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衫传说
肖遥大是愕然,浑不知自己无意的一笑,就得罪了人家。武松在旁怒道“这老儿忒也无礼,怎的带路带到一半,就这么走了。真真岂有此理。”
肖遥无奈苦笑,这会儿若是让苏大胡子知道了,可是由着他来取笑自己了。自己这没来由的一笑,怕是在那个铺子里是吃不上精细的东西咯。望着张老汉远去的背影,不由得对那个吴学究大起好奇之心。能得了乡人这般推崇,想来定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此番误打误撞之下,倒要好好结交一番才是。
眼见武松兀自忿忿,不由一笑,拉了他一把笑道“贤弟不需恼怒,我刚才忽的想起些趣事,忍不住发笑,想是那老丈误会了。咱们只自己去吧,那老丈不也给指的明明白白了吗?走吧走吧,赶紧寻到地头儿,筛上几碗水酒,去去暑气才是。”
武松听的水酒二字,登时双目放光,连连点头称是。于那老儿无礼之事,已是瞬间抛诸脑后了。
二人一路顺溪水而行,走不多远,果见一座小巧的拱桥,横跨在小溪之上。桥两边植着两排绿柳,细嫩的柳枝轻垂水面,随风轻拂,划出一道道延绵不绝的水纹。那小桥用青石彻就,雕磨精细。悠悠清澈的溪水,在日光的照射下,波光莹莹,衬着这座小桥,竟显出一份江南水乡中,小桥流水人家的雅意。
肖遥看的心旷神怡,目光迷离。便是武松一个粗犷的汉子,也是不由的赞叹道“这处所在硬是要得!若能常住此处,便说能多活十年,也是有的。若是能再加上一瓮好酒,便是神仙般的生活了。”
肖遥本听他大赞,连连点头。只是待到听到最后一句,险险没一头栽倒,鼻子都差点气歪了。前面说的好好的,最后加上那一句,简直就是焚琴煮鹤之举。
郁闷之下,转头来看武松,却见他依然是一副无辜的模样,不由心中暗叹。他却不知对武松来说,若是赞叹某一事物,最好的感叹词,便是加上一瓮酒了。
肖遥被他坏了兴致,也不再多看,拉着他径直过了小桥,果见前面一个小屋,门口处挂着一个幌子。正是张老官儿口中的铺子了。
武松大喜,双目放光之际,连连催促。肖遥无奈摇头,二人紧走几步,进了那小店。店内甚是简陋。几张方桌,前面俱是长条凳子。对面墙壁下一排隔柜,前面一个半人高的柜台。店内此时,却是空无一人。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初见学究
二人随意寻了个座头坐下。武松扯着嗓子大声喊人,随着他的叫喊,后面已是有人远远的应了一声,连道就来就来。
肖遥放目打量四周,但见整个小店虽是简陋,但却显得很是干净。想来店家是个勤快之人。顺着那应声的方向看去,原是有个门户,被一个布帘遮住。门边一处案子上,供奉着菩萨,前面洒满了香灰。
旁边一面白墙上,肖遥却突地被一幅字吸引了目光,那字迹飘洒奔逸,隐隐透出一股疏狂之意。写的却是一首诗:
满腹曾怀请缨志
欲把锦绣向天公
怎奈四目皆黯淡
且归乡陌弄隐舟
这首诗满带着对时局的失望无奈之情,怀才不遇之感。最终只得回归乡野,只将满腹锦绣深藏,做个弄舟隐士罢了。
肖遥眼见那诗墨迹淋漓,眼前便如亲见那作诗之人,醉墨题愁一般,心下不由的暗暗寻思,难不成这便是那位吴学究所做?看来倒也是个有心人。
正自在暗暗嘀咕之际,后面门户布帘一搭,一个三十余岁的憨厚汉子,已是走出。边走边尚用腰间围着的一块布斤擦着手。
眼见肖遥和武松是两个生面孔,不由的一鄂,但却旋即满面堆笑的过来唱个诺道“二位客官,要些什么?小店向在村中营生,少有外客来此。粗栗浊酒,只怕不和二位官人口味。”
武松大手一摆,粗声道“店家休要啰嗦,只管把店中好酒上来,若有些个肉食小菜,一发拿了上来,咱定不会少了你银钱就是。”
那店家连忙点头,赔笑道“这位客官,小店肉食倒是有些,只不过都是些个下水之物,只要客官不嫌腌臜,小人这便给二位取来。”
武松方要答应,却想起肖遥,不知他是否能吃得下,转头看来。肖遥微微一笑,点头道“店家勿需惶恐,只管将店中有的取来就是。我等也不是什么大家显贵,那些个下水,平日里也是不少吃的。”
说着,自袖中排出十余个大钱,递于那店家。又笑着道“店家只管上就上菜,若是不够,某在填补就是。”
那店家眼见肖遥出手阔绰,心中大喜,连连道“够了够了,客官稍作,小的这就去置办,马上上来。”说着,欢喜的接过那些大钱,三步并作两步的往后面去了。
不消多时,果见托着一个食盘出来。两碟儿卤下水,俱是些心肚之类的,满满的凑了个冒尖。一碟黄豆,一碟凉菜,尚有一小坛子酒。
将四色小菜放好,又给二人分了两个陶盏,将酒筛上,这才后退一步道“二位客官慢用,但有吩咐,只需招呼一声就是。”
武松闻到酒香,已是喉头涌动。哪里去管店家多言,将酒盏端起,像肖遥邀饮。肖遥呵呵一笑,举盏轻碰,二人相对饮了。那酒入口微酸,却带着一股谷香,果然只是私酿的米酒。
武松但要有酒就好,对那酒的品质倒也要求不高,一碗饮罢,便急急的去抓那酒坛,店家连忙上前,要来给筛。武松伸手一挡,叫道“店家忒也小气,这么一小坛子如何够喝的畅快,只管取大坛来就是。这酒却也不用你筛。”
店家惭惭缩手,点头应了。肖遥微笑,也不管他,自顾叨了几筷子下水,慢慢的嚼着,脑中仍是在琢磨着那个吴学究。他既要到京都立脚,恐是日后一段时日内,将要应付不少的事务,这身边还真是少个出谋划策,打理日常琐事之人。自听得那张老官儿说起这吴学究,他便自留上了心。这会子又见了墙上这首诗,不由的暗暗打算。
店家此时又抱来两坛酒,放在一边。肖遥心中一动,遂向他问道“店家,我看你这墙上所题之诗,颇是不凡,不知出于哪位名家之手?”
那店家闻听肖遥问起这个,憨厚的面上,顿时现出一丝兴奋,搓搓手道“客官好眼力!这诗乃是咱们村吴学究,前日喝醉了时,留在墙上的。小人虽是不知何意,但想来定是好的。客官一看就是有学问的人,果然识得学究的本事。”说着,面上竟是有些潮红。
肖遥点点头,待要再问之时,却听得店外一阵脚步声奔跑。隐有人声道“快去瞧瞧,那王家小子说是请了吴学究去了……”
店内三人都是一愣,不知发生何事。那店家几步迈了出去,眼见一个村人奔近,一把拉住,问道“六儿,出了什么事了?吴学究又怎的了?”
那六儿把他拉住,一愣才笑道“张大哥莫慌,不是吴学究出事,是王郎中这几日不知怎么病了,总是吃不下睡不香的。他身为郎中,却是不能自医,家里俩小子没辙了,跑去请了学究看看,咱们这便去瞧瞧热闹去。”说着,探头进来看见肖遥武松二人在座,“啊”了一声道“你这原有客人啊,那便忙吧,小弟先过去了。”说罢,已是急急而去。
张大哥听闻消息,心下也是痒痒,待要也跟着去看,店里又没人照应,只得叹口气,垂头丧气的走了回来。
肖遥心中一动,抬头笑道“张大哥,不如咱们一起去看看?我对这位吴学究也是仰慕的紧,颇想结识一番,不知张大哥可愿给咱引荐?”
张大哥闻言大喜,连连点头,看了一眼他们桌上的酒菜,又道“客官想去,小的自当引路。只是这酒菜……”肖遥笑道“这酒菜便先放这儿,待会儿瞧完热闹,再回来用过就是。”
张大哥大喜,将围裙解了,等着二人。武松心中不愿,只是既是肖遥要去,也只得起身相随,走出两步,却又折回,抱起酒坛,狂饮了几口,这才一抹嘴儿笑道“先饮些个打打底儿,省的惦记。”
肖遥大笑,二人便随着那张大哥直往南边走去。走了不远,便见前边一个小院,门口早有不少乡民围着,俱是满眼放光的看着里面,纷纷攘攘的议论个不停。
肖遥几人走近,搭眼看去,但见院中搭着一个藤架,满园绿荫之下,一个五十余岁的老者,正自满面忧郁的坐着,两个半大孩子立在身后,紧张的看着一个一身青袍的文士。
那文士一身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此时正自坐在那老者一边,三指搭在老者脉门之上,闭目不语。众人看的紧张,渐渐的都住了议论,屏气凝息的看着。肖遥目光锐利,却见那吴学究两眼微眯,眼珠儿在里来回转动,嘴角亦是微微勾起。
片刻,吴学究放下手来,睁开双眼,捋须微笑。王家两个小子急急问道“学究,家父到底何病?学究可能治的?”
吴学究微微一笑,眼光先是向着门外众人一扫。只是见到肖遥二人挤在一边,不由的面上一鄂,迅即又回头对王家儿子笑道“令尊之病,我已知晓,且取来纸笔,我开方子给你就是。”
围观众人齐齐欢呼,俱皆交头接耳,纷纷称赞。“我就说嘛,吴学究定能有办法的,这可不就能开方子了。”
“那是那是,吴学究那是何人?那可是天上星宿下凡,前知五百年,后晓五百年的,这点儿小病,那还不是伸伸手的事儿。”这说话的却正是那六儿。
“你这会儿怎么倒来说这了?方才却不知是哪个,说要看热闹的。说学究学问是有的,这治病到不知会怎样。”
“我只说不知会怎样,就是不知会有多好的意思,你这厮如何来曲解我的意思?吴学究的本事,这十里八村的,又有哪个不知了,倒要你来乱嚼舌头。”六儿满面通红的辩道。
众人见他着急,俱皆大笑。闹哄哄中,肖遥却是仍静静的站在那处,暗暗寻思。他虽不懂医术,但看那老者气血旺盛,不像身体有恙的模样。只是眉间似是甚有郁结,怕是心里有些个不痛快,烦躁之下,方才如此的。倒不知这吴学究能给开出个什么方子来。肖遥一时间也是不由的有些期待。
他在这暗暗嘀咕那位吴学究,不想那吴学究也在暗暗观察他。眼见这蓝衫少年,俊逸潇洒,飘逸出尘。虽说似是身上隐带着三分惫赖之色,但却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挺拔气质。立于众乡人之间,似是不言不语,但那股子卓尔不群之态,却是显露无遗。这般气质,别说普通士子,便是那些个达官贵人也是不曾有的,心下也是暗暗猜测。
他却不知,肖遥毕竟乃是后世之人。整日里讲的便是人人平等,虽说只是些虚言,但大面上总还过得去。后世之人便相比下,也自然就少了一份,古代普通人那种卑微的心态。在这封建时代,等级森严的社会背景下,肖遥那份后世带来的气息,便成了这个时代,独有的一道风景了。
正文 第六十五章 吴用的现代版传记
他二人正相互猜测的时候。王家儿子已是取了纸笔出来。恭恭敬敬的递给吴学究。请他开方。
吴学究瞥眼看看肖遥。收拾了下心思。摊开纸张。提笔就写。只不过几下。便已写好。随即将那药方叠起。递于王家小子。
那王家小子迫不及待的就要打开。却见那学究伸手拦住。笑道“且慢!”王家小子一愣。那学究却微微一笑道“此方要等众人尽皆散去。方可打开。否则。露了底气。到时候便不灵了。”
那小子一呆。随即手掌一合。已是将那药方紧紧攥住。生恐真的漏了底气。害了父亲性命。那王郎中却叹口气道“贤弟何苦徒费心力。为兄己便是郎中。都不知该如何用药。贤弟又怎能治的?”
王家小子一愣。抬头看向吴学究。吴学究呵呵一笑。转向王郎中道“怎么。王兄可是信不过我?”眼见老郎中迟疑着还要说话。他却又是哈哈一笑道“成与不成。王兄何不试试?小弟虽不若兄博览医书。但几手民间野方还是有的。效果如何。王兄一试便知。在下这就告辞了。”说罢。拱拱手。已是转身往院门行来。
众人眼见看不到热闹。又听得吴学究说定要大家散了才能治病。便也向他打声招呼。各散了。
那学究走出院门。忽的立住。转头向立在一旁的肖遥拱手道“这位兄台风采斐然。卓尔不群。好叫晚生仰慕。不知如何称呼?大驾又怎会到得这荒僻小村来了?”
肖遥见他搭话。也心喜。遂拱手还礼道“学究谬赞了。在下嘉陵肖二。与兄弟武松路过此处。暂且歇脚。不想竟见到学究。实是三生有幸啊。”
那学究闻听“嘉陵肖二”四字。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