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密码
如来佛讲述了无得无作、清净生心的般若奥义之后,觉得还应该对此经再做一对比较量,以显示其无敌之胜、无边之福,于是又对须菩提说:
“须菩提:那奔腾不息的恒河,辽阔而又漫长。在这千古长河之中,流水里裹带着尘沙,天长日久,那在河床中沉淀的、在河岸边淤积的沙粒便形成了一条绵亘不绝的沙带。想一想,这沙带中的沙子共有多少呢?假如将这条河中的每一粒沙子再化作一条恒河,那么就会有一河之沙数那么多的恒河。如果再把这所有恒河中的所有尘沙加在一起,那沙子是不是极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极多,世尊。就是恒河之沙那么多的恒河已是无量无数,何况这无量无数的恒河中的尘沙就更是多得不可胜计了。”
如来佛就此又呼了一声须菩提,说道:“我今天实话问你:如果有善男善女将无数恒河中的所有沙数那么多的大千世界的全部七种宝物拿来布施,这些善男信女由此而获得的福报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如此布施而获得的福德必定多得难以形容,不可估量。”
如来佛告诉须菩提说:“这种巨大无边的布施所获得的福德当然是很多的,但有为的财施再多也不会是无极的,他只能给人以善报而不可能使人最终解脱。如果善男信女对于此经哪怕只信受奉持其中的四句之偈,并为他人解说,从而使自己和他人都能依经悟理,依理获证,成就无上菩提,同登解脱彼岸,那么这些善男信女因此而获得的福德要胜过前面所说的无数七宝布施所获得的福德。”
如来佛接着又说:“再次,须菩提:凡是讲说此经、甚至只讲解其中四句的地方都应当视同佛的塔庙一样,恭敬供养。如果有人能全文信受奉持、阅读记诵、须菩提,你应当知道,这个人必将会成就至高无上、稀世罕见的菩提之法,也即将由佛弟子而转入佛如来的境地。所以说,如果这个经典在哪里,哪里就是有佛,也会有可尊可敬的佛弟子。如此则佛、法、僧三宝会归于一处,相融于一经。”
听了如来佛对般若无相无住义理多层次多角度的阐释,以及对此经价值与殊胜的多方较量说明之后,须菩提已初领佛旨,便随即请问这一妙典的经名及依经奉行受持的原则,于是又出现了如下对话。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此神妙的经典,应以何种名称命名它呢?我们这些弟子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原则去理解、解说、行持呢?”
如来佛告诉须菩提说:“这个经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即通过金刚一般坚固、光明、锐利的般若圣智,破除一切烦恼、束缚,消灭一切黑暗、愚痴,折断一切邪知、邪见,从而悟得中道实相,无所执著,寂然清净,由此摆脱六道轮回,渡过三界苦海,进入涅盘解脱境界。在座的各位比丘及未来的善男信女都应当按照经名中所立的这种理趣去深入领会经义真旨,离言忘相,清净生心。之所以要你们这样做,是因为本经所谓通过般若圣智度到彼岸的般若波罗蜜之法,从本体上看,也正如此法所喻示的只是一堆名言概念,属筏喻之法,是空寂而不真实的。如果认为有一定的智慧可称,有确定的彼岸可到,那就不是般若波罗蜜之法。般若波罗蜜之称只是为了方便引导现在及未来的善男信女们体悟非实假有之真理起见,才权且安立之名。””
“我说的话你明白吗?”佛陀说到这里后问刘静道。
“弟子明白。”
“好,请你继续听我叙说!”佛陀法眼微闭继续说到。
第二百七十二章 佛之真语
佛问:“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来佛到底讲过经、说过法吗?”
须菩提面对如来佛,随声答道:“世尊,如来佛悲悯众生,化成色身,住世说法,普度群迷。但是真法不可以言传口宣,也不能以文表字诠,何况色身非真,群迷非实,一切皆不可说、不可取。所以,我认为从根本上讲,如来佛还是无所说的。”
如来佛又说:“在这辽阔广袤的大千世界之中,有一种极其细小的微尘。这些微尘遍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须菩提,如果把所有这些人们肉眼也无法看到的微尘全部合在一起,你认为多不多呢?”
须菩提说:“那简直是太多了!世尊。”
“须菩提:上述各类微尘,在如来佛看来都只不过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暂时聚合,而并不是真实确定的实体,所以,不能错误地认为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微尘。因为其有而非实,存而非真,所以,将其权且假名为微尘。如来佛经常说起的世界,与微尘也同样是一个道理,即不是真实的世界,而只是虚假立名的世界。”
如来佛又以佛身为例,问须菩提道:“须菩提:你认为如何?是否可以通过如来色身的三十二种殊妙相貌来认识如来佛呢?”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世尊。不可以三十二中非凡的外在相貌去认识如来佛。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佛常说,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只是佛的化身相貌,而非真性法身之相。化身非长久,身相亦虚假;法身常清净,湛然无外相。所以说,三十二相只是一种假相。”
举完这些例子后,如来佛说:“总之,作为度彼岸的经典、佛法无有实体;作为生死此岸的世界、微尘不真而虚;作为彼岸化身的如来亦无相可求。对于金刚般若波罗蜜,就应该这样去尊奉持行。如此奉行而获得的福德是不可估量的。须菩提: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有善男信女在其无数次轮回转生过程中,以恒河沙数那么多的次数把自己的身躯生命用来布施;假如另外有人信受行持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甚至只受持其中的四句,并为他人讲解弘说,使皆如法受持,依理奉行,转迷成觉,超凡入圣,那么此人因而获得的福德要远远超过那些依无数生身性命进行布施的善男信女们所获得的福。”
此次般若法会进行到这时,如来佛已将金刚般若波罗蜜的根本法义和甚深旨趣层层铺开,条条申明,并充分发挥,多方证实,反复较量,极力推崇。须菩提经佛如此苦口婆心,不断开导,至此总算是深刻领会了此经的精妙义趣。这位以“解空第一”而称名于众弟子中的阿罗汉,从前也只不过是证得人我之空。今天听佛这么一说,才又明白了法空之理,甚至连空也是不能执著的。经中所阐释的破一切前所未有的学说,是真正导人解脱,证达佛果的无上之道。须菩提有幸随佛,亲聆教诲,怎能不激动万分、感慨不已呢?只见他悲喜交加、泪流满面,泣声而对如来佛说道:
“真是难得啊,世尊!如来佛今天给我们在座的弟子们宣讲了这么深奥的经典。说句实话,我自从昔日随佛学法直至证得声闻智慧以来,还从未听到过这样的经典。世尊:如果有人听闻此经以后,能产生虔诚的信仰,并依经中之理趣悟得一切非实假有,从而远离一切分别和观念,心无所住、离无所取,那么此人即可悟得一切外相背后那非实非虚的中道产相。我们应当知道,此人信心清净而悟实相,也就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因为,实相即是佛的法身本性,悟得此性即与佛为一,即为证成佛果。当然了,世尊,这种实相就是非相,就是无相,本自无为,本性圆明,湛然清净,无形无象。所以,如来佛说的实相,只是假名的实相,而不是真正的实相,真正的实相是不可用语言来表达,不可用理性去思维的。
“世尊:我今天身临祗园,坐在佛旁,亲闻说法,当机问疑,经您耐心诱导,多方说明,所以,信乐此经,理解法义,并随之领受、行持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如果在未来之世,即佛灭后五百年,有那么一批众生听闻此经后也能生信、理解并领受、行持,那么,这些人便是最为可贵的,他们的福德与智慧也是一般人所没有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些人没有对自我相状的执著,没有对他人相状的执著,没有对众生相状的执著,没有对寿命相状的执著。他们之所以不执著于这四种相状,是因为他们闻此经典而信解受持,懂得了自我之相实质上是虚假之相,而非真实可取之相;他人之相、众生之相、寿者之相也都是幻想,而非真实可取之相。一切相皆不真实,皆不能执著。不执著一切相状,使为尘染所覆的本来真性得以显现,就是成了佛。因为诸佛的本性就是万有的本性,也就是众生本来具有的真性。”
听完须菩提的赞叹述解,如来佛连声说道:“是这样,是这样。如果有人闻听此经后,欢喜领受,绝不惊疑;沉思静悟,毫不恐怖;勇猛精进,毫无畏惧,当知此人是非常可贵的。为什么呢?因为此经阐述的般若波罗蜜之法是各种波罗蜜中最主要和第一位的。须菩提:如来佛所说的第一波罗蜜正像它本身所阐明的无住无相之理一样,也是无有实体、本性寂静、不可执著的。说其是第一波罗蜜是从方便世俗人理解出发而虚立的假名。须菩提,正如你刚才说的,未来之世听闻此经而信受不疑的人的确是第一希有的,因为他们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你理解的很对,他们如果离开一切相,那与诸佛就没有什么两样了。以***的忍辱行为例,那时我就是离一切相的,今天我成佛实赖前世的离相修行。须菩提,说到忍辱,你应知道,所谓忍辱波罗蜜,在如来佛看来并非真实可取、有相可著的忍辱波罗蜜,而只是假名而立的忍辱波罗蜜。这种波罗蜜必须以般若为导,以无相无住为根基才能发挥作用。须菩提,记得***修忍辱行时,常在山中坐禅。一天歌利王率众多歌女上山游览,对我产生了误解,便以剑宰割我的身体。那时,我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何以为证呢?我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那我被节节支解时,必然会产生仇恨、恼火和愤怒,而我没有,反而心平气和地告诉大王,即使他将我大卸八块、碎成微尘,我依然可以忍受。那时,我还对大王产生了怜悯和爱念之情,并发誓成佛以后首先救度大王。须菩提:在过去整整五百世的前生中,我忍辱修行,能忍天下难忍之辱,能息天下难息之恨,成为一个忍辱仙人。在那些岁月里,我已完全摆脱了对自我、他人、众生、寿命的执著和分别,无一切相,离一切住,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说到这儿,如来佛随机引申、揭示真理,告诉须菩提道:“从以上所说来看,菩萨若要发愿追求无上圣智,证成佛果,就必须在远离一切相、消除一切住的情况下发此愿心,绝不应执著于可见之形象、状貌、颜色而生起其心;绝不应执著于耳闻之声、鼻嗅之香、舌品之味,身触之觉及意识所感觉认识的一切对象的情况下去生起其心;应生其无所执著之心,如果心中有所执著,则绝非其应住之所;如果心中无所执著,那才是应住之处,即住于无住,无住而住。所以如来佛要求菩萨之心应不执著于事物外在的各类形象、大小状貌、不同颜色等,在摆脱这一切分别计度、心澈无尘之后在去进行布施。须菩提: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菩萨应该这样布施。请注意,刚才如来佛提到的一切相,实际上都是空无一物的假相,而不是真实可取的相;所说的众生,从本质讲也是虚假因素的临时聚合,并非真正的众生。”
为了使听法者都能闻佛所说而不惊疑、不恐怖、不畏惧,如法受持、依理悟道,如来佛接着又说:“须菩提:如来佛是讲真话者、讲实话者、是言之有据者、不说谎话者、不说不一致话者。须菩提,如来佛所证之法和所说之法,虽说是没有实体,但绝非虚妄。它是一种微妙之法,说其实,无形可观,无相可得;说其虚,内有无量功德,用而不竭,依之可悟明真理,证成佛身,进达涅盘彼岸。所以你们不能有丝毫畏惧、疑惑之情,应欢喜领受,持修不怠,离相而修,无住而住。须菩提,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菩萨不信受如来佛所得之法,心住于此岸和彼岸的一切事物、现象、境界、概念,著于一切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并由此而去进行布施,那他就像人进入黑暗的地方而毫无所见。如果菩萨信受如来所得之法,心不执著于这一切而进行布施,那他就像人有明澈的双眼,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可以清晰地见到事物的一切状貌。”
这时如来佛又重开格量之门,从各个方面显示如此般若圣典的功德妙用。如来佛首先说:
“须菩提:未来之世,如果有善男信女能够信受此经,经常读诵,依理行持,那么,如来佛肯定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