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衫传说
头,更是大窘,暗暗责怪这位主子,实是丢人丢到家了。
肖遥此时却是早已沉入画境之中,提笔收笔,如同斧刻刀凿。用墨或浓或淡,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笔势勾勒之下,及至收笔,纸上已是霍然一块崖峻的大石显现。那石层峦叠嶂,沟壑宛然,凌凌然如使人身登高出,但觉似有狂风透出。
那掌柜的此时已是看呆了眼,双目直勾勾的瞪视着,满面的震撼之色。墨砚亦是陷入痴呆之状,浑不知家主人这大石竟是如何画成的。
肖遥却哪里去管二人想法,那大石才刚画完,已是换过一支小号狼毫。挥腕沾满浓墨,便就左侧空白处,直直的便是一道,笔迹淋漓之处,隐现飞白。墨砚惊呼一声,只当是肖遥画坏了,心中暗担忧。
却见肖遥双目放光,对他之呼声如若未闻,手中狼毫却不稍停。笔笔连下,段段相接。那墨色初时极淡,及至下方,却又突转浓厚。如此数笔之后,右侧纸上,已是霍然数道或粗或细的笔画。只是每笔之间,却是以浓墨相连。
肖遥画到此处,笔势又变。但见笔锋飘忽,左右挥洒。便在那数道竖直的笔画间,左描一笔,右拖一道,只是那每笔俱是轻逸灵动。几笔过后,墨砚已是看出,肖遥所画的竟是一蓬竹子。
只见那竹叶沉着秀峭,天趣盎然。细叶、小叶攒攒如剑,肥叶、大叶却如锋刀。那浓密竹叶,层层叠裹,着墨浓淡不一,竟似分有远近。衬得那竹竿,瘦劲挺拔,粗细相间。淡影重墨之间,疏密有致,似有一股勃勃生气贯注其间。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尽透精妙。
第十五章 一画定交 初涉胭脂窝
肖遥顾挥毫泼墨,旁观二人却早已是目瞪口呆。这时节非是没有画竹之人,不说别家,但就这川中,便有一个画竹之人,大大有名。正是那皇佑年间,号石室先生的文同,文与可。
只是此时画竹之人,多是只画竹子,虽是极尽风姿挺拔,但始终不像肖遥这般画法,多了一份飘逸的意境,令人观之,犹如身在画中。
这三人俱皆沉心于画中,一个是创作索然,另两个却是陶醉其中。浑没发现门外已是进了人来。只是那人进屋见的一个蓝衫少年,正聚精会神的挥毫而作,另两人却是盯着那画,痴痴呆呆,不由的疑惑,也近身探头来看。
只是一眼看下,顿时也如掌柜的和墨砚一般模样了。眼中光彩闪闪,满面陶醉之色。右手缩在袖中,尚不主的微微颤动,随着肖遥每一笔的笔势而动。
肖遥此时已将大部分完成。笔势挥动间,却往方才所画之山崖上去落,轻抹淡描之际,已是在那崖石之上,又是填了几处小竹。枝叶隐现崖间,似有风吹叶振之声。
肖遥画完最后几笔,抬手却往右下侧空出移去。旁观三人只道又要添画什么,却见肖遥已是振笔而动,竟是在那处写下几行小字: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元符二年秋,信手涂鸦于成都。
字迹依崖石而下,斜斜的落于右侧。偏生这般歪斜,却又将整个画面衬托的丰满无比,相映和谐。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舒服之感。
念着这首小诗,看着那墨竹崖石,俨然如同走入画中,凭风而赏。耳边似有山风穿过竹林,劲竹摇曳之声响起。端的是人在画中,画现身外。
肖遥直至此时,方才收笔。己也是端详打量许久,没发现什么不满意处,这才顾从革囊中取出那个水晶印章,转头见案上正有盒朱砂,便在里面沾了沾,抬手在那成都二字下方,稳稳的印了下去。抬手间,一个鲜红的印章便跃然纸上。整幅画顿时因着这一点鲜红,又是生动了许多。
肖遥手持印章,看着己来到北宋的第一副作品,心中也是得意。眼光尚未离开画面,方要开口向掌柜的说话,便闻听耳边传来一声大赞“妙啊!当真是绝妙!”
这声一出,顿时把逍遥、掌柜的和墨砚,俱皆吓了一跳。三人抬头看时,却不知何时,身边竟是多出了一个人来。
那人年约二十四五岁,身材挺拔,玉面朱唇。双目朗朗中,灿若星辰。端的是一副好相貌。一声青色锦袍,头戴四方文士巾。此时,一手负后,一手略屈横于胸前,眼睛兀盯着那副画儿,嘴中啧啧有声,满面的激赏赞叹之色。
肖遥和墨砚俱皆不识,却听那掌柜的“唉吆”一声,接着便是一个肥喏唱道“竟是文大官人来了,小的一时走神,可是失礼了。”说着,眼中却是放着闪闪的光芒,如同看到了金子一般。
那文大官人闻声抬头,看了他一眼,只是摆摆手。及至面对着肖遥,却是满面红光,激动的一抱拳道“敢问这位兄台如何称呼?兄台这般笔法当真个是惊才绝艳,堪称一代大家。小弟文苑这里见礼了。”说着,已是躬身一礼。
肖遥眼见这文苑,俊逸潇洒,温文有礼,心下也是喜爱。当即还礼道“不敢当文兄盛赞,小弟肖二,一时信手涂鸦之作,入不得方家之眼,见笑见笑。”
文苑“哎”的一声道“肖兄太谦了,以肖兄这幅画,清劲秀美,超尘脱俗。若只是信手涂鸦,却让我等无地容了。不知肖兄在此作画,可是欲将此画售出吗?若是如此,文某愿出百金购之。不知肖兄意下如何?”
见肖遥面色迟疑,又急急的道“兄弟今日出门的匆忙,却并未多带。若是百金不够,只消肖兄说出个价来,某当再去取来便是。”
肖遥闻听百金,不由的一呆。他虽是对己绘画的功力颇为得,却也没想到会卖出这么个大价钱。
眼见己惊愣之态,让文苑误会了,不由苦笑道“文兄说的哪里话来。小弟虽是欲卖此画换些银钱,却也不是贪得无厌之辈。文兄既是垂青此画,在下便送了文兄便是。只是却要文兄将这纸墨钱支付给掌柜的,小弟此时却是一穷二白,身无分文的。”
文苑听的大喜,旁边的掌柜的,却是欲要哭了出来。肖遥不知这文苑的分量,他却是知之甚深。老大人文湖州的嫡亲长孙,在这川中文人士子之间,却是大大有名。他祖父一手墨竹图,此时便是千金也难求到真迹。
这文苑继承了其祖的画技,其所作之画,也能卖上百金之巨。眼见文苑对肖遥此画推崇备至,那般神色直如老饕见了美食一般。便只这一个噱头,便能使个儿赚个盘满钵溢了。哪知这肖遥却是张口便就送了,己可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嘛。
他这里心下肉疼的哆嗦,却是不敢得罪这个文大官人。要知平时不知要多久,方能求的这文苑一副小画。此时,既是肖遥已然开了口,却是怎么也不能抹了这文苑的面子的。
当下,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对着文苑道“小的岂敢向大官人收什么纸墨费用,便只要大官人平日里能多照应些小店就行。小的这就将此画裱好,回头亲给大官人送到府上就是。”
文苑哈哈一笑,对着掌柜的道“你这老儿休要如此模样,文某岂是那种白要人物之辈。便是肖兄既是欲要售卖此画,某也不能就这么收了。”
转头对肖遥又道“肖兄既是需要银钱使用,小弟不敢夸口,但使能凑得齐,只要肖兄开个口,某尽力为之便是。这幅画儿便以百金以付肖兄,权当润笔之资。肖兄休要推辞,否则,便是瞧兄弟不起了。”说着,佯作不乐。
肖遥大是感动,思或许真是老天对己的补偿,来北宋所认识的两个人,均是这般豪爽热肠之人。不过初次见面,便许下这般话来。
当下对文苑一抱拳道“文兄如此高义,小弟感激。只是小弟卖画,只不过想搞几个银钱,开些营生而已,并不是有急事要用。这画资小弟便收了就是。若是文兄喜欢,来日定当为文兄再画一幅,以谢文兄。”
文苑大喜,哈哈笑道“这却是好。你我今日一见,甚是投缘,不若由小弟做东,同往碧漪楼一叙如何?”
肖遥亦是喜道“这却最好,小弟才来此地不久,尚未尽兴一游。只是叨扰文兄了,小弟既是赚了文兄许多银钱,这东道却要小弟来做,文兄可莫要再争。”
文苑大笑,道“好好,便是如此。”说着,拱手相请,便要往那碧漪楼而去。旁边掌柜的却是急了,张口唤道“肖官人。”
肖遥一鄂,转头看来,却见他一张老脸涨的通红,呐呐的说不出话来。旁边文苑笑道“肖兄,这老儿却是欲要你往后多给他些大作呢。”
肖遥恍然,呵呵笑道“今日能与文兄相识,掌柜的却是功不可没。日后在下当再为掌柜的画上一副,分文不取如何?”掌柜的大喜,这才欢天喜地的将二人送出。
二人出得门来,却见门外亦是站了个童子,却是文苑的书童,叫做倚书。当下墨砚与倚书跟着,四人直往城东而去。一路上二人相谈甚欢,文苑便也唤肖遥为二郎了。却是让逍遥着实郁闷了一把。
几人沿街直走,但见两边景物渐换,多是酒家客栈之流。远远望见前方一座小楼,却是雕梁画栋,垂红挂绿的。门前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楼做三层,俱是朱红做面,雕花镂刻,正中大门上却挂一牌匾,上面书着三个大字:碧漪楼。
门前几个一身短打的汉子,满面谄笑,迎进送出。大门处却依着一个妇人,年约三十上下,满身锦绣,花团锦簇的。两弯柳叶眉下,一双丹凤眼,水汪汪的婉转勾魂,粉面薄施粉黛,丹唇未启笑先闻。
此际扭动着如细柳般的腰身,挥舞着一方绢帕,正和进进出出男人,大声说笑着。远远望见这边文苑四人,不由的早早迎出,朱唇轻启间,已是一串儿糯软的语声响起“唉吆,文大官人,今日怎么才来?奴家那女儿却是问了几次了。”说着话间,眼光却睇到肖遥身上。
细长的凤眼霎时一亮,两颊透出些兴奋的红晕,娇声道“好个俊俏的哥儿,不知是那家官人。今日却是头回见着,可莫要将奴家那些女儿的魂儿都勾跑了。”说着,已是吃吃掩嘴而笑。两只波光粼粼的眼儿,却是媚媚的向着肖遥转了又转。
耳中听着文苑和这妇人说笑着,肖遥心中却是狂跳,这个什么碧漪楼,原来却是妓院。早就听说大宋风气洄异,文人以狎妓为荣。越是在青楼有名的,才能尽显才子风流之气。望着这姹紫嫣红的绣楼,肖遥已是一阵失神。
第十六章 初闻花魁 众衙内聚首
他心中踹踹,于后世接受的教育,这之事向来是为大忌。十余年来,他虽是也曾经和女孩子调笑过,却多是和同学间胡闹。今个儿这种场面,却委实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耳中听的那妈妈的调笑,被她媚眼儿一转,肖遥不禁有些头晕。尚幸他虽是未能练会那神照策,但定力却是大增。当下只是玉脸微臊,其余的倒也是没多少露怯。
旁边文苑大笑道“妈妈且休来戏弄二郎,想是二郎头次来此,多少有些放不开罢了。若依二郎之文采风流,待得熟悉了,怕是你这老鸨儿也要动心了。”
那妈妈媚眼儿一转,桃花脸上已是笑致嫣然,嗔声道“大官人尽拿奴家取笑,这位官人排行在二吗。呵呵,奴家唤作媚娘,二郎既是初次来此,奴奴便索性放了性子,但要二郎相中的姐儿,今个儿分文不取。也只盼着二郎常来奴家这碧漪楼坐坐便是。”
这媚娘原本是个江南红楼中的头牌,后来聚了些银钱,也不愿给人做小,便个往这成都府来,开起了这个碧漪楼。她精灵剔透,一副水晶心肝儿。闻听文苑交口称赞肖遥之才,顿时便省的这位二郎,怕不又是一位惊才绝艳的主儿。
她这碧漪楼内,最最欢迎的便是这般文人士子,越是才名大的,对家碧漪楼的好处越大。日后宣扬下,某某某曾在家这里留下过什么才子佳人的佳话,更能使得这行生意红火。这般情形,倒是这北宋的一道风景了。
肖遥听的媚娘如此说,也只是拱手笑笑,并不多说。他始至终记着,爷爷曾跟他说过的一句话:对于不懂之事,多听少说。沉默不代表无知,妄语才最遭人笑。
那媚娘眼见肖遥沉稳,美眸中又是划过一道光彩。旁边文苑却笑道“哈,果然是姐儿爱俏,媚娘初见二郎,便使得这般大手笔。只不知二郎是否也喜陈酿否?”说着,已是哈哈大笑的向里行去。
肖遥闻言大窘,这文苑一入青楼,便陡然如同换了个人般。满眼放光,旷荡不羁。那番话,却是暗指这媚娘年纪大了,却以己为衬,小小的讥讽了下媚娘。
媚娘却毫无不快之意,咯咯娇笑声中,已是陪着二人往里行去,墨砚和倚书有下人的去处,却不能随着家公子进去的。
进的楼内,但见处处旖旎,整个大堂中,用凭风隔出数个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