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九
于是第二日清儿、潘璋陈武聚在后营,安宁引军五千来武陵城下搦战。城上蒋钦便要出城迎敌,黄盖劝住道:“对方援兵已到,我等只可坚守,徐图他计,战则有失。”于是安宁耀武扬威半日,城上只不理睬,空耗了许多力气。安宁大怒,单骑直冲城门之下,手中蛇矛直往门上乱打。
黄盖大笑:“好个无谋莽夫!”吩咐撤下挡箭牌,万箭齐发。安宁急舞蛇矛而退,虽然保住身上无伤,身下坐骑已成刺猬。安宁步行归阵,憋气引军回营。
清儿迎上,道:“攻城本是长远之事,不必急在一时。何况孤城被围,粮草不济,终难久守。安宁放心,武陵终究能破。”安宁忽然道:“我想到诱敌之计了。”清儿大奇,只知安宁性直少思,不料他也会有计,忙问:“计将安出?”
安宁如此这般说了一番,清儿不觉失笑。安宁眼一瞪:“怎么?此计不行么?”清儿笑道:“安大官人施计岂有不行之理?来日便用此计诱黄盖出城可也。”安宁瞪了她一眼道:“届时你听我三声炮响,立即便去抢城。”清儿道:“是,遵大官人之命。”
安宁兴冲冲去向军士下令。清儿却到帐后吩咐潘璋陈武道:“安将军明日前去诱敌,未必能成。汝二人可去助安将军一功,则黄盖必出,武陵可下也。”潘璋陈武二人自投叶飘零,深受恩宠敬重,向来感恩,听了计策,欣然允诺。
于是第二日安宁伏五千兵于后,引五百兵来到武陵城下,尽把黄盖祖宗三代毁骂,黄盖自来战无不胜,何曾受过此等羞辱,明知是计,却也暴跳如雷。蒋钦却又苦苦劝住,喝令众军于城头“铁头小子,妄自尊大,无谋莽夫!”的回骂,并不出战。
安宁大怒,一声令下,众军搬来草席就地铺床,一个个都卧倒席上,高翘双腿,鼾声大做。安宁令人大叫:“黄盖蒋钦两小儿听着,江南鼠贼,若敢下城,你小爷爷梦中也敢杀汝。”说罢也跟着卧倒。
蒋钦见安宁乳臭未干,却如此藐视江南俊杰,不觉怒气大起,吼道:“竖子敢尔!”,便要下城。黄盖一转眼珠失笑道:“只有如此莽夫,才用如此笨拙之计。城外必有伏兵,公奕休怒,看我射箭可也。”当下令人送上三石强弓,往安宁当头一箭射去。
安宁早有防备,打滚避开,令后退百步,见黄盖仍不下城,只气得双眼欲迸,却是无计可施。忽然身后两军来到,乃是潘璋陈武,往城头喊道:“黄盖小子,今日天兵大集,尚且不降,他日城破,尸骨无存也!”
骂声传到城头,一声炮响,城门开处,吊桥放下,黄盖领三千兵马出城,大叫道:“潘璋陈武无义之徒,背主之贼,枉受破驽将军之恩!”潘璋陈武羞惭不已,回视安宁道:“安将军,公覆已经出城,往日同僚,吾等不可交战,请将军自主。”
安宁道:“有劳将军了。”心下大是疑惑:“我百骂黄盖不出,为何他两人只说了一句话,黄盖便乖乖下城来。”见黄盖高扬铁鞭,策马直冲,过了护城河,当下大旗一挥,伏兵四起,喊杀震天。黄盖犹自叫道:“潘璋陈武休走!”
忽然如风般涌来一彪军马,旗号为:“江陵张”,当先女将正是张清儿,大叫道:“安宁,我来抵挡黄盖。”安宁正自错愕,手下牙将道:“将军快去抢城。”见清儿如飞赶到,缠住黄盖,当即策马直冲武陵。吊桥拉起一半,那边清儿酣战黄盖之际,忽然诈败而走,暗持雕弓在手,城头蒋钦看得分明,令军士齐声大叫:“贱人,休放冷箭!”
黄盖一怔,听见弓弦声响,却不见箭到,原来清儿射的不是他,而是将那拉扯吊桥的绳索射做两段。砰的一下,吊桥坠地。安宁引众军直冲而入。蒋钦大怒,约束乱兵,城门洞中与安宁大战。安宁这时奋勇,数十合间,蒋钦力气不加,兵败逃走,投零陵去了。
清儿在外指挥,将武陵人马尽皆招降,围成圈子,乱箭困住黄盖,却不逼迫。黄盖长叹道:“破驽将军,非是公覆不忠,士可杀不可辱,只有先行去了。”钢鞭反砸天灵盖。陡闻一声暴喝,一将挺矛直入人群,打落钢鞭,生擒黄盖去了。却是安宁见清儿不敢进攻黄盖,便令左右将校好生护城,单矛匹马要擒黄盖立功。这正是:正逢乱世显身手,概叹冢中多少人。欲知后事如何,可听下回分解。
第十四回 英雄争功须有道 真主立业莫多情
话说清儿屡施奇计,暗助安宁取了武陵,又留下机会教安宁生擒黄盖以立功。安宁虽然鲁莽,却对清儿这份情义心知肚明,于是奋勇擒了黄盖,心下却又迟疑:“黄公覆如此英雄之将,如何能用如此手段让他身受奇耻大辱?”果然是福至心灵,安宁昨天草草献策,今日却又玩了一下心计:刚刚抓住黄盖腰中勒甲丝带,却顺势前冲,空中坠下钢鞭,正落在他背上,便伏在鞍上,大叫一声:“公覆将军飞鞭厉害呀。”拍马便走,众兵让路。黄盖心思何等之快,见状冲出重围。
场中将校皆以为安宁不敌黄盖飞鞭神技,独有清儿驻马微笑,见未婚夫婿虽然急欲建奇功扬威名,却不肯占人便宜,坐收成果,如此侠肝义胆,怎能不为之骄傲?但见安宁黄盖两骑驰出人群,矛来鞭往,战作一团。黄盖早已不惜一死,安宁久不建功,各自憋得难受,都出了吃奶的力气狠斗。只听得砰砰作响,两将哪顾得上什么矛法鞭法,只是各自向对方狠砸,约有五六十合,黄盖情急拚命,清儿恐安宁有失,下令鸣金。安宁便拖矛回马,黄盖匹马亦投零陵去了。
安宁回阵问清儿道:“清儿,我正欲与黄公覆公平比武,何故鸣金?”清儿道:“武陵城破,民心未定,速入城安抚军民。今日黄盖已经输定,天下猛将如云,何必缠斗不休?”安宁道:“清儿说得是。”于是大军进城,贴榜安民,招募义兵。
清儿劝降了阚泽、张温,叶飘零已传命来:“安宁与阚泽、潘璋镇守武陵,招兵买马,准备攻克零陵。张温至江夏接替王威管理内政。清儿、陈武速来衡阳助攻长沙。”安宁听得自己又不上前线,不由得闷闷不乐。
清儿劝道:“安宁,飘零令你攻打零陵,届时必为主将,你又何必担心不能上沙场作战呢?”安宁一想也是,立刻裂嘴笑了。
于是清儿陈武引两万兵,并调新从襄阳输送来的兵士一万,汇集衡阳。郭嘉献计道:“长沙虽败,又有精兵数万。主公可领攻城车百辆打破城池,城中兵马必定倒戈来降也。”叶飘零却想起长沙乃是自己一千八百年后与慕容秋水相会之处,如何肯用攻城车毁城?郭嘉见他不应,便道:“主公,嘉只是一方谋士,不会统观全局,请主公自行计议吧。”
叶飘零这才展颜,传令大军四面围剿长沙,令张允、王威、巩志速调三万援军增援衡阳,太史慈、郭嘉留镇衡阳,或战或守,当住各路援兵,自己与慕容秋水、清儿诸将起大军直扑长沙,历时两月,折兵三四万,强攻得城,俘虏韩当、徐盛、顾雍、孙静、孙匡,五人均不降,叶飘零四次登门拜访,礼数甚恭,这才除二孙外余人尽皆投效。叶飘零见长沙平定,令简雍再送黄金千两与孔柚,感谢他保住自己北方无事不提。
慕容秋水进了长沙,不胜感慨,每日与叶飘零于各处游玩,其乐融融无比。因叶飘零已有平荆南后令李通领荆南三郡主管内政之念,因此之前特别注重军事,令郭嘉安抚民心,其余众将各自招兵买马,练兵固城。过了月余,长沙、武陵元气渐复,民心安定,聚集兵士十一万。叶飘零道:“据探马回报,北方风起云涌,形势大变。曹操已踞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气候已成,袁绍自领冀州,钱粮丰足,雄兵百万,刘备攻灭袁术,却遭吕布窝里背反,丢徐州,屯小沛,寻找起事之机。吾等当乘得胜之时,一举而下,荡平荆南,早日北伐,入主中原,匡扶汉室,一统寰宇,永消战乱。”
于是大堂坐定分拨,号令道:“陈武引军一万五千前往武陵,传书安宁,只待桂阳城破便分作三路,衡阳子义、文达领兵一万为一路,同时攻打零陵。零陵周郎善使攻心伪报之策,因此传令安宁出发前务须犒劳三军,激扬士气。秋水、清儿、义公、文放与我引五万兵前往桂阳,务要十日破城。”
令罢,大军各自出发。甘宁虽为绝世虎将,怎当得如此大军,被叶飘零奋勇攻破城池,逃奔零陵去了。桂阳一陷,叶飘零便令武陵、衡阳、桂阳出七路共八万人马围剿零陵。自己和慕容秋水镇守长沙,立在城头,仰望岳麓,俯视湘水,来三国四年有余,时至今日,他才拥有了那种指挥若定的大将之风。慕容秋水携手并肩站在他身边,嗅着春风中无尽的花香。正自心旷神怡之际,探马来报:“禀使君,刘表帐下韩玄病亡,扶灵枢来到长沙,希望入城安葬。”
叶飘零点头传令道:“好生招待护灵队伍。”想起自己纵然大闹三国,未料到一件连韩玄葬在长沙的历史也未曾改变,想来自己将来也不免消散在滔滔巨浪之中,不觉将慕容秋水紧紧抱在怀中,叹道:“秋水,一千八百零三年后我们不就是在韩玄墓旁相见的么?”
相见的第一天,公元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一日,长沙城中,斜阳夕照,十里桂香。韩玄墓畔,那背井离乡的浪子从此告别了逍遥自在的日子,俯首贴心,只为了生命中那段奇缘。今日尚能拥她入怀,一旦回到现实,却又能怎样呢?“秋水,待荆南平定,我们便和安宁清儿一道成婚,好么?”慕容秋水伏在他胸口,却坚定的说道:“不好。”相处十年,两人毕竟事实上已经走到了一起,可她难道终究也不肯在心里对他稍加辞色么?心下一阵酸楚,手足渐渐无力。
迎面春风吹过,花香中却夹着无数的血雨腥风。叶飘零打个寒噤,天下仍在战乱之中,妻离子散之灾,家破人亡之祸所在皆是,自己难道就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么?当世英雄之中,说得上英雄气长,儿女情更长的不过三人,孙伯符已被自己设计所斩,周郎被擒也只在旬日之间。唯有那气吞山河、傲比日月的关云长,尚在小沛城中郁郁而不得志。自己占据了荆襄,恐怕也没有他得志的日子了。常说天妒英才,莫非那妒英才的老天,原来竟是应在自己身上么?
孙策陨日,韩当愤恨的眼光闪现在眼前,那撕心裂肺的叫声在耳边响起:“叶飘零,你如此狠毒,他日必遭此报!”叶飘零不由得心中平添一阵莫名的恐惧。
“你生气了么?”慕容秋水抬起头来。叶飘零道:“怎么会呢?我答应了你,以后永不生你的气的。”“你要是心里生气,那么我就答应你。”“我知道你终究心里不愿,又怎么会再逼迫于你?等荆襄平定,我们便喝安宁清儿的喜酒吧。”
耳听得探马不断报来各路人马讯息:“子义将军为周郎伪报,撤回衡阳。安将军与黄盖野战,大破黄盖。刘表犹豫再三,仍是起兵一万来攻夏口,被臧霸将军击退。曹操手下乐进放虎进了襄阳,百姓惊惶,孙瑜将军杀虎安民,襄阳城民尽皆喜悦。”
叶飘零闻得各路捷报,胸有成竹,着郭嘉来长沙镇守,自己和慕容秋水往零陵而去。半路上已闻得张清儿大破程普,安宁攻上城头,零陵城陷,孙坚众官全部成为阶下之囚,只逃走了黄盖、孙静。
于是加紧进发,来到零陵,孙坚麾下谋士将军一十七人尽皆归顺,唯有孙坚誓死、周郎不降,正没奈何,叶飘零与慕容秋水来到长沙,清儿等大喜,禀告城中诸事。
叶飘零先封赏所有降将,又勉励众将大功。众人尽皆拜谢。叶飘零笑道:“攻陷零陵,谁功劳最大啊?”众将齐声道:“张将军神箭无虚,力战猛将,安将军身先士卒,勇夺城池,夺取零陵,两位将军功劳最大。”
叶飘零笑道:“是否应各加封赏呢?”众将都道:“理所当然。”叶飘零笑道:“他二人早有婚约,本为一家,何须各加封赏?众将听令!”“有!”
“封李通为安南都督,潘璋为零陵太守、郭嘉为武陵太守、程普为桂阳太守、王粲、顾雍、诸葛谨、赵累、陈矫辅助,统领武陵、桂阳、零陵三郡内政。”“是!”
“待吾劝顺孙文台、周郎,其余众将皆与我北归襄阳,共同祝贺安宁将军与清儿将军喜结连理。”“是!”眼见四年之间,从无到有,荆襄平定,华夏扬名,这正是:楚南才奏凯歌去,荆北又闻喜乐来。欲知后事如何,下回自有分解。
第十五回 计伏孙周扬奇智 轻筹婚事造良缘
叶飘零已定荆襄,并了孙坚人马,麾下顿时人才济济。独有孙坚、周瑜不降,黄盖隐在城中,孙静却投曹操去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