒是不知道官府方面会不会请能人出手,应该会如惯例般张榜悬赏吧,就像请人上山打老虎差不多。
进入苏州,找客栈住下,安顿下来,但就在当天晚上,也不知是受了惊吓,还是其他的缘故,王复居然发起了高烧。仆从赶紧出去请郎中,诊治开药了,说要躺两天才能完全康复。
刚到地头就出现这般事故,王复简直欲哭无泪,而本来说好要和陈剑臣一同出游的计划也只能暂且搁浅。
不过他走不动,陈剑臣却闲不住,与王复说了声,便一个人走出客栈,准备四下走走看看,了解风土人情。
苏州府城比江州大上许多,更加的繁华,哪怕天气寒冷的冬天,街道上也是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城中遍布亭台楼阁,又有小桥流水,颇有些江南水乡袅袅婷婷的气息。若是在阳春三月,天空下着小雨,撑一把油纸伞走在大街小巷上,应该更有一番风味。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忽而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从前面传来,定眼一看,却是一个身穿青色旧儒衫的男子,手里正捧着一卷书,一边走路,一边摇头晃脑地读着,旁若无人,完全地沉浸了进去,根本不理会外人的目光和看法。
天气正寒,他却衣衫单薄,左边脚上穿着的鞋履已破了个小洞,一只脚拇指都透了出来。整个人看上去,十分的落拓。
“看,那书痴又出来了……”
“真是可怜,听说入冬后他家里都断炊了,可怜他的老母亲……”
“能有什么办法?他读书都读呆了,据说其家中的藏书能卖不少银子,可他宁愿饿着,也不肯拿出来卖。”
“呵呵,否则怎么叫书痴呢。那些藏书,都是他父亲留下来的,他爱之如命,别说卖,就连别人碰一下都不行。”
街道上诸人指着那落拓男子议论纷纷,摇头叹息者有之,可怜者有之,鄙视者有之。
听着这些议论,陈剑臣颇感好奇,便打听起来,这一打听,还真打听出了一个‘极品型’的读书人。
原来此人姓张,名唤蕴,字玉柱,苏州本地人士,算是书香子弟,其先祖曾官至太守,不过因为为官廉洁,代代相传下来,财富寥寥,就剩一屋子的书了。
张唤蕴读书多矣,能做的一手好文章,十八岁便考得秀才功名,每年岁考科考,那都是名列前茅的,然而文章憎命,参加了好几次的乡试都榜上无名,一直不能中举。
他父亲早逝,和一个没有劳动能力的老母亲相依为命,自己又没有经营的能力,家境是一年比一年贫穷,最后东西都变卖光了,只剩下一屋子书,生活越发穷迫,几乎到了三餐不继的地步。
换了常人,快要生活不下去了肯定会想办法赚钱的,张唤蕴为秀才出身,如果动心思的话,赚钱还是比较容易的。可他倒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几乎整天都窝在家里读书,昼夜研读,冬夏不断,也不求婚配,至于有亲人宾客来访,说不得两三句话,他就把客人撂到一边,自己捧一卷书,大声朗读。
试问如此情况,那些宾客哪里坐得住?赶紧拍拍屁股走人。
其实张唤蕴并不是一心想中举当官,而是深信古诗名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他之所以深信不疑,倒有些来历,原来一次他正在读书,猛的一阵大风吹来,把一卷书给吹跑了。张唤蕴赶紧去追,不料那书卷掉落的地方正是一个地窖,里面有腐烂的草丛,挖开来里面发现了许多腐烂的粮食,早已不可食用━━此地却是古时候存放粮食的一个地方。
然而张唤蕴立刻就认定是那卷书有灵,带他找到了这地窖,印证了‘书中自有千钟粟’这句名言。
又有一次,他在清理祖传藏书的时候,在一卷古书的第三十八页处,发现了一张用锦布剪成的美女画像。
这画像裁剪得十分均匀精致,用笔墨描画了容貌衣饰,眉目栩栩如生,简直就像要活过来一样。
张唤蕴看见,又惊又喜,立刻就想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看着看着,立刻就有几分痴了。
自此以后,他天天把这幅仕女画放在桌子上,爱不释手地观赏着,甚至达到了‘废枕忘食’的地步!晚上还经常做梦,梦见和那仕女相遇,恩爱缠绵,说不出的依恋迷醉……
张唤蕴的老母亲见他形同走火入魔,怎么劝说都不听,只能唉声叹气了。另外,老人家还不得不拄着拐杖出去,到街边乞食,每天弄些饭菜回来,给年过三十的儿子吃。
俗话‘说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人间至伤,那要‘白发人养黑发人’呢?
那又是何等的无奈悲哀呀!
听到这里,陈剑臣莫名有几分气愤:诸如张唤蕴这般的书呆子,就算读破万卷书又有什么用?做不好学术,做不来经营,做不得实事,还要六七十岁的老母亲养活,简直就像寄生虫一般,实在百无一用。
“咦!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