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密码
他知道这种呼唤又来了,而且来的是那样的清晰和真切,他几乎就要抓住了,可是又走了,他眼前还是农舍的简陋。
“阿弥陀佛!”刘静终于再次冷静了下来。他再思索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却是他难以自己解决的。他现在自己问着自己:难道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仅仅是一场闹剧吗?那世界的真实在那里,世界又在那里呢?他的思维随着自己的思索,似乎随着子键和青玉来到了静修罗汉的讲法场了。那是佛家最方便的讲解了。刘静听了个真真切切!他虽然不知道在那里,但感觉到全身的无比畅快!
那是叫静修的佛陀在讲解,是一部波若菠萝蜜!而这个波若菠萝蜜就是《金刚经》,只听他正在分章讲解着:
各位同修:此经名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名分作:(一)金刚;(二)般若;(三)波罗蜜;(四)经。四段说明。那么如何去解释这个题目呢?
所谓“金刚”:金刚为金中之刚,喻利而能断之意。金刚石为世界上稀有的宝石,形状为透明锥形八面体,曝于日光或灯光下,会发出灿烂的金色,性质甚坚利,能切割玻璃、瓷器,雕刻坚石,为万物中最坚利者。金则不变,刚则坚利,其光泽透明,喻不沾丝毫尘染。故此经以金刚名为首,取坚利二义。“坚”则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觉性不失不染;“利”则照诸法空,破无明障,无微不照。“金刚经”就是以金刚之坚,喻自性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若用。
所谓“般若”:梵语,译为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智慧。为何智慧之首冠以“妙”字呢?如我们常说的“理”字,实有粗、细、微、玄、妙的差别,粗理易讲,细理要详说,微理则难说,玄理还可说,但妙理就无可说了。妙智慧,实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智慧。它是众生本具的如来妙智、德能。
所谓“波罗蜜”:译为到彼岸之意。众生无始劫在烦恼苦海中,舍身受身,受轮回之苦而不觉,倘能从生死烦恼之大海中,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到彼岸也。欲到彼岸,须借用法、筏也。此有顿渐之分。“顿”即一闻大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即悟心而明大道:体相不二,真假不二,空有不二,一多不二,迷悟不二,理事不二,净秽不二,广狭不二,凡圣不二,正邪不二,世法佛法不二,烦恼菩提不二……明此理一通一切通。渐,就是由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证,信、解、行、证次第而修,也可悟入般若妙智。顿渐虽殊,而到彼岸则一也。禅宗从觉门直入般若门,但须上上根性参疑而明心见性;教不从正门入,由浅入深次第而修,大开圆解;净土宗、密宗从净门入,只要提起佛号,功夫成片,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佛号能绵绵密密,修行专一,达一心不乱,可带业往生,花开见佛。此为修行最稳妥、最殊胜、最简捷、最有效的方便之法。此即“归原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所谓“经”:经验。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指路牌、导航灯。
释迦佛在《大乘金刚经论语》中,对此“金刚经”解释为“金刚喻自性,经者喻自心”。若人明自心、见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经,六根门头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沙功德,一切功德皆从自己心地修成,不从外得,何以故?若是明心见性之人,常闻自己心佛,时时说法,时时度众生,时时现神通,时时做佛事。得此理者,名持金刚经,名得金刚不坏身也。
总之,修行的目的在度己度人。人之真如性体,本虚灵不昧,历劫常存,不生不灭,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惜为物欲蒙蔽,尤以名利为甚,所以沉沦于生死苦海,未能脱离。我佛慈悲,特说此经,以断众生的生死烦恼,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纯印老人为末世修行人提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远离名利,一心念佛。”若能依此而修心则可与诸佛菩萨和光同尘、同享快乐。
法会因由分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此段经意可以认为:阿难云,此经是我亲自听佛讲的,当时佛到了快要吃饭时,穿上袈裟,托着钵,由祗树给孤独园走进舍卫大城去乞食,后又回到原处吃饭。吃完饭,将衣钵收起来,洗干净双脚,在地上铺好了座,坐下了。
善现启请分第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该段可以认为:佛陀坐下来的时候,众弟子中道德及年岁最高的须菩提,在大众中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露出右肩,右膝跪地以表恭敬,两手合掌以示皈依,很真诚地向佛行礼,赞了一声曰:“希有世尊!师父你对于未成道的弟子,十分尽调护眷念他们的善心,对于已成道的弟子,就细细地嘱咐他们一切。世尊!还有那些善男信女,若是发了菩提心的时候,要怎么样才能使这个菩提心常住不退?他们起了妄念的时候,要怎么样去降伏妄念的心呢?”佛答曰:“你所问,正合我意。”佛法是教学,机缘不成熟,不能讲深妙大法,因众生的程度达不到,讲也是废话。佛对须菩提曰:“照你所说的,如来我善眷念未成道的弟子,善嘱咐已成道的弟子,发我未发之言,你既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要告诫你们,好好听着,当与你们说。一般善男信女,既然发了菩提心,就是自然已露出如来的本性,就应该常住这个心,就应该如是降伏一切妄念心(道心进、凡心退,日光一照、黑夜尽明之意)。”须菩提长老当即敏悟佛意,故曰唯、曰然,答应“是、是”的意思,仍为大众请示。愿乐欲闻:愿听师父详细说说这个道理。
大乘正宗分第三:【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此段可以这样看来: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照我如下说的方法,降伏其妄念心,方可常住菩提心。”降心的方法,就是要离四相,若要离相就应分别一切相,不作分别想。现在佛将众生的相,统起来说有十种: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以上十种众生的妄心,皆非菩萨的真心。
卵生(卵唯相生,指鱼鸟龟蛇鸡鸭鹅等类)
胎生(胎因情有,指人畜龙仙等类)
湿生(湿以合感,指水中鳞介含蠢蠕动之类)
化生(化以离应,指蚊蝇转蜕飞行之类)
有色(指休咎精明之类)
无色(指空散消沉之类)
有想(指神鬼精灵之类)
无想(指精神化为土本金石之类)
非有想(指冬虫夏草等类)
非无想(指螟蛉土枭等类)
一般讲胎卵湿化四生。对四生的形成,佛在《大乘金刚经论语》讲过。世尊曰:“一切众生,无始劫来,种种颠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恋尘缘,从贪嗔痴,行杀盗淫,造诸罪业,无量无边,轮回相遇,受形非一,略说四生,颠倒业本。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贪心机谋,计较为活,故堕卵生,鱼鸟之类,贪高为鸟,见人高飞,谋深为鱼,逢人潜沉。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贪恋淫欲,故堕胎生,人与畜类,本分贪淫,为人竖立,横心贪欲,作畜横行。三者湿生,是人先世,贪食酒肉,打闹作乐,故堕湿生,烂蛆厕虫,蠛蠓之类。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变异,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堕化生,脱壳飞行,蛾虫之类。”
佛告文殊师利,六道四生,唯人最贵,唯人最灵。佛从人中修成,业从人中造就。人能修福,决生天上;人能造恶,必堕地狱;有德为神,有道成圣。入五总路头,福罪不由近定,临命终时,随业受报。人道不修,余道不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佛菩萨对十种众生及六道众生,以大悲心灭其罪业,示法说法,度他们超脱轮回六道,不生不死入于清净无为之乡。佛虽然如此灭度无限量、无计数、无边际的一切众生,但是实在没有众生得佛灭度。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众生与菩萨,同具此菩提心(本觉本有),现在灭其妄念心而度归清净(不觉本无),原来就是还其所本有。自性自度,非如来所度之,方能使别有所得。世尊又曰:“须菩提!若他们有得我灭度的念头,即执著我人众寿者四相,还是自性中的众生,尚未灭度无余,自然不是菩萨。这个道理,就是未悟的菩萨还是众生,已悟的菩萨方是菩萨,实在自性自度,如来我,并无功于他们,但他们也不可有得如来我灭度的念头。若存念头,即执著四相,就不是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此段为:佛曰:“须菩提!菩萨于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应该不著相布施。不著相布施,就是要六根清净,离开色、声、香、味、触、法(意、心)的尘相布施(施者忘施,受者忘受,并要忘所施之物。似此施空、受空、物空,谓三轮体空)。佛又曰:“须菩提!菩提应该不住相布施。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著相布施,是局于有相,实在众生之相,等一微尘,纵能获福,并不久远。若不着相,三轮体空布施,则无相可住。似这样无住相的福,其福德不可思量,乃世人常说的功德也!与清净自性相应故。”佛又曰:“须菩提!你说东方那个样子无边际的虚空,可以用心思度量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思量。”佛又曰:“须菩提!你说南西北方,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合上下为九方的虚空那个样子无边际,可以用心思去度量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思量。”佛又曰:“须菩提!菩萨应该照我善护念,善付嘱之教,如是降伏其心,如是常住其心,再不必另求住心也。”
如理实见分第五:【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此段为: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修行的人,能见如来的形体否?”须菩提回答:“世尊!不能见如来的形体,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我师父世尊您所说的身相,非身相,是法相,所以不能见。”世尊又告须菩提曰:“不但此也,凡世间所有的相,皆是空虚不实的。若是识破了诸相皆是空虚的道理,就可以见如来的法相了。”
正信希有分第六:【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此段为: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师父说不住相布施,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