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入聊斋
而皇甫员外也早有了决定,等陈剑臣离开后,他们父女俩也将离开胡庄,换到另一个地方去。至于具体地方还没有决定,以娇娜的意思,她却是希望能搬到江州。但皇甫员外给予了否定,皆因他在红尘打滚的时间不短了,淬炼道心已有成果,正需要隐居深山老林,消化这一切,并提高修为。
况且,娇娜需要渡劫,渡劫就必须要找一处幽静无人的地方。
所以,在短期时间内,他们父女将告别红尘闹市,远遁深山闭关。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对于不久就要到来的分别,其实陈剑臣也有些不舍。和皇甫父女相处的这一段经历,彼此之间已经有了不浅的情感付出。
娇娜同样不舍,现在的她,再不是以前没心没肺的那个她了……
“先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自施加到别人身上,否则很容易让人反感。”
娇娜睁大了眼睛:“不对呀,我不喜欢吃鸡屁股,但每次给小菊吃,她都吃得很开心呢。”
后面侍立着的小菊登时鼓起眼睛:小姐你如此野蛮的把鸡屁股塞进我嘴巴里,我能不假装吃得香香的吗?
这句话,可也是不敢说出来的。
……
这一天,天空下起了雪,温度严寒,就连屋檐下面都结成了一条条冰凌子,一根根晶莹剔透,看上去煞是好看。
房间中生着火炉,一块块规格统一,拳头大小的炭正烧得通红,散发出温煦的热量━━这些炭可不是寻常木炭,而是名贵的‘雷窑炭’,一斤卖一贯钱,烧起来,不生丝毫火烟味,热量丰富。但如此昂贵的价格,非富贵之家根本烧不起。
围着火炉,听完今天陈剑臣讲的故事,娇娜忽然问:“先生,为什么你讲故事,最后都只是说到王子和公主结婚,故事就结束了呢?不是应该接着往下讲吗?”
陈剑臣淡然回答道:“也许是因为结婚后就没故事了。”
“怎么会没故事,可以讲生孩子呀,一胎二胎,能讲得东西还多着呢。”
陈剑臣暴汗无语━━小狐狸精的脑袋思维,果然是和常人不同的。
━━这段时间,课堂之余,娇娜和松娘她们就缠着陈剑臣讲故事,于是,作为一名穿越众,陈剑臣终于又发挥出了一个特长,做起了‘故事大王’。从古到今,无论中外,从三国水浒到‘安徒生童话’,能记得的都讲了出来。
娇娜等自是听得津津有味,还打趣道:陈剑臣可以把这些故事写成书来卖,可以赚大钱……
其实这条门路陈剑臣以前还住在景阳村,贫困潦倒的时候就曾想过了,不过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事不可为。
要知道天统王朝对于书籍印刷实行严厉的管制制度,不经批准是不可能出书的,而陈剑臣的这些前世故事,许多内容都属于禁书行列,看诸葛卧龙就知道了:写历史,当局会说你‘借古讽今’,写狐妖鬼怪,会说你传扬迷信,妖言惑众,写兵书,更会说你图谋造反,大逆不道……就连单纯的情爱故事都不能光明正大出书,因为那涉及男女私情,有违圣贤书‘德书’,‘礼书’上的条文规定。
故而,想靠卖点子写书来谋利根本不可行,只能像诸葛卧龙那样,通过手抄本来传播。但手抄本对于作者而言,能有什么收益?
虚名而已。
就连这虚名,都会被人刻意的菲薄踩低。
诸葛卧龙一生落魄,四海无家,不是偶然。他的文章思想,本就不相容于当今主流,只能靠怪异之言,露骨的情,色描写来吸引读者。怪不得他精于八股结构体式而不能中举,只因他不懂得揣测主考官的意思,主旨相左,文章做得花团锦簇的,但也是一朵落花。
“横竖点撇千千笔,墨水无多泪水多。”
那是何等的悲苦无奈?
严格的出版制度等于一把‘文字锁’,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整出个‘文字狱’来。可陈剑臣心知肚明,诸如王朝的统治理念,有文字狱实属正常。事实上王朝的过去历史,就曾多次施行了严酷的文字狱,不知烧了多少书,斩下了多少的人头,
历史的篇章笔墨,无论再恢宏辉煌,却都是醮着淋淋鲜血写就的。
白天讲课晚上讲故事,另外还有两个时辰独自的读书练笔,就是陈剑臣每天的生活主要内容,自然纯粹,而简单充实。如此逍遥的日子并不好得到,人生若等闲,只可惜往往都是等到白发苍苍都闲不下来。有时候人闲了,但一颗心总闲不住。
随着告别的日子临近,皇甫员外又送了一件珍贵的礼物给陈剑臣,是一件金蚕丝编织而成的背心。
这件背心,柔软如水,轻轻一揉,握在手中,便如弹丸大小,松开一抖,又恢复成一件规格整齐的背心。极轻,穿在身上,一点重量都感觉不到,可纹路之间,细致得好像天衣,天衣而无缝。
“此衣乃采自百年金蚕之丝,共用了九百九十九万根金丝才制造而成的,虽然不是法器法宝,但坚韧无匹,水火不进,刀枪不入。”
皇甫员外如斯道。
加上上一次赠送的血檀木书筪,他已送了两件重宝给陈剑臣。这两样东西不是凡物,在俗世中几乎是不可能得到的。
“员外……”有莫名的感动在心头荡漾,陈剑臣感触良多。
皇甫员外呵呵一笑:“留仙,比起你为我们父女俩所做的一切,这些东西又算得什么?老夫本想送你万贯家财,但黄白之物多戾气,得之非祥,不如尽皆散去,积攒功德。故而只好送这么一件金蚕背心了。”
陈剑臣道:“员外言重了,此礼之重,岂非那万贯财物所能比拟的?”
皇甫员外正色道:“留仙,恕老夫直言,我曾夜观天象,算得一卦。略略知道些天机,数年之后,必有天狗食月,凶星入主之相。天变则地变,地变则人变。故世途凶恶,刀兵乱起……”
陈剑臣眉头一皱:皇甫员外的这番话倒和庆云道长那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隐隐有互相扣合的意味。
皇甫员外又道:“留仙,你身怀正气,乃是儒家异数。反正老夫入世多年,走南闯北,眼中只见斯文扫地,不闻有圣贤。虽然我也不清楚你的正气到底是如何修养出来的,以及威力如何。但有此依仗,就不怕邪魅侵害,可护得神魂周全。只是你肉身有弱点,老夫特意送金蚕衣给你护身,或可避免某些血光之灾。”
闻言陈剑臣一躬身,作揖道:“多谢员外赠宝。”
皇甫员外把他扶起,叹道:“自古以来,人就是人,妖就是妖,留仙豁达开通,不以异类视我等,实在非常难得。此番一别,但愿他日我们还有相聚之时。”
陈剑臣微笑道:“一定会有的。”
皇甫员外又问:“那这几天留仙还想去苏州什么地方赏玩?苏州十景,景景如画,不去走一遭,可惜了。”
陈剑臣道:“嗯,小生正想去一个地方走一次呢,也是苏州十景之一。”
“哦,是哪里?不会是苏州河吧……”
说着,老狐狸朝他别有意味地眨眨眼睛。
陈剑臣呵呵一笑:“苏州河上春水流,天上有人间。不过我要去的却不是那里,而是金山寺!”
金山寺?
这三个字仿佛有魔力般,皇甫员外一听之下,脸色一下子就变得苍白起来。
第一百二十三章 见佛
金山寺,苏州十景之一,一年四季,都有许多香客坐船漂流而下,前往金山寺烧香拜神。据说寺里的菩萨十分灵验,心诚磕拜,往往有回应。故而此寺建立百年,香火是越来越旺盛━━天统王朝向来反释,但金山寺饱经风雨而屹立不倒,其中必然有外人不知晓的独到之处。
陈剑臣要去金山寺的原因,缘于和拂晓和尚的见面,故而想过去走一趟,说不定会有收获。眼下看皇甫员外的反应,心里一动,觉得皇甫员外可能对金山寺有所了解,就问:“员外,莫非你去过金山寺?”
皇甫员外却摇摇头,面露苦笑:“老夫哪里敢去?”
他这句话语焉不详,可陈剑臣大概也能猜测出些原因:妖类境界达到金丹,即可化出人形,敢于行走人间而不怕惊世骇俗。不过他们化出的人形,在没有真正达到至境之前,始终存在这样那样的弱点。
首先怕接触到和本体犯冲的事物━━这一点蛇类最明显,它们化出人身后如果接触到雄黄等物,大受刺激后便会原形毕露,
其次人间太大,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去得的。比如血气极其旺盛之地,诸如军营,等闲妖物化出的人形就去不得。皆因那里的血气太过于旺盛,连接成片,旺盛如云,被成千上万的刚阳血气一冲,妖物的人形就会受不了,同样会被打回原形来。而道门释家的修士修炼之地,一般妖物更不敢去了,过去岂不是自寻死路?
至于普通的城府乡镇,人口固然密集,但血气多而不够凝聚,妖类变作人身从城门进去,一般都没有什么问题。
这是妖比鬼魔精怪所胜出的优势。
皇甫员外接着解释道:“老夫虽然略有修为,却也不敢去金山寺,必绕道而行。实不相瞒,金山寺中有两件威能无穷的法宝,一为黎明塔,一为飞来钟。别的不说,光是飞来钟的钟声,老夫就听不得,一听必原形毕露,魂神受伤不可。”
陈剑臣哦了声,看来这金山寺果然非同寻常,光是这两件法宝,就足以用来镇寺了,难道朝廷不向其下手,是有所顾忌?
“员外,你清楚金山寺的来历?”
皇甫员外手抚长须:“八百年前,度印囯释家开始内传入中原。第一批进入王朝传教的苦行僧,个个心志坚定,都曾在他们的佛祖面前立下宏愿,要将释家发扬光大。为表决心,他们进入中原后往往都是到最偏僻,最险峻的地方建立寺庙,而且都是靠自己的力量,一砖一瓦的把寺庙建立起来……”
对于这些事情,陈剑臣深有体会,就算在前世时空,也会有些虔诚的和尚,十年如一曰地在高山险峰处开凿山道,或者在山体之上雕刻佛像。
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繁重的工作量,独立完成,令人不得不佩服这些僧侣的顽强意志,以及信仰的纯粹干净。
陈剑臣没有出声打断皇甫员外的话,听他继续往下说:
“释家内传,大开方便之门,并没有耗费多少岁月就让许多百姓信奉。相反本生本土的道门,因为讲究逍遥无为,游戏人间,反而得不到百姓的尊奉……只数十年间,王朝各州地界,许许多多的寺庙犹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而去━━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深居高山的僧侣传道未成而被豺狼虎豹吃掉的。也就是那个时候,当朝皇帝见释家势力扩张厉害,便有意识地屡屡颁下反释令,限制释家寺庙的建立,以及限制百姓出家的行为……”
“在中原,释家最鼎盛的时期寺庙总数达万座,其中最出名的有三间,第一是北方的小雷音寺,第二是浙州金华的兰若寺,第三,就是苏州的金山寺……”
听到兰若寺之名,陈剑臣霍然一惊,隐隐想到了某些能拉动神经的事情来。
“只是后来经过朝廷的屡次打压清洗,释家的昌盛局面很快又衰落下来了,大部分寺庙里面的和尚被抓的被抓,被逐的被逐,其中寺庙自然而然就荒废掉。这就是现在许多山脉之中,总是能看见破落的寺庙的缘故。小寺庙基本丧失了生存的条件,而大寺庙也难以为继,小雷音寺和兰若寺都相继破败,唯独金山寺坚持了下来,至于到底为什么,其中深层次的原因老朽也是不知道的。”
皇甫员外修炼数百年,又爱好在人间走动,听闻见识就像一座历史博物馆一样,知道许多历史大事。现在他娓娓道来,将释家在天统王朝的发展历程概括性的说了出来,令得陈剑臣大长见识━━要知道很多内幕性的东西,史书上的记载往往是以春秋笔法而装饰过的,根本不可能是真实的真相。
陈剑臣一皱眉,忽然问:“员外,那当今圣上为何又要重新从度印囯请来僧侣,大开弘法大会呢。”
皇甫员外摇摇头:“这个老夫我也不清楚,人心难测,更何况一位皇帝的心思?老夫只听说京城弘法大会召开之时,天下道门都派了代表出山前往京城的。而那时候的京城风云变化,可惜我无法见到。”
这个情况陈剑臣是知道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结识到庆云,广寒两位道长,以及蜀山剑修燕赤侠。
京城盛会,饶是皇甫员外修为高深也不敢去看,别说那些道门释家的修士高手,光是镇守京城的数万黑衫卫,他就为之头疼,不敢轻举妄动了。作为京都,皇帝所在的地方,京城戒备岂是普通府城所能比拟的?皇帝居住办公的紫禁城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